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南村小學誦讀活動總結

南村小學誦讀活動總結

2024-08-01 閱讀 3229

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國人不斷從厚重的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包容寬厚、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愛小弟、誠信報恩、精忠愛國,勤儉樸實,互助友愛的傳統美德。本學期我校深入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一學期來,我校以經典誦讀活動為載體,積極構建學習型校園,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強領導,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我們把經典誦讀作為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抓手,作為提高學生道德情操、文明習慣的重要工程。學校制定了《誦讀經典詩文活動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學校的總目標,又有各年級的分目標。對于各年級經典誦讀的內容,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作了相應的規定。而在經典誦讀的實施策略上,我們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作了如下要求:著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發興趣、內化行為、陶冶情操為目標。雖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讀成誦、耳熟能詳。承認個體差異,不求程度整齊劃一。教師在操作中只有鼓勵,沒有責備。引導學生學習要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積少成多。

二、科學安排,營造氛圍。

1、在班級黑板報上,都刊出一些經典詩文,并提供歷史背景材料和詩詞析義,供學生閱讀、賞析、評比、積累。

2、各校的教室環境布置要求體現班級特色,除了詩畫、詩文,每個班級都可以開辟詩園,內容或是學生閱讀古詩文的活動成果,或是古詩書法展、讀后感,或手抄報等。

三、開展活動,保證實效。

1、課前一吟,熟讀成誦。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充分利用每一節課前五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學而時習之”。

2、每周一節誦讀課,教師認真備課,分門別類精心講授經典詩文、加大積累容量。

3、舉辦誦詩比賽,激發熱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會活動時間以個人、小組或班級為單位進行誦詩競賽,其內容設計豐富,有的是各種角度的歸類對詩,有的是詩句接龍,有的是你問我答,有的是對歌競賽,有的是游戲表演。

4、組織學生根據經典詩文進行編寫手抄報活動。

四、科學評價,促進提高。

1、每天利用校園廣播系統,早操后進行“清晨經典誦讀5分鐘”,讓學生在傾聽中感受經典詩文的魅力;午間“經典詩文欣賞一刻鐘”,陶冶學生心智。

2、早讀前5分鐘和下午上課前5分鐘上,全校師生同誦經典,感受經典詩文的獨特神韻。

3、組織經典誦讀比賽,促使學生多讀書,多搜集資料,了解的詩文方面的知識、名篇佳句等,學校每周評出優秀班級和個人,并給予表彰獎勵。

總之,通過開展誦讀經典活動,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高了,誦讀經典在不知不覺中已成為師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份樂趣,是學校文化建設和人文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一個亮點。我們將繼續努力,把誦讀經典詩文活動推向深入。

篇2:小學經典誦讀活動工作總結

學校為發揮教師資源優勢,繼承我國優秀經典誦讀傳統和傳承祖國詩詞文化瑰寶,學校從**年9月開始了經典誦讀的實踐。兩年來,學校的經典誦讀已形成特色,與詩意的語文課堂、詩意的人際關系、詩意的校園文化、詩意的課程改革相得益彰。

一、學校進行經典誦讀活動的動因和優勢

“詩輔教化”,是中國自古以來經典誦讀傳統的價值所在。今天,我們提出教育本質的回歸,教育在于培養個性健全的人,讓學生在將來擁有一個健康幸福的人生。經典誦讀對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的情感,特別是使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知道我們是從何而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不但是從一個學生層面的問題,而是關涉到民族的后繼發展問題。我們北京路小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文明老校,我們必須具有傳薪播火的使命感、傳承經典的責任感。將傳統經典誦讀引入當代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對中華傳統的詩詞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更是培養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現代人才所不可缺的。

基于這種思考,我們進行了反復的論證和研究,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優勢:第一,在學校悠久的發展歷程中,積淀和形成了濃郁的文化氛圍;第二,我校是濟南市“古詩文誦讀”實驗先進單位,承辦過全市古詩文誦讀現場會;第三,在職教師中,有4人被省市作家、詩詞協會吸收為會員,許多教師熱愛文學,喜歡創作,經常在地方和有關報刊上發表文學作品。為了挖掘學校和教師中蘊含的這種文化潛力,繼而服務于學生,**年起,我校便在單純誦讀的基礎上,開始了詩詞誦讀、欣賞、創作的大膽嘗試。

二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幾點做法

1、經典誦讀是基礎。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每天晨讀的時間,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并要求中高年級學生將誦讀的內容抄在“詩詞欣賞與積累”本子上,并簡要地改寫成現代文;第二,利用每天放學的機會,學生在行進中邊誦讀邊離開學校,這已成為我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第三,在每周一升旗儀式后,進行短時的輪誦展示;每月舉行一次“誦讀競賽”;每學期舉行一次“誦讀狀元賽”。通過這些措施,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

2、重點突破。在四、五、六年級成立了以誦讀和學寫格律詩詞為內容的“蘭石”文學社,以誦讀學寫現代詩為內容的“君之”文學社。以“蘭石”文學社為例,在進行誦讀和詩詞基礎知識學習以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格律詩的誦讀創作,從音韻意境、適用格式、選擇韻部、平仄規律、對仗要求、確定題目等方面進行指導,學生創作出了許多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只要引導得當、得法、得力,學生就會有讓我們想象不到的精彩表現。

3、啟用家長資源。新課改要求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和社會資源。同樣經典誦讀也要挖掘和開發家長中蘊含的巨大資源。我們延伸格律詩詞的浸潤環境,使學校格律詩詞誦讀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贏得了家長及社區的認同與支持,拓展了格律詩詞誦讀創作的空間。

4、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主題長廊、花壇的景點、標語牌均以詩詞為主要內容,讓學生從走進校園到離開校園,都在一種詩香浸潤的環境里徜徉。《手抄報》是同學們詩詞作品展示的大舞臺,把優秀作品做成展板掛在走廊里,讓大家欣賞;利用各種場合,組織學生誦讀表演;請家長到校或參與朗誦會,觀看學生展示,與孩子分享詩詞活動的快樂。實現了“弘揚傳統文化,關注現實生活,創作優秀詩文,建設和諧校園”的目標。

篇3:小學階段經典誦讀活動經驗總結

傳統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淀,歷經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誦讀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獲得古詩文經典的道德熏陶和修養,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鑒于上述的認識,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直面經典,誦讀經典,感受經典,對豐富民靈、培育人文精神、弘揚積極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著重要的意義。誦讀的意義在于誦讀的過程,而不在于誦讀的結果。

我們班就在學校倡導的特色語文活動中,開展了閱讀儒家經典書籍《論語》的課外閱讀活動,現將活動開展經驗總結如下:

1、營造氛圍。

我們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間和角落,用詩文、詩畫的名言佳句裝點教育墻壁。教育環境體現班級特色,重在展示學生閱讀論語的活動成果,包括論語讀后感、手抄報等等。

2、形式多樣,激發興趣。

經典誦讀對于學生來說,是單調枯燥乏味的。教師只有變換各種指導學生熟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那朗朗上口的“論語”才能吸引學生。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勁頭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師領讀,學生跟讀,一小組領讀,其他小組跟讀,“小老師”指黑板,學生全體齊讀。也可以師生對讀,生生對讀。實踐證明,“多樣誦讀”可以大大激發誦讀興趣,學生們在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形態美、意態美、節奏美和韻律美,從而親近并熱愛母語,景仰祖國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韻對歌。

每天早晨,孩子們一來到學校,就讓他們手不釋卷,接受儒家經典著作《論語》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營養,讓孩子們深切感受“最是書香能致遠常吟清詞愈馨香”的無窮樂趣。教師在檢查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提高學生誦讀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貴在堅持。

將《論語》誦讀貫穿于學習生活中,開展課前一吟,熟讀成誦的活動。每天請一名學生在黑板上抄寫一條《論語》,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大家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論語。同時,為減輕學生背誦論語的負擔,采取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語文課前一兩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提倡每個孩子在課間以論語背誦比賽為游戲,提倡每個孩子睡覺前背誦一條論語等等。

5、成立讀書小組。要求由學生自由組隊,力求興趣相近,取長互補,并選出組長。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背誦,組長起帶頭作用,通過小組討論制定學習計劃,共同實施,互相監督,共同進步。

6、組織論語誦讀會,每月評選誦讀小明星。

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每月從已經背誦的論語中精選20條,讓各小組選出代表參加比賽,(配樂朗誦,淺吟低唱,編演小品)在舉行論語誦讀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每月評選出誦讀小明星,讓他們向全班學生介紹誦讀的內容、方法以及心得體會,使其他學生借鑒他們的優點,為論語誦讀活動的持續開展注入動力。

7、將論語誦讀列入期末口語測試達標內容之一,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展示學習成果,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

8、開展假期經典誦讀活動

學校每逢假期都會為孩子們組織主題鮮明的讀書活動。上學期的寒假主題就以本次特色語文行動研究相結合,以各年組子課題內容為指導,制定了相應的誦讀學習計劃。我們年組的主題為“研讀經典怡情養性,吟誦詩文悟道修心”。我們提出了讀書倡議,給孩子們擬定了論語學習內容,還引導學生制定適用于自身的學習計劃,并將自我讀經評價機制融入其中,使孩子讀經更具有針對性、實用性。

9、家庭親子背誦活動

孩子和家長一起背誦,做好家長溝通工作,取得家長們的認同與支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實際最后的結果也證明這一步環節的重要性。活動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都須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熱忱。有些家長不但有熱誠,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讀、背,互相考試比賽,雖然很多時候都是大人輸,但大人也因此而溫經受益,而且一家興致高昂,是最好的親子活動。

我們三年組開展論語經典誦讀活動以來,我在學生的身上發現了令人驚喜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