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暑期師德專業成長學習活動計劃
小學教師**暑期師德專業成長學習活動計劃
各位老師:
根據南湖區教育文化體育局關于暑期師德學習的通知要求以及適應社會發展、教育發展的實際,結合教育部推出的“國培計劃”的有關精神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我校在**年暑假將認真貫徹上級要求開展暑假繼續教育培訓。特制訂以下師德學習計劃,力求師德學習工作精心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爭取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培訓目標
通過開展暑期師德專題培訓,引導廣大教師正確理解、充分認識并嚴格履行師德規范的基本要求,自覺抵制各種有悖師德的行為。進一步明確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增強教師職業的使命感和神圣感,促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和教育觀、學生觀;進一步促進教師更好地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嚴明從教行為和職業操守,爭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二、參加對象:全體在職教職工
三、培訓方式:師德專題培訓以集中培訓與分散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1.突出主題教育。組織教師圍繞“以愛育愛、師愛如水”開展討論,使全體教師進一步樹立“用心啟慧,立人為本”的觀念。
2.培訓形式采用專題講座、錄像、分組討論、自學寫作等形式進行,突出教師的參與和互動。
(一)分散自學
1.閱讀方面
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廣泛涉獵包括師德、教育教學理論、學科教學、心理輔導、文學藝術、哲學、科學等諸多領域的書籍。在研讀理論、學習名家和經典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專業理論素質、增強自身文化底蘊,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學校也將推薦并訂購兩本適合教師閱讀的書。)
2.寫作方面
結合上級部門下發的文件以及學校實際情況,在暑假主要安排了以下7項論文寫作選題和3項課題研究。其中第一項(※師德論文)每位在職教師必須提交,第二項(※45周歲以下必寫,其他幾項老師們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選擇對口的一項或多項撰寫。)
※(1)師德論文。(每位在職教師必須提交紙質稿一份和電子稿。)
※(2)**年度區“教學論文評比”活動(45周歲及以下必須寫)。每位老師根據所教學科【語文、數學、英語、品德、體育、信息、音樂、科學、美術、綜合實踐、地方、校本課程、網絡教研、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類(教育教學管理、校園文化、校本研修、教學評價與考試)等】撰寫一篇高質量論文。論文要求:論文必須是**年10月至**年9月間撰寫的,未參加過其他區級以上評比,未正式發表。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可靠,文字簡練、邏輯嚴密、格式規范。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踐性。論文字數一般以3500字左右為宜。為了使論文主題更有針對性,請各校老師在撰寫論文時適度關注、了解省、市有關論文的評比主題。浙江省義務教育階段論文評比主題為“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改革”突出活動設計和作業改革;我區當前正在著力推進“基于學習力發展的學與教方式變革”的教改項目研究與實踐。論文字數一般以3500字左右為宜。必須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開學報到時,以學科為單位進行評比選送。
(3)征集評選家庭教育優秀論文.參評論文請于※**年7月30日
前,以電子稿方式報送沈惠英,所報論文要求原創,主題鮮明、視角新
穎、觀點正確、論證充分、分析深入、聯系實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
可操作性。論文字數不少于3000字。首頁左上角注明“嘉興市家庭教
育優秀論文征集評選活動”。正文后須注明單位及作者姓名。
(4)區“綜合學習創意實踐案例”評比(4月11日教研網通知),圍繞學生的學習力發展和核心素養發展的綜合學習均可作為“創意實踐案例”的選擇視角,如以校園節日活動為載體的綜合學習(讀書節、科技節等)、以校本主題課程為載體的綜合學習、學生小課題學習的推進、學生項目學習的設計與實施、學生閱讀活動的設計與推進、學生假日實踐性學習、學生實踐性作業、學生游學游覽學習活動等不同角度切入,選擇**學年其中1―2項行之有效的綜合學習歸納提煉,形成創意實踐案例。正文以6000字左右為宜,最長不超過10000字,另附頁的內容不超過10頁。
(5)繼續開展學陶主題論文評獎活動。**年以“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學校文化建設實踐”為主題,開展**年優秀主題征文評選活動。教師研讀陶行知先生有關“學校文化建設”的理論原著,研讀其他相關理論書籍,在此基礎上,反思當前教育教學實際,認識陶行知先生關于學校文化建設的前瞻性論述,探索學校文化建設的路徑、方法以及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意義,也可梳理總結自己所在學校探索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從而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征文一般3000字左右為宜,紙質稿一式3份,一律用A4紙小4號字打印。
(6)市教育學會**年的主題研討會。主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實踐創新”,(5月27日教研網通知)研討論文選題必須符合主題,切口要小;論文要有新意,有理論與實踐創新,對促進工作有實際指導意義。
(7)開展“**年嘉興市教育管理研究論文評比”活動。管理類(教育教學管理、校園文化、校本研修、教學評價與考試等)主要為鼓勵中小學校長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積極開展教育管理研究活動,總結和交流教育管理研究與實踐的經驗,展示教育管理成果,促進中小學校長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專業成長。
3.課題研究方面
(1)省、市、區級各類課題結題,即將結題的所有課題在9月5上交結題材料。(**立項的區、市級課題)
(2)申報**年度市、區教育科學規劃微型課題。今年區微型課題申報分為兩類:第一類“個人教學問題”;第二類“班主任育人方式”。
“個人教學問題研究”課題。此類課題旨在以教師個體獨立申報課題的形式,實施“教學問題科研化”的專項活動。通過此專項課題的申報,強化教育科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教育科研更深層次地融入教育教學實際工作,進一步推進“低重心,專題式”的貼近教學實踐的群眾性教學研究,引導教師以研究的姿態開展對自身教學實踐的探索,促進教學研究與改進教學的緊密結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使教育科研進一步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選題切口要小,內容要實,要有明確的操作路徑,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
“班主任育人方式研究”課題。此類課題,旨在引導班主任教師將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轉化為課題進行研究,以科研的思維方式、科學的方法解決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選題切口要小,內容要實,要有明確的操作路徑,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
兩類課題申報者須有個人獨立完成課題研究的能力。原則上是個人申報,如確實需要同伴合作,可適當增加1人作為合作人參與研究。研究周期為一年完成,申報時間為:9月5日前交教科室。
(3)繼續組織申報本會**年度陶研立項課題。要求繼續圍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年)》以及與當前教育實際相聯系的角度,聯系陶行知教育思想進行選題,陶研課題必須要有“陶味”。
(4)
(5)參加社會實踐。繼續組織教師開展“進家庭、進社區、進學生心靈”活動,走訪學生家庭,進一步了解學生暑期學習、生活等情況。
(6)交流評比。開學后學校組織論文交流、評選,同時推薦參加上級舉辦的征文活動。(溫馨提醒:倡導原創;嚴禁抄襲。)我們衷心希望閱讀、寫作能夠成為您的良師益友,為您的假期增添一份精彩!
(二)集中培訓
1.校長對全體教師開展責任心方面的培訓。
2.聆聽專家報告,豐富教師文化底蘊及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3.組織不同學科的老師學習討論,組織教師撰寫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各位老師要認真總結,不斷反思。聯系自身實際及時寫好師德論文、各項論文和學習體會。培訓時間作為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將按上級規定記入繼續教育學分。
篇2: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反思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肥沃土壤
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反思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32團中學李玉敏
摘要:專業的發展是提升教師專業地位的根本,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是學校發展與教育質量提高的基礎。本文通過三個案例提出了兵團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解決途徑,力求促進兵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全面、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網絡背景、教師專業發展、二師中小學教師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各行各業的分工不斷明確,社會對于人們的專業化水平要求是越來越高的。教師做為社會上一個獨特的社會職業,其專業的發展是提升教師專業地位的根本,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是學校發展與教育質量提高的基礎。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教師的專業發展宛如教育改革的推動力或火車頭,可以帶動其他各種層面的發展與改進”。眾所周知,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網絡的普及化程度迅猛提升。在教育發展的今天,網絡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也顯得越來越突出和重要。做為一名兵團的一線基層教師,以下是筆者就兵團二師中小學開展的幾個案例研究對教師專業的發展的策略,希望能得到教育同仁和專家的指導和批評。
一、校本研究:教師專業成長的沃土
當下,校本教研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的課程實踐者,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思考與體驗,而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反思研究正是進行有效的體驗和反思的重要方式。網絡環境在于創設一種氛圍,使教師受到情感的熏陶;網絡環境又長于資源豐富,使教師能夠得到專業知識的指引。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研究,促使教師通過對“教學事件”的分析,理解、體驗隱匿在“教學事件”背后的教學原理。課例研究的另一個價值還在于:它可能為教師的“自我更新”和“觀念轉變”提供第一推動力。當教師參與課例研討的時候,能夠讓教師開闊眼界,努力提高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優化意識,更好地進行反思。并以此對數學教師進行專業素養的自我培訓,進而實現數學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校本教學研究中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教師反思就好比是精神上的新陳代謝。作為教師,每天都在教學的實踐中積累著經驗,如果不對此進行梳理,慢慢地,教師就會變成經驗型的教師。反思可以提升教師現有的經驗,把那些有效的經驗升華為智慧與方法,把那些不良的無效經驗清除掉。沒有這樣一種內在機制,一個教師就不會很好地成長。教師可以通過寫日記、寫案例、寫隨筆、教學后記、教師之間的討論、對照理論反思等多種方式體現自己的反思;還可以作交流后的再反思,即在備課組或教研組交流合作的基礎上再進行反思。反思可以讓教師養成思考與研究的習慣,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教育QQ群: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
實施新課程數學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同伴互助是關鍵。它是教師集體共同參與的一種校本研究形式。是以自我反思、自我開放為前提,以形成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經驗分享、合作互助、共同成長的校本文化特色為歸宿的一種新型的教研方式。其實質是教師作教學研究者之間的教學交往、對話、互助與合作,是教育智慧的互動互助。
為了提高課例研討的互動性,教研室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探索新的互動模式。充分利用QQ,建立了數學科組教研群、各年級集備群,開展了“與新課程共同成長”教學大行動,充分體現了群體共同發展的思想。課題組每學期推薦一名教師通過網絡學習相關的教學案例,選擇一個主題進行備課,將教學設想發布在群中,其他成員隨時進行評價。有關教師在群或論壇中發表意見。主備教師根據評論反復修改、試教,小組成功后再在教研組展示。課題組成員在網絡教研論壇中再次發表評論,并合理評價等級。每一堂課都體現了教師集體的智慧,每一個教學細節都成為教育案例的場景素材,研討的目的是促進全體老師在研討、反思中實現專業成長。
篇3: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成長中作用
淺談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作用
河北省青縣清州學區劉缺屯小學徐俊婷
摘要: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教師成長的主旋律。隨著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更豐富的資源、更優化的過程,為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提供了最佳發展平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它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師隱性知識的挖掘。通過撰寫教育敘事,提倡教學反思等途徑,可以讓教師的隱性知識顯性化并得以傳遞,進而實現教師知識的共享、管理、創新和價值增值,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關鍵詞:課程改革、網絡信息、網絡教研、專業成長、
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電腦走進千家萬戶,人們通過網絡技術獲取了大量的大量的信息,擴大知識面。同時,我國的教育信息化正在尋求縱深的突破,而作為理論支撐的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卻長期處于初級階段,這與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態勢極不相稱。因此,教師專業化要通過一個個教師具體而微的專業活動來實現的。對于廣大教師而言,來自教學一線優秀教師的專業發展理念、模式、工具、策略和實踐經驗是教師交流觀摩的必要條件。那么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呢?
一、信息技術有效地促進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
隨著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更豐富的資源、更優化的過程,為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提供了最佳發展平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它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師隱性知識的挖掘。通過撰寫教育敘事,提倡教學反思等途徑,可以讓教師的隱性知識顯性化并得以傳遞,進而實現教師知識的共享、管理、創新和價值增值,這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
1、利用網絡渲染,激活學生思維
在《頤和園》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在互聯網上觀看頤和園的視頻,讓他們感知頤和園的美。悠揚的音樂、逼真的畫面使學生們興趣大增。學生無拘無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也大大地激發了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學生通過朗讀全文來初步感知頤和園的美麗。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2、創設虛擬網絡,輕松獲取知識,突破重點、難點。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教學準備時,我搜集了頤和園許多相關資料,如圖片、音像、古詩、對聯、美文等制作了網頁型課件,創設了一個虛擬的網絡環境,并引進課堂,進行了的嘗試和探究,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使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尤其是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后,讓學生利用專題學習網站,自主探究自己喜歡的景點,品味頤和園獨特的美,同時也避免了學生上網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