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上冊
人教版第五冊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LVE)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千米和噸的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余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其中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并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對于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四、教學措施
本冊實驗教材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嘗試。
1、提供豐富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素材。
2、反映學生的生活內容,提高數學的趣味性。
3、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
4、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
5、注意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篇2: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策略
淺談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策略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如何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呢,這一直是教育界,特別是一線教師特別關注的問題之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不但進行整體教學,而且進行小學生心理研究,使學生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現從幾個方面簡論如下:
一、克服學生的不穩定情緒,培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三年級學生的年齡階段一般是9周歲,這時,學生開始進入發育期,個性開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潑好動、易受影響,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力是一種基本能力,它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必要前提,是獲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少年兒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質。良好的注意力素質有助于教學的學習;反過來,數學的學習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是在相輔相成的過程中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這一基本能力。
二、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發揮其無意注意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凡是學生完全不熟悉的東西,或完全熟悉的東西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結合學生熟悉的知識經驗引出他們不熟悉的知識,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諧音他們的注意力。例如:在教乘數是3位數的乘法時,借助于學生已掌握的乘法數是2位數的乘法知識,我引導并幫助學生逐步解決課本的準備題讓學生在無意中接受了新知識。在講解準備時,教師有意讓學生初步認識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乘得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這是關鍵。學生的知識經驗一方面來自原有的知識,另一方面來自生活經驗。由于我堅持按照教材的實際,在教學中區別情況加以運用這些知識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循序漸進地獲得了新知識。
三、合理組織,張弛相間。
由于兒童的注意力持續性還較差,根據這一特點,我采用3個環節組織課堂教學,自然的引入已使學生興奮的情緒得以穩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礎上,講授新課成了中心環節,教師應抓緊時機在上半節課學生注意力較集中的時間內,講清重點,突破難點。最后一個環節是鞏固階段,讓學生對新知有一個完整、準確的把握,師生可以在一種較為輕松的理解和運用。正是因為張弛并用,學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學習知識,充分地利用了課堂。
四、由直觀教學入手,促使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主要借助直觀形象理解知識,并通過反復練習記憶知識。對待三年級學生不能依然停滯于這樣的水平。但是,由于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正處于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這一特點又決定我們的教學不能操之過急。
五、負遷移的干擾。
學生原有的知識可以促進新知識的掌握,這是知識的正遷移;也可以干擾新知識的學習,這是知識的負遷移。我在教學中注意利用遷移規律,促進學生知識的正遷移發展,防止負遷移的干擾,做法是:
(1)、溫故知新。三年級是整數學習的最后一年,多位數運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這部分教材的任務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全年的教學任務的完成都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多位數運算能力學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賴于一、二年級各種運算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但是我們不可能抽出整段時間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而只能把一、二年級學過的進退位加減法,一位數乘2位數,試商等內容編成口算、聽算訓練題目,有計劃的安排到各節課,作為課前練習。使舊知識對學習起著正遷移作用。
(2)、運用比較。當新舊知識技能一0分相似,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往往會受舊經驗的干擾。這是負遷移作用,是學生學習上的難點。這時我便運用比較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消除舊知識向遷移作用。
(3)、改錯練習。在教學中我不僅注意到從正確的方面教給學生的知識,而且注意到從反的方面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
三年級是連接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的橋梁和紐帶,學生能否很好地完成這個過渡關鍵在于教師的把握。我相信,只要遵循教學規律,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提高三年級教育教學質量不會再是難題。
篇3:三年級《億以上數的讀法和寫法》數學教學反思
三年級《億以上數的讀法和寫法》數學教學反思
億以上數的讀寫法是學生在三年級學習過萬以內數的讀寫法,以及前幾節課學習了億以內數的讀寫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按理說學生已經有了知識上的遷移認識和能力,但是本節課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掌握得不夠好,本人做了如下反思。
一、有關數字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
在讀法中,含有三級的數的讀、寫法,學生最難掌握得就是每一級不管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不是整個數中間所以的0都只讀一個。例如:203000007這個數的中間就有很多0。在不分級的情況下,可能就會有很多同學讀錯。所以我們必須提倡同學們先分級、再讀數,明確每一個0在每一級的哪一個位置,確定哪些0是該讀的,哪些是不該讀的,不要盲目地亂讀。我認為在讀法中,教師要求學生有分級的習慣也就相當于分散了難點,分級至關重要。可我們的學生尤其是不自覺的那部分,常常懶于分級,造成讀數的錯誤。
二、有關數字中有0的寫法。
在寫法中,和讀數的方法有類似的方法:先分級,確定好億級、萬級、個級都有那些數,再分級書寫。學生最難掌握的就是哪一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例如:三億零五十萬三千,一些學生就會寫成30503000。我想其錯誤的原因他們不明白雖然讀一個“零”,那是因為千萬位和百萬位都是0,連續兩個0只讀一個零,他是看到什么寫什么,沒有和數位一一對應。同時沒有完全熟悉數位順序表,在這個例子中,學生就沒有明確億位的后面是跟著千萬位、百萬位、十萬位才到萬位,讓他們明白,每一級都含有四個數位,相信經過練習,大家會有進步。
讀數和寫數可以互相促進,所以我把兩節課的內容融合成一節,讀數好的同學相對寫數也很容易,只是一節課的容量增大,對于學困生來說是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