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市建設工程環境管理制度

市建設工程環境管理制度

2024-08-01 閱讀 6472

建設工程環境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條為加強我市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防止和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國務院《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我市行政區域內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等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

第三條凡從事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都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所轄地區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參與建設項目的總體評審、檢查及驗收工作;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和環境影響登記表(以下簡稱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負責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的監督管理;負責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協同把好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

第六條建設項目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

(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

(三)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建設污染水環境的建設項目,其中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范圍內禁止建設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

(四)禁止在世界遺產地、省級以上重點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范圍內新建使用煤、重油、渣油等高污染燃料的鍋爐;

對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準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政府有關管理部門不得批準其建設。

第七條建設單位應當根據國家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分類管理的要求,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按照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以及可能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確定環境影響評價的形式,組織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環境影響登記表。

第八條對政府財政性投資建設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分級審批:

(一)對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以及跨市建設的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后,按規定的權限報省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二)對總投資*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以及跨區、縣建設的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三)對總投資*萬元以下(不含*萬元)的建設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九條對非政府財政性投資建設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分級審批:

(一)對總投資1億元以上(房地產項目2億元以上),以及跨市建設的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后,按規定的權限報省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二)對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房地產項目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房地產項目2億元以下)及跨區、縣建設的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三)對總投資3000萬元以下(不含3000萬元)[房地產項目5000萬元以下(不含5000萬元)]的建設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十條按照國家規定,下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省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一)凡涉及世界遺產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項目;

(二)放射性同位素應用和伴生放射性礦物資源利用項目,電磁輻射建設項目;

(三)新建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場(設施)。

第十一條化工、印染、釀造、化學制漿、農藥、電鍍以及其他嚴重污染環境的建設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一律由市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十二條屯溪區轄區內(含新城區)的建設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定的權限審批。

第十三條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按以下程序辦理:

(一)對政府財政性投資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對鐵路、交通等重大建設項目,經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可以在初步設計完成前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二)對非政府財政性投資建設項目中屬核準制的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在向政府投資主管部門申請核準前,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批;屬備案制的項目或不需要進行備案的小型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項目開工前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批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其中,需要辦理營業執照的,建設單位應當在辦理營業執照前報批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第十四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自收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收到環境影響報告表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收到環境影響登記表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分別作出審批決定并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第十五條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或審查后未予批準的,該項目的審批部門不得批準其建設,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第十六條建設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的設計、建設過程中,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以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中提出的環境保護對策措施,并保證環保設施建設的投資。

第十七條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完工后,需要進行試生產的,試生產前,建設單位應向審批該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試生產申請,報告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情況和試生產時間,經環保部門檢查同意后,方可進行試生產。試生產期間,其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試運行,建設單位應當對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或生態修復情況和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測和調查。

建設項目的試生產期限一般為三個月,確因工藝需要等特殊原因,其試生產期限經審批該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可以適當延長,但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第十八條建設單位應委托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編制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表)或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表)。

第十九條建設單位應當在試生產期滿前,依據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表)或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表),向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自收到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申請之日起30日內完成驗收。對不符合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條件的,環境保護驗收不予通過。建設單位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整改要求,在規定的期限內組織整改,重新申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建設項目通過環境保護驗收后,方可正式投入生產。

第二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國務院《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

建設單位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可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一條違反建設項目分級審批、分類管理規定,違法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一律無效,建設單位應按規定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手續;對違法審批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除進行通報批評外,還應追究其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第二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導致國家、集體和公民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它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循私舞弊、索賄受賄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本辦法由市環境保護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黃政[]36號《市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實施辦法》自本辦法發布之日起廢止)。

篇2:環境管理規章制度

第一篇:環境管理規章制度

凱棠民族希望中學校園環境管理規章制度

一、管理組織

第一條:學校成立校園環境管理領導小組

小組以校長任組長,分管副校長任副組長,總務處、教務處、政教處、辦公室、團委、工會負責同志及各年級一名負責人任組員。

第二:學校校園環境管理領導小組工作職責

1、組織設計我校的校園環境布置、文明氣氛、綠化工作、衛生工作,各辦公室管理,促進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凈化、優化。

2、對我校的環境管理工作、衛生工作進行檢查、評比、考核,為我校的有關評先提供資料。

3、做好校園管理資料的整理、積累、歸檔工作。

第三條:定期組織活動

1、每期有重點設計規劃學校的環境布置,并努力使之實現。

2、定期對校園環境管理工作進行規劃、交流、研討。

二、校園環境設置要求

第四條:校園操場

1、校園操場平整,環境整潔,學生活動面積充裕,有一定體育活動器材,校園分布合理,有一定的綠化面積,校門到主體建筑有水泥走道。

2、有宣傳畫廊或墻報,并定期更換內容,校園在醒目位置展示。

3、車輛停放有秩序。

第五條:建筑物

建筑物無危險隱患,門窗墻體完好,坡璃明凈無缺損,整體無積塵。

第六條:室內布置

1、教室有班風、學生習作欄、展示臺,有團隊隊角、衛生角等基本布置,其他布置簡潔、合理,不致分散學生學習注意力。

2、教室桌椅擺放整齊,記載本、清潔工具在規定位置擺放整齊。

3、教室有照明燈具、插座,有廣播喇叭。有條件的可使用投影儀、語音容(錄音機)、電視機等。

4、專用教室按規定內容擺放布置好,做好器材的防盜、防塵、防潮、防蛀工作。

5、辦公室教風上墻,有通知、記事欄布置,辦公桌擺放整齊,桌面整潔,作業本按規定位置擺放,洗手用具、清潔工具干凈定位;有照明燈具、吊扇、電源插座、廣播喇叭等設施。

6、食堂按食堂管理要求明細做手環境布置,設備擺放整齊。

三、衛生要求

第七條:校園衛生要求

1、校園各區域劃分相應的包干區,做到地面干凈,無紙屑、雜物、碎石、煙蒂等廢棄物及死角。

2、運動場無雜物和障礙物。

3、綠化地帶內無紙屑等廢物,花草樹養護良好。

第八條:室內衛生

1、教室、辦公室內保持地面干凈,無紙屑、雜物、痰跡,每天有值日。

2、室內墻壁保持潔白無臟跡,無積塵,黑板不破損,底槽無明顯粉塵。

3、食堂衛生要求按照《食品衛生潔》及有關規定執行。

4、廁所衛生做到:門窗、地面、墻面清潔,無積塵,便池經常沖洗,不堵賽,無積垢、臭氣。

第九條:個人衛生要求

1、教師要穿著整齊,儀表端正,工作時間不吃零食,不隨地亂拋瓜皮果殼紙屑,不抽流動煙,茶杯干凈無茶垢。

2、學生要衣冠整潔,佩戴好紅領巾或綠領巾,按規定要求穿校服。頭發、指甲整齊干凈,勤洗臉、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潔凈食物,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

3、人人有良好衛生意識和衛生習慣,紙屑廢物人見人拾。

四、檢查評比

第十條:學校校園環境管理領導小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各校校園環境管理工作進行檢查、指導、評比、考核。一般每學期考核一次,每年評比一次。評比結果納入學校常規管理工作評比。

第十一條:各校每天由師生組成的護導值日組,負責當天對校園環境及各班衛生情況進行檢查評分,每日公布檢查成績,每月進行總結,納入“班級常規管理評比”。

第十二條:本管理制度自2014年1月起實施。

第二篇:環境管理規章制度

環境管理規章制度

1目的

建立公司環保管理制度,確保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和噪聲經處理后達標排放,使生產不致對周圍環境造成有害的影響。

2范圍

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環節及生態恢復

3責任

環保科、生產部及各生產車間。

環保科責任:負責公司環境監督和確保環保設備正常運行。

生產部責任:負責維修環保設備,使其能正常運行,確保“三廢”得到正常排放。

生產車間責任:確保本車間環保設備正常運行。

4內容

4.1“三廢”定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或有害影響的廢水、廢氣、廢渣。

4.2生產部具體負責日常的“三廢”治理和環境保護工作。

4.3設立“三廢”處理人員崗位負責制,實行嚴格的獎、罰制度。

4.4環保科負責維護環保治理設施,在環保治理設施一旦出現故障時,有“三廢”外排的生產工序必須停產,以杜絕污染物排放的出現。

4.5定期進行環保技術業務培訓,以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素質水平。

4.6搞好工廠綠化,改善生產區及周圍環境,接受市環保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指導。

4.7廢水方面

4.7.1車間產生廢水直接進入廢水處理池經冷卻后循環,經處理達標再利用。

4.8廢氣方面:導熱油加熱爐燃煤產生的煙氣經水膜除塵器處理通過煙囪排放,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不凝氣體經收集后送入導熱油爐燃燒處理。

4.9導熱油加熱爐產生的煤渣全部出售作建材原料。

4.10原料泵及引風機等動力設備采用產房屏蔽、綠化隔音及減振等治理措施。

4.11公司內原料必須按照有關管理規定貯存、保管等,不得對生產區及其周圍環境造成污染。

5、對違反本制度,有下列情形,予以警告、批評、罰款或責令賠償損失。

5.1放松管理,玩忽職守造成環保事故者;

5.2挪用治理污染費用、設備和物資者;

5.3對監督檢查及檢舉人進行打擊報復者;

5.4有污染防治設施無故停用或任意拆除造成污染者;

5.5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環境管理人員;

5.6對污染事故遲報或隱瞞不報者;

安徽韶光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2014-7-1

第三篇:環境管理規章制度

環境管理規章制度

環境管理規章制度為加強對環境保護設施運行狀況的監督,提高環境保護設施運行管理的水平,發揮環境保護投資效益,制定本規章制度。

l、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管理體系,明確、落實管理機構和人員;

2、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管理責任制,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

3、建立和保持獲得相關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渠道;

4、成立環境因素識別、評價小組,及時開展環境因素識別、評價工程環境因素;

5、對辦公區和生活區進行綠化,適時進行清理打掃;

6、各項重大環境因素的控制目標,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

7、現場主要通道應進行硬化處理,其他裸露地表應盡量進行硬化或綠化(請你收藏好范文,請便下次訪問)、適時灑水降塵;

8、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應根據要求設置合格的廁所;

9、可回收的各類包裝袋、盒、紙張等應分別存放,做好標識,統一處理;

10、按規定進行合規性評價。

云南建工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

騰龍橋二級水電站項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