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第一學期教科室期末總結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學年第一學期教科室期末總結
本學期教科室以“學本課堂小組建設”為重點,著力做好“命題、教學、評價、培訓”四個方面重要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隊伍專業成長為目標。在龍灣區教師發展中及校長室的領導下,勤懇敬業扎實有效的開展校本研訓工作,順利地完成了本學期計劃,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師培訓形式多樣化
1、青藍工程傳幫帶
為進一步開發師資培訓資源,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加速青年教師的成長,推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形成教師隊伍梯隊式發展的良好態勢,本學年教科室安排青年教師青藍結對活動,由師傅帶動徒弟全方位指導的思想,對徒弟的師德素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育管理、教學常規等進行指導,并關心徒弟的生活、學習和心理。樹立“導學相長”的思想,與徒弟之間構建互相學習、互相探討、共同提高的融洽關系。青年教師斯憶、蔡麗詩、林新新等在這一學期中迅速成長。
2、省培訓平臺自主化
我校目前共有42位教師納入教師培訓平臺,本學期教師共獲得3686學分,其中90學時培訓達7人次;體現校本研修與區域研修相結合,現場研修與網絡研修相結合,常規研修與專題研修相結合。從教師的實際需求出發,確定研修內容,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
3、外出學習,短期專業化培訓
本學期我校的語文組參加了杭州“白馬湖”浙江名師課堂,數學組參加了浙派名師,英語組赴金華參加培訓等等,學習觀摩名師課堂教學、特級教師的課堂點評及教育專家的觀點報告,傳達先進理念和有效課堂模式,提高各學科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科建設的水平。
不同形式的教師培訓,大大的提高了我校教師學習熱情,促進了教師的自主研修,形成了學習型的研修群體,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兩組建設常規化
1、教研組學生活動精彩
本學期各教研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如:科學組的科技節活動,讓我見識了的學生科學探究專研精神;英語組的外語文化節讓學生的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數學組的24點,提高了學生的口算能力;語文組的“青山外”文學社,讀書節活動,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社思組的“愛閱讀,樂表達”活動,讓學生的潛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展示。
2、主題研訓層次更高
本學期分別承辦了《*市社會學科深化課改教研論壇活動》,《龍灣區初中英語八年級英語閱讀教學研討活動》,《*市初中數學課程變革試點學校研討活動》,《龍灣區初中語文深化課改試點學校研討活動》以及《*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試點學校項目啟動暨培訓會議》;我校的劉晶老師、楊建玲老師、王少鋒老師、諶長平老師分別開出了市區級公開課。我校的拓展性課程也有了一定的基礎。也說明我校開展的有效課堂變革受到了市區級教研員的關注。
3、兩組協調集體備課常規化
備課組在教師課堂及命題基本功方面還需要加強合作,每周的集體備課要常規化,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研討---修改---試課---修改---試課---小結”,讓教師們感受到有收獲,有提升。
重視學生的自主閱讀課,期初制定好閱讀的方案,通過“閱讀---評價---閱讀---評比”,真正的讓我們的學生在閱讀中收獲快樂,在快樂中收獲成長。
三、校本研訓系統化
1、教師基本功的培養
本學期教科室開展了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的評比以及學期末教師命題基本功評比,使得教師理念在不斷更新,利用評價改進教學意識增強;逐步提升教師對檢測試卷的命題水平;結合每次階段性檢測,通過數據處理中心對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和反饋,讓每位任課教師結合本班級學生情況做好問題診斷工作。
2、學本課堂研討周活動開展
七、八年級部分教師開展了“基于“小組合作”的課堂實踐”學本課堂研討周活動,共開出了9節研討課,教師圍繞“預學、合學、展學、課堂檢測”這四個基本流程積極備課、磨課,課堂中教師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
3、借助論壇提煉觀點
本學期初借助師德學習的契機,開展了“班主任論壇”活動,新老班主任王金榮老師、錢風芹老師、李霞老師分別從科任老師角色分工,班級管理,師生之間的教育故事等分享了各自帶班的瑣碎事件和實用技巧。
學期末我校將于元月30日下午舉辦第六屆*論壇,以“我的教學(教育)故事”為主題,就本人工作中親身經歷的、印象深刻的教學(教育)故事進行講述,要求故事真實感人,對教學(教育)工作有啟發、反思的意義。屆時我們又能聆聽精彩的觀點碰撞。
此外,本學期教科室協同英語教研組舉辦了以“美麗夢想”為主題的第六屆外語文化節系列活動各式各樣的活動,彰顯外語特色,獲得了全體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承辦了兩次龍灣區學生競賽(現場作文和英語閱讀)活動;協同教務處初步形成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匯總了近一年半以來我校的有效課堂方式變革的階段性總結材料;對九年級老師進行調研。
這一學期,在取得成果的同時,也在反思我們的問題:
1、教研組活動重心偏離了學生活動,使得個別教師在本學期開展的課堂變革活動中沒有課堂實施沒有提升;而教研(備課)組的活動更多的是布置任務和通知,缺少教師的研討。
2、教科室學期初制定的部分計劃沒有很好的實施。
3、課堂變革缺少頂層設計,使得推進緩慢,教師被動,疲于應付。
總之,我會立足本職崗位,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以后的工作做好。我也希望我們的教科研隊伍不斷壯大,課堂變革收到認可。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州溫一幼教科室工作總結
州溫一幼教科室工作總結
一個學期就這樣在忙碌中渡過了,在學期臨近結束的時候,盤點和反思一學期的工作與收獲,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本學期,我教科室堅持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導向,認真貫徹新《綱要》精神,落實區科研中心提出的**年教科研工作總的要求,按照“務實、管用、先導、求精、創新”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深化園本科研,扎實進行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引導教師立足實際,向科研要質量,向科研要品牌--使教科研工作更加貼近幼兒園、貼近教師、貼近幼兒,針對幼兒園特色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提供專業咨詢、信息服務與技術幫助、充分發揮教育科研在提高幼兒園辦學水平、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方面的內驅力作用,使我園真正成為一個學習型、研究型的書香幼兒園。
一、具體工作
(一)學研一體,大力加強學習型幼兒園的建設
在教育觀念日益更新的今天,知識的儲備與及時更新是新時期教師教學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它關系到教育的成敗。因此,本學期我教研組將秉承一貫的學習之風,繼續開展“教研組集體學習--互動學習--教師個體學習”的三級網絡式學習,以提高組內教師學習的質量。
1、集體理論學習,增強教師行為的理論含量
教育教學實踐離不開教學理論的指導,沒有強有力的專業理論知識作指導,教育教學會增加很大的盲目性。本學期,我們重點針對“幼兒園預設與生成課程研究”與“書香特色課程”這兩個課題,開展相關的課題理論學習。另外,我本人還專門針對教育敘事的撰寫,開展兩次的專題培訓。
2、通過各類交流,提供共享平臺
由于本學期的人員大變動,教師們急需一個交流和探討的平臺,以及時調整自身,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因此,本學期我們改“跨年級段案例交流活動”為“教育敘事交流會”,組織形式上由跨年級段變回為同年級段,在案例交流的記錄上,增加“同組人員的探討記錄”,以提高交流的實效。此外,還將針對教研重組帶來各種問題,組織教研組成員之間,每半月一次開展“階段碰頭會”,旨在通過活動,讓教研組教師提出在重組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問題,商討解決的方法,讓重組取得預期的實效。
3、開展“書香滿園”工程,推動團隊自主學習
“好書互薦”活動在我園已開展了兩年,幼兒園積累了近千冊的優秀書籍,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們通過閱讀和互薦各類的書籍,獲得了許多有益的知識,本學期,啟動了全園學習的“書香滿園”工程,教師之間、家園之間互薦好書,共同打造書香幼兒園,培養書香教師團隊,表彰書香家庭。
(二)培研一體,搭建新課改的發展平臺
舉辦各類課改科研沙龍活動,為教師們提供一個交流和探討的空間,為課改教學科研再上一個新臺階暢所欲言,使教師得到培訓的機會。搭建了以幼兒園為主體開展的,融課改教學研究與教育科研于一體的科研平臺。
1、師徒培研活動
本學期,由于分園擴招的需要,一部分新教師又重新融入了大集體,優質的教師資源有所分散,因此,如何均衡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和科研意識,將是本學期科研工作的一大重點,因此本學期要進行分層研修,新教師跟導師重點學習六門課程的入門,盡快適崗,同時,積極參加常規研修活動。而三年以上的教師,將有選擇地擔當教學負責(段長)等任務,發揮教學骨干的作用,提升這類教師的研究能力和組織能力。
2、專家引領活動
(1)為夯實教師的教科研理論和課題研究的基礎,我園邀請了是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鄭平副院長來園講座,以《教師課題申報的方案和課題結題報告的撰寫》為題進行了相關的培訓。
(2)為推進書香園所的創建,讓孩子們的童年與圖畫書相伴,讓家長了解圖畫書閱讀的要點與親子閱讀指導的策略,我們于12月22日邀請了全國著名的圖畫書作家、評論家彭懿教授到園,給家長與教師以及都市報淘書隊的家長們做了一場專題講座,《圖畫書閱讀與經典》與教師和家長對話互動,現場效果非常好。
(3)為了科學規范地推進早期閱讀特色課程的研究,我園于07年1月28日特邀了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的張明紅教授來園,給全體教師做了《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的專題講座,理順了下學期開展早期閱讀教育的目標。
3、外出培訓活動
本學期,我們先后派教師參加了第三屆全國語言教育研討會、姐妹園特色研討會、早期閱讀優質課等培訓活動,我園教師林艷還赴上海參加了第三屆全國語言教育研討會的公開課觀摩,做課一節《稀奇動物園》,與全國語言教育的專家進行了研討與交流,同時,也將前沿的語言教育理念帶回了幼兒園共享。本學期以來,我園人均接受培訓1次以上。
4、教育敘事撰寫與交流
本學期,我們開展了結合教育實踐撰寫教育敘事的研究,我們對每一次的教育敘事都行行認真的審閱和修改,幫助教師學會教育敘事的規范撰寫,每月2篇的教育敘事質量逐步提高,增進了教師在實踐中研究的能力。
(三)研管一體,以課題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本學期,我園引入大閱讀的理念,將閱讀納入課程與品牌特色,努力將課題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使研究的內容來之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
1、做好“預設與生成課程研究“結題工作
預設與生成課程研究在我園已開展了三年,積累了許多研究資料,本學期,順利地完成了此課題的資料整理和結題工作。
2、深化早期閱讀教學的課程化研究
本學期,我們繼續“相似性原理在幼兒口頭語和書面語同步發展中的運用”這一課題保留優秀的教學方法,重新選擇和修訂教材,以“快樂閱讀”為宗旨,自行研發新教材。同時,聘請上海專家作課題的指導。提升課題的理論層次。創出幼兒園書香教育特色。
3、對教師個人課題實施全程管理
本學期,我教科室協助教師完成個人課題地結題,分別是:5項區級課題(林艷、王紅女、陳斯、劉瀏、林叢),積極幫助教師申報立項:1項市級課題(李敏)2項區級(周曉靜、林曉君)。
(四)研檔一體,促資料個性化管理
教師成長檔案的建立有利于教師個人自我發展的記錄和資料的積累。內容包括封面、簡介、近期發展目標、論文等相關文本資料匯總,獲獎情況等等。學期開始,我們就要求每位教師在開學初制訂自己在本學期的《成長計劃》,寫好自己的簡介。并對成長檔案進行個性化的設計與整理。
二、總結與反思
盤點本學期所做的工作,我們重點完成了以下幾方面:
1、加強了園本課題的研究,改善并完善園本教研制度,努力構建了具有一幼特色的教科研制度。
2、切實有效地加強了其他各級課題地管理和研究。
3、繼續探索學科整合下的統整教學研究。提升教師群體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4、繼續加強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目的的教師培訓活動。
5、啟動了書香幼兒園的建設工作,通過閱讀節等一系列活動營造了書香氛圍。
6、積極總結推廣科研成果,要求剛剛結題的課題教師繼續作后續研究。
但是,由于身為教科室主任的我身兼多職,常因事務繁忙,沒能很好督促教師個人課題的過程性管理,下學期要重點做好此項工作。
三、成績與榮譽
一學期來,我們在不斷的思考、實踐、修正中,扎實實踐地推進教育科研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績與榮譽:z獲區級教壇新秀稱號,zz成為市級學科骨干、zz成為區教科研研修班學員在**年鹿城區教育規劃**年度青年雙百優秀課題評比中,6項結題,4項獲獎:z《幼兒初步責任感的形成與家庭教育影響的研究》獲得一等獎,z的《在幼兒繪畫教學中開展色彩玩畫的研究》獲二等獎,z的《指導家長在家培養幼兒學習活動中堅持性的研究》和z的《科學教育游戲化,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研究》獲得三等獎。在**年度鹿城區教科研論文評比中,z的《開展禮儀教育,促進中大班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研究》獲得二等獎。此外,在**年課題立項中,z的《合理利用教育資源,促進大中班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研究》在市級青年“雙百”立項,z的《幼兒良好生活教養的培養研究》在區級基礎教育立項,z的《中班幼兒的自主性培養的實踐研究》在區雙百立項。幼兒園課題《以民間文學為載體,促進幼兒文學能力發展的研究》在省級立項,這是我園推進書香特色園的一大科研載體,在區教師課件評比中,我園十一位教師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z獲一等獎;zz獲二等獎;z獲三等獎),在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辦的論文評比中,z的《新綱要背景下,我園家庭教育現狀分析》和z的《幼兒情緒調適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均獲省級三等獎,在中國教育學會第19次論文評比中,z獲得國家級獎項,本學期,還有5項課題結題參與評審。并有兩項課題入圍一等獎,即將參加答辯。
篇3:灣龍一小教科室工作總結:豐盈教師的智慧
灣龍一小教科室工作總結:豐盈教師的智慧
在教育局和校長室的正確領導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立足校本教研,一學期教科室工作忙忙碌碌,但是始終緊扣“教師發展“這一中心,不斷豐盈教師的智慧。現就學期工作做總結如下:
有思想的教師,不僅關心學生的現在,更關心學生的未來;不僅關心學生成績的優秀,跟關心學生精神的充盈......為此,我們在思想上“煽動”,通過愿景感召、行動反思來喚醒教師激情點燃教師的智慧火花。
“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每位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路。”開學初周校做《做成一件事的行動指南》講座,引領每一位老師選出一項有價值、自己感興趣的,可以在一學期或一學年做完,且能夠逐漸拓展、深化、推廣的一件事情或一個項目。9位老師向學校教科室申報“做成一件事”,這是學校給教師搭建的一個持續研討和行為改進的平臺。
新教師引領不松懈,z老師隔周來一次,進行理論指導。z老師來指導課堂教學。同時學校特地安排z老師于**年3月16日到市實驗小學學習一周。z老師不斷進取,一直在進步著。班子進課堂聽課,零距離指導z老師、z老師和z老師。本學期,學校參加區論文評比,上交8篇論文,七篇在區級獲獎。其中z校長的《時間都去哪了--淺談小學校長時間管理的有效性》獲得市三等獎;z老師的《悅讀閱美為“生長”助力》獲得市二等獎。z老師的《鏈接“行健娃”點擊體育課堂--淺談一年級體育課行為習慣的養成》獲得區一等獎。溫州市“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學校z老師、z老師和z老師分別錄制了一堂優課,其中z老師的《植物媽媽有辦法(第二課時)》獲得市二等獎。區小學低段學業質量評價方案評比,z老師寫了《善學敢為行健致遠-------展我校行健特色,讓評價“活”起來》,z老師寫《“樂學行健娃”闖龍門--灣龍一小一年級下冊語文評價方案》,z老師寫《藝術大魔法之多元評價--小學低段美術評價方案》。語文老師抱團成長,以周校負責,z執筆的課題《低段識字教學課程化的實踐研究》在區里立項。z老師參加區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獲得區一等獎,后被評為區骨干班主任。z校長的市級名班主任工作室6月21日將在在甌海仙巖一小開班,學校z老師和陳新艷老師成為她的學員。
為了加快教師成長步伐,學校除了鼓勵教師走出去交流外,還搭建起了博客交流平臺,曬曬鋼筆字和粉筆字。
灣龍一小校本研訓網記錄了我們校本研訓的歷程,教師的實踐智慧漸顯豐厚。但是由于個人專業不夠,還需多反思、多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