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學期家訪工作總結

學期家訪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4043

時間過得很快,眨眼間一個學期又就過去了。作為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家訪。本學期我利用了周末的時間對班級的多名名學生進行家訪。家訪就是要讓家長感覺到自己的孩子是被你關心的;你是愛孩子的;你也在關注孩子任何舉動等等。

你的一切行為都是著眼于孩子的持續發展的。這樣即使你沒有華麗的詞語,家長對你所說的話也會很感興趣的,同時也會理解你的。通過家訪,我也感受頗深,現總結如下:

一、家訪的幾點感受:

1、通過家訪,深入到各個家庭細致的了解,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加強了社會,家庭,學生的聯系,了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了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加強了師生感情,對以后的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2、通過家訪,了解了家長對子女的關切與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學生家庭的困境,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也讓我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工作。

3、家訪也給一些教師上了一課。平時對他們來說,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幾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我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后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二、家訪中所了解的問題

1、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掙錢,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多是交給老一輩撫養。出于對隔代的關心和照顧,老一輩往往對孫子孫女百依百順,養成了嬌生慣養的生活學習習慣,更無力監督家庭教育。

2、部分孩子在家沒有學習的習慣,特別是農村孩子都以外面瘋玩或長時間看電視為主,有的邊看電視邊做作業,造成回家作業馬虎或不做。

3、部分孩子由于家人的寵溺,在家容易對家里人亂發脾氣,不懂得體諒別人,比較自私。

以上就是我關于家訪工作情況的工作總結。通過家訪增進了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和理解,有很多家長毫無保留的向教師傾訴,這也讓我看到了理解和信任的可貴,所以我覺得象這樣的活動可以多開展,因為“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是家長和學校的共同目標和心愿。

篇2:家訪總結:小班新生家訪那些事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談談小班新生家訪的那些事

大家都知道,教師這個職業頭頂上是有光環的--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在我看來,那不僅僅是光環,更是一顆心,由細心、耐心、愛心這三心匯聚成的一顆心。小班幼兒的年齡處于3周歲到4周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發育都尚未成熟,自理能力更是薄弱,在大多數家長看來,這是一個需要完全保護的年齡段,所以老師擁有這三心就更加重要了。

今天我就結合小班新生的那些事兒,談談我對這三心的理解和感悟。

第一點感受:夠細心,大家才放心。

與其他年齡段相比,要做好幼兒園特別是小班的工作,必須要做到老師、幼兒、家長三方放心。而要做到這一點,首要的就是要夠細心。

小班的工作是從家訪開始的。所以,自從拿到小班分班花名冊,為了讓自己在家訪時做到心中有數,我和搭班的馮婷老師就家訪事宜進行了規劃。比如,我們首先規劃了一下家訪時行走的路線,以及家訪時必帶的物品,經過細致地考慮,我們家訪進行得很順利。同時,為了讓家長放心,我們還在仔細思考了與家長交流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孩子初入園或多或少會產生焦慮感,不適應感,我們也一直針對這種情況采取一些措施來應對。而我覺得緩解焦慮更應該從家長入手,有時家長會比孩子表現得還要焦慮。可能我家孩子剛剛才從幼兒園畢業,他剛上幼兒園時,作為家長的那種心理,我印象還比較深刻。作為家長,會特別想知道教我們家孩子的老師會是誰,開學時需要帶上些什么東西,到了幼兒園孩子會不會不適應,在家應該怎樣應對等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與家長聊天過程中,我著重介紹了班級里的一些生活設施,消毒設備,還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讓家長對幼兒園有初步的了解。還給家長建議,在家可以以游戲的方式讓孩子逐步適應分離恐懼以及熟悉自己的學名。同時也針對幼兒初入園會有的一些反應進行了溝通。比如,經常會有家長說"我家孩子在家的時候很少生病的,怎么一到幼兒園就老生病了。"我就用自己孩子的事例跟家長說明,讓家長明白孩子不一樣,表現出來的情況也不一樣。幼兒第一次離開家進入幼兒園,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出現。有的孩子是哭鬧,有的孩子是生病。有的可能哭鬧一兩天,有的可能哭得時間很長。有的一來就生病了,有的可能一個月后才表現出來。同時也要讓他們了解,孩子表現出來的各種情況都很正常,大人不要驚慌,要以平常心去對待。作為家長還需要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和引導--上幼兒園不是受苦受難,而是一件很好玩,很有趣的事情,在幼兒園會有很多好朋友和好玩的玩具;也要讓孩子們知道上了幼兒園并不是爸爸媽媽不要他了,反而,爸爸媽媽會更愛他。

最后,家訪不僅是讓家長放心,更重要的是讓幼兒熟悉老師,畢竟是幼兒與老師相處。細心的觀察能幫助拉近與幼兒的距離,讓幼兒更容易接納我們。比如,我們家訪到一個叫做賈子淇的小朋友家。孩子一看見我們,起初是趕緊往奶奶身后躲。我們跟他說話,他不理我們。后來我看到他手上拿著吹泡泡的玩具,于是就跟他說:"賈子淇,你的泡泡槍好漂亮啊,能借給我玩玩嗎?"聽到這句話,小家伙開口了"我家還有個泡泡槍的,是粉紅色的。我最喜歡那個了。"借助泡泡槍,我們打破了僵局,小家伙一下就跟我們聊開了。他還拿出好多其他的玩具跟我們玩,特別活潑可愛。

考慮好每一個細節,用心發現有價值的細節,做一個細心的老師,必定會事半功倍。

第二點感受:耐心足,工作才能有效果。

萬能的度娘告訴我們,所謂耐心,就是指心里不急躁,不厭煩;能堅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繁瑣無聊的事。作為幼兒教師,每天所做的事情雖然不能稱之為無聊,但絕對是非常繁瑣的。因此在這種狀態之下,面對孩子們發生的各種事情,特別是面對調皮的孩子,要做到不急躁,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教書育人,是一個循循善誘、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急躁確實不可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只有給孩子多一些關懷,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孩子們才會更愿意接受老師提出的要求。

我們班上有個叫周浩宇的孩子,這個孩子非常好動,平時父母以及爺爺奶奶都上班,在家里大多數時間是跟曾祖母呆在一起,因此行為上不太受約束,規矩不是很好。在試入園的那兩天,周浩宇表現得特別地活躍。一直這里竄竄,那里逛逛,還時不時去拿別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但自己卻定不下心來完成一件事情。為了讓他不影響其他的小朋友游戲,我將正在游蕩的他一把抱了起來,跟他說"李老師,想要跟你做個游戲,你能不能坐下來幫李老師做一串項鏈?"一聽做游戲,他就來興趣了,忙說"好呀,好呀!"緊接著,我就提要求了"如果你沒做完就站起來了,以后就要一直黏在李老師身上,不能動了喔。"對于一個好動的孩子,不讓他活動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所以,他滿口答應,并且在后面的活動中明顯要安靜了一些。

大家都知道,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規則意識不是很強,再加之剛好處于3-4歲這年齡階段,所以特別容易去模仿旁邊人的行為。比如,在桌面游戲活動結束,提醒孩子們收玩具的時候,當老師的指令一下達時,有個別孩子就拿著手上的玩具用力往框里扔,于是周邊的孩子就跟著學起來,這樣一來,不僅玩具沒好好放進框里,反而將玩具扔得桌面上,地上都是。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耐住性子快速走到那組孩子跟前,說"讓我們來比賽嘍,看看誰能把玩具寶寶輕輕地送回家。"我邊說還邊做動作,很快孩子們都開始模仿我的動作而忘記了剛才的行為。我想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控制好脾氣,把孩子們訓斥一頓,效果一定會適得其反。

要教育引導好這群調皮的天使,必須要戒急用腦,千般耐心,千種辦法,總能做得好,做最好。

第三點感受:有愛心,終會心貼心。

魯迅先生有句話:"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和創新的精神。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一名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和學生貼心。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實際上是我們教師最大的樂趣。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比其他年齡段的教師要更富有愛心。由于我們面對的是身心發育都尚未成熟的幼兒,他們更需要成年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特別是小班的孩子,他們第一次脫離父母,獨自面對外面的世界,緊張、不安、焦慮等等各種不適應的反應都是非常正常的事。在這一個多月里,我們經歷了各種哭鬧,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李莜苒。

李莜苒一直跟爸爸媽媽生活,爸爸經常在外工作,絕大多數時間跟媽媽呆在一起,對媽媽的依戀比較嚴重。同時,在家訪的過程中也發現,媽媽對她也是比較溺愛的,因此導致了她比較任性,行為比較隨意的狀況。正式入園的頭兩天,李莜苒是由媽媽抱著走進教室的,而且李莜苒雙臂一直緊緊地摟著媽媽的脖子,可以看出她是有多不愿意上幼兒園。我嘗試著吸引她的注意力,并準備把她抱下來,可是李莜苒的抗拒反應很強烈。于是我示意她媽媽陪著她玩一會兒,等她注意力分散后,再馬上離開。

在媽媽陪著玩耍的過程當中,李莜苒比較平靜,但是也不跟其他小朋友交流。當她轉頭看其他小朋友時,我用手勢提醒她媽媽可以走了,她媽媽馬上離開了教室。當李莜苒發現媽媽不在身邊了的時候,馬上開始大哭起來,并且嘴里一直念叨著"媽媽,媽媽",然后起身往教室門跑去。我馬上阻止了她,當我準備抱她的時候,她轉身跑開了,不允許我靠近。我對她說:"李莜苒,沒關系的,到李老師這來,李老師抱抱你。"可是她就是不愿過來,并且拒絕我靠近。

在接下來的活動當中,她始終不聽老師的指令,似乎也聽不懂。只要看見有小朋友站起來回答問題,她也會站起來,然后到處走。排隊玩游戲的時候,她也沒有排隊的意識,一直插隊。只要跟她說需要排隊,幫她站到應該站的位置時,她就開始撒野地哭。吃點心和午飯的時候,從沒見過她好好吃過,有時甚至站在椅子上玩起來。面對這樣一個孩子,說實在話,讓我們非常頭疼,別說我們要關注35個孩子,就算帶她一個,也會累得筋疲力盡。但是從另一個方面想,我也挺能理解她的行為的,畢竟老師們對她來說還很陌生,她不適應,她有排斥的想法也很正常。所以我們要做的只有讓她慢慢來了解老師,讓她從心里接納我們。因此我跟另兩位老師商量,對于李莜苒,我們先采取冷處理的方式,只要她不影響其他小朋友,只要她在安全的狀態下,可以讓她稍微隨意一點。但對于她所做的不合時宜的事情,我們需要心平氣和地,同時也是態度嚴肅地跟她說,讓她了解應該要怎樣做。同時,我們還是一直在關注她的,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因為對象不同,愛的方式也有不同,對于李莜苒,我覺得給她更大的適應空間可能更合適。與此同時,我們還跟李莜苒媽媽及時聯系,將她在幼兒園的表現以及問題跟她媽媽溝通,并且請她在家也配合進行一些規則練習,同時多說說幼兒園的好處。

到了第三天,雖然來園時還跟前兩天一樣。在她媽媽趁她不注意時離開之后,她起初仍是大哭,并不斷說"找媽媽,找媽媽。"但這一次她沒有起身離開小椅子,只是哭泣地看著我。我拿了紙巾走到她身邊,擦干她的眼淚,對她說:"不哭了,上幼兒園是好玩的事情,媽媽下午會來接你回家的。"這一次,她并沒有躲開我,而是對我說"抱抱,抱抱。"我馬上抱住了她,讓她感受到我平穩的心跳,她也漸漸平靜下來。這時,我的一顆心放下了,孩子已經開始接納我了。雖然在后面因為生病請假一星期,來園時還會出現哭鬧的情況,但是當我伸手去牽她時,她會很自然地牽著我加入到活動的孩子們中間去了。我感覺這對她來說就是很大的進步,我真的感到很高興。

雖然說這一多個月真是很累,有時甚至累到話都說不出來,但是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地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一天天有了些許成長,我還是感到累并快樂著的。而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我們的每一項工作中,細心、耐心和愛心都是不可缺少的,唯有三心合一,才能發揮更大的力量,去迎接各種挑戰。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3:家訪工作總結

家訪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們幼兒園開展了‘走進家庭,走近學生’集中家訪月”的活動。我班總共有38名幼兒,就2名是本地幼兒,其余都是外地的,9月份我和本班班主任張老師分別對幼兒進行了家訪,家訪時我們態度和藹可親,語言簡潔易懂,不讓家長感到拘束,不隨便在幼兒家里吃飯,不收家長的饋贈,并及時做好家訪記錄。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深切的感受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期望,也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和信賴,我們詳細地了解了幼兒的性格,興趣愛好,有所特長及家庭情況、健康狀況、成長背景、在家的表現情況,并聽取了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和希望,同時實事求是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表現,肯定幼兒的優點,誠懇地指出幼兒缺點,耐心地講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知道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提醒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更要關心幼兒的情感和品德。

通過家訪,我們能了解到了平時不了解的情況,有些小朋友在學校非常的聽話,可是在家他就是小皇帝,想干嘛就干嘛,不依他不順他就鬧脾氣,也有些小朋友在學校非常的調皮,可是在家卻很懂事,知道爸爸媽媽工作忙,在家還會幫忙做小家務,所以我們不能單方面的去看,要用心去觀察。我們也發現有些幼兒的爸爸媽媽工作比較忙,只能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疏于與孩子交流,使孩子變得內向不愛與人交流,有的則是過于溺愛孩子,只要孩子開口都滿足他,這樣就形成了孩子的我行我素,我是老大我怕誰的性格。

在這次家訪活動中,我們發現有些家長在教育子女時,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有的家長還習慣于傳統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兒不聽話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一頓再說。有的家長則過于溺愛幼兒,對幼兒百依百順,造成幼兒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大。有的家長心疼幼兒還小,凡是包辦造成幼兒的依賴性和懶惰性。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我們要和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多進行溝通,發現問題要及時的解決問題。家訪也給我們教師帶來了寶貴的經驗,讓我們利用好每一次的家訪,真正的走進孩子和家長,架起一座牢固的家園聯系橋。

總之,在我們這次走訪的家庭里,家長都能實事求是,能比較客觀分析孩子的現狀,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我們,同時也感覺到了家長對我們學校和老師的信任,這樣更使我們老師責無旁貸義無反顧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用愛去呵護,用心去感悟,讓愛浸潤每個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