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之家先進學校申報材料
近年來,我校出現大量的留守學生。這些留守學生的生活、學習等方方面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如何讓這些留守孩子,能安心在校學習,能健康成長?學校采取了一系列的辦法和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第一步就是建設留守少兒之家,為留守孩子們搭建一個溫暖的平臺。
一、配備了“留守兒童之家”設施。
*小學在上級部門的安排、指導和全體教師的努力下建設了“留守少兒之家”。在學校教室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專門騰出一間教室為留守少兒之家,配置了檔案柜、沙發、電子白板、電腦、電話、圖書、各種活動器材(長繩、跳繩、接力棒、跳棋、五子棋、象棋、乒乓球拍和乒乓球等),重新鋪設地板,新裝了窗簾。使這些孩子有一個安全穩定的學習、生活環境,讓留守兒童有專人管理,有交流、傾訴的對象。有一起學習、玩耍的伙伴,使他們安心的學習,快樂的生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長。同時,搭建一個與家長溝通、交流的互動平臺,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
二、建立組織機構,加強領導。
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積極召開留守少兒之家建設和管理工作會議,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專門對留守少兒之家建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留守少兒之家領導小組,正副校長分別擔任正副組長,組長為“留守學生之家”項目建設、使用和管理第一責任人,副組長負責建章立制及“留守學生之家”重要活動方案的審定和活動指導,教導主任負責具體業務組織領導,成員由少先隊輔導員、各班班主任組成。確定了管理員和心理輔導員。
三、全方位幫扶留守兒童。
我校堅持*****,以立足教育,關愛孩子,構建和諧,確保穩定的工作思路,認真做好留守少兒的關愛工作。把此項工作納入了重要議程,并常抓不懈。
我們的關愛措施是:
1、摸清底細,了解情況。每個學期開學,學校就要求班主任摸清班級留守學生的人數、生活方式、學習和教育情況,通過師生談話形式,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現,分析了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關愛留守兒童,制定一系列措施做好充分的準備。
本學期*小學全校共有學生882名,其中留守學生共117名,男生58人,女生59人,一方在外務工子女5人,雙方在外務工子女112人。
2、做好了留守少兒的統計上報工作,建好班級臺帳和學校臺帳。實行“3+2”關愛小組模式,每各年級有一名愛心教師,還有各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全面開展“親情交流”、“交友互助”、“陽光體藝”、“心靈之約”、“榜樣示范”和“圓夢行動”這一系列的留守少兒關愛活動。
3、我們于*年12月建有qq群,名為“彌小留守兒童之家”,成員有校領導,愛心教師,留守少兒及家長。里面的日志、相冊,都記載下留守少兒們的點滴進步,快樂活動,榮譽與驕傲........我們的親情交流除了qq還有電話。孩子們可以同父母進行交流和傾訴情懷聯絡感情。又于今年5月建了*小學留守少兒之家的博客,網址是:每學期我們會評選優秀的留守少兒。在六一前夕,我們會進行圓夢行動,給孩子們帶來真正的快樂。
4、建生日榜,將留守孩子們的生日月份集中。每兩月為留守少兒過一次集體生日。
5、充分利用留守少兒之家,為他們營造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每學期有愛心活動安排,活動內容:看電影,讀書,畫畫,講故事,下五子棋,下象棋,跳繩等。
6、結對幫扶成長。學校組織號召每一名教師,關心幫扶一兩個貧困留守學生。從生活上,在學習上,在情感上,更是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給予一點愛心的呵護!學校每位班主任,在平時繁忙的工作同時,堅持每月幫扶一名留守孩子,與這些“個性學生”及時交流,教育、感化轉變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能朝正確的方向發展,能健康的成長,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7、對留守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走進留守兒童的心靈深處,學校專門設立心理咨詢室,安排三名教師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時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
8、加強與家長的聯系,給予他們更多生活上的和心理上的關注。加強與其家長的聯系。通過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增加留守學生與教師接觸的機會,使他們得到學校和教師更多的關心與幫助。教師還要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幫助其健康成長。
今后,學校會繼續把“留守兒童”教育作為一項“愛心工程”來抓,把工作做得更細致,以實際行動構建和諧校園,讓*小學成為留守兒童溫暖的家,讓“留守少兒之家”成為留守少兒成長的樂園。
篇2: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個人事跡材料愛心架起心靈之橋
愛心架起心靈之橋
----------關愛留守兒童個人事跡材料
我是學校四(2)班副班主任,同時還兼任學校“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我校地處農村,許多學生的家長期在外務工,使學校“留守兒童”超過了60%。由于把孩子留給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親友照看,因此使得這些留守兒童更需要關愛。近年來,我在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小組的領導下,在同志們的大力幫助下,我采取多種形式,從關心“留守兒童”(歡聚資料網)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兒童”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我憑著特有的執著和堅韌,給“留守兒童”營造了一個健康成長環境,幫助“留守兒童”走出了陰霾,走向了成功;同時,我也獲得過嘉獎,多次被評為鎮級“優秀教師”。
一、誨人不倦,架心靈之橋
正確認識“留守兒童”優點和缺點,就要真正有“誨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誠心。為了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心,我與他們建立一種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關系,進行情感交流。學生劉凱琳因父母離異又無暇照顧她而被托寄在外婆處,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從心,一段時間劉凱琳的思想受外界誘惑出現較大的波動。我發現后及時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狀況,與之親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感覺她的心靈與我靠近時找適當的時機與其促膝談心。我倆在用真心交流后,劉凱琳的思緒恢復平靜,她又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
二、找閃光點,鋪情感之路
“留守兒童”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這就需要長輩與他們進行情感上的溝通。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話:“孩子是沒有錯的。”所以,要盡量尋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充分發揚他們的特長,并適時加以引導。學生高某父母離異后,父再婚長住黃石并又生一子,他從小就被扔給奶奶照顧未感受父母之愛,心靈寂寞。在受人迷惑接觸過一次網絡后,他便被網絡的新奇所吸引,心之所向,行為之動,于是他背著人深夜到網吧通宵上網,且有愈陷愈深之勢。我發現這一狀況,便找他來談話,先述其優點并表示對他的好感,后詢問這一段時間他精神不振的原因。在他不肯說真話時,我點破其不實,并暗示已知實情。談話間,我注意技巧和方法,因為美的語言,不但可以更好地傳授知識,而且還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凈化孩子的心靈。“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像這樣的留守學生并非本質的惡劣,而是心靈寂寞缺乏關愛誤入歧途。我于是經常詢問他的生活,給他講一些做人的道理,轉變他的人生觀、世界觀,鼓勵他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以增強其自信心。當該生出現反彈波動時,我及時調整教育思路,使其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心。
篇3:關心留守兒童優秀教師事跡材料:愛在留守歲月中演繹精彩
二十年過去了,在偏遠的鄉村小學,我用信念留守自己的心靈,用激情攪動自己的青春,面對一個個在留守歲月中酸澀成長的孩童,我把愛心、真情、智慧浸灑于其中,一路傾情,演繹著一段段酸甜純美的留守故事。
愛,讓留守的“憂郁”走向“陽光”
楊玉迪,從小活潑可愛,乖巧伶俐。可在她上二年級時爸爸媽媽離婚了,爸爸重新建立了家庭,媽媽只身外出打工。小玉迪從此跟著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兒童。當四年級她來到我的班級時,我看到她睜著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滿是憂郁。通過觀察,我發現她課堂上幾乎不發言,經常走神;課外幾乎不說話,獨來獨往。即使老師問她問題,她也只是點頭或搖頭,要不就是簡短的幾個字。面對這樣的留守兒童,我嘗試著采取了以下幾個步驟來驅散孩子心中的陰云。
一、開啟心扉,吐露心聲
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何況是遭受家庭變故后的孩子。她們自我封閉,排外,孤獨,憂郁。郁結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發泄,否則,對身心都是極大的摧殘。可她是那么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在這方面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我也考慮通過家訪的途徑和孩子進行溝通,但又覺得冒昧造訪說不定會適得其反,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再三思量后,我決定召開“關愛留守兒童”主題班隊會,營造一種氛圍,給孩子創造傾訴的機會。
我首先在黑板上寫上“請關愛留守兒童”幾個大字,告訴大家什么叫“留守兒童”。
然后我說:“孩子們,不管是爸爸媽媽在外打工,還是父母離異,或父母親健在不健在,其中的過錯都不在你們。你們可以傷心難過,但決不能自卑,有心里壓力。能坦誠的告訴老師,你們是這樣的孩子嗎?如果是,請舉手。”在我的動員下,一雙雙小手怯怯的舉了起來。我數了數,居然有十多個。我趁熱打鐵,說“沒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你們多么的不容易啊,老師打心眼里佩服你們。你們有什么煩惱,有什么困難可以跟大家說說嗎?讓我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一片掌聲中,小付走上講臺:我和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在外面打工,奶奶70歲了,做什么都很吃力,動不動就沖我發脾氣,所以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放學回家后,我還做飯,幫著做一些家務。可原來媽媽在世的時候,這些我從來沒做過……不過我也不怕,我覺得以后到哪我都能自己照顧自己。
大家用熱烈的掌聲將她送回了座位,我分明看到閃爍在她眼里的淚花,我也鼻子一酸,但我克制自己,馬上請出了第二個同學。
小嚴同學:很多時候,我放學了,家里沒人,我回家就什么都不做。有時候回家,媽媽在打麻將,我就跟著媽媽,在麻將室做作業,做不完的,回家后太累,就不想做了。我特別想我的爸爸……說到這里,他有點哽咽,用牙齒咬住下唇,不住的用手擦眼睛。我知道再說,孩子真的要痛哭了。我讓他上位,可他一到座位上,就趴在桌上抽泣起來。
小玉迪這時再也坐不住了,站起來說:爸爸媽媽都不在我身邊,我好想她們,我只希望她們能在我身邊……
小玉迪終于開始傾訴了。
二、有的放矢,增強信心
為了讓小玉迪盡快從陰影中走出來,我在課堂上特別留意她,我故意提比較簡單對她來說比較有把握的問題,點她起來回答,然后及時給予贊揚。經過幾次后,她猶豫很久的小手終于舉了起來,那一刻,我看到了她臉上的紅暈像綻放的花兒般燦爛美麗!課外,我有意識的讓她幫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讓她感受到老師對她的信賴與喜愛。漸漸的,她的笑容多了,課堂上變的專注了,發言積極了,和同學的交往密切了……
**年的“六一”,學校要編排文藝節目,我為了培養她的自信心,有意將她送去參加。天氣炎熱,其他孩子練一會,休息一會。可她并不這樣,而是利用休息的空當,反復練習每一個動作,直到老師滿意為止。豆大的汗珠從她額上落下來,可她渾然不覺。終于,在“六一”文藝表演中,她優美的舞姿贏得了陣陣喝彩。與此同時,小玉迪還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暑假去蘇州和媽媽團聚的機會,留下來專門參加學校舞蹈對訓練。
老師特殊而不留痕跡的關愛,讓小玉迪信心倍增。她什么活動都想參加,演講,舞蹈,繪畫,作文等,她從不放過每一次能鍛煉自己的機會。
三、加強練習,促進溝通
我整理的留守兒童檔案,掌握了各個家長的聯系方式,通過電話,QQ或短信及時向家長反映孩子的情況,然后要求家長每月給孩子寫封信或給孩子通一次電話。讓孩子及時回信或回電,匯報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況。一來二往,小玉迪和媽媽的交流多了。父母的離異,曾經讓小玉迪“懷恨”在心。但現在,她儼然成了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有一次她在通話時甜蜜的訴說:“媽媽,您要保重身體,別太累了。不用擔心我,請您放心。你們雖不在我身邊,但學校就是我的家,老師就象爸爸媽媽……”
四、成效及反響
老師的關愛加上小玉迪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她勤奮上進,自強不息;熱心助人,知孝行善。她不僅是同學的好朋友,老師得力的小幫手,還是班里挑大梁的干部!從**年到**年,大大小小的榮譽有一大摞呢!演講比賽、寫字比賽、作文大賽她都獲了獎;**年,她被光榮的評為學校“十佳留守兒童”!她的媽媽在給我的信中寫到:“高老師,我真不知道怎么言謝,我的孩子雖然缺少父愛和母愛,但你們給她的愛足以讓她幸福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