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學業質量評價方案
考試與評價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具有重要的導向功能、考核鑒定功能和教育教學反饋功能,對教育教學活動起著導向、調控、激勵和促進作用。二七區大學路第二小學從小學語文學業評價的基礎性、全面性和科學性出發,進行評價改革,積極探索體現新課程改革精神和理念、體現我校語文整體改革和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評價內容、辦法和評價方式。
一、指導思想:
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鄭州市二七區教育體育局關于推進學業質量評價改革的指導意見》,立足語文學科教學,以三維目標為評價標準,制定動態的以學段、單元學習內容、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相關的綜合評價量表,改變大而全、標準難以確定,操作繁瑣的評價方法,關注學生學習全過程,促進良好習慣養成,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共同發展。
二、評價對象:二年級學生
三、評價時間:**年9月
篇2:小學二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經驗交流文章《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現身為課改教師,深知課程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臺。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么,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于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設了錄像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今天,李想小朋友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里去逛一逛,她說‘她要買好多東西’,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她買了哪些商品?”接著,我就開始放錄像。錄像一放完,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九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錄像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自選商場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
a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據課文情節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教師應不斷創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下面我還是以《自選商場》為例,在學生們認識了九種商品名稱以后,但要讓學生學會分類,且了解自選商場購物的方便,我又創設了情境:老師成了“快樂自選商場的總經理”,并告訴同學,今天卻不快樂了,因為商品賣不出去,所以現在想聘請三位優秀的售貨員,重新將商品擺放整齊。接著就請三位同學當售貨員來給黑板上的九種商品分類。并說出理由。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很快明白自選商場的東西是分類擺放及在自選商場購物真方便。無需教師分析,就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保持下去,關鍵在于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開辟自主空間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從很早就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我在教學《三只白鶴》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伙伴共同交流解決;(3)我會講:把你讀文后的感受說給小組伙伴聽。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后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另外小組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語文教學中,如能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后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大提高。我還是以《三只白鶴》為例,由于這篇課文幾個自然段結構相似,所以我讓學生首先畫出你心中的太陽來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選擇相應的段落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情緒高漲,全班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文章內容就在學生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師只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作為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對于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我設計了一些表格進行每月評價,在學期結束對每月評價制作統計表來向學生展示小組學習的結果。我認為作為教師只要精心付出,學生定會還你一個驚喜。
篇3:二年級語文上雷鋒叔叔和我們在一起教學設計及點評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會認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通過讀文,學習雷鋒精神,做誠實、勤勞、愛學習和關心別人的孩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雷鋒圖像”。
2.學生觀看圖像,談一談對雷鋒的了解。
(1)介紹雷鋒的生平。
雷鋒,(1940-1962),湖南長沙簡家塘人。出身貧農家庭,父母兄弟受日本帝國主義、國民黨*x派、地主和資本家的迫害相繼慘死,他7歲就成了孤兒。1949年解放后,受到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被送入學校讀書。1956年高小畢業,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60年參加中華人民解放軍,曾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同志題詞為“向雷鋒同志學習”。雷鋒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學習的榜樣。
(2)講雷鋒的某一個故事。
(3)背雷鋒的日記。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借助拼音讀課文,勾畫生字詞。
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鋒、終:是后鼻音。
曾:聲母是c,不是ch,韻母是后鼻音。
濘:聲調是四聲,不是二聲。
荊:韻母是ing,不是in。
踏:右部下邊是“曰”不是“白”。
瓣:注意左邊“辛”字豎要變為撇。中間是瓜字。右邊是“辛”,豎不變。
滴:注意右下同字框里是“古”。
2.出示生詞卡片,學生讀卡片上的字。
(1)開火車讀。
(2)齊讀。
3.借助工具書和聯系課文理解詞語。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有幾小節?
2.指名讀,思考:尋找雷鋒足跡,找了幾次?
3.指名答。
(四)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小組內互讀互評。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五)朗讀、背誦指導
句式相似,詞句反復是這首詩歌的語言特色。教師可重點指導朗讀一、二兩節,其余四節讓學生自己朗讀。朗讀時可做如下指導:
“長長的”朗讀時要稍重、稍慢,讀出尋找的艱辛。兩個“你在哪里”,第二個要比第一個語氣加重、語調拖長,讀出對雷鋒叔叔的呼喚和尋覓。
小溪說的話要以回憶的口吻,滿含深情地敘述。“抱著、冒著”要讀得清晰有力,兩句之間稍作停頓,讀出雷鋒叔叔做好事的艱辛。
根據詩歌問答式的特點,可采取同桌間、小組間、男女生間和師生間多種方式的對讀,讀出詩歌的韻味和情感。對自己喜歡的部分要達到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通過初讀你們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由談:
l.我知道雷鋒叔叔的足跡在小溪邊,在小路旁。
2.雷鋒叔叔和我們在一起。
過渡:下面我們就圍繞“雷鋒的足跡在哪里”來深入學習課文。
(二)小組合作。理解課文
1.自讀課文,勾畫出雷鋒足跡到哪里的詞句。
2.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疑難。
(三)全班交流
1.學習第1、2小節:
(1)指名讀。啟發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2)點擊課本,創設情景,再現雷鋒冒雨送孩子的場景。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所得。(學生首先應認識到前兩節寫的是小溪邊泥濘的路上。通過抓、抱、冒、泥濘、腳窩,讓學生了解雷鋒冒雨送迷路孩子的事跡。)
(4)指導朗讀。
①要啟發學生在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
②要引導學生注意詩的韻味和節奏以及內在情感的變化。第1節,要讀出急切尋覓的情境和再三呼喚的深情。
(5)采用男女聲對讀等形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1、2小節。
2.學習第3、4小節:
按前兩小節的學法學習第3、4小節。
(1)匯報學習情況:①指讀第3、4小節,啟發學生展開想象。(要讓學生了解到這兩節寫的是小路上,要讓學生體會到雷鋒付出的艱辛和內心的愉悅。)②點擊出課本,展現雷鋒背大娘的情景。③抓詞抓句談理解。④有感情地朗讀第3、4小節。
3.學習第5、6小節:
(1)指讀第5、6小節。
(2)啟發學生重點理解;溫暖、終于、誠實、勤勞、愛學習、關心別人等詞語。
①從“溫暖”這個詞讓學生體會到雷鋒精神溫暖著每個人的心以及社會上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之情。
②“終于”說明我們渴望雷鋒精神,決心以雷鋒叔叔為榜樣的美好心愿。四個“在一起”既為少年兒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也說明雷鋒精神在孩子們身上得已繼承、發揚。
(3)結合身邊的實際談雷鋒精神無處不在。
(學校里、社會)
(4)指導朗讀。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五)看有關雷鋒的故事的錄像
看完后談感想。
(六)背誦課文
1.選自己喜歡的一部分背。
2.請四人小組背。
3.指名背。
4.開火車背。
(七)指導書寫生字
1.請學生當小老師,教同學們識字,教師作指導。
注意指導以下字的書寫。
踏:右下邊的“曰”字要寫扁一些。
瓣:筆畫較多,左中右三部分要盡量寫得緊湊,防止把字寫得太寬。
尋:下面“寸”字一橫要寫長,托起上邊部分。
順:左右兩部分要寫得緊湊,并且寬度大致相等。
鋒、娘、踏、滴、珠、終:要寫得左窄右寬。
2.在田字本上練習。
(八)擴展練習
寫一段話,用你知道的事例說明雷鋒叔叔和我們在一起。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