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師學期工作反思小學田徑訓練選材階段一些情況
不知不覺的已經在袁河小學任職快半年了,在領帶的支持下,我校的小學田徑訓練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已經基本完成了選材階段,下面講下我校田徑訓練的一些情況吧。
一、學校基本狀況:
我校有六個年級,每個年級各一個班,共有202,其中男士123人,女生79人,五六年級人數偏多。學校在田徑方面,有良好的傳統。學校對田徑訓練非常支持。
二、學生體質狀況:
袁河村位于二七區的西南方,地勢高低不平,學生運動素質普遍較好,有個別同學較為突出,按班級的話,其中六年級以女生運動素質好較為突出,五年級男生較為突出,四年級男生較為突出,三年級以男生較為突出。在這里突然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運動素質好也會扎堆,不知是巧合還是其他一些現象,這里暫且不做討論。
三、家庭方面的因素
我校田徑訓練大部分都是在下午放學后進行,每周訓練三次,周一,周二,周四各一次,訓練時間一個小時左右。學生大部分都是本村的學生,訓練結束后能保證學生按時到家,所以家長對學生的訓練較為支持。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家長認為訓練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在這方面要加強根家長的溝通交流。避免家長的誤會。
四、學生對田徑訓練的看法
學生是訓練的主體,學生們對田徑訓練充滿興趣。都想跑的更快,跳的更高,更遠。但學生對活動量不能承受太大,這是由于學生的目前這一階段身體狀況決定的,所以在以后的訓練中要多組織一些有意思的訓練活動。有一些學生對榮譽感的追求非常強烈,每次訓練都想爭第一,這些學生的運動素質往往較為優秀,但也要對他們嚴厲的要求,防止他們驕傲、自滿。也有一部分學生雖然運動素質也比較突出,但訓練的激情不夠,平平淡淡,作為老師也要在以后的訓練中進行多多的引導。
五、比賽項目的一些備戰情況
比賽是訓練的目的之一,由于目前是選拔階段,學生普遍測試的是100米,200米,400米,其他暫未全面展開,所以就先從這三個項目說起。
100米:我校目前100米女生拔尖成績一人,男生中等以上三人,成績還算理想,但4×100仍需要訓練和發現出中等以上的學生。
200米:女生中等以上兩人,男生中等以上三人
400米:女生中等以上2人,男生兩人
其他:男生優秀1人,女生優秀1人。
由于以上人員中有互相重復累計的,總結來看,女生優秀2人,中等以上4人。男生優秀1人,中等以上4人。
六、未來展望
在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要穩步提高學生成績和技巧,同時讓他們養成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打好堅實的基礎。
篇2:小學體育教師教學反思
小學體育教師教學反思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們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學生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小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
作為一名小學的體育教師的我,著眼學生,從學校實際出發,略談"繩趣"這一教學活動。
一、"以繩練跳"
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通過"以繩連跳"使學生掌握多樣式的跳繩方法這是必要。同時,為了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我讓學生兩人一組結對,以比賽的形式,相互激勵,使學生達到"練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學較果,又可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彈跳能力,靈敏性、協調性等,另外,"以繩練跳"就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繩子進行多種形式的跳繩練習。如:短繩的前搖、向后搖、臂交叉的單腳、并腳和交換腳跳以及雙搖擺跳、雙人跳等比繩的單腳跳、穿梭交叉跳、集體跳等。讓學生自由選擇,盡情發揮這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切實的可行的途徑。
二、"以繩代桿"
跳繩,不單是用于跳,教師應注重創新,發揮跳繩的其他作用,如:"以繩代桿"。在進行跳高教學時可將長繩兩端綁上一定重量的物體,橫掛在跳高架上,以代替橫桿,這樣"繩桿"既直又安全,易于攜帶,更主要的是可以減輕初學者在練習時,因害怕"橫桿"而引起的心理負擔。
三、"以繩代線"
體育課的教學經常需要畫線,有時可以變"以繩代線"。因為繩子即可拉直,又可彎曲易于調整,方便省錢。如安置在地上的直繩可作為簡易的起跑線、起跳線、終點線;另外,教師還根據學生課堂練習和游戲的需要,將短繩在地上擺成或大或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多種幾何圖形,實踐證明,教學時有時適當采用"以繩代線"的方法,反而更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以繩開展游戲"
采用跳繩進行游戲,既可由器材,又可使學生興趣,這在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學中是切實可行的。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情況以及活動場所的特征,安排相應的游戲方法。如:"跳繩接力"、"攻關"、"快快跳起來"等教材,還可以自編一些健康有益的游戲。如:"斗智拉繩"、"三人角力賽"、"兩人三足行"等多樣的游戲教學。
五、"以繩做操"
體育教學中,教師可在徒手操的基礎上,根據繩子的特點編排繩操。手中有物,再配上音樂,學生學習興趣較高,其繩操不僅具有同徒手操同樣的價值,而且在培養靈敏度、準確性和平衡能力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圍繞跳繩主教材的前提下,把跳繩的使用貫穿到課的始終,充分發揮"一繩多用"的功能。繩課的基本部分除了安排教學計劃中所定的跳繩內容外,還可以適當增加如"繩投擲"、"繩游戲"等內容,以利用進一步協調上、下肢的活動。在"繩課"的開始準備部分,可以安排與繩子有關的律動和繩操,在課的結束部分還可以安排繩子有關的音樂舞蹈進行放松。實踐證明:學生在"繩課"中不必變換多種器材,只需使用手中的跳繩就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