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小學四年級語文上教學計劃
**年秋季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新吳學校王泰玲
一、班級分析
本班學生一共46人,學生能集中注意聽對方講話,已初步學會了聽懂別人講述的事,能復述主要內容;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課文。會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說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能閱讀程度適宜的兒童書報,了解主要內容。能觀察圖畫和事物,能說語句通順連貫的話,學會了寫日記、作文,但也有個別學生未能很好地掌握。學生書面表達能力比較差,一是書寫不是很規范,二是習作水平,缺乏表達技巧,不能把平時讀書積累到的優美詞句運用到習作當中去。因此本學期應該著力于學生書寫和習作水平的提高。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仍以專題形式組織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閱讀鏈接、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臺或成語故事等)。本冊通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在識字寫字、課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達到中年級的上階段教學目標。
三、學習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于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教學措施。
1、要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2、要堅守不移地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3、要明確本冊課本的編寫意圖,注重讀寫結合,循序漸進地進行習作教學。
4、要切實使用好與課本配套的教學輔助用書。
5、要妥善安排教學時間。
example,教學計劃,朗讀課文,年級語文,秋季
篇2: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教學計劃(含習作教學計劃)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胡海琴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現在學生36人。總體來看,這個班的知識基礎處于明顯的兩級分化,處于中間位置的學生人數不多,有近十名學生基礎知識不太樂觀。班上的部分男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放松自己,學習上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別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表現要相對落后。基本情況如下:
上課時善于動腦,積極發言,平時又樂于幫助同學,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占班級總人數的近30%,是這個集體的主體力量。他們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較好,團結同學,不僅能較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還能和后進生結對,解決他們在學習上的困難,但自身的學習主動性還有待加強,競爭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激發。
基礎較差但要求上進的學生有嚴雪兒、郜洲、張浩、于子璇等,他們上課能積極發言,認真完成作業,態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學習方法及缺少學習毅力,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不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這些同學是本學期的培養重點,希望從習慣到最終成績都能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習慣、課文、習作、單元練習四大塊組成。全冊共安排了7個單元,每單元安排課文3至4篇,共25篇。此外,每單元安排“習作”1篇,共7篇,安排“練習”1個,共7個。
1.關于習慣
本冊課本承接前六冊“習慣篇”的內容,繼續在課文開頭安排了“讀書有選擇”“讀書做記號”和“留心觀察事物”這三項習慣培養的圖片,作為全套教材關于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系列之七。這三個重點訓練項目貫穿于本冊語文學習,既讓學生會讀“有字書”,還讓其會讀“無字書”,為閱讀、習作能力的提升打下扎實基礎。
2.關于閱讀
本冊教材安排閱讀課文25篇,大體上圍繞一個主題組織單元,根據課文特點相機安排語言文字的基礎訓練。
本冊的七個單元分別為“詩詞之韻”“愛國之歌”“風景如畫”“故事傳說”“勤奮探索”“誠實守信”“冬景民俗”。課文語言規范,篇幅適當,便于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等訓練,插圖新穎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課本安排生字時仍然采用“識寫分流”的辦法。全冊共安排生字345個,其中要求會寫的225個,其余120個生字只要求認識。
課文后的練習設計簡約、實用。除了朗讀、復述、背誦、描紅、讀一讀、抄一抄等常規訓練外,本階段的訓練重點有如下內容:一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三是學會默讀,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四是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3.關于習作
本冊課本仍然將習作教材列為專門的課文,共安排了7課。每課習作,都對習作要求、觀察要領、寫作要點等作了分析與指點,讓學生獲得具體明確的習作知識。部分習作安排了范例,以便學生借鑒、遷移。各課的訓練內容與要求如下:
篇3:學年度新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教學計劃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胡海琴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現在學生36人。總體來看,這個班的知識基礎處于明顯的兩級分化,處于中間位置的學生人數不多,有近十名學生基礎知識不太樂觀。班上的部分男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放松自己,學習上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別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表現要相對落后。基本情況如下:
上課時善于動腦,積極發言,平時又樂于幫助同學,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占班級總人數的近30%,是這個集體的主體力量。他們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較好,團結同學,不僅能較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還能和后進生結對,解決他們在學習上的困難,但自身的學習主動性還有待加強,競爭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激發。
基礎較差但要求上進的學生有嚴雪兒、郜洲、張浩、于子璇等,他們上課能積極發言,認真完成作業,態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學習方法及缺少學習毅力,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不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這些同學是本學期的培養重點,希望從習慣到最終成績都能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習慣、課文、習作、單元練習四大塊組成。全冊共安排了7個單元,每單元安排課文3至4篇,共25篇。此外,每單元安排“習作”1篇,共7篇,安排“練習”1個,共7個。
1.關于習慣
本冊課本承接前六冊“習慣篇”的內容,繼續在課文開頭安排了“讀書有選擇”“讀書做記號”和“留心觀察事物”這三項習慣培養的圖片,作為全套教材關于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系列之七。這三個重點訓練項目貫穿于本冊語文學習,既讓學生會讀“有字書”,還讓其會讀“無字書”,為閱讀、習作能力的提升打下扎實基礎。
2.關于閱讀
本冊教材安排閱讀課文25篇,大體上圍繞一個主題組織單元,根據課文特點相機安排語言文字的基礎訓練。
本冊的七個單元分別為“詩詞之韻”“愛國之歌”“風景如畫”“故事傳說”“勤奮探索”“誠實守信”“冬景民俗”。課文語言規范,篇幅適當,便于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等訓練,插圖新穎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課本安排生字時仍然采用“識寫分流”的辦法。全冊共安排生字345個,其中要求會寫的225個,其余120個生字只要求認識。
課文后的練習設計簡約、實用。除了朗讀、復述、背誦、描紅、讀一讀、抄一抄等常規訓練外,本階段的訓練重點有如下內容:一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三是學會默讀,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四是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3.關于習作
本冊課本仍然將習作教材列為專門的課文,共安排了7課。每課習作,都對習作要求、觀察要領、寫作要點等作了分析與指點,讓學生獲得具體明確的習作知識。部分習作安排了范例,以便學生借鑒、遷移。各課的訓練內容與要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