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年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第四小學林佳霞
一學期來,本人認真備課、上課。及時批改作業、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本人特就這半學期的工作小結如下一、思想工作方面:首先我在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廣闊的知識面。還要在道德行為上以身作則。就要自己以身作則,本人一直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形勢。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視自己,提高自身素質。
一、教育工作方面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負責,虛心請教,提高教學水平。做好備課上課。新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生活更加貼近,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講課時加入生活元素。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學習方法,習慣。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1、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2、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教學中。
4、教學中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方法及先進現代教學手段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創新的等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課堂上合理組織好內容,優化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5、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二、培優補差工作
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一年級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針對折種問題,我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我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例如我班的鄧慧強同學,課堂上無心聽講,針對這一情況我經常找他談心,課后進行輔導,期末考試中成績有所提高。
三、存在不足與今后打算:
1、班級發展不平衡,一(3)班的學法指導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學成績仍然欠突出,還需提高;
2、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成功。培優扶差工作做得不夠扎實,培優目標不明確,時常有變更;
3、繼續更新觀念,努力實踐主體教學;積極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繼續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一學期期來,工作有得有失,今后我一定會取長補短,力爭做到更好。
篇2:小學一年級語文自助開放式課堂教學反思
“自助開放式”課堂分為兩方面:“自助”和“開放”。“自助”要求孩子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簡言之就是學會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孩子獲得知識的渠道也應是多種多樣的,這和新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
我在教一年級漢語拼音《b、p、m、f》時,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利用孩子感興趣的拔蘿卜、爬坡、捉迷藏、老爺爺拄拐杖圖片引出四個聲母的學習,通過拼讀讓學生將這四個聲母與前面所學的六個單韻母進行比較得出發音輕短的結論。學習完b、p后,讓孩子通過觀察比較出兩者的區別,強化孩子對這兩個聲母的印象。拼讀完以后,我繼續出示課本13頁的四幅圖,讓孩子們找一找這四個聲母都藏在哪?這里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注釋功能讓孩子自己到前面來畫一畫,孩子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參與的熱情很高。在拼讀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在暑假里都學過了漢語拼音,都會讀,這時老師就要少讀,把讀的機會讓給孩子,讓拼讀能力強的孩子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將課堂展示的機會讓給每一個孩子。對于那些拼讀能力較弱的孩子,也要讓他們站起來,大聲地讀出來,讓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糾正錯誤。課堂應該成為每個孩子展示自己的舞臺,當這還需要老師不時地鼓勵和肯定,肯定每個孩子的優點,最大程度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學生學習的知識不能局限于書本,學生學習的空間也不能局限于課堂,學生的學習應該是開放的。我們學習語文原本就是實踐的需要,是服務于生活的。我覺的一年級孩子學習漢語拼音時,也要引導孩子聯想到生活的事物。我們實小每到寒暑假都會給孩子布置一項特殊的作業
篇3: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
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
會山鎮中心學校東平小學戴倩倩
聽了林戀老師執教的《小書包》和梁玉波老師執教的《秋天》給我感觸很深。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有效地指導閱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文章很多,但具體針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學卻很少,我試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實際,在語文閱讀教學上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從養成良好的閱讀姿勢做起。如每次讀書之前,可引導學生誦讀讀書歌:“小朋友們,讀書啦!讀書啦!身坐正,腳放平,眼離書本一尺,左手輕輕按,右手慢慢移,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字字過目,按標點正確停頓。”這是最開始指導閱讀的兒歌,就是養成良好的閱讀姿勢,以及最基本的讀課文的要求就是把課文讀正確。良好的閱讀姿勢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并非易事,需要時刻糾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閱讀習慣,這個過程必須貫穿整個一年級乃至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
二、激發朗讀興趣,多讀以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通過故事引入,設置懸念,激發學生興趣,直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小學低年級學生都對故事特別喜歡,特別是童話故事,更受他們親睞。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很多都可以運用故事來導入。
2、采用謎語或兒歌引入,切入主題。
3、談話引入,創設情境。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了“語文學科的性質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面對人文性較強的文章,就可采用談話引入,由聲情并茂的談話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述的境界里。
課程改革,年級語文,小朋友,文章,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