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某小學班級語文讀寫教學總結

某小學班級語文讀寫教學總結

2024-08-01 閱讀 5272

一、引語

兒童是成人之父,兒童是世界的希望。對于兒童的精神發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語的營養,用瑯瑯書聲為他們構筑一個溫馨、實在的成長環境,既是強健兒童的骨骼,也是豐滿他們的血肉。既是給他們打造堅固的船體,也是為他們揚起漂亮的風帆。

在我看來,閱讀不是目的。一味宣講閱讀的實際功用,例如可以提高語文素養,可以獲取知識,可以提高學習能力等等,都不能真正讓閱讀走進心靈。享受閱讀是一種幸福的能力,因為閱讀,我們走近自然,走進偉大的心靈,走進自我。然后我們擁有內在的耳朵、內在的眼睛,見人所不能見,聽人所不能聽,然后擁有幸福清明的人生。

二、我班的“日有所誦”

(一)為什么“日有所誦”

誦讀是深層次閱讀。日不間斷的記誦,就是練心的過程。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天長日久,積累的是語言,培養的是詩性,也是定力和靜氣。新鮮豐富的語言就是滋養大腦和心靈的新鮮豐富的營養,僅僅是日常生活語言是遠遠不能滿足兒童對于母語的需要的-----怎么辦?大手小手同捧一本書,和孩子一起誦讀起來,誦起來。

(二)“日有所誦”誦什么

誦讀的材料一定要是和兒童生活、兒童趣味密切相關的。最初的誦讀,一定要是“有我的誦讀”。這樣的誦讀,是對兒童的呵護,也是對生命的尊重。對于兒童來說,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們這樣做的時候是否快樂,是否因此更愛自己,更愛這個世界。因此我們主要誦三類材料:一是《日有所誦》,每學期要誦讀完80篇;二是《小學生必背古詩90首》,本學期我們將提前完成小學階段90首的背誦任務;三是經典的傳統文化,本學期順應學校的要求,背誦的《增廣賢文》。這三塊合起來,從開學初到學期末,每天都有背誦內容。真正做到了“日有所誦”日不間斷。我想,五年誦下來,帶給孩子的將是不可估量的財富。我期待發生質變的那一刻,但我又深切懂得欲速則不達的真理。

(三)“日有所誦”怎么誦

持之以恒的“日有所誦”。每天在瑯瑯書聲中開始一天的學習,引發孩子對語言的一種敏感和對學習的熱情。作為一項家庭作業,要求孩子在每天早上誦讀,可在吃完飯后,可在上學路上。“習慣成自然”,才能使孩子不覺得是額外的負擔。

熟讀成誦:用各種形式的讀來加強孩子的記憶,同時培養孩子的語言感受能力,可以水到渠成,熟讀成誦。但對于篇幅較長的篇目,我們只做閱讀,不要求全部背誦。

適當指導:我本著提高積累量和引發對語言敏感的目的,有選擇地選取部分篇目和孩子一起賞析,一起創編,或改變成小品,或分角色朗讀,或加上動作。等等。在多樣的形式中不知不覺就記住了。特別是在一年級階段,這樣的指導就更顯得必要。我們也創編出了很多優秀的童謠,極大地豐富了孩子的語言庫,提升了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分層次要求:我不要求每個孩子都背過所有篇目,一是長一點的篇目或者難懂的篇目,我們只做了解;再就是對于不同學習水平的的孩子,要求也是不一樣。總有8

篇2:小學語文教學總結:生命課堂姹紫嫣紅

小學語文教學總結:生命課堂姹紫嫣紅

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結束了。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引下,我邊實踐,邊思索。站在教師的角度探索生命課堂,我是這樣做的:

生命對話,用心交流

如何上好一堂課呢?如何讓學生喜歡聽我的語文課呢?

平時我會認真研究教材,自己讀懂課文,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經常與同年級組的老師探討,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每次上課我都會全情投入,讓孩子們享受到文字帶來的快樂。課堂上我要求做筆記,這一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剛開始需要提醒“做筆記了!”慢慢地,孩子們知道哪些是重點,哪些需要用心記下,學知識也就容易多了。當然能養成上課記筆記習慣的同學仍然是一部分,教學措施能讓一部分孩子知道某種習慣帶來的好處,我想這也算是一種收獲吧。課后我還喜歡帶著孩子們“溫故而知新”,關起書來,把上一堂課的內容在心里梳理一遍,我問他們答,我說他們背,在短短幾分鐘內強化記憶所學內容。當我在語文課堂上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充滿求知欲的眼睛時,心中倍感欣慰。

從生活出發,習活力篇章

學語文就必定要寫作文,然而真正喜歡寫作文的同學畢竟是少數,因此作文訓練雖然枯燥了點,可還是要堅持讓孩子們做下去,這個學期每周我給孩子布置一篇小作,字數還得五百字左右。我明白孩子對習作提不起興趣來肯定是因為沒什么東西好寫,于是在題目的確定上我從來就不會隨便布置一個,很多時候都快要放學了,題目還沒想好--只因為我希望孩子們有東西可寫。秋游了,就寫《苗圃生態園之行》;中秋節到了,就寫《八月十五的月亮》;學完了《草蟲的村落》,就仿寫《我和

篇3:達立學校語文教研組階段教學總結

達立學校語文教研組階段教學總結

**年11月10日下午1點,達立語文教研組在達立會議室召開了階段教學總結會議。由教研組長蔣祖霞老師主持,達立語文組全體教師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由三項議程組成。

一、總結半學期以來的各備課組的教學情況,并回顧了教研組的主要活動情況。

各備課組長互相交流通報了各年級期中考試情況,蔣老師首先肯定了半學期以來各組的教學工作進行了肯定。接著回顧了半個學期以來教研組的幾項主要的活動,分別是:

于9月15日聽了黃厚江老師《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知識觀、訓練觀和過程觀》的主題講座;

初一、初二年級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開課活動;

與南京鼓樓區教研室成功進行了一次教學交流,南京專家們對我校學生印象深刻,給與我校語文教學以很高的評價;

單辛、范樺、袁菊華三位老師勤于思索,勇于學習,及時寫出了教學后感,蔣老師鼓勵各位老師在每次公開課后,執課、聽課教師都應及時寫出自己的感想,以獲得進一步提高;

通報備課筆記檢查情況,肯定了華曄、賈竹浩、鄭俊昊三位老師認真到位,富有特點的備課過程,也對新教師在教材研究方面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根據教科室的要求,教研組組織教師分別就白馬澗之行寫散文以記游,從而展現教師風采,現已有多位教師文章寫就,在校內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二、布置下半學期需開展的若干項任務,主要圍繞達立學校十周年校慶展開。

三、各備課組就上半學期聽課情況分別進行了評析。

初一年級王宏老師就課堂中體現的文本意識、生活意識、學生意識針對具體公開教學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她首先對張弛老師在《最后一課》教學中,請學生根據文本概括人物形象,這一獨到的教學環節予以充分的肯定;接著談到了華曄老師在《幼時記趣》一課中,設計3個“趣”字的教學環節,認為這一設計切合了學生的思考順序、照顧了學生實際;袁菊華、鄭俊昊老師則在拓展中聯系了學生實際,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章穎菊老師在發言中對華曄老師在課堂上表現出的嚴謹的思維、清晰的層次予以充分的肯定;毫無保留地贊揚了袁老師在《端午日》一課中與作家交流,通過閱讀使文章充滿美感的教學;肯定了范樺老師與學生間精彩的互動;而張弛老師生動、投入的教學也引人注目。

初二年級賀照艷老師以一篇《怎樣經營你的課堂》,談了自己的從教心得,既是對自己的教學生涯的一個評價小結,對于年輕教師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教育事業上,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張廣武老師就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觀、教材觀的問題談了自己對范樺老師《夏》一課的教學感想,比較了范老師去年在《七顆鉆石》中的一些細節,肯定了范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并分別從教材觀及文本語言品味談了自己對處理教學環節的一些看法。

初三年級夏幸老師則將自己在聽課后的所思所想提出來與大家一起探討:如何在新舊模式之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設疑?如何是多媒體教學真正起到作用,而非板書的替代品?如何處理初一年級的古文語法知識教學?幾個問題層次清晰,顯示了夏老師對教學的多重思考,也為語文教學拓展了研討的空間。

田明亮老師則以具體教學為例,著重強調了要使學生貼近文本,拉近學生與語文之間的距離,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韓桂云老師總結了各位老師的評點,就多媒體的使用、文本與教材的運用及學生與文本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蔣祖霞老師也作了發言,提出了語文教學需要做到有趣、有美、有效,固然要講透文章以使學生能順利參加考試,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領略到文章的人情美、風情美、情感美,從而在閱讀中促進學生的心靈的成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以情感貫穿講述的始終。

周曉平老師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希望,要求語文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要能夠透徹的研究教材,要能夠形成自己的風格,在教學中能夠迅速轉變角色,并提出了要加強語文組的團隊建設。

在一個多小時的會議中,會議氣氛熱烈,各位資深教師對開學以來所聽的課談了自己的看法。意見是中肯的,對于年輕教師具有重大的幫助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