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學習體會:這樣的學習才更有針對性
微課程學習體會:這樣的學習才更有針對性
今天一天的時間全部交給了z老師。李老師將對每一個組每一個人進行指導和點評。
首先李老師對每個人的個人發展規劃又進行了總體指導,希望人人都能規劃好自己的個人系統,同時對活動開始布置的任務進行了調度。每個小組內都有攝影專家、拍照專家、海報專家、簡報專家--這些人在活動結束時都要上交自己的匯報作品,對于作品的思路和規劃是怎樣的,上午李老師將對這些人進行逐一點評和指導。作為簡報專家,我參加了第三輪的輔導會議。李老師讓我們9個組的簡報負責人匯報了設計思路,然后逐個進行點評。
我當時的思路是為簡報命名為“追隨夢想、快樂成長”。此想法源于這樣的思考:參加活動的39位老師,來自全國各地,大家都是因為同一個夢想,都想對微課程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走到了一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習著、快樂著,因此才想到了這個名字。并且我預設的簡報板塊里是分為6個小版塊,第一是培訓初印象,二追夢篇,三快樂篇,四精彩瞬間,五感悟篇,六暢想篇。其中追夢篇記錄我們學習過程的內容簡記,以及我們的收獲;快樂篇記錄這幾天學習過程中開發的小游戲名稱和瞬間,正好能夠印證標題中的追夢和快樂。
李老師點評:關于標題,看起來也挺好,但是有點大眾化,畫面感不夠,需要再思考,比如一個組的“上了你的船”就很形象。關于板塊,六個板塊沒有問題,在追夢篇中,可以把每位老師的個人系統圖放進去更好,代表我們從這里開始了。關于流程,李老師建議以圖釋文的方式最好,這樣圖文結合,簡練、生動,還再現了整個培訓的過程。
針對李老師的點評,一個上午我就構思這份簡報,連個人規劃圖都沒來得及做完。最終我為簡報取了個“跟微課程奔跑”的名,李老師看后說這個比較有動感。中午午飯后沒回房間,直接又回到了教室繼續做......
在這個過程中,李老師已經開始了對個人規劃圖進行點評指導了,李老師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指導,一刻也沒有停下。每一位老師接受完點評后都豁然開朗,興沖沖地回到自己位置上繼續完善。而李老師不能停下來,一直在認真傾聽、思考,然后點評--看著已經不是非常年輕的李老師,我們都感覺有一種心疼的感覺,他一定很累,但就是不停下來,笑容也一直掛在李老師的嘴角,他老人家總是說“這樣的研究才好玩”--李老師對研究到了一種別樣的境界,把研究做的深入還不枯燥。李老師這種面對面的指導也真正是在指點迷津,這樣的學習才更有針對性。
篇2:微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這次的網絡研修學習,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課,那微課是什么呢?上周我有幸參加了微課培訓,幾天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微課”其實就是無生上課,就是教師根據事先設計的教案,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面對聽課者上課。它在傳統的聽課、評課活動的基礎上增添了“說課”和“答辯”等環節。它具有以下特點:
1.“微課”不同于常態教學研究活動。
“微課”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只能作出猜測。活動的目標主要在于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微課”的規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臺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人員學習,并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于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于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參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對于微課的錄制我覺得還有些難度,以后會繼續努力學習新的事物。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課余時間真的要好好的充電,微課的錄制和剪輯還沒怎么學會,將來要學的還很多。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涌現了許多新世代的產物,微課就是其中的一種。之前接觸到微課的時候,對它很模糊,沒有明確的認識,我們會認為微課是一次簡短的課堂活動,或是記錄課堂活動的一小段視頻,或是將40分鐘的一節課分解成多個課堂碎片等等。在經過培訓之后才有了較深入的了解。認識到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它主要表現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視頻長度短;“小”是指主題小;“精”是指設計,制作,講解精良;“悍”是指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我們的教學一直是老師與學生面對面教學,之后出現了在線教學,但單純的面對面教學是最低效的,在線學習會比面對面教學更有效,怎樣能達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將這兩種模式結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學習模式。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學校上新課,家里做作業,所有內容齊步走,只照顧到三分之一的學生,也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學生課后遇到問題怎么辦呢?沒辦法解決就會到課外輔導班。而現在所推行的翻轉課堂則是在家里看視頻上新課,到學校來做作業參加討論,家中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隨時在線與同學互動,回到課堂老師可以對有疑惑的同學進行個別講解,也可對某知識點重點講解。由此在課堂中可以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學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觀看視頻進行學習。
以后當我們學會了微課并能很好制作的時候,我們會不會為微課而微課呢?會不會用微課代替課堂的新知識教學呢?微課的作用為“解惑”而非“授業”,它用于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網絡在線課后輔導,并不能完全代替課堂的新知識教學。微課是為教學模式的創新準備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讓教師教得更輕松,學生學得更快樂、更高效。用焦建利教授的話來說:“今天,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網絡,向其他任何人學習我們想要學習的幾乎任何東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這個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就是借助了網絡,借助了微課。通過這一載體讓我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也看到了微課的發展趨勢。今后,要努力鉆研,讓微課在教學中得到實踐。
篇3:微課程心得體會:微課程讓課堂插上美麗的翅膀
微課程心得體會:微課程讓課堂插上美麗的翅膀
在目前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模式下,我認為微課程能夠發揮以下7各方面的作用。
1.大課堂需要微課程,在大班額的我校,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需要凝練課程資源,微課程是重要策略。
2.微課程需要的是技術,更需要智慧,在聰明的大腦指導下才能更好的運用先進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3.我們有著結構合理的教研團隊,在團隊中微課程的藍本教研,技術研究,裝幀美化需要具有各方面技術能力的教師共同研究、全面提升。
4.遠程研修中微課程資源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觀感和耳目一新的視聽享受,在潤物無聲中感受到研修的音樂美、質感美。
5.微課程便于我們在其教學中精華的提煉,提煉過程中的精華,讓精彩傳遞,讓微課程發揮宏觀大課堂的無窮作用。
6.微課程讓重點更加閃光,讓難點變得迎刃而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語文教學中教師始終需要面對的話題,而且是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我們會在新一個學期中抓住微課程這個解決問題的一般公式,爭取課堂教學最大化。
7.讓微課程發揮核心育人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人文性的體現往往過于生澀,添加適當的微課程資源,便于在適當時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達到育人效果。
身為井底之教師,知識有限,思維有限,見解自然有限,淺言幾句陋語,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