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
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感受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
2.第三單元“乘法”
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3.第五單元“分數”
能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感受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分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
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第四單元“面積”
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算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換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數學”和“體育中的數學”等3個較大的實踐活動外,還在正文或練習中提供了如下的實踐活動:
1.到商店調查3種商品的價格,并做好記錄。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并與同伴說一說。
3.調查自己家兩個月水、電費開支情況,并記錄下來。通過分析數據把你的感受與同伴說一說。
4.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5.用紙剪出一個喜歡的圖形,通過對稱、平移或旋轉繪制一幅圖案。
6.設計旅游計劃。
7.廚房鋪地磚的設計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調查你和同學的身高,計算你們組的平均身高約是多少。
10.在報刊上找出與平均數有關的信息,并與同伴交流。
經歷以上一系列觀察、操作、制作、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并積累更多的數學活動的初步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13名學生,其中男生8人,女生5人。其中1人為本學期插班生。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交好的接受新知識,也有不少同學在應用題競賽中獲獎,但是個別同學基礎差,不能跟上教學的進度,這也是班級中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
三、教學措施
(一)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
本冊教材中的小數與分數、圖形的變換與面積等概念,都是學生初次接觸的重要的基礎知識,要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它們是至關重要的。
(二)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獨立思考、探索和建構自己的數學意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交流他們彼此的想法,這不僅能夠滿足學生想成為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的強烈的心理需要,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且也提供了教師了解學生的充分機會,從而教師的引導與指導也就更富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加強估算(測)能力的培養,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算法的多樣化。算法與策略的多樣化,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個體差異使然;把問題交給學生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時,他們對策略與算法所表現的不同取向是很自然的。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算法的多樣化的前提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其次是讓學生經歷交流各自策略與算法的過程,比較各種策略與算法的特點,選擇并優化適合于自己的策略與算法。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把數學學習與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結合起來,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線索,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從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與實際價值,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篇2:學年度第一學期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含進度安排)
一、全冊教材分析
(一)全冊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共安排8個單元?!皵蹬c代數”領域:兩、三位乘一位數,千克和克,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1);空間與圖形領域: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是多少;實踐和綜合應用領域:解決問題的策略,間隔排列,多彩的“分數條”等。
(二)前后教材聯系
本冊教材在學生已經學習了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安排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這部分內容也是四年級學習兩三位數乘、除以兩位數的基礎。通過認識千克和克,探索1千克和1克的質量,幫助學生建立感官。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傳統內容,認識相關特征,并會計算周長,是以后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基礎,為以后研究其他圖形積累活動經驗。解決問題的策略既是對倍的運用,也是學生初步認識常見的數量關系,更是幫助學生養成從條件想起這種思考習慣。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是圖形和幾何領域里的圖形與運動的知識。分數的認識是學生對數概念的擴充,認識平均分得不到整數結果時,得用分數表示。該內容是是三下、五上研究分數的基礎。本冊教材另安排了三個探索內容:周長是多少、間隔排列、多彩的“分數條”,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
(三)課程標準分析
1.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掌握整十數、整百數乘(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及估算方法;會判斷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并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掌握筆算兩、三位數乘(除以)一位數的方法;知道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都得0。
(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進行千克與克的簡單換算。
(3)指導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4)認識間隔排列的特征,理解兩端物體與中間物體的關系。
(5)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
(6)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只限于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分數。能結合觀察圖形比較兩個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分數的大小,以及比較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會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計算。
2.數學思考:
(1)探索幾十、幾百乘(除以)一位數的口算、估算算理和算法;經歷判斷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的過程;經歷探索筆算兩、三位數乘(除以)一位數的算理和算法的過程。
(2)通過多種途徑建立千克和克的直觀感受。
(3)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探究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學習活動中,經歷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活動過程,發展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感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多種計算方法。
(4)感受從條件想起解決問題的特征,養成這種思考方法。
(5)探索間隔排列的特征,理解兩端物體與中間物體的關系。
(6)探索平移和旋轉現象。
(7)探索平均分,理解分數現象;探索分數的比較方法。
3.問題解決:
(1)利用兩、三位數乘(除以)一位數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實際問題。
(3)能進行簡單的估測,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4)能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5)掌握從條件想起分析數量關系并解決問題。
(6)間隔排列的特征并解決問題。
(7)能繪制軸對稱圖形。
(8)能用簡單的分數加減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
(1)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愿望。
(2)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
(3)通過閱讀教科書中“你知道嗎”欄目和有關書籍中提供的資料,通過電視媒體、網絡等多種渠道,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初步了解數學在社會和自然科學中的廣泛應用,初步感受數學是一種人類文化,初步接受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4)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數學活動過程和結果的正確與錯誤之處,并作出認定和修正,初步感受數學思考的合理性,初步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班情學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三(2)、三(4)兩班數學,2班有學生46人,4班有學生44人??傮w來說大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很濃,喜歡和老師一起討論問題。但是,也有一些學生在計算速度上比較慢,錯誤較多,要加強計算練習。其中一部分同學雖然學習比較認真,但由于思維比較慢,所以稍有難度的題目就很容易出錯,要多加指導。
三、加強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充分利用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和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吸引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各種數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2.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本冊課本的編寫意圖,注意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切磋,循序漸進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學策略,讓每個學生有所發展。
3.切實使用好與課本配套的教學輔助用書、教具、學具、媒體等。
4.加強計算教學,計算是本冊教材的重點,一方面引導學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計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過相應的練習,幫助學生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同時注意教材之間的銜接,對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開展幫教結對活動,對后進生建立家校聯系卡,及時反映學校里的學習情況,促使其提高成績,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與決心。
6.介紹課外數學知識與方法,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篇3: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學計劃
**年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三亞市崖城鎮南濱小學李玲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43名學生,其中男生23人,女生20人。通過上學期的教育與學習,學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經初步養成了自己獨立思考、動手、動腦的正確學習習慣,對待學習的態度良好。但是有一少部分學生過于活潑好動,紀律觀念還不夠強,無集體意識,缺乏合作精神,還有一部分學生缺乏積極主動地學習習慣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統計;年、月、日;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數學廣角。
1、數與計算方面:教材安排的數與計算方面的內容主要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三個單元。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步子,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認識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