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學期教研活動記錄
平師附小一語**學年度第一學期教研活動計劃
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將繼續以《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為引領,認真學習
貫徹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課程標準,圍繞市教研室及學校本學期工作目標,規范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使語文教學工作有序地鋪展開來。創建“學習---研究型教研組”。確保備課質量的穩步提高,并依此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爭取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學期目標
1、繼續堅定不移地開展新課程實驗,努力“構建有效教學
追尋幸福課堂”大力推進學科文化建設,培植學生的學習幸福感。
2、繼續打造教研組團隊文化,以“教研案例策劃”為載體,培育教研特色,扎根課堂研究教學,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學研究幸福指數。
3、認真學習平湖市小學學科教學常規,并在實際教學中加以落實,繼續改進教學與研究管理,精細管理教學的每一個過程,扎實進行學生評價改革,增進學生的學習成就幸福感,提升教學質量。
每位老師要養成勤于閱讀的習慣,
4、用更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進行識字教學,提高孩子的識字興趣和識字效率,增強閱讀能力。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識字,發展孩子對識字的興趣愛好,使孩子能識更多的字,提高閱讀能力。
教研重點:
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要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全學年要求認識950個常用字,會寫其中350個。如何讓六七歲的孩子們輕松、愉快地熟記這么多漢字,這個難題不由得擺在我們的面前!
大語文教育觀認為“生活中處處皆語文”。因此,我們應當讓識字教學走出課堂,在充滿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中識字;爭取家長參與和配合,讓小朋友在家庭生活中識字;充分利用漢語言文字的社會環境,讓學生在社區中識字。激發學生對漢字的敏感性,培養主動識字的習慣。
活動過程及步驟
一、以學校為環境的識字活動
同學的名字識字
1.把每個學生的名字寫成一張卡片,學生拿著卡片作自我介紹。再讀讀同學的名字,加深對這些名字的認識。
2.每組小朋友輪流發一回作業本,再次認一認同學的名字,體會識字成功的喜悅。
二、以家為環境的識字活動
收集商標識字
1.收集零食或者其它類別商標、包裝紙(盒)。
2.與爸爸、媽媽一起剪一剪,拿著自己搜集、編排的商標及包裝上的字去找伙伴相互展示,大聲認讀。
3.作業,把自己剪下的商標字貼一貼,做一張漂亮的識字卡,提升本次活動的成就感。
三、以周圍為環境的識字活動
觀察標牌識字
校園里:到處都有各種標語或標牌,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認字。
街道上:各種各樣的路標及商店的名字也是很好的識字契機。
分類識字(如學習用品、水果、蔬菜、植物類、動物類等等)比賽,比誰認識的字多。
四、識字大比拼
比拼細則:比賽分兩輪進行,第一輪在各班進行,在規定的時間內(限時3分鐘)識字最多的代表班級參加年級組的比賽,第二輪的選手在規定時間內(5分鐘),按照識字量,音準評出一、二、三名。
活動時間:第九周周二中午
具體安排:
單位
平師附小
教研組名稱
一年級語文教研組
組長
顧雅方
本學期教研重點
從興趣入手,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教研活動時
間
參加對象及人數
教研活動內容
教研活動
形式
9月
本教研組成員
制定教學計劃、教研組計劃
研討、制定
9月
本教研組成員
學習《小學語文教學常規》
學習、反思
9月
本教研組成員
準備新生家長會教材介紹及學習要求發言稿
討論、撰寫
9月
本教研組成員
參加名師課堂教學展示引領周活動
聽課、評課
9月
本教研組成員
開展以學校為環境的識字活動
活動
10月
本教研組成員
集體備課
討論、備課
10月
本教研組成員
參加第一次小學語文主題式研訓活動
聽課、評課
10月
全體語文教師
教學調研視導組進行第一次調研活動。
備課、自查
10月
本教研組成員
開展以家為環境的識字活動
活動
10月
全體語文教師
與龍泉小學進行教學聯誼活動
聽課、評課
10月
本教研組成員
期中質量抽測與分析
抽測、分析
10月
教研大組成員
教研大組反思與共進
篇2:春一年級語文教研組教研活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教研組本著以構建“博雅”課堂教學模式為目標,以誦讀經典推進學生語文素養研究為著力點,結合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繼續深化語文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一年級全體語文教師的素質提高。
二、工作目標
1.營造快樂課堂教學,讓學生快樂學習、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
2.提高堂課質量,構建富有個體色彩的自主有效的課堂教學機制。真正把改革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做到活動有準備,有主題,有過程,有效果,有記錄。
4.重視教師的發展,通過開展教師間相互聽課,提升教研質量,提高教學質量。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抓好最基本的識字、寫字教學。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基礎。
2.對于重點單元、重點課文、利用單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教法討論,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組內及時進行交流反饋,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3.積極參與校內、校外組織的教學研討活動,并向有經驗的教師和教研組學習,以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
4.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滲透趣味性,活化教學內容。通過穿插游戲、編兒歌等形式,讓學生在動中學、趣中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5.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識字教學實行認寫分開。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通過放手讓學生借助圖認字、猜字、游戲識字等方式,恰當地引導學生自主識字,讓學生自己尋求認字方法,使學生從過去的繁重識字負擔中解放出來。
6.在識字、閱讀教學中,隨時把握時機,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環境,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
7.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把表演、競賽、游戲、音樂等引進課堂,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鞏固知識,培養興趣,形成能力,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8.努力抓好學生的學習常規,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和抽測。
四、具體日程安排:
三月份:
1.“憑海臨風”主題論壇:
2.“海納百川”讀書論壇:“給我影響最深的一本書”隨筆征集(原創)
3.要求本組教師積極參加論文評比
四月份:
1.“憑海臨風”主題論壇:
2.誦讀特色活動
3.組內教師上教學研究課
五月份
1.參加省優秀教科研論文評比
2.組內教師上教學研究課
3.積極參加讀書征文、課外閱讀指導課評比
4.“春之韻“教科節,校級名師展示活動,通過磨課幫助本組參加成員不斷進步。
5.教研組校際“同課異構”
六月份:
1.組織學生書寫過關
2.后20%學生幫扶經驗交流
3.“憑海臨風”主題論壇:
4.組內教師上教學研究課
七月份
1.做好期末復習工作。
2.組織學生期末考試。
篇3:學年度上學期小學一年級語文教研組教研活動計劃
**秋學期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教研組本著以構建“博雅”課堂教學模式為目標,以誦讀經典推進學生語文素養研究為著力點,結合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繼續深化語文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一年級全體語文教師的素質提高。
二、工作目標
1.營造快樂課堂教學,讓學生快樂學習、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
2.提高堂課質量,構建富有個體色彩的自主有效的課堂教學機制。真正把改革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做到活動有準備,有主題,有過程,有效果,有記錄。
4.重視教師的發展,通過開展教師間相互聽課,提升教研質量,提高教學質量。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抓好最基本的識字、寫字教學。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基礎。
2.加大力度進行集體備課教研。
在新課程中課堂教學仍扮演重要角色,我們把重點放在課堂教學研究上。我們利用隔周教研時間進行討論。教研時注重分析教師是否為學生創設了一種信賴、寬容、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是否能通過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學生認知的不平衡進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是否注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是否關注了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學習過程與方法,是否成為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探索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
3.繼續推進經典誦讀實踐,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各月活動安排:
九月份:
1.參加“校本教研文化戰略”主題式教研活動啟動。
2.參加教研組長會議,并召開教研組會議制定主題式教研計劃。
3.簽訂減負責任書,制定學困生幫扶計劃。
4.“教學常規免檢教師”推薦。
5.“憑海臨風”主題論壇。
6.隔周一次研討活動。
十月份:
1.“憑海臨風”主題論壇。
2.參加校微課、微視頻制作評比活動。
3.隔周一次研討活動。
十一月份:
1.“憑海臨風”主題論壇。
2.參加兩校區“同課異構”活動。
3.“浪花杯”決賽聽課、評課活動。
4.隔周一次研討活動。
5.組織學生參加“親子繪本表演”活動。
十二月份:
1.“憑海臨風”主題論壇。
2.隔周一次研討活動。
3.參加“一年級書寫”達標賽。
一月份:
1.主題式教研活動總結。
2.“學困生幫扶”教學錦囊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