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教學工作計劃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教學工作計劃

2024-08-01 閱讀 1503

**--**年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紅塘小學羅小繼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濃厚,都能較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能正確拼讀音節,能借助拼音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能按漢字的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識記字形,學習了一些字理識字的方法。初步學會結合詞語理解詞義,能運用學過的詞語造句說話。能正確朗讀課文,能認識自然段,認識句號、逗號、問號、嘆號等標點符號,已學會寫鉛筆字,寫字姿勢基本正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加強綜合訓練,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精選課文,減少課文類型,教材將課文分為8組,每組一般4篇課文。思想教育方面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于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趣。

三、語文知識方面

1.識字和寫字

①對學習漢字有濃厚興趣,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學會240個生字,會認85個生字。

②會使用字典、詞典,具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筆正確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不斷提高寫字質量。

2.閱讀

①加強朗讀指導,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

②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③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

④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動腦筋,多讀多想,把課文讀通,初步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問號、感嘆號的一般用法。

⑥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⑦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鼓勵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加強語言的積累。

⑧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⑨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3.習作

①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③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他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④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⑤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

4.口語交際

①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②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講笑話、辦畫展,評一評,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學措施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具體措施如下: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其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讀、多思、多寫,擴大他們的閱讀面,豐富自身的語言積累。

2、課堂教學中,注重“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將課本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品詞析句,理解課文內容,做到精講多讀多練。

3、教會學生進行課外資料的收集,使學生做好課內外知識的遷移與吸收。

4、在教學中,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學習小組形式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5、教給學生通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通過來理解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還可以采用以說促讀的方法,在讀懂內容、抓住重點、理出順序的基礎上練說。

6、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注重學生日常的讀書、寫字等正確姿勢的培養。

篇2:蘇教版三年級(下)語文教材分析

蘇教版三年級(下)語文教材分析

二、教材編排

本冊課本主要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6)”、“課文”、“習作”和“練習”組成。

全冊課本安排了8個單元,每單元安排“課文”3~4篇,共26篇。每單元安排“習作”l篇,共8篇。每單元安排“練習”1個,共8個。

1.關于課文。

全冊教材安排課文26篇,其中韻文2篇。所編選的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為學生學習祖國語文,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促進全面和諧的發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從內容看,既有反映歷史人物的課文,如《李廣射虎》,又有展示當代人物精神面貌的課文,如《微笑著承受一切》;既有贊頌革命英雄人物的課文,如《菩薩兵》,也有表現少年兒童日常生活的課文,如《雪兒》、《趕海》;有的課文主要介紹風景名勝,如《美麗的南沙群島》、《廬山的云霧》,有些課文則主要介紹自然科學常識,如《恐龍》、《海底世界》等,從體裁看,除記敘文,還有詩歌、童話、民間傳說、寓言故事等。以上特點,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識,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還能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擴大他們的閱讀視野。

本冊的生字均安排在課文里。生字安排繼續采用“識寫分流”的辦法。全冊共安排生字388個,其中要求會寫的為245個,另外的143個生字只要求認識。所謂“只要求認識”的生字,在本冊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認準字形,能初步結合詞語理解字義,主要幫助學生掃清閱讀課文時的障礙,不列入生字考核的范圍。每篇課文安排生字6~21個,其中要求會寫的字都在課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認識的字則列在田字格的上面。課本最后按課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復習、鞏固。

本冊教材所列出的常用的多音字,均在其右上角加*以示區別。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會寫的生字出現其他讀法時列出,也仍然不計人生字總量。

本冊課文篇幅短小,語言規范,便于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口語交際等訓練。插圖精美細致,饒有童趣,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每篇課文后面的作業題一般安排了如下內容:

一是朗讀、背誦、默讀、復述等常規訓練,意在讓學生認認真真地讀書,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繼續培養語感,并增加其規范化語言的積累。

二是要求學生用鋼筆描紅。以每課要求會寫的生字為內容,提供鋼筆書寫的樣字,意在讓學生扎扎實實地練好寫字的基本功。

篇3: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起步階段寫作教學策略探究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起步階段寫作教學策略探究

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南門小學余春

【摘要】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長期困擾廣大教學工作者的一大難題。本文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營造樂寫的習作氛圍,構建賞識的評價機制,運用多變的組織形式,創造應用需要等方式,為小學生的作文起步教學開辟新的思路。

【關鍵詞】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策略

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寫作能力的提高,是最讓教師頭痛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學生想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情感時,不是沒有語言詞匯的積累,就是不能順暢有序地表達。長期以來,小學生起步作文一直是作文教學的瓶頸。如何改變這一被動局面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營造樂寫的習作氛圍

良好的習作氛圍給學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這不僅能激發學生良好作文動機,還可以促進自由聯想,使記憶清晰,思路敏捷,語言順利表達。這種習作氛圍的營造包括物質和心態兩大部分。物質的主要是指教室的環境和學生的活動。例如在教室墻壁貼學生佳作,在板報設“名作欣賞”“作文天地”;在黑板上辟名言警句欄;在班上辦圖書角,創班級專刊。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講每日見聞,故事接龍;在午休讀報聽故事;每周進行手抄報比賽,好書推薦會等等。這些設置與活動讓學生一踏進教室,就被一種練習寫作的親切愉悅的氣氛所感染。而心態主要指教師用自己真摯的情感、愛心、和親切的笑臉點燃學生學習寫作的激情。教師一方面要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投入教學過程中,用自己昂揚的激情調動學生對作文的高漲情緒;另一方面,也要表現出對學生的關心、熱愛和真誠的尊重。教師在課堂上的愉快的語調,激勵的目光,欣賞的口氣以及與學生的個別交談都能引起學生心理的共振,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

(二)構建賞識的評價機制

三年級學生是獨立意識急劇增長時期,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希望能得到教師家長的稱贊,得到同伴的羨慕。因此,在習作起步階段,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各種習作的外部條件,用賞識去點燃學生習作的熱情。筆者曾在三年級的習作評價中嘗試運用了以下的評價方法,效果顯著。

1.分層設標,因材施評

心理學表明,只要那些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最能激發學生的動機。因此,在習作目標的制定上要注意不提過高的要求;不出無話可寫的題目;不用嚴厲的批語。習作教學要拋棄一刀切的教學要求,設計多層次的彈性目標,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在訓練重點之外,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由確定自己的習作目標。例如在習作時間、數量、書寫、運用詞句上為自己定目標,在評價時再對照目標,達到的就可以加上一個星。這樣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2.挖掘亮點賞識評價

教師的賞識要向面向全體,貫穿全程。教師要鼓勵他們想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只要作文達到了本年段習作的要求和自己制定的目標就要打高分,多表揚。針對不同的學生,大力肯定習作中的優點,增強他們寫作的自信心。對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要避免他們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教師在指出他們習作中的優點的同時,要客觀地指出不足,使他們明確努力的方向。對形象思維不夠強、害怕寫作的學生要始終堅持以鼓勵為主,只要他們的習作中有閃光點,哪怕是一句話寫得優美,一個詞用得準確,甚至是一個字、一個標點用得恰當,老師都要給予呵護與贊揚。讓學生在賞識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從中獲取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