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兩會心得體會:以奮斗成就使命,用實干托起夢想

兩會心得體會:以奮斗成就使命,用實干托起夢想

2024-08-01 閱讀 7091

**兩會心得體會:以奮斗成就使命,用實干托起夢想

發揚民主,共商國是,同心聚力,謀劃未來,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北京勝利閉幕了。這是一次匯集眾智、凝聚人心的大會,這是一次風清氣正、務實高效的大會。與會代表秉持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民代言、盡心履職,寫下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新篇章。我們對大會的成功表示熱烈祝賀!

“十三五”開局之年,在**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各項事業取得可喜成績。會議充分肯定了各國家機關過去一年來的工作。代表們一致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體現了**核心的黨中央的要求,體現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方略,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總結工作實事求是,分析形勢客觀準確,提出任務明確具體,是一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催人奮進的好報告。代表們認真聽取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兩高”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各項有關議案,充分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廣泛匯聚起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法律是治國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編纂一部符合我國實際和需要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愿。這次會議的一項重要成果,是審議通過了民法總則。代表們一致認為,民法總則既堅持問題導向,又尊重立法規律;既尊重民事立法歷史延續性,又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要求;既傳承我國優秀法律文化傳統,又借鑒外國立法有益經驗,對完善***主義法律體系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我們相信,民法總則的出臺,將為編纂好立足中國實際、直面中國問題、展現中國特色、具有中國氣派的民法典奠定堅實的基礎。

展望未來的形勢與任務,我們身處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直面眾多風險挑戰和深層次矛盾難題。艱險不足懼,前行惟勇毅。必須堅決維護**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各項工作的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充分發揮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治優勢,保證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力量,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堅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法治安天下,民主增活力。站在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第一線,無論是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確保以良法促進發展、保證善治,還是著力提高立法質量,堅持法治和改革協同推進,為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法治保障;無論是堅持全國一盤棋,嚴格按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促進“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還是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加強監督工作的著力點,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都大有可為。堅持黨的領導這一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最根本保證,堅持人民立場這一根本政治立場,不管形勢如何復雜,無論任務多么艱巨,我們都有信心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人民自己手中,以民主法治的新進步贏得改革發展的新成就。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任期的最后一年,有不少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妥善應對、合力攻堅。使命重在擔當,實干鑄就輝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齊心協力、奮發有為,開拓進取、攻堅克難,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大勝利召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篇2:兩會心得體會:民法總則完善

3月8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了第二次全體會議,其中一項議程是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此次提請大會審議民法總則(草案)共有11章,涉及民事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責任等主要內容。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民法在本質上是權利保護法,規定并保護著人們的各項民事權利,使得民事主體能夠在法律呵護下,通過自由意識,以自己財產與行為,進行生產生活。為了契合社會發展,更好滿足人們對權利的訴求,就要通過不斷豐富法定權利的外延,實現法律的良性變遷。在這些方面,民法總則草案亮點多多。

調整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標準。當前,未成年人生活環境、身心發育水平較立法之初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如今未成年人處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接受著現代教育與信息洗禮,他們所擁有的社會經驗與當年的同齡人不可同日而語。現行法律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而民法總則草案將這一標準降低至六周歲,規定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這改變了當前該年齡段孩子民事行為幾乎一律無效的法律現狀,也將減少市場主體因難以分辨孩子真實年齡而導致交易無效的可能。

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現行的民法通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監護進行了規定,而民法總則草案將此擴大至“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這意味著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或將被納入監護體系。

明確了如何界定和保護胎兒的利益。民法總則草案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這將對胎兒民事權益保護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

在權利范圍的擴展上,民法總則草案的規定也可圈可點。如,將訴訟時效從兩年延長至三年;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正式界定為民事權利等。

總體而言,民法總則草案堅持了民法體系所必須具備的權利保護取向。相信草案將使我國民法體系更加完善,為我們描繪出更為多彩的權利畫卷。

篇3:兩會心得體會:持續釋放雙創紅利

**兩會心得體會:持續釋放“雙創”紅利

3月15日,國務院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談到“雙創”問題,*說,“雙創”可以說是應運而生,在全球化、“互聯網+”的時代,我們推動“放管服”改革,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3年多來,每天平均有4萬個以上市場主體注冊登記,相當于每年新增1000多萬個。

“雙創”不僅讓市場主體蓬勃發展,帶動了大量就業,也充分激發了人們的創造力。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并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催生更多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引領傳統優勢產業調整優化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是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動力與抓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也需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雙創”不僅是中小微企業的事,也是大企業的事。在很多人眼中,小微企業“船小好調頭”,更容易開展“雙創”。實際上,大企業往往具備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充裕的資金支持,是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和科研成果轉化的主體,可以更好地適應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要求,在“雙創”方面優勢明顯。因而,我們要鼓勵中小微企業和大企業“雙創”,使各類主體各展其長、線上線下良性互動,使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靠腳踏實地的埋頭苦干。中國有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高技能的人才,與近8億的勞動力結合起來,能創造的財富,激發的能量是難以估算的,也會給市場,包括世界市場帶來巨大的機遇。眾多的勞動力資源,蘊藏著巨大的創業創新潛能。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雙創”之花就能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需要各級政府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雙創”人員提供平等競爭和參與的機會,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使創業創新者更加心無旁騖。

“雙創”和許多新事物一樣,發展過程當中一些方面、一些企業會遇到曲折,但是大方向是正確的。扭住這個大方向,持續釋放“雙創”紅利,為培育壯大新動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