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經典誦讀活動經驗總結
傳統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淀,歷經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誦讀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獲得古詩文經典的道德熏陶和修養,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鑒于上述的認識,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直面經典,誦讀經典,感受經典,對豐富民靈、培育人文精神、弘揚積極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著重要的意義。誦讀的意義在于誦讀的過程,而不在于誦讀的結果。
我們班就在學校倡導的特色語文活動中,開展了閱讀儒家經典書籍《論語》的課外閱讀活動,現將活動開展經驗總結如下:
1、營造氛圍。
我們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間和角落,用詩文、詩畫的名言佳句裝點教育墻壁。教育環境體現班級特色,重在展示學生閱讀論語的活動成果,包括論語讀后感、手抄報等等。
2、形式多樣,激發興趣。
經典誦讀對于學生來說,是單調枯燥乏味的。教師只有變換各種指導學生熟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那朗朗上口的“論語”才能吸引學生。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勁頭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師領讀,學生跟讀,一小組領讀,其他小組跟讀,“小老師”指黑板,學生全體齊讀。也可以師生對讀,生生對讀。實踐證明,“多樣誦讀”可以大大激發誦讀興趣,學生們在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形態美、意態美、節奏美和韻律美,從而親近并熱愛母語,景仰祖國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韻對歌。
每天早晨,孩子們一來到學校,就讓他們手不釋卷,接受儒家經典著作《論語》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營養,讓孩子們深切感受“最是書香能致遠常吟清詞愈馨香”的無窮樂趣。教師在檢查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提高學生誦讀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貴在堅持。
將《論語》誦讀貫穿于學習生活中,開展課前一吟,熟讀成誦的活動。每天請一名學生在黑板上抄寫一條《論語》,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大家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論語。同時,為減輕學生背誦論語的負擔,采取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語文課前一兩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提倡每個孩子在課間以論語背誦比賽為游戲,提倡每個孩子睡覺前背誦一條論語等等。
5、成立讀書小組。要求由學生自由組隊,力求興趣相近,取長互補,并選出組長。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背誦,組長起帶頭作用,通過小組討論制定學習計劃,共同實施,互相監督,共同進步。
6、組織論語誦讀會,每月評選誦讀小明星。
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每月從已經背誦的論語中精選20條,讓各小組選出代表參加比賽,(配樂朗誦,淺吟低唱,編演小品)在舉行論語誦讀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每月評選出誦讀小明星,讓他們向全班學生介紹誦讀的內容、方法以及心得體會,使其他學生借鑒他們的優點,為論語誦讀活動的持續開展注入動力。
7、將論語誦讀列入期末口語測試達標內容之一,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展示學習成果,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
8、開展假期經典誦讀活動
學校每逢假期都會為孩子們組織主題鮮明的讀書活動。上學期的寒假主題就以本次特色語文行動研究相結合,以各年組子課題內容為指導,制定了相應的誦讀學習計劃。我們年組的主題為“研讀經典怡情養性,吟誦詩文悟道修心”。我們提出了讀書倡議,給孩子們擬定了論語學習內容,還引導學生制定適用于自身的學習計劃,并將自我讀經評價機制融入其中,使孩子讀經更具有針對性、實用性。
9、家庭親子背誦活動
孩子和家長一起背誦,做好家長溝通工作,取得家長們的認同與支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實際最后的結果也證明這一步環節的重要性。活動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都須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熱忱。有些家長不但有熱誠,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讀、背,互相考試比賽,雖然很多時候都是大人輸,但大人也因此而溫經受益,而且一家興致高昂,是最好的親子活動。
我們三年組開展論語經典誦讀活動以來,我在學生的身上發現了令人驚喜的變化:
篇2:陽朝小學經典誦讀工作總結
陽朝小學經典誦讀工作總結
中華族歷史悠久,文化經典更是燦若星河,這些優秀的文化經典,凝聚了前賢的大智大慧,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孩子們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做人是我們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初衷。活動的實施,如清風滌蕩校園,于無形中凈化著每一個人的心性。
半年來,我們欣喜地聽著,看著,感受著經典帶給孩子們的種種歡娛和教益,并時時為身邊的一個個小小鏡頭感動著,感染著,可以說,是經典誦讀讓讓孩子們從此受益終身。在活動期間,我發現學生身上發生著變化: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
這段時間的背誦,許多同學克服了膽怯心理,可以走上講臺大聲地朗誦,這給了他們學語文的自信心。同時,在誦讀的過程中,我采用了多種多樣的激勵形式,這大大激發了學生誦讀的興趣;通過反復的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力,啟迪了他們的心智,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道德修養得到完善。
經典誦讀是進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讓我們日日誦讀,將心浸潤于幽幽書香之中。在那短小精悍的字里行間感受前人為人處事、修身治國之道。踏著滿溢墨香的小徑,追尋前人求索的足跡。在一字一句的吟誦中,與先賢對話,用心靈觸摸中華民族的文化脈搏,逐漸養成博大寬厚的思想人格。
三、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了。
首先是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復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識面的擴大。誦讀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機會進行閱讀,可以走進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特別是經典誦讀涉及到文學、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藝術等知識。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再次是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從學生的一篇篇習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天天在進步。
回首和孩子們一同走過的誦讀之路,我們感慨;看著學生們在經典中獲益,我們欣慰!經典誦讀活動還將繼續深入地開展下去,置身于書聲瑯瑯的校園,我們深深地相信,今天讀經誦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梁。
篇3:國學經典誦讀課教學成果總結與計劃
國學經典誦讀課教學成果總結與計劃
一、教學成果總結
經過老師與小朋友們的共同努力,一個月下來,國學經典誦讀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現詳細說明如下:
1、論語《學而第一》篇,趙心鏡小朋友第七段,十三段,十五段,不太熟練,需提示,其余能夠背誦下來;馬博洋小朋友第一段比較熟練,其余需提示,可以背誦下來:李梓睿小朋友第四、八、十、十三、十五段不太熟練,需提示,其余能背誦下來;孫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示,可以背誦下來。
2、論語《為政第二》篇,趙心鏡小朋友第一、二、三、四段熟練,第五、六、七、十、十二、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段不太熟練,需提示,其余能背誦下來;馬博洋小朋友第一、二、五、十一、十二、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段熟練,第三、四、七、九、十、十六、十七段不太熟練,需提示,其余能接誦下來。
3、論語《八佾第三》篇,趙心鏡小朋友全篇熟練,幾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誦讀;李梓睿小朋友熟練,幾乎全篇能誦讀;馬博洋小朋友較為熟練,個別段落需提示,其余能接誦下來;孫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醒,可以全篇接誦下來。
4、論語《里仁第四》篇,趙心鏡小朋友熟練,幾乎全篇能誦讀下來,李梓睿小朋友熟練,幾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誦讀;馬博洋全片較為熟練,個別段落需提示,全篇能誦讀。
5、論語《公冶長第五》正在學習中。
二、近期教學計劃
根據中班小朋友的實際學習情況,老師制訂如下學習計劃:
1、每周抽出一節課復習已讀篇章《八佾第三》和《里仁第四》
2、每月月底對所有已讀篇章復習鞏固一次。
3、每個星期五上午對小朋友們檢測一次,以幫助鞏固已讀章節。
總之,老師將一如既往地帶領小朋友們多讀多誦,總結經驗,取長補短,真正使得小朋友們成為國學經典的實踐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