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某幼兒園大班組教研總結

某幼兒園大班組教研總結

2024-08-01 閱讀 4038

隨著炎熱暑假的來臨,我們有迎來一個學期的結束?,F代社會是高科技和知識經濟時代,幼兒教育需求也呈現多樣化,對幼兒教育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本學期我園以《綱要》精神為指導,結合《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的課題研究,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開展了有計劃、有目的的課題教研活動,現將我們大班組的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

我們教研組內的老師都較年輕,經驗不是很足。而在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不學習就會落伍。為了使老師們在教學工作中有所提高,我們教研組加強了學習和實踐。首先是制定了嚴密的制度,保證每次的業務學習,人人參與,認真做好筆記。我們制定的計劃有教研組計劃、班級計劃、課題計劃等,在計劃實施過程中,教師們能及時進行反思,總結經驗與不足的地方。在業務學習時,大家能相互探討如何使課題內容上的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及材料提供的多樣性等。使教研活動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教研組的實踐活動也形式多樣,我們每月制定詳細的課題內容和下月的重點課及組內的交流課。然后老師間相互聽課、評課,討論各自的優缺點使大家在課題教學中有一定的提高。也有大家同上一節課,如4月份的課題內容《兵兵為什么肚子疼》通過組內老師各自的教學活動,再推選到園內上交流課,經過多次的評析,使老師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既是參與者又是投資者,同時也是受益者,教師間的互動,使得個人經驗和思考成為一種共享的資源。

還有就是加強考核制度,每周檢查備課本,指出各自的優缺點。每月抽查個案記錄、課后反思等,并對其進行考核。同時圍繞幼兒園工作計劃,開展各班競賽活動。如:安全知識競賽、家長開放日活動等。使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二.課題探討,提高教研水平

時代在不斷進步,對于每個人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需要我們老師具有更全面的專業知識和叫高層次的專業發展。本學期,我們大班制定了《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的課題,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加深內容,并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征,及時增加有關幼兒性別方面的知識,每周四節課題課,教師能精心設計,并在上好課后及時進行反思,提高了自己對課題內容的理解能力。

在課題的交流、分享與合作中,在積極搜集資料中,大家對課題的了解又進了一步,能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有關自我保護的方案,進行分析、評價和反思,改進自己的教研。使我們的教學工作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每位老師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及時肯定和表揚教師的長處,更好的發揮各自的優點。

在教研教學中,我們每位老師都在努力,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起提高。相信在我們教研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教研工作會更出色,有更多的進步。

篇2:幼兒園大班組第十九周教研活動主持稿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園大班組第十九周教研活動主持稿

親愛的老師們:

一個學期就快接近尾聲了,我們的工作、生活是忙碌的,但同時也是充實的。我相信每一位老師都在辛勤的工作中感受著幸福,那你的幸福是什么呢?我猜,也許是孩子們爽朗的笑聲吧,也許是同事間溫暖的關懷吧,更也許是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與進步。但無論你的幸福是什么,我想這種幸福一定會一直伴隨著我們每一個老師,并在冬天里化作一縷陽光照耀著我們的人生。

今天我們的教研活動一共有三個板塊。

第一,專題研討――跨班區域活動中老師的介入。我們大班組會定時進行跨班區域,特別是每周四的健康區域都是通過跨班的形式進行的。因為跨班會接觸到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同伴,所以幼兒對跨班地進行區域活動也十分的感興趣。但是在跨班進行區域活動的時候,部分幼兒可能因為不了解區域規則等等原因無法有效的開展活動。那么這個時候教師該如何介入呢?

第二,課題研討――組內課題階段性小結。我們組的課題開展得有聲有色,今天我們就來聽聽幾位優秀的老師對她們的課題做階段性小結吧。第一位:俞**《基于資源共享構建跨班區域活動模式的行動研究》。第二位:徐**《以“大班圖書角多形式閱讀活動”為載體,培養幼兒學習品質之研究》。第三位:黃**《“童話童畫”在幼兒美術創作中的應用研究》。第四位:徐**。

第三,基本功培訓――語言。我們教師在與幼兒在生活、學習中使用最多的教育形式就是說話。我們五大領域中的語言領域也是十分重要的,語言可以說就是一種說話的藝術。因此,對于今天我們教師來說,語言這一基本功是必不可缺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門說話的藝術―語言。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想只要我們用心去生活,去工作,總會有所收獲。我也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遇見春暖花開。愿我們姐妹們都能每天帶著微笑,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3:總結:大班寫意教研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總結:大班寫意的教研

一、拋出問題,何為寫意?

1.那么什么是寫意,首先使我們得理解的一大問題。我們用三個字來概括寫意那就是“畫以心”。是孩子的感受,他觀察的,他想要表達的是從心里面出來的,這是寫意作重要的三個字“畫以心”。這也是溫州就有陳碧霄老師做出的總結。

2.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去這么做呢?第一個就是從孩子的繪畫特點開始,我們孩子作畫的繪畫特點(是從美術領域來說的):第一,孩子看見的是他看見的,但是心里表達的是孩子非理性的的表達,我們看不到他的邏輯,他想怎么樣表達就怎么樣去表達,是畫所知的。第二,就是幼稚的概括和夸張。第三個,他滿足于表達的過程。所以孩子的有些畫我們會看不懂。

3.為什么看不懂幼兒的畫呢?1、正表明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理解。表達自己的意感和情感。2、正表明他們的作品形不對,但只要一解釋,就能感受到一種神似,這就是靈性。所以當我們開展意向繪畫的時候要去問問孩子關于他的畫,并把孩子的畫解釋給家長聽。

4.下面來看看幼兒在不同時期的作畫特點。1952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文斐爾德在《創造精神的發達》(GreativeandMentalGrowth)一書中,把兒童繪畫能力發展分成六個階段:我們可以來了解一下。

(1)錯畫期―2至4歲。在這一階段將經歷從無序、有控制(如重復動態的東西)到命名的發展,即亂線涂鴉、有控制涂鴉、命名涂鴉。在這里,命名是動覺思考轉到想象思維的一個標志。在此階段,兒童對人體、空間、設計等把握都不甚理想。對于色彩的運用大致有了從純娛樂意向到用色彩區分涂鴉的不同意義的進步。

(2)前圖式期―4至7歲。此間兒童對繪畫、思維和環境的聯系有所發現,能夠具有人體部位的縱向的概念,對空間則產生了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開始象征性的描繪嘗試,在紙上出現雜亂的物體形象和用頭、腳畫成的人,大小變化無常。兒童開始用語言補充說明自己的畫。

(3)圖式期―7至9歲。兒童進入這一階段,已經形成了人與環境的確切概念。從通過對形式符號式圖樣的重復獲得自信心,發展到通過對圖樣的偏離而得到體驗的表現。描繪人物雖然是以自己的知識和個性為轉換,但對人體的掌握已大有進步,尤其是通過偏離而表現的體驗有如下特點:a,夸張人體的重要部位。b、忽視或省略不重要的部位。c、符號的變化運用。在空間領域里,開始運用基線(表示畫的底部或地面),并且也會偏離基線以表達體驗性的主觀空間。

(4)寫實初期―9至11歲。兒童社會性意識開始萌芽,自我意識的出現使兒童更加拘泥于自我態度所帶來的諸種結果。在描繪時有脫離圖式的表現,想要描畫得像實物,在描繪人體時注意細節,傾向于寫實線條。但是在空間上舍棄了基線。因而出現了重疊(如天空下延和基線部分相合)。在色彩方面則從色彩的客觀階段向色彩的表現階段過渡。

(5)擬寫實物―11至13歲.想表現得酷似實物,但又表現得不十分完整,遠近透視、凹凸感也有所表現,但不以成人的透視和明暗表現法表現出來而以孩子式的手法表現出來。在視覺和非視覺思考中畫出意識的自然主義傾向,注意描繪對象的內心,追求三維空間的再現;在色彩方面,是根據距離和心境等來改變色彩的。兒童開始對繪畫的成品逐漸加以重視,并熱衷于發展藝術技巧,注意臨幕一些流行的藝術形式和風格,出現了有意識的風格感。

(6)青少年藝術階段―13至17歲。這一時期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藝術的敏感性更加明顯。但創造性表現停滯,多數學生喪失對美術的興趣,少數人則能擺脫這一青春期出現的困境,其創造與表現趨于穩定并向成人化過渡。

5.寫意教學的好處,所以寫意教學有很多好處。

首先是讓孩子們走進童趣,走進童真

其次自主寫意是想象的觸發點,更是繪畫的基礎

再者能培養幼兒的“觀察、捕捉食物特征”和形成自己的繪畫語言。

6.寫意教學的關鍵在于什么呢?一就是形成繪畫語言,二就是學會觀察,這兩點相當重要。

二、大班寫意的指導要點

1、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大班幼兒構思越發豐富、完整,創造的形象感越發豐富、完整,創造的形象越發生動、細致,有一定的情緒,使用色彩越發多樣化,主題既明確有清晰,且空間思維開始發展。有了把自己看到的立體物體表達在畫面上的需要和能力。他們往往將一些無生命的物體賦予人的思想、情感的行為,作品帶有較強的擬人化特征,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大膽地夸張和取舍、簡化;還經常把不同角度、不同時間、彼此無關的東西畫在一起,因而出現許多奇特、有趣的畫面,表現出了求全的特點。在這個階段,幼兒的繪畫能力有了更快的發展的可能。這里面的一些中大班都類似,但是對于大班會有細節的要求,還有遮擋的關系。

2、關于選材方面

選材可以選取生活中常見的,結構上面的話,中班選取結構相當于簡單些的,其實中班畫的東西大班都可以畫,大班畫的東西中班也可以畫。所以呢,大班的時候隨意隨手,隨便拿過來就可以畫。寫意就有一點好處,隨筆拿過來,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但是有一點就是一定要復雜一點點的,有的人可能覺得,這么復雜的小朋友怎么會畫。還有一點就是選取的材料要有特征。如:(1)鞋子,因為鞋子生活中很常見,隨便那一雙都有,可以讓孩子仔細觀察畫里面的線啊,線條的粗細,黑白灰這種感覺。聽那邊的老師說這雙鞋子是一個小女孩畫的,她是拿著筆倒著畫,蹭蹭蹭的畫著畫著發現后面有一個花瓶,她就一筆筆地畫出來了類似花瓶的鞋子。(2)關于畫人物,那是更加方便了,隨地取材,小朋友畫了之后就可以拿出來看這個是誰?可以照片畫,實物畫,然后可以畫爸爸畫媽媽畫爺爺畫奶奶畫老師畫同伴。當我在聽九幼老師說畫人物的時候我就想起來我們幼兒園的一位小朋友也是觀察的非常仔細的,正好是王嬙老師的公開課上哈哈小人她就畫了我,那時候我第一次戴耳環,穿長裙她馬上就能在畫上體現出來了。(3)不過人物畫中最有特點的就是畫老人,為什么?老人為什么好畫,因為它有特征,而且豐富,有皺紋。

3、說了這些選材以后,我們最重要的是觀察。個性觀察。

個性觀察就是幼兒自身存在的自發性和主動性,引導幼兒進行多角度個性觀察,鼓勵幼兒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甚至是用夸張的視角引導區感知、去思考、去想象,還可以通過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等多種感官體驗和表現,直接認識、理解描繪對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覺形象,為創造性寫意奠定基礎。

(1)個性觀察一個是分層次觀察,這個整體和局部中班有要求,大班也是按這個要求下去的,先來觀察整體的,在來觀察局部的,接下去是細節,細節大班有要求,中班的話是忽略帶過的。舉個例子:如《漂亮的發型》。發型可來源于每個班級來源于每個孩子,不管女孩子還是男孩子,他們的發型可能都會不一樣。可以引導孩子去看一看同伴們都有什么樣的發型。有些是一根馬尾的,有的是分開兩條的,那么就可以繼續引導幼兒去看看了,那么兩條辮子的發型是什么樣子的?重要的是去引導孩子去發現發線可以用什么線條來表示。那么寫意的時候就可以讓一個孩子轉過來,細節刻畫就是畫孩子發型的走向,還有旁邊辮子紋理的要求然后來畫畫不同的發型線是什么樣子的。

第二個課例---手,也是從孩子身上出來的。那么第一個先來觀察整只手,手上,手由什么組成(手掌、手背、手心、手指)。那這個觀察了以后,再讓孩子看看手上還有什么(還有指紋)。觀察完指紋就可以來看看手指上的指紋是可以用圓圈來表示,手指關節上的指紋可以用橫線表示,一步步地引導幼兒往下看。接著就可以問孩子關節和關節之間使用什么線條表示(豎線)。那么手指上的線觀察完了就可以看看手掌上的指紋。手掌中間的掌紋是什么樣子的(長長的、分叉的、像什么呢?)這樣觀察完了之后,讓小朋友看手掌除了有攤開來的形狀還有什么形狀。那么這里就可以繼續啟發,讓孩子自己擺放。手指手掌變化后又是用不同的線表示,引導孩子去觀察,觀察完之后去作畫。

(2)接下來就是“化大為小”的觀察,就是把大對象變成小對象,比如說你想畫嘴巴的樣子,你就可以把嘴巴放大,可以看看嘴巴上唇和下唇有什么樣子的結構,牙齒是什么樣子,然后讓孩子根據這樣的圖片進行繪畫。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就會形成對嘴巴樣子的概念,原來嘴巴是這樣子的。那西祠要是要畫刷牙的、吃東西的樣子孩子們就有結構了。

(3)再接下來就是“多維視角”觀察。

我們如果給孩子觀察的時候,能盡量給孩子提供實物就盡量給孩子提供實物。因為實物放在這里角度就出來了,如果要圖片呢,我們就要選取不一樣角度的,讓孩子進行觀察。還有,我們所有的觀察后面有一點夸張想象,接著追問像什么?你把它當成什么?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