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數學樣板課活動總結

小學數學樣板課活動總結

2024-08-01 閱讀 2332

6月3日,我校舉行了“幸福課堂”教學模式的樣板課活動,本次活動,所有數學老師全員參與,活動結束后進行了集體研討活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對數據的統計過程要有所體驗,要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對于李老師的這堂課,《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體現了我們學校的課改主題:釋放師生潛能,打造幸福課堂: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師教得開心、愉悅。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優點:

1、教學目標明確。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

2、教師能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實現。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李老師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局限在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上,而是著眼于讓學生感受統計問題的產生,體驗統計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首先,通過復習數據的收集方法自然引入新課,創造了知識之間的鏈接。然后通過學生出生的月份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引發統計的需要,這種需要很自然地轉化為學生經歷統計過程的內在動力。其次,李老師又試著在教學的安排上做了一點嘗試。具體細節: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分配好任務,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收集整理工作,整個過程中,學生活動有序,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充分體現了“釋放潛能課堂”的主旨:相信學生。

3、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本節課的教學中,李老師首先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樂于參與統計活動。其次,讓學生參與統計的全過程,在自己的體驗過程中了解填寫統計表的格式,掌握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培養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猜測推理的能力。

4、教師能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組織學生參與統計活動時,老師精心創設情境,鼓勵每個學生都親身經歷統計的過程,體驗到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在活動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展開討論,做出分析,進行交流。

5、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能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6、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存在的問題:

1、在學生統計的過程中,老師如果能具體的讓學生列出算式,說說最后匯總時應該用加法完成,效果會更好。

2、學生活動時,由于第四小組孩子匯報出錯,導致整個數據與班級人數不符,這時老師應該停下來糾錯,這樣統計才有價值。

另外,樣板課評課活動結束后,我們還就我校的課改主題進行了研討。整個研討過程中,老師圍繞“什么樣的的課堂才是幸福的課堂”各抒己見,最后基本達成共識:以后這樣的活動可以多搞,不同的課型中如何體現師生的幸福,大家通過觀摩,研討,會有很多收獲。

篇2:某小學數學樣板課活動總結

6月3日,我校舉行了“幸福課堂”教學模式的樣板課活動,本次活動,所有數學老師全員參與,活動結束后進行了集體研討活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對數據的統計過程要有所體驗,要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對于李老師的這堂課,《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體現了我們學校的課改主題:釋放師生潛能,打造幸福課堂: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師教得開心、愉悅。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優點:

1、教學目標明確。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

2、教師能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實現。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李老師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局限在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上,而是著眼于讓學生感受統計問題的產生,體驗統計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首先,通過復習數據的收集方法自然引入新課,創造了知識之間的鏈接。然后通過學生出生的月份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引發統計的需要,這種需要很自然地轉化為學生經歷統計過程的內在動力。其次,李老師又試著在教學的安排上做了一點嘗試。具體細節: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分配好任務,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收集整理工作,整個過程中,學生活動有序,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充分體現了“釋放潛能課堂”的主旨:相信學生。

3、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本節課的教學中,李老師首先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樂于參與統計活動。其次,讓學生參與統計的全過程,在自己的體驗過程中了解填寫統計表的格式,掌握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培養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猜測推理的能力。

4、教師能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組織學生參與統計活動時,老師精心創設情境,鼓勵每個學生都親身經歷統計的過程,體驗到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在活動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展開討論,做出分析,進行交流。

5、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能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6、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存在的問題:

1、在學生統計的過程中,老師如果能具體的讓學生列出算式,說說最后匯總時應該用加法完成,效果會更好。

2、學生活動時,由于第四小組孩子匯報出錯,導致整個數據與班級人數不符,這時老師應該停下來糾錯,這樣統計才有價值。

另外,樣板課評課活動結束后,我們還就我校的課改主題進行了研討。整個研討過程中,老師圍繞“什么樣的的課堂才是幸福的課堂”各抒己見,最后基本達成共識:以后這樣的活動可以多搞,不同的課型中如何體現師生的幸福,大家通過觀摩,研討,會有很多收獲。

篇3:骨干老師培訓班數學培訓方案

一、指導思維

依據**市骨干教師的整體培訓精力,遵守小學數學骨干教師成長法則,浸透“教學科研型”人才培育的教育理念,充足應用中國教育學會、市教科所、區教培核心資源,保持按需施教,學、研、用聯合,凸起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和進步性,摸索優質、高效、開放的培訓模式,以“研究課堂教學、尋求高效教學”為主要實踐內容的教師文化;領導學生自動地與教學實際對話、與骨干班成員對話、與自我對話,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從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學生、教師的行動;從重組織運動到重在培養研究狀況;從關注狹窄教訓到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盡力造就適應21世紀教育改造和新課程實行須要,存在現代教育素質能力和翻新精神的**市小學數學骨干教師,以促進我市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推進我市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二、工作目的

1、研究課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深入實踐,晉升教師的素質和實踐智慧。

3、連續發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4、經驗重組,促進骨干教師回學校后對校本教研的縱向發展。

三、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師德素養”為中心。詳細分為以下三大板塊:1、新理念;2、理論與技能;3、課堂實踐。

1、新理念

懂得社會跟時期對教師的請求,進行教師職業道德、心理培訓,提高參培教師的職業涵養,增進進先生的成長。

2、實踐與技巧。

針對數學學科的特色,進行現代教育理論、相干學科常識、課堂教養技能、課堂察看技巧、古代教導技術等內容的培訓,進步參培老師理論文明素養,開辟視線,確破現代數學教學觀點,加強理論思維水溫和自我發展才能。

3、課堂實踐。

學員深刻到各個學校,通過課堂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慣例,追隨指導教師聽隨堂課,在領導教師的指點下備課、說課、評課,每人至少上一節研究課。

四、研究方法

利用課堂視察技術,改進行為的行為研究為主要辦法。以“問題”為中心,將課堂中的問題轉化為專題,整合相關資源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五、研究道路

(一)專題研究課

采用“舉動教育”模式開展工作,專題研討“**教師大比武”的各種課題。以課例為載體,強調專業引領和行為跟進,通過骨干班學員共同研究,來改良教師的課堂教學。

第二階段的專題研究課重要從以下多少個步驟發展研討:

1、由“**區教師大比武”上交的預賽中提拔出研究的課例;

2、分成26個培訓班學習小組,裝備導師,并和加入賽課的教師隨機抽簽造成“學習獨特體”;

3、針對抽取的課例研究并繚繞主題,學科組進行群體研究,構成同課異構研究計劃;

4、“學習共同體”根據研討內容,撰寫課堂教學反思,上傳博客圈;

5、由學員組長招集組員對活動進行總結,指定推舉組員就每次活動進行專題綜述。

(二)課堂問題研究方法門路

以“**區數學教師大比武”的課例為研究載體,研究這些課例中產生的事件或存在的景象,以迷信的立場、應用科學的方式及教育學、心理學原理,進行當真的考察、研討、剖析,力求探究事件或現象背地的實質起因,從而改進課堂中的教師行為以及與課堂相關的組織治理行為。

1、多情勢經驗重組。提倡團隊研究,形成“**骨干教師學習共同體”,共同體由三方面的職員組成,一為教培中央根據“**教師大比武”發生的26名總決賽參賽選手及其本校的學科教研組,二為在**區參加培訓的“**市骨干教師數學七班和八班”共102人分成的26個團隊,三為選取的**區數學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該共同體的導師。由“學習共同體”抽取課題落后行優化組合,進行校本研修,環繞課題進行上課及以上課為中央的教學設計、說課、評課、撰寫教學反思等校本研修活動,突出“**市骨干教師培訓”研究的團隊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