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班教學工作計劃
幼兒園語言班教學工作計劃
一、現狀分析:
優點:本班幼兒接觸的語言活動類型有:童話故事、聽說游戲、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詩歌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強,并且愛說、喜歡說,敢于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缺點:本班幼兒沒有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同伴和老師交流時喜歡插嘴,部分幼兒的詞匯量較局限。
二、教學目標:
(1)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傾聽別人談話,不打斷別人的話。樂意與同伴交流,能大方地在集體面前說話。能說普通話,能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學習圍繞一定的話題談話,不跑題。學習用輪流的方式談話,不搶著講,不亂插嘴。繼續學習交往語言,提高語言交往能力。
(2)養成先仔細觀察,后表達講述的習慣。逐步學習理解圖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順序。能主動地在集體面前講述,聲音響亮,句式完整。
(3)在游戲中鞏固練習發音,正確運用代詞、方位詞、副詞、動詞、連詞和介詞等,能說簡單而完整的合成句,能聽懂并理解多重游戲規則。學習較迅速地領悟游戲中的語言規則,并能及時做出相應的反應。
(4)喜歡欣賞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主動積極地參加文學作品學習活動。學習理解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調,能運用恰當的語言、動作、繪畫等形式表現自己的理解。能根據文學作品提供的線索,擴展想象,仿編或續編一個情節或畫面。
(5)能仔細觀察圖書畫面的有關細節,看懂單頁多幅的兒童圖畫書內容,增強預知故事情節發展和結局的能力。懂得愛護圖書,知道圖書的構成,有興趣模仿制作圖畫書。在閱讀過程中初步了解漢字的由來和簡單的漢字認讀規律,并有主動探索漢字的愿望。喜歡描畫圖形,嘗試用有趣的方式練習漢字的基本筆畫。
三、具體措施
(1)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2)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5)加強語言教育與其他領域教育的聯系。
(6)教師要為幼兒學習語言提供榜樣。
(7)教師作為幼兒的實際對象對幼兒語言進行指導。
(8)教師要為幼兒主動學習創造條件,如提供良好的語言范例;提供豐富多樣的語言活動材料;創設語言交際情境;對幼兒的語言學習行為作出積極反饋,增進其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興趣和信心。
四、進度安排:
周一周
第一課自我介紹
第二課快樂兒歌
第二周
第一課繞口令
第二課快樂兒歌
第三周
第一課快樂兒歌
第二課繞口令
第四周
第一課快樂兒歌
第二課繞口令
第五周
第一課講故事
第二課繞口令
第六周
第一課講故事
第二課繞口令
第七周
第一課講故事
第二課繞口令
第八周
第一課故事表演
第二課繞口令
第九周
第一課故事表演
第二周故事表演
第十周
第一課故事表演
第二課故事表演
第十一周
第一課故事表演
第二課故事表演
第十二周
第一課快板
第二課繞口令
第十三周
第一課快板
第二課繞口令
第十四周
第一課快板
第二課繞口令
第十五周
第一課故事表演
第二課準備匯報
第十六周
第一課準備匯報
第二課匯報
篇2: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通過教學活動讓孩子語言和情感得到發展
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如何通過教學活動,讓孩子的語言和情感得到發展。
發布者:唐莉莉
一、以富有情趣的語言,調動幼兒的情感。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庇變航處熞纬蓛灹嫉那楦衅焚|并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從某種角度看,教學活動其實也是一種藝術表演,只是其形成程度與歌舞、戲劇不同而已。如同演員一樣,幼兒教師要在教育教學這個舞臺上感動幼兒,教師得先感動自己,這是幼兒教師需要練就的內功。沒有這種內功或內功不足,就難以真正教書育人。而要提高情感素養,就要在語言方面下點功夫,因為幼兒教師的語言有吸引力或聲情并茂的導入,或抑揚頓挫的過渡,或富有啟發性的提問,都會使教學活動增添韻味。
二、把握教材內涵,激發幼兒的情感。
情感是幼兒后天接受教育的產物,因此幼兒情感的形成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的情感往往是教師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為原動力,而這種原動力是引起他們情緒共鳴的基礎,它能激發幼兒高昂的情緒。如:在故事《小紅帽》的教學中,我采用了邊敘述故事邊讓幼兒想像故事情節的發展,發展幼兒的思維,扣住幼兒的心弦,激起幼兒學習探索的愿望。在這次教學中我設置了三個問題:(1)小紅帽走在樹林里的時候忽然發生了一件什么事?(2)小紅帽看見有許多美麗的鮮花,接著她會干什么?(3)奶奶從門縫中看見了大灰狼她是怎樣對付大灰狼的?孩子們在這樣的提問引導下,唧唧喳喳地討論聲此起彼伏,活動氣氛越來越活躍。他們紛紛發言,各抒己見,深切地感受故事情節。喚起了孩子們的想像,激發了他們的情感。
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指導幼兒表達情感。
幼兒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常常受到無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維等特點的左右,對任何新異的事物的出現都能引起極大的興趣而集中精力。如果單靠教師一味的灌輸,幼兒一個勁兒地學,是很難提高語言教學效率的,也很難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是認識興趣,有興趣就容易接受,有興趣就能抗拒干擾,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我采用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參與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玩”,指導幼兒表達情感。
四、和諧師生氣氛,產生感情共鳴。
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課堂上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師的語言、表情都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幼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必須是積極的、肯定的,只有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較好地從整體上把握活動過程的重點和難點之間的聯系,用自己的情緒去帶動、感染幼兒,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教師親切的態度是誘發幼兒良好情感的紐帶。在語言教學中,我常常采用的口頭表揚、掌聲鼓勵等方法,向幼兒表達教師對他們的關愛、鼓勵。如:對本不太舉手的幼兒偶爾舉手后我會說:“*X今天舉手了,從今天起他想成為一個動腦筋的孩子了?!睂Σ豢现v故事的幼兒,當他講了一個簡短的故事后,我會說:“*X的故事講得好極了,小朋友們都喜歡聽?!薄處熞痪滟N切贊美的語言,一個贊許的眼神都可以使幼兒增強自信,有時還可以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新的開端。我班的陸幽思小朋友就是一個在教師贊許和鼓勵下成了一個愛動腦筋、愛舉手的孩子的。師生間的親密融洽性無疑為開展教學活動取得了一條溫馨的情感之路。
教育是充滿感情、充滿愛心的事業。沒有感情是蒼白無力的教育。由此可見,現代教育十分重視情感教育,迫切需要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投入。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要注重在活動上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
篇3:電教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運用
電教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運用
熊全林閻河鎮中心小學
內容提要: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另一方面,語言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終伴隨著幼兒的生活、游戲和認知等過程,語言交流是幼兒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而多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工具,具有其他工具無法替代的優越性。多媒體課件能將故事的意境、內容、語言統合在一起,并以生動有趣的畫面展現出來,極大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再通過生動的動畫將抽象的文字知識形象化、興趣化,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最后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進行語言交往,使幼兒輕松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真正體現了“樂中學、動中學、玩中學”這一觀點。這樣不僅使教學過程童趣盎然,同時充分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起參與興趣及表達欲望,讓幼兒感受到語言美的魅力,又發展了他們的觀察力、表達能力。
關鍵字:多媒體語言幼兒
多媒體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能充分的體現出它的獨特功能與效力。電腦中飛入、顯現、隱去等效果應用,各種聲音的點綴,使一些簡單圖片產生不同的音效,就猶如一部短短的動畫片一樣,這對于長期以來接觸傳統教學方式的幼兒來說是一種新奇。幼兒教學活動中,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突破教學難點,充分活躍幼兒思維,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一、運用多媒體為幼兒渲染寬松的語言情境,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綱要》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原本絢麗多彩的語言活動蒙上了厚厚的灰暗色,老師執著于對詞匯、對故事的機械記憶。所以我們借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孩子創設語言學習情境;利用現代多媒體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等特點為孩子的發展思維創設空間;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創設具有具體感性的、立體信息的動態情景,直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如:《會變顏色房子》的教學課件用電腦播放后,幼兒立刻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隨著逼真形象的音響和富于動態的情景,幼兒情不自禁地想說樂說,很快進入到活動中。整個活動結束,幼兒還興致未盡,還強烈要求再看一遍。由此可見,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更重要的是,課件中動態的信息,因為更富有真實感而能喚起幼兒已有的經驗,使幼兒不只是僅僅將它單純地作為某一知識去理解,而是在積極運用已有的經驗理解和把握它的同時,產生好奇和疑問,促使幼兒積極質疑。與此同時,教師用鼠標器控制畫面,做到動、靜交替,使幼兒通過交流、表達,更充實地把握了故事內容,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二、營造動態情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由于個性和環境的差異,幼兒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的幼兒能說會道;有的幼兒寡言少語;有的幼兒天性外向,說起話來落落大方;有的幼兒生來羞怯,看見外人不愿說話。這樣一個班級的幼兒群體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便出現了強弱兩極。如果語言活動中教師沒有豐富的語言素材,只有幾張靜態圖片等簡單教具,那么幼兒群體在語言表達方面會呈現向弱極運動的現象。因為在這樣的活動環境中,能說會道的幼兒沒有語言表達的興奮點,而能力差的幼兒又缺少語言表達的憑借物。為此,運用多媒體技術化靜為動,話虛為實,化生疏為可感,化抽象為形象。它能將靜止的、抽象的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復合載體,將老師難以用語言解釋的詞匯、現象生動的表現出來。激起幼兒的說話欲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如:中班童話故事《春天的電話》教學活動中,我們根據幼兒的思維從感官向具體形象過渡的特點,先給幼兒播放一種電話鈴聲,幼兒在感到驚奇的時候,馬上又播放出春天的畫面,“叮鈴鈴”一個春天的電話驚醒了屋里冬眠的小動物,原來是小朋友們請小動物到春天的陽光下做游戲。這樣多媒體在引起了幼兒強烈的興趣的基礎上,增強了幼兒快樂的感覺,使幼兒在學習文學作品時,講述積極而自信,加速了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對文學作品語言的消化。同時,幼兒欣賞和感受文學作品的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