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實施方案
20**年8月16日,德宏州委、州政府啟動了德宏州教育教學改革,并將州民中、芒市中學、梁河一中、××一中等學校作為改革試點學校。在州委、州政府的領導下,在白濤教授的指導下,××縣教育局在××一中高中部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現已全面啟動實施。并將于20**年9月在全縣部分中學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為認真做好此項工作,根據德政發【20**】199號《德宏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德宏州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經縣教育局研究,制定如下實施方案,請各學校認真貫徹執行。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踐行*****,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改革學校管理體制、提高課堂效益為突破口,全面推動我縣基礎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不斷滿足社會的需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改革目標和任務
通過3-5年的實踐和努力,全縣全面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并步入良性發展階段,課堂教育教學發生明顯變化,教師隊伍教育教學理念發生轉變,教學和學習狀況發生變化,學校工作效益和教學明顯提高。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緩解教育發展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改變我縣教育落后局面,形成我縣教育改革和發展模式。
三、改革內容
本次改革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教育主管部門
要變單一的行政管理為行政管理與業務管理相結合。要將職能部門的工作重點下移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上,把政府的宏觀政策具體地落實在學校的管理上。深入學校進行調查研究,增強對學校的服務意識。讓每一個職能部門對口承擔一個鄉(鎮)或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監督、指導和服務工作,將干部的考核與學校的工作績效掛鉤。要讓教科研部門和學校參與職能部門的宏觀管理。在教育主管部門制定規劃、出臺政策、推行管理措施的時候,邀請教科研部門和學校的有關領導或專家參與,或建立一支常態的業務專家隊伍為職能部門的宏觀管理出謀劃策。
(二)教研部門
要建立以教科研部門為核心的業務管理機制。要加強教科研部門建設。以在職教研員和兼職教研員相結合的形式,分小學、初中和高中,建立一支能夠指導學校教育教學的學科專家隊伍。要以教科研部門統領學校教育教學。各鄉(鎮)中心校和縣直學校教科研部門要成立不同學段的學科專家組,指導、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的研究和教師培訓,評估學校的教育教學;在統一部署、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又為不同學校提供個性發展空間,達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教研員要認真做好“送教下鄉”、掛鉤鄉(鎮)或學校等工作,加強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指導,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學校的改革
一是校長及其他教學管理人員承擔教學和教研任務,以及將班級考核、學科考核與學校領導的考核相結合,充分發揮學校管理的效能,校長對學科和班級工作進行統籌。要每周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進行一到兩次督查,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要建立常態的學科管理為主的管理模式,以學科為單位,統一進行學校的學科教學及科研的管理,將責任落實到學科,以班級管理來協調年級各學科的教學和學習的分配。突出管理重專業性的特點,將重點放在提高學科課堂教學質量上,使得教學與教研相互促進,能夠將集體的力量體現在學科教學與教研上,有效地避免師生重復機械勞動的過重負擔,增強校長、學科長對教學的監督,使得那種各行其是的課堂教學無生存之地,不同班級的教學出現一個整體發展的態勢。
三是要每門學科任命一名學科長,學科長組織各學科科任教師制定不同年級的教學任務,然后各學科長一起根據學科教學任務來核定各學科的權重,合理調配各科的教學量和學習量。年級組長和班主任根據各科的教學量和學習量進行班級管理。形成一個學科聯動的教學管理的運行機制。
四是教師要變統一的教學模式為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在繼續保持大班額教學形式的前提下,通過改變學科管理的模式,協調各學科的教學任務,合理系統地制定統一的學習內容和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以及有選擇性的分層次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課內外的學習都得到有效的落實。
五是要打破單一的終結評價,注重形成性和過程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力求使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通過評價引導教師和學生的不斷反思,促成其自我成長的能力,以此充分發揮好評價功能的診斷、調控、激勵的導向作用。
六是各學校要從農村義務教育保障經費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教育教學改革。
四、加強領導
為確保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實施,縣教育局成立××縣教育局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全面領導和指導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
領導小組組長由教育局局長董保強同志擔任,副組長由教育局其他領導班子成員擔任,成員由教育局機關各股室負責人、縣教科中心主任、各鄉(鎮)中心校校長、縣直各學校校長組成,主要負責本次改革工作的領導、協調,共同推進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
專家指導組組長由教育局副局長韓永信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縣教育局基教股股長、縣教科中心主任擔任,成員為教研室中小學教研員、××一中校長、教務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縣高中學段兼職教研員,主要負責改革工作的調研、改革工作的總結、推進、推廣,改革的評價、反饋等,負責對各學校實施改革的業務指導等工作。
五、方法與步驟
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專家引領、試點先行、分類指導、分布推進的原則,首先在高中先行,逐步向初中、小學推進。
1、20**年9月,根據全州部署、安排,在××一中高中部進行試點改革,積極探索改革經驗,為下一步全面推進改革總結經驗、奠定基礎。其他學校積極做好學習、宣傳、動員工作,為下一步的改革造足聲勢。
2、20**年9月,××一中要在深化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典型成功經驗,全面推進以“配餐制”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其他初中階段學校要積極探索適合學段特點的改革模式,穩步推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改革,并在××一中(初中部)、××二中、××三中、清平中學進行試行改革;小學階段少數民族聚居的學校要積極開展“雙語雙文”教學,全面提高義務教育段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3、20**年9月,全縣中學全面推行教育教學改革,并在部分小學試行教育教學改革。
4、20**年9月,全縣中小學正式全面推行教育教學改革。
篇2:把信息技術真正合理地運用到教育教學中來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把信息技術真正合理地運用到教育教學中來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學校的教育教學發生了深刻變化,現代教育技術的逐步普及與發展,為幼兒園教學開拓了廣闊的天地。現代信息技術又花了“教”與“學”信息的傳輸過程,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校訊通”依托互聯網和短信平臺,作為家庭和學校溝通的紐帶,促進教育內部經驗交流,實現了家校合力,解決家園共育中的問題,實現更好地培育幼兒的目的,高效促進孩子成長。
【關鍵詞】:信息技術家校合作協同教育教與學
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幼兒園教育的信息技術化也越來越廣,如多媒體教學、教師家長QQ群、“校訊通”等都是教育信息化的體現。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受益于信息技術,同時也讓我伴隨它成長。下面就根據自己的實踐,談談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和實現家校溝通的認識和做法。
一、利用電教手段,搞好課堂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運用的真正意義在于喚醒學生的創造力,這在信息技術到來的時候尤為重要。近年來推崇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四要素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是主體,也是中心,是知識意義上的主動構建者;而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材是學生主動構建意義的對象;媒體則是認知工具。這種模式是與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而幼兒時期正是開發智力的好時期,培養各方面的習慣及其重要,多媒體網絡教學以其優雅動聽的音樂、鮮艷奪目的色彩、五彩斑斕的圖畫,刺激了幼兒的感官,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主動體驗的積極性,使幼兒的聰明才智和各種潛能得到開發,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實踐能力得到鍛煉。*x同志早就說過:“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事實證明,讓幼兒接觸現代信息技術,對幼兒教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合理運用電教手段,有利于開闊幼兒視野
幼兒園的教育是將大千世界中各種各樣的知識傳授給幼兒,同時又要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這就存在著如何提取、選擇教學內容的問題。由于幼兒生活范圍、經驗的有限,有些知識內容和經驗是孩子所不具備的。大班科學常識“種子找家”的教學活動,以通過對多種種子以及其不同的傳播方式和認識作為幼兒認識秋季的契入口,幼兒思維具有直覺行動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特點,因此幼兒對于種子的認識只是單一的,特別是城市的孩子。為了能客觀地使幼兒有機會觀察到不同種類種子的產生、傳播、發芽變化的狀況,了解到種子與自然現象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系,我根據教學要求,在網上搜尋了很多資料,復制下來讓幼兒觀察,從而讓幼兒有機會看清種子傳播的過程,讓孩子開闊了視野,了解了種子在海、陸、空中的不同傳播方法,如:蒲公英成熟時冠毛展開,像一把降落傘隨風飄揚,把種子散播到遠方;蒼耳的果實成熟后,就會找機會牢牢鉤在碰到它的人或動物身上,借機遠行;睡蓬種子的傳播是在水底進行的(果實成熟后沉入海底,果皮腐爛后,包有海綿狀外種皮的種子就浮起來飄向遠方),一般人是不易見到的,用電教媒體把這些種子傳播的過程完整清晰地提供給幼兒,讓孩子開闊了視野,豐富了教材,拓寬了教育內容。又如故事《小狐貍畫春天》,伴著優美動聽的藝術語言“春風輕輕吹著,吹來一陣春雨,雨停了,金燦燦的太陽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小樹長出了嫩綠的葉芽,一點一點的,就像一串串的珍珠;草地一片綠油油,就像一條綠色的絲帶;迎春花開了,一陣陣清香撲來,甜滋滋的。”同時畫面呈現出小樹伸出嫩綠的葉芽,小草漸漸變綠了,五顏六色的花兒開放了,這對于生長在大城市的孩子來說,是沒有親身經歷的,孩子們宛如身臨其境,置身于洋溢著春天氣息的大自然中,感受小動物辛勤勞動的結果,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幫助幼兒理解和感受故事內容。
篇3:微課程對實現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巨變化
微課程對實現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巨”變化
摘要: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微博客在中國已擁有百萬用戶;微支付正逐漸主導電子商務;微整形悄悄改變眾多國人的容顏;微公益正以個體的力量影響著社會……一場場以“微”字命名的潮流正紛至沓來。在不經意中,“微”時代也悄悄地走進了校園,改變著學校的管理模式,改變著大家的聯系方式,改變著信息的傳播方式……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更應該抓住細微末節,用自己的“微”動力,發起學校的“微”革命,最終實現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巨”變化。
關鍵詞:微時代微博微信微課程
【引子】
微博作為一種新媒介,近幾年發展迅猛。有關報告顯示,**年上半年,我國微博用戶數量從6311萬快速增長到1.95億,半年增幅高達208.9%。微博的東風,吹來了“微”觀念的普及,也催生出微電影、微小說、微童話、微新聞、微評論、微視頻等新鮮事物。一方面,寥寥數語并不妨礙一篇微小說完成人物的塑造與情緒的表達,90秒的時長同樣可以演繹一個情節緊湊的電影故事;另一方面,3g手機、mp4等媒介,讓人們得以充分利用各種材料“碎片”,微小說、微電影等恰好在“體型”上契合了人們即時消費的訴求。有人說,“微時代”已經來臨。
“微”字被《新周刊》評為20**中國年度漢字。推委會給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見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積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農民工救人時發出“我們不要錢,是來救人的”的“微言大義”等等。從微博、微信到微公益,從微表達、微力量到微監督,社會生活中是無“微”不至。我們已經邁入了“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