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學習體會:回味無窮
微課程學習體會:回味無窮
下午活動就結束了,我們午飯后搬到了另一所賓館,離機場比較近,方便第二天的返回。一個下午呆在房間里,終于有網絡了,我們可以梳理自己的學習內容,制定接下來的努力方向了。
這幾天在興泰實驗學校,唯一遺憾的是不能上網。房間里不能上,教室里偶爾能上一會,有好多的東西要寫要查都沒能及時進行。所以一個下午,跟玲玲一起,沒出房門半步,就在床上各自梳理自己的學習體會。
回顧學習過程,梳理自己的作業情況:
第一次作業,制作的系統圖:
李老師對我的作業進行了詳細的點評,我明確了可以進行像課堂游戲N法的系列微課程開發,并且把下面的組織原則滲透到上面方法中進行解讀。
第二次作品,簡報流程介紹:
在李老師的指導下,改名為“跟微課程奔跑”,
內容欄目為:
第三次系統圖作業:
這個作業需要做成錄屏微課程,然后發給李老師,等候點評,現在還沒做完。
這次學習共研究了三種微課程的開發:
第一種:PPT技術制作的微課程。
這種微課程制作技術我已經掌握,基本沒有多大問題,對于腳本的設計我也已經比較熟練,這次學習制作的“課堂導入N法”已經順利完成。
第二種:錄像技術制作的微課程。
這種微課程需要借助表格工具撰寫思路,找出背后的理論和滲透的方法。這次學習中已經錄制了一期“聘助手”,就是錄的不夠滿意--第一次對著攝像頭,渾身不自在,連平常的話都不會說了......回來得接著練習,一是設計流程的能力,二是對著攝像頭自如的表現,這兩點需要努力,爭取能夠做出好的錄像微課程。
第三種:錄屏技術制作的微課程。
這種微課程,重要的也應是設計思路,必須有創新的想法才能設計出精彩的微課程。本次學習我打算用錄屏進行教學設計點評的,結果因為沒有設計好流程錄的不成功,接下來繼續研究到底如何才能自如地進行錄制。
回顧這三種微課程,一個共同的問題:必須事先設計好,有好的創意。正如李老師一直在強調的微課程不在技術,而在創意。
篇2:微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這次的網絡研修學習,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課,那微課是什么呢?上周我有幸參加了微課培訓,幾天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微課”其實就是無生上課,就是教師根據事先設計的教案,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面對聽課者上課。它在傳統的聽課、評課活動的基礎上增添了“說課”和“答辯”等環節。它具有以下特點:
1.“微課”不同于常態教學研究活動。
“微課”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只能作出猜測。活動的目標主要在于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微課”的規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臺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人員學習,并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于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于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參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對于微課的錄制我覺得還有些難度,以后會繼續努力學習新的事物。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課余時間真的要好好的充電,微課的錄制和剪輯還沒怎么學會,將來要學的還很多。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涌現了許多新世代的產物,微課就是其中的一種。之前接觸到微課的時候,對它很模糊,沒有明確的認識,我們會認為微課是一次簡短的課堂活動,或是記錄課堂活動的一小段視頻,或是將40分鐘的一節課分解成多個課堂碎片等等。在經過培訓之后才有了較深入的了解。認識到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它主要表現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視頻長度短;“小”是指主題小;“精”是指設計,制作,講解精良;“悍”是指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我們的教學一直是老師與學生面對面教學,之后出現了在線教學,但單純的面對面教學是最低效的,在線學習會比面對面教學更有效,怎樣能達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將這兩種模式結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學習模式。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學校上新課,家里做作業,所有內容齊步走,只照顧到三分之一的學生,也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學生課后遇到問題怎么辦呢?沒辦法解決就會到課外輔導班。而現在所推行的翻轉課堂則是在家里看視頻上新課,到學校來做作業參加討論,家中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隨時在線與同學互動,回到課堂老師可以對有疑惑的同學進行個別講解,也可對某知識點重點講解。由此在課堂中可以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學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觀看視頻進行學習。
以后當我們學會了微課并能很好制作的時候,我們會不會為微課而微課呢?會不會用微課代替課堂的新知識教學呢?微課的作用為“解惑”而非“授業”,它用于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網絡在線課后輔導,并不能完全代替課堂的新知識教學。微課是為教學模式的創新準備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讓教師教得更輕松,學生學得更快樂、更高效。用焦建利教授的話來說:“今天,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網絡,向其他任何人學習我們想要學習的幾乎任何東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這個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就是借助了網絡,借助了微課。通過這一載體讓我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也看到了微課的發展趨勢。今后,要努力鉆研,讓微課在教學中得到實踐。
篇3:微課程心得體會:微課程讓課堂插上美麗的翅膀
微課程心得體會:微課程讓課堂插上美麗的翅膀
在目前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模式下,我認為微課程能夠發揮以下7各方面的作用。
1.大課堂需要微課程,在大班額的我校,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需要凝練課程資源,微課程是重要策略。
2.微課程需要的是技術,更需要智慧,在聰明的大腦指導下才能更好的運用先進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3.我們有著結構合理的教研團隊,在團隊中微課程的藍本教研,技術研究,裝幀美化需要具有各方面技術能力的教師共同研究、全面提升。
4.遠程研修中微課程資源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觀感和耳目一新的視聽享受,在潤物無聲中感受到研修的音樂美、質感美。
5.微課程便于我們在其教學中精華的提煉,提煉過程中的精華,讓精彩傳遞,讓微課程發揮宏觀大課堂的無窮作用。
6.微課程讓重點更加閃光,讓難點變得迎刃而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語文教學中教師始終需要面對的話題,而且是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我們會在新一個學期中抓住微課程這個解決問題的一般公式,爭取課堂教學最大化。
7.讓微課程發揮核心育人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人文性的體現往往過于生澀,添加適當的微課程資源,便于在適當時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達到育人效果。
身為井底之教師,知識有限,思維有限,見解自然有限,淺言幾句陋語,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