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馬橋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數學計劃

馬橋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數學計劃

2024-08-02 閱讀 2125

六年級第二學期數學計劃

一、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教學和了解,班級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比較高,課堂上能積極發言,課后能主動完成作業,基礎知識比較好,但也有少數學生基礎知識比較差,加上平時的學習態度欠端正,因而成績進步不大,上學期測試班級學生合格率達36%,優秀率達16%。本學期在讓學生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尤其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力爭學生在期末會考中合格率達60%,優秀率達30%,特長生比例達5%。

1、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初步認識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稱以及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選學)的特點和作用,并學習制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使學生會對統計圖表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受到國情教育。

3、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正反比例的意義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并能正確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

4、引導學生對小學數學所有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復習,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分類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措施

1、加強集體備課,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進行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3、強化培優補差工作,加大平時的測試力度。

四、教學安排

一、期初復習(第一周)

二、圓柱和圓錐(第一周-第三周)

教學要求:

⒈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⒉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⒊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⒋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初步認識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稱以及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和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計算公式,能夠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圓柱、圓錐實物模型,教學掛圖,教學投影片等。

三、簡單統計(六)(第四周)

教學要求:

⒈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⒉使學生初步學會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的統計表。

⒊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選學)的特點和作用,并學習制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

⒋使學生會對統計圖表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受到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進一步學習編制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夠獨立觀察統計圖表,獲得相關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掛圖、投影片。

四、比例(第五周-第七周)

教學要求:

⒈使學生在比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理解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知道兩個相等的比可以組成比例,認識什么是比例的內項和外項,能理解比和比例的聯系與區別,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⒉初步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能應用比例尺能應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⒊使學生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正反比例的意義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正確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比例的意義和性質,能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能正確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能應用所學知道解決相關生活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

五、總復習(第八周-第二十一周)

教學要求:

⒈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小數、分數、比和比例、簡易方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⒉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廈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改寫。

⒊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征,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⒋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并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不復雜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本單元要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復習,本單元把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劃分為六部分,集資進行整理和復習。在復習每一部分知識埋,按時知識間的聯系加以編排,并且給出復習的知識要點,使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比較完整和系統化。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掛圖、投影片、小黑板等。

篇2:馬橋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數學計劃

六年級第二學期數學計劃

一、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教學和了解,班級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比較高,課堂上能積極發言,課后能主動完成作業,基礎知識比較好,但也有少數學生基礎知識比較差,加上平時的學習態度欠端正,因而成績進步不大,上學期測試班級學生合格率達36%,優秀率達16%。本學期在讓學生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尤其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力爭學生在期末會考中合格率達60%,優秀率達30%,特長生比例達5%。

1、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初步認識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稱以及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選學)的特點和作用,并學習制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使學生會對統計圖表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受到國情教育。

3、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正反比例的意義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并能正確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

4、引導學生對小學數學所有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復習,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分類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措施

1、加強集體備課,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進行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3、強化培優補差工作,加大平時的測試力度。

四、教學安排

一、期初復習(第一周)

二、圓柱和圓錐(第一周-第三周)

教學要求:

⒈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⒉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⒊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⒋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初步認識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稱以及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和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計算公式,能夠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圓柱、圓錐實物模型,教學掛圖,教學投影片等。

三、簡單統計(六)(第四周)

教學要求:

⒈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⒉使學生初步學會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的統計表。

⒊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選學)的特點和作用,并學習制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

⒋使學生會對統計圖表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受到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進一步學習編制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夠獨立觀察統計圖表,獲得相關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掛圖、投影片。

四、比例(第五周-第七周)

教學要求:

⒈使學生在比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理解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知道兩個相等的比可以組成比例,認識什么是比例的內項和外項,能理解比和比例的聯系與區別,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⒉初步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能應用比例尺能應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⒊使學生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正反比例的意義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正確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比例的意義和性質,能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能正確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能應用所學知道解決相關生活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

五、總復習(第八周-第二十一周)

教學要求:

⒈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小數、分數、比和比例、簡易方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⒉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廈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改寫。

⒊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征,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⒋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并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不復雜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本單元要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復習,本單元把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劃分為六部分,集資進行整理和復習。在復習每一部分知識埋,按時知識間的聯系加以編排,并且給出復習的知識要點,使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比較完整和系統化。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掛圖、投影片、小黑板等。

篇3:五六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細則

五、六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細則

一、文明禮儀方面

(一)學校禮儀

1.參加升國旗儀式,衣著整潔,少先隊員戴好紅領巾。

2.脫帽肅立,面向旗桿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談、走動或做其它動作。

3.升國旗奏國歌時,面對國旗行隊禮或注目禮,直到國旗升至桿頂。

4.唱國歌時要立正站好,目視前方,神態莊重,歌詞正確、音調準確,聲音洪亮。聽國旗下的演講時要專注,并適時適度鼓掌。

5.上下課,起立向老師行注目禮。

6.尊重老師的勞動,認真上課。課堂上善于自主、合作、交流學習,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7.不在室內追跑打鬧,大聲喧嘩。做游戲、體育活動時,謙讓小同學。

8.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不欺負弱小,堅持“讓先”。

9.自己說話做事實事求是,待人誠懇熱情。

10.樂于與人合作,能聽取別人的合理意見,不固執己見。

11.需要借用同學的東西,必須征得同意,用完后及時歸還。

12.和老師談話時,適時適度地與老師交流,虛心接受指教。與老師意見有分歧時,以尊敬的態度,主動與老師交換意見。

13.尊重老師,不在背后議論老師。

(二)家庭禮儀

1.關心、體貼父母長輩,在家里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聽從父母長輩的教導,不任性,與長輩意見不同時要多溝通。

3.自己離(歸)家時,向家長打招呼。見家長離(歸)家,主動打招呼,遞接物品。

4.就餐時先請長輩入座,大家起筷時才能動筷,主動給長輩盛飯進菜。咳嗽、打噴嚏時,不要面向餐桌或其他人。用餐時盡量不交談。

5.有客人來家時要有禮貌地招待客人。大人在談話時,不要隨便插話。

(三)社會禮儀

1.會使用“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等禮貌用語。

2.與人交談時,態度誠懇,語言謙遜,聲音適度,舉止大方,眼睛凝視對方,認真聆聽對方的講話。

3.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凡是辦不到或不該答應的事,不隨便答應別人;情況發生變化時,應及時解釋,求得別人的諒解。

4.網絡聯系時,要文明。

5.乘坐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時,要在站臺上候車,按順序先下后上。看出老幼病殘孕和懷抱嬰兒的乘客主動讓座。

6.外出遵守公共秩序,保護公共環境。

7.觀看演出時,不起哄,不鼓倒掌。

8.保護文物古跡,不在建筑物和文物古跡上涂抹刻畫。

9.尊重他人,遇到外賓要有禮貌,不圍觀尾隨。

10.著裝要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生身份,整潔大方。

二、遵規守紀方面

(一)學校紀律

1.遵守《中小學生守則》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了解《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2.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逃學,有病有事要請假。

3.按時佩戴紅領巾,保持紅領巾的整潔。

4.自覺遵守課堂紀律,遵守考試規則。

5.參加各種*準時到達,不做與會議無關的事,集合站隊要快、靜、齊,聽從口令。

6.不在教室和樓道內追逐喧嘩,不打架、不罵人。游戲時,遵守規則。

7.按時離校,按時回家。

(二)社會規則

1.遵守《交通管理規則》、《環境保護法》、《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2.愛護公用設施。如:信報亭、候車亭、電話亭等。

3.保護有益動物。

4.遵守公共秩序。

5.看有益圖書、報刊、錄像,不登錄內容不健康的網站。

6.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不參加封建迷信活動。

7.不到游戲廳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地方娛樂。

8.不私拆、偷看他人信件。

9.遇到壞人壞事要主動報告

三、學習方面

1.每天堅持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用一定的方法將所學知識歸類整理。

2.每天獨立、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寫完作業認真檢查、驗證。

3.專心聽講,做到身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

4.主動質疑。積極參與討論,主動思考、發言。

5.正確看待自己,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一個略高于自己現狀的學習目標。

6.測驗、考試時,要實事求是,不作弊。

7.經常讀書、看報。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8.掌握一定的背誦方法,如:情境背誦法、理解背誦法、分段背誦法等。能將背誦的素材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

9.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10.與同學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并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11.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12.摘抄感興趣的片段,用完整的話批注。

13.在用鋼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書寫速度。用毛筆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14.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說好普通話,在社會交往中自覺使用普通話。

15.勇于提出不同看法。能從多角度看問題,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16.樹立“我能行”的意識。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再去請教他人。

17.合理安排時間,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

18.充分利用零散時間。做事不拖拉,今日事,今日畢。

19.注意使用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

20.不同學科交替進行學習,避免疲勞,提高學習效率。

21.熟練掌握借閱、上網等獲取信息的方法。

四、勞動方面

(一)自我服務1.勤洗頭、洗澡,勤換內衣。

2.自己的衣物自己洗。

3.將干凈的衣物疊好,并整理衣柜。

4.用過的物品要放回原處,并擺放整齊。

5.將用過的書進行分類整理、擺放整齊。

6.隨時整理書包、書桌。

(二)家務勞動

1.做簡單的飯菜,安全使用爐灶,會燒開水,熱飯等。

2.自覺承擔飯后收拾餐桌,洗刷餐具的工作。

3.獨立購買日常用品,不攀比,不購買偽劣商品,初步學會家庭理財。

4.每周收拾一次房間。

5.定期晾曬被褥。幫助家長查看電表、水表、煤氣表。

6.安全、獨立使用常用家電,能夠解決家電使用中出現的簡單故障。

(三)公益勞動

1.自覺參加參加衛生掃除,并能分工合作。

2.主動幫助低年級學生進行衛生掃除,幫助班級修理課桌椅。

3.積極參加校園綠化、美化勞動。

4.積極參加社區服務,如:撿白色垃圾、清掃積雪、擦洗護欄等。

五、安全方面

(一)交通安全

1.橫過馬路一定要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沒有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的地方,橫過馬路時,要立定,先在后右,看清來往車輛后再穿過;有信號燈的地方,注意看信號燈,紅燈停、綠燈行。

2.上學、放學路上遵守交通規則,不在馬路、鐵路附近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