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二學期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學年度第二學期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聯東中學(小學部)
一、學情分析
六(4)班共有學生40人,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認真踏實,但思維不夠敏捷,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偏低,學習態度不端正,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學習成績提不高。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百分數(二)、圓柱與圓錐、比例、數學廣角、整理復習、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等
六年級第二學期是小學階段最后一個學期,教材從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進入第三學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出發,把六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分成兩部分編排。在前五個單元里教學新知識,全面完成《標準》規定的第二學段的教學內容和具體目標。第六單元系統復習小學階段教學的主要知識,在深化理解的同時組織更合理的認知結構,通過適當的練習形成必要的技能,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數學素養。
三、全冊教學目標
1、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讓學生經歷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3、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和簡單推理,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尺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有關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并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5、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6、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索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讓學生通過系統復習,進一步掌握數與代數、空間和圖形、統計和概率等領域的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相關內容的發展線索和邏輯關聯,加深對現實問題中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飛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百分數(二)、圓柱與圓錐、比例、整理和復習等內容。
教學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
五、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學習方式:
①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么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
②通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④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六、全冊課時安排:
全冊共安排61課時的教學內容,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也可以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一、負數(2課時)
二、百分數(二)(5課時)
三、圓柱與圓錐(9課時)
1、圓柱6課時左右
2、圓錐2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四、比例(14課時)
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4課時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4課時左右
3、比例的應用5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五、數學廣角(3課時)
六、整理和復習(26課時)
1、數與代數10課時左右
2、圖形與幾何6課時左右
3、統計與概率3課時左右
4、數學思考3課時左右
5、綜合與實踐4課時
篇2: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教研交流六年級數學教學經驗
一、組長輪換制
做法:以列為組,每組按從前往后的順序擔任組長,任期一周,輪完一輪重新開始。
組長職責:1.收發作業(每次作業由組長收起,組員的作業夾到組長的作業里,若又不交或特殊情況上報課代表,課代表收齊匯總后上報教師。)優點:發作業快,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完成作業情況。
2.課堂反饋。在課堂練習環節,教師只批改組長的作業,之后組長再批改組員的,然后向教師匯報情況。
優點:①個別學生拖拉、上課不專心聽講的現象不斷減少。一些學生擔任組長期間,寫作業速度明顯提高。如何晨星同學,平時寫作業速度最慢,但在組長任期內作業總是完成的很快。
②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信心不斷提高。作業組長,作業必須又對又快的完成,否則其他組員一定會埋怨你,要想不被埋怨,只有認真聽講。所以一些中等或后進生在組長任期內也能上課專心聽講。另外。有了當組長的經歷,在認真聽講的情況下,也能學會。久而久之,感覺自己也能學好數學,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比如宋怡鑫、王毅涵、黃愷文等,這一學期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③當堂反饋及時。經過組長的情況匯報,我對每一節課學生學習情況了如指掌。另一方面也利于對自己教學方法的評價,為以后的教學改進奠定基礎。
篇3:我對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看法和認識
六年級數學教學之我見
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作為小學向初中過渡的六年級,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如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六年級數學教學是擺在全體教師面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
一、出示學習目標,落實基礎知識,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
教師在教學時應先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學習和了解學習目標,做到對所學內容心中有數。學習目標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級的新知傳授;另一方面,還要幫助學生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查漏補缺,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養成對學習、生活、人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在教學中教師在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教師要舍得花時間引導學生去探索、去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只有幫助學生夯實了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落到實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話。
二、活用教材,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現行“九義”小學數學教材已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那么,教師應如何充分發揮現行六年級數學教材的作用,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效率呢?本人認為,活用教材,通過改編例題、習題引導學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改編例題促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通過改編例題、習題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學生掌握新知的同時,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對于“分數乘整數”這一部分內容,教材在講解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以后,補充了一例,說明“能約分的先約分再乘比較簡便”。我在教學中沒有受教材的限制,而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并進行了一定練習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例題:計算×3333。當學生覺得2與3333相乘比較麻煩時,我適時地進行點撥:“大家看,題中的數字有什么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呢?”許多學生通過思考,恍然大悟,自覺地先將3333與5555約分,然后,再把3和2相乘除以5。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數和整數相乘,先約分再乘比較簡便”這樣一個結論,這比告訴學生一個簡單的方法讓他們單純地計算效果要好得多。
2.整合例題引發散,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在六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實到實處,通過整編例題、習題的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如,在教學“一段公路,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這一工程問題時,在學生掌握了此道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可以將“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改成:1.乙隊單獨修比甲隊多用5天;2.乙隊單獨修的時間是甲隊的1.5倍;3.乙隊的工作效率是甲隊的。還可將問題改為:1.兩隊合修幾天完成這段公路的一半?2.兩隊合修幾天后還剩這段公路的一半?3.甲隊單獨修2天后,剩下的乙隊單獨修還需幾天?
三、及時復習,完善知識體系,創設學生終身發展的空間與平臺
六年級數學教學的難點之一在于最后的復習階段學生對知識的遺忘較多,知識的綜合應用更成問題。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寓復習于平時的教學之中,幫助學生逐步完善知識結構體系”是許多教師的經驗之談,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創設良好的空間與平臺。
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