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學年四年級下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學年四年級下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2024-08-01 閱讀 2954

*學年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

保亭瑞華學校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現有學生36人,男生17人,女生19人,女生人數多于男生,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較強。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下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在集體生活中”,第二單元“學習更上一層樓”,第三單元“我的家鄉”第四單元“家鄉的變化”。

四年級上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信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四上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家鄉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家鄉作為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為教材編寫的“暗線”。如第三單元《我的家鄉》,以認識家鄉,了解不同家鄉的風土民情作為基本事實,把認識家鄉的教育與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蘊含其中。

三、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四上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家鄉的地理環境、家鄉的風土民情、家鄉的故事、家鄉的建設與發展的關系,來幫助學生認識家鄉和了解家鄉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的密切聯系,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本質。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年級上冊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家鄉,用自己的心靈感受家鄉,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家鄉。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年級上冊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系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工農業生產常識、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四年級上冊教材仍注意了對學生活動的引導,教材根據內容需要設計了許多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歷的活動來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在本冊教材中,設計了“觀察我們的家鄉”“過去的游戲真有趣”等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運用。如教材第79頁的留白是讓學生為家鄉的明天畫藍圖。

四、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發展.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篇2:屯東小學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

屯東小學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

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系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自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目標達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2、學習了利用規則調整關系。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3、初步了解了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了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

4、了解了一些社會規則,初步懂得了規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珍愛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識,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有責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質。

6、能夠初步認識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7、了解了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知道吸毒是違法行為,知道*x的危害。

8、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態度,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9、學會了看交通圖;學會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發現交通中的問題并有不同解決問題方法。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篇3: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及教學總結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及教學總結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______為指導,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以積極、穩步、有效地實施深化新課程改革為主線,以教學為中心,務實創新,落實規范,提高效率,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為打造“優質均衡和諧教育”而努力。

二、學生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

例如,四年級的學生仍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合作和奉獻助人的精神。同時,他們也處于自我中心向他人發展的階段,他們開始喜歡交友,但在人際交往中,有的表現為比較封閉、退縮,有的表現為比較放任、攻擊,往往因為不會與人溝通而與他人發生沖突,其社會化發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礙。兒童許多良好的品質都是通過他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起來。因而,正確引導學生結交朋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與人交往的觀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學會交往溝通的技巧尤為重要。

又如,四年級的學生對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但是現代家庭結構的變化,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強。在學習和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所以也相應出現了許多的煩惱,一些不良傾向不僅使學生們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會影響其性格和道德行為的發展。另外,四年級的學生開始有興趣也有能力,關注人類的衣食問題,關注人類造成的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匱竭的問題,他們開始有作為現代人的責任意識,開始參與社會活動,了解工農業生產狀況,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為《我與規則》;第二單元為《我是小小的志愿者》;第三單元為《我崇敬的人們》;第四單元《生活中的交通和通信》。

本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的,以體現育人為本的現代價值取向為理念。

四、教學目標

(一)本教材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系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的道德觀、價值觀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會合作,體會合作的好處;初步形成正確的友誼觀;學會交流和溝通的技巧,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正確面對欺負和威脅,敢于抗爭。

2、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提高承受困難和挫折的意志與能力;學習誠實做人,誠信為本;熱愛科學,相信科學。

3、知道消費的權利,了解有關消費的常識;懂得勤儉節約的道理,自覺珍惜勞動成果;初步學會辨證地看待工業文明,認識白色污染;養成珍惜水資源的習慣。

(二)基本理念:1、關心每一個兒童的成長,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2、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3、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是課程的追求,必須采取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四年級下學期品社期中教學總結

期中考試過去了,留給我的除了有各班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對這次考試的總結與反思,我所教的四年級兩個班品社考試成績很不理想,有客觀原因,更重要的是主觀原因。

1、成績分析:兩個班平均成績,四·一70.71分,四·二67.8分;

90分以上四·一7人,四·二1人;

優秀人數四·一10人,優秀率29.4%;四·二3人,優秀率9.38%

及格人數四·一班25人,及格率73.5%;四·二班27人,及格率84.4%

待及格四·一班9人,四·二班5人

2、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效率不高,沒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差,回答問題不到位,記憶不熟練。

(2)課堂教學中輕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只注重知識點的要求,未對學生進行檢查,對學生要求不實,沒有及時記憶,沒有牢固掌握。

(3)輕視了對高材生的培養及學困生的輔導,導致四·一班90分以上僅有一人,四·二班不及格較多,兩極分化厲害。

3、具體措施:

(1)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學習所教品社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既要備教材、備教法,又要關注學生的學法,注重學生的學情分析。

(2)優化課堂教學,在課堂上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多讓學生參與活動,親身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講課、練習、講評、反思等環節,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加強練習,充分利用練習冊、評估試卷等學生手中的資料,讓學生做好每一道題,學一課檢查一課,學完一章檢測一章,真正做到課課鞏固,章章過關。

(4)關心愛護學生,對班內高材生要重點培養,在學好教科書內容外,拓展一些課外知識,讓這部分學生吃飽吃足。同時,耐心輔導學困生,對班內學習勁頭不大,學習效率不高的學困生,要從思想上鼓勵、從知識上重視,加大氣力,手把手的輔導,真正使這一部分學生學有所獲,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力爭在鎮期末教學評估中,本人所教四年級品社班綜合成績,居全鎮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