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學期塔山小學一年級數學備課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研修計劃低數組教研組計劃,結合一年級數學備課組實際,引導教師增師識、強師能、修師德,努力建設學習型團體、敬業型集體、研究型群體,造就一支素質較高、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開展“優化教學設計、落實教學目標”為主題的學科研修工作,探索學法、構建求實創新和諧的課堂。
二、具體工作及措施
1、集體備課的教案,只是作為參考樣本,每一位老師要根據自己理解、班級學生實際,本校教學條件,作出相應的修改,防止兩種情況:①把集體備課的教案“冷”在抽屜,憑“經驗”上課。②“死記硬背”,全盤照搬。
2、備課探討時,用心聽,多提出修改意見,著重提出值得探討的問題,“不客氣”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倡多寫課堂教學隨筆、反思或案例。
3.繼續做好師徒結對工作,加強互幫互學,共同成長。
4.認真開展一周一研討話動,交流修改:由備課組長組織好本組教師,按照已定的集體備課時間開展活動。先由主備教師就預設的教學設計作詳細地介紹,供其他教師學習、思考。備課組其他成員對教學設計討論交流,各抒己見,求同存異,優化方案,達成一定的共識。
5.加強教學反思性研究,鼓勵教師及時寫好教學反思,總結教學中的得與失,并在下一次集體備課時與年級組其他教師探討、反思,尋找歸因。
6.口算訓練卡:努力做到每天上課前有3分鐘的口算時間,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7.盡可能創設各種機會,多渠道、多層面的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培訓,拓寬教師的視野,獲取教學信息。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參加學科論文比賽,主題為“優化教學設計、落實教學目標”,力爭有多篇學科論文獲獎。要加強教學論文投稿,進一步提高論文發表的質量和數量。
8.加強教師的集體備課,由備課組長組長精心準備,把握“優化教學設計、落實教學目標”這一主題,重點在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的制定上下功夫,集體備課的流程一般為:組長先確定教材交組內老師分散備課,然后在個體備課的基礎上集中進行討論,集體設計一份比較優秀的教案,這份教案由下次上課的老師進行施教,最后進行說課評課等。
篇2:小學上學期一年級數學備課組活動總結
一年級數學備課組總結
本學期,我們一年級的五位數學教師作為師徒關系能做到團結協作,共同研究教材教法,根據新課標精神要求,基本能完成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
一、認真學習教材、教法。
開學初,我們就認真學習了教材、大綱、教法,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全面掌握本冊教材的目標、重點,就本冊教材的教學做了全盤計劃,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積極開展教研活動。
本學期,我們五位教師平時能經常探討教學工作,提出問題,共同討論,做到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因材施教。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作為新教師的張丹老師的教學能力也提高地很快。在本學期優質課上表現突出,榮獲優勝獎.
三、加強雙基教學,發展智能。
數學的內容、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生產科研中應用廣泛,是人們進行一切生產勞動和科學研究的基礎。大綱指出:“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雖然我們用的是實驗學校的校本教材。但我們重視幫助學生掌握大綱規定的基礎知識,把“雙基”教學落實到每節課堂教學中,并把知識轉化為技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如我們在教學認數的同時,結合單位名稱,堅持“說”的能力訓練。比如“3”,讓學生說出“3個人、3張桌子、3朵花……”“天上飛來3只小鳥、草地上有3只小白兔……”;在教學看圖寫式時讓學生學會說三句話,為應用題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培養思維、提高能力,這是擺在每一個數學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思維,我們備課組的老師用了如下方法:
1、在教學中,教師們運用電腦課件、教具、學具,進行直觀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2、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動腦筋想問題。
3、寓教學于愉快活動之中。如教授“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課中,設計了“接力賽”、“摘蘋果”等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發展思維。
五、切實貫徹“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精神,嚴格控制作業量。
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中下功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0分鐘要質量,精講多練,布置作業均以課本為主。對作業做到全收全改,而且能做到當天作業當天改,對后進生能做到有針對性的輔導。還經常在作業本上寫上一些勉勵的符號,鼓勵學生再接再厲,爭取進步。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積極性,讓學生學得輕松。不搞體罰與變相體罰。
六、開展口算競賽活動。
為提高學生們的計算速度能力,本學期,我們以本班為單位舉行了口算比賽,并在班里評出一、二、三等獎,通過比賽,引起了學生對計算的重視,同時,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計算速度,準確率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
七、存在的問題。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有不少問題,比如,這一屆一年級的學生有很多不足齡的,學生由于年齡小經常坐不住,上課的時候注意力較差。其次,學生為了提高計算的速度,在書寫這一方面顯得過于潦草。、在做題方面,有的學生粗心大意,經常有漏題錯題出現。這一學期在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方面,做得還不夠。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一定要發揚自己的優點,正視自己還存在的問題,努力搞好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
篇3:第二學期小學一年級數學備課組工作總結
20**上半年一年級數學備課組工作總結
一學期的工作即將結束,在這一學期中,我們備課組緊緊圍繞學校工作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和教科研工作計劃,認真制定本備課組工作計劃,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并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樹立*****,轉變教學行為,求真務實地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實踐新課程的理念,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現將這一學期工作回顧如下。
一、常規工作,精益求精
1.交流探討本冊教材。開學初,全組老師認真學習教材、教法,全面掌握本冊教材的目標、重點、難點,就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做了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定出了全期的教學計劃,全組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要求,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教研活動中,我們除了制定計劃、確立重點,大家還提出了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困惑進行探討,組內教師暢所欲言,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2.搞好每周的教研活動。在每周四的教研活動中,我們都結合自己的實踐,交流心得體會,對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共同商量計策。我們教研組在集體備課時采用中心發言人說整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教法等,然后大家各抒己見,一同討論研究教學方法與策略,在討論中提高認識,在討論中促進教學。在討論中肯定、學習好的教學方法,這對課堂教學起到了非常有利的指導作用。教學中,我們采用實踐與反思相結合的方法,每節課上完后大家都能夠積極認真地進行教學反思并及時上傳備課室。
3.上好個人精研課。本學期,我們組的全體老師除了上好組內研討課之外,人均上了1節公開課。左敬珊老師上了一節校內公開課,并參加了縣數學課優教師比賽獲一等獎,霍莉莉老師和張莉老師分別上了一節校內師徒匯報課。上課之前老師們深鉆教材,精心備課,制作課件,再集體討論。經過磨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將新課標理念貫穿于教學實際中,都上出了自己的風格。每位教師在這次活動中都能積極參與,大力協助。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大家會更加努力,取得好成績。
4、認真聽評課。無論是組內輪聽課還是校內公開課,每位教師都認真的聽課和進行深入的評課,評課中每個老師都積極發言,紛紛指出每一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從而取長補短,收益非淺。在進行組內相互聽課評課的同時,我們還利用備課組活動時間,將聽課中學到的好的做法進行總結和優化,認真記錄,認真研討,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反思,最后形成組內的特色做法。這一活動本身也使本組教師的教學理論業務水平有了質的提高。本學期結束,各位老師平均聽課18節以上。
5.注重資料積累
本學期的出了7次單元小練筆,3次綜合練習卷,各位老師各承擔了一次,左敬珊老師三次,李海平老師兩次。每次出試卷,我們都根據學生的實際,嚴格控制題量和題的難易度,先由個人出好練習,再在組內交流,最后形成定稿。由于我們的態度認真,組內老師的命題在把握單元重難點方面的能力都還比較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6、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本學期我們備課組開展了一系列數學活動。①口算訓練,常抓不懈。②個性作業,延伸課堂。本期共做了“認識人民幣”、“認識100以內的數”等個性實踐作業。
三、積極參與,快樂收獲
本學期,我組左敬珊執教的公開課《認識角》,經過自己的認真準備,反復試教磨課,校內反復研討后,在縣獲優課評比一等獎,并送教下鄉到麻垛。
六月份,霍莉莉老師執教的《認識多邊形》、張莉老師執教的《認識乘法》分別獲師徒匯報課一、二等獎,為老師們在教學上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課后,我組數學教師認真評課,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感。通過這樣的課例研討,我們組內的老師受益匪淺,對教材、對孩子、對課程理念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學校組織的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數學素養大賽中,我組各位參賽老師認真準備并取得不錯的成績,李海平獲一等獎,左敬珊、張莉、張良紅、霍莉莉老師均獲二等獎。
對于學校的其他各項活動,不論教學論文的評比,還是案例分析,我們一年級組的數學老師也是積極參與其中。
在這一次次的活動中,我們自感獲益匪淺,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本學期,我們年級組每一位老師都能踏實,認真地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將更加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大膽探索,不斷創新,讓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