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北郊中學信息化教學改革展示活動學習有感
赴北郊中學信息化教學改革展示活動學習有感
-----挖掘數據內涵,探究智慧教學
20**年11月4日,北郊高中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展示活動,我們一行五人,在校領導周書記的帶領下,前往北郊高中進行觀摩學習。
北郊中學也是市數字化首批試點學校。在當前教學發展的多元化態勢下,如何有效實現技術與教學融合,如何切實踐行“增效減負”,教師該如何為班級中幾十個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問題。
北郊高中通過構建以“課程資源”為中心的教育教學項目,利用數字化平臺開展“數據的獲取與分析”,創建錯題本來增強學生的自我認識等做法,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聽取了領導的介紹之后,我們走進課堂,親身感受數字化教學的魅力。許兵老師和孫文淼老師聽了一節數學課。他們認為:開課老師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前就已完成對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對各種錯因加以比對,挑選了部分典型錯誤在課堂進行展示。并以此由點及面,分析出學生今后做題的正確思路,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我聽的一節英語課上,師生利用計算機平臺,實現了充分的交流互動。開課教師在教學目標中這樣寫到:“Thestudentswill...online,...bylisteningandreading....exchangeideaswitheachother.”我想這些也是我們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目標所在吧!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什么樣的課堂適合這樣的教學模式,正如專家所說“這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是利器,用不好是兇器”;教師到底以怎樣的角色參與到其中;如何處理好課堂信息化與學生自主思考的關系,如何最大化學生的思維過程;如果同時開展傳統課堂和信息化課堂,到底哪個效果會更優?也許需要一個比對的檢驗過程。
每一次走出去學習,總是收獲頗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既學習別人的先進理念和豐富經驗,同時也要有自己的縝密思考和踏實演練,相信,也希望我們會做得更好!
篇2:課堂教學改革方案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然而學生卻沒得到應有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多種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實施有效教學,需要我們認真領會課程改革的精髓,把握全新的現代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此計劃:
1、要面向全體學生。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以個別優生的回答,當作全體的回答,以優生的速度決定教學的進程等。真正的面向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教學民主的思想。在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接受型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課程改革也要求我們改變接受學習的現狀,變為主動性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要更新教學觀念,大膽處理教材。正確使用研究性學習法,它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布滿求知欲和好奇心程。
2.建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中,應和學生形成一種學習合作者的關系,把自己當作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學習行為,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人格,對學生不正確的地方不要簡單否認,要善于引導。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從內涵上來說,:
3.教學要有創新
創新教學,是現在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詞匯。它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內容。要培養創造型的學生,就需要有創造型的教師。不斷學習努力做到:(1)教學內容的創新,要改變考什么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的傾向,不唯書是從,增加課堂的信息量。(2)教學環節創新,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想方設法扣住學生的心弦,使它們主動的探究新知識。學生在積極主動教學活動過程中,既把握了知識,又學習了語言、鍛煉了多方面的能力。(3)教學方法創新。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需要我們要突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總結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經驗。(4)教學手段創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最優的教學手段,以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取最優的知識,得到充分的發展。一方面,要提高自己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水平,制作帶有視聽效果的課件,另一方面,要突破傳統手段的束縛,在傳統中求創新。(5)課堂練習的創新。課堂練習在鞏固新知的同時,要有思考價值,要具有開放性。在學生方面,我們要注重通過自己的教學,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要善于呵護和引導學生的創新火花。其實,在一堂課中,只要有一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等,就可以稱得上創新。不管是教還是學,只要有一點創新的火花,就值得肯定。
總之通過不斷加強理論的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熟悉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有關規律。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目的。
篇3: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接受信息)、寫作能力(書面表達)、口語交際等能力(出口成章)。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改革切入點
1、課前查閱搜集資料。
2、閱讀教學: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
3、開展語文綜合性、研究性學習。
4、考試評價。
三.實施要求、方法、途徑
(一)小語教材中有許多值得探究的信息點,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時要善于發現,通過多種途徑查閱搜集相關資料,進行理解、處理、整合,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養成搜集資料,練習查閱的習慣。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樣,如上網、去圖書室、看電視、調查訪問等。
(二)閱讀教學
1.課堂閱讀教學
突出以讀為主的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朗讀是基本訓練之一,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文章的精義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筆,只有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體味得到,而非分析講解所能代替。成功的朗讀訓練,可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激起情感共鳴,從而自然地達到“情動于中動形于外”的境地。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通過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課文的語言特點。
強化朗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