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題學習心得體會
以下是制度大全編輯為您整理的兩會專題學習心得體會,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制度大全()查看。
兩會專題學習心得體會【一】
又到三月,全國人大代表帶著各省人民的期盼,聚集北京。聚焦**年全國兩會的關鍵詞:“發展生態環?!?、“美麗中國”等。這些關鍵詞無一不是反映我國當前的實際,無一不是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代表人民的意愿。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兩會精神,團結起來,開拓進取,為全國的發展、人民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集中精力把兩會精神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貫徹落實好兩會精神,統一思想才能行動一致。學習貫徹兩會精神,首先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自治國的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上來。在大是大非上頭腦清醒,在路線原則上立場堅定。
歷史經驗表明:統一思想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我黨取得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是我們的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支撐。思想上同心同德,才能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只有統一思想,才能達到共識,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只有統一思想,才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致,奮發有為,把我們的事業推向前進。貫徹落實好兩會精神,堅定信心才能明確方向,爭取早日實現我國的總體目標。
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要堅定信心,認真落實。全國兩會的實際就是我國的發展,就是實現我們自己的“中國夢”。作為干部要以身作則,立足本職工作,踏踏實實地干,把學習兩會精神的成效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動力。
與此同時,以當前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及“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為平臺,開展好中心工作,用實際行動來貫徹落實兩會精神,以實實在在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成果體現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的成效。
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是每個干部的職責所在,貫徹落實兩會精神,更是每個干部的實際性任務。作為干部,要將學習貫徹落實兩會精神當做一項思想政治任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把握實際,突出重點,認真落實,用成績說明成效。
兩會專題學習心得體會【二】
一、企業發展趕上了好時代、好機遇。
*總理在《**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簡化前置性審批,充分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推進投資創業便利化。增強各類所有制經濟活力。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制定非國有資本參與中央企業投資項目的辦法,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實施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更多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顯身手的舞臺?!边M一步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這些政策的逐步落實,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為企業擺脫束縛,沖出行業不景氣的“泥沼”帶來了曙光。
二、“干一寸勝過說一尺”。
*總理再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就大家關心的房地產和住房保障問題,提出“干一寸勝過說一尺”,是對千千萬萬的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提出的要求、警示和告誡,對此我感觸頗深,真正的工作還是要發揮實干精神,以實干興邦,以實干興企。
**年,企業總體來講沒有虧損,而且稍有盈利,但對**年市場形勢預判不足、對存在的困難沒有充分認識到,與市場銜接不到位,沒有完全解決好市場、價格、銷量、產量、效益、質量之間的矛盾,致使年度經營目標沒有完成集團下達的計劃指標。
三、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凝心聚力,調動積極性,圍繞年度經營目標,真抓實干。
*也說“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非常生動。再次強調了政府對于行動力的重視,強調了政府對于碰觸利益群體的決心。
兩會專題學習心得體會【三】
今年的全國兩會,會場安排更加緊湊,餐桌上的盤子一律清光,代表的房間更加清爽......這一系列的會風改變引起了媒體和社會大眾的熱議,透過這一清新兩會的信號,我們能感受到更多傳遞開來的正能量。
厲行節約,該減的一定減。本次全國人大會議為改進會風出臺了多達15項措施;全國政協也提出了改進會風的具體措施,其中僅無紙化辦公這一項,就可節省開支200萬元。自從黨的**大召開以來,改進文風會風就一直被中央強調,也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津津樂道。從減少各類非必需文件信息的發布,到令止公款消費、倡導“光盤行動”,再到嚴厲督查假日公車私用,我們黨和政府以極大的氣魄和決心要從自身做起,節約納稅人的每一分錢,全力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奮斗。此次兩會,我們看到了“會議期間不設任何宴請”,“簡化會場布置,”“精簡文件材料”等等喜人的節儉措施,這些變化因為發生在國家最高級別的行政會議上,無疑是為全黨全國人民厲行節約做出了表率,帶了個好頭。
民生優先,該增的一定增。這幾天,媒體和民眾一直饒有興趣的在分析此次兩會代表的人員構成。我們欣喜的發現,全國人大代表首次實行了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產生,并呈現出基層代表數量增加、一線工人農民(特別是農民工)代表比例倍增、專業技術人員代表增多、大學生村官和90后代表出現等諸多亮點。人大代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體現。
基層代表有著最豐富、最深刻的基層經歷和體驗,他們對改革發展、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等問題有著最直接、最親身的體會和訴求,他們的加入將更加真實地反映人民群眾的意愿,有力推動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的解決。而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這些“80后”、“90后”人大代表中,有的是生產一線的工人,有的是偏遠農村的村官,有的是科研人員,有的是解放軍戰士,他們來自基層,是各行業各領域的青年才俊。吸引這些有志青年為國家的發展獻計獻策,有利于優化代表結構,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激勵廣大青年樹立起服務國家與人民的遠大志向。
務實高效,該有的一定有。必須注意的是,在我們為“兩會”會風出現新氣象而歡欣鼓舞時也不能忘記會風的轉變其實是為“兩會”的會議內容服務的?!皟蓵痹趪艺芜\行中的重要性決定了“兩會”的內容必須是嚴肅的、認真的和負責的。此次兩會,不僅肩負著“最高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和“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和人民生活中的重大問題進行協商、討論,并實行民主監督”的重任,還要選出新一屆的國家領導人,這次人事交替將為未來五年的中國發展提供領導和組織人事保障,進一步推動***大提出的大政方針落實,其意義不可謂不重大。
并且,近兩年集中于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住房、教育、就醫、食品安全等民生權益,以及政府機構改革、反腐倡廉、司法公正、生態環境等重大議題的爭論愈演愈烈,在兩會上,代表們全力進言獻策,政府官員們卯足勁要攻堅克難,這樣的充分討論、反復協商、共商國是決不能減。正如新任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部長所講,此次人大會議是五年一度的換屆大會,議程比較多,內容也非常豐富,都是事關我國改革和發展的重大問題,所以需要有充分的時間讓代表們充分地討論和審議這些重要的議題。
我們祝愿,在此次兩會清新會風的吹拂下,我們的政府能傳遞出更多的正能量,收獲更多的碩果。
篇2:兩會心得:讓工匠精神照亮中國品牌
5日提交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所謂工匠精神,既是一種做事的態度,也是一種從業的追求;既是對自我的期許,也是對他人的承諾;既是一種職業的操守,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堪稱工匠者,必有對事業的沉靜與專注,必有對細節的關注和對品質的追求。他們細心打磨,不至極致必不輕付于人。他們承繼傳統而不泥古,融會貫通推陳出新。他們誠信重諾,視質量品牌為生命而決不妥協姑且。他們摒棄浮躁,沉潛于事滴水穿石,有事業心而無功利心。
作為一種文化基因和精神傳承,工匠精神為各行各業所必需。小到技術研發、車間生產、服務提升等微觀領域質量水平的提升,大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體經濟振興、創新驅動等宏觀戰略的實施,都離不了工匠精神的支撐。單個工匠力量雖微,但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來厚植工匠文化,崇尚工匠精神,都以工匠精神來打造產品和企業的品牌,逐漸涌現出眾多的“中國工匠”和富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就能打造出響當當的“中國品牌”,塑造出光燦燦的“中國形象”。
質量之魂,存于匠心。近年來,我們逐漸認識到,中國制造亟待匠心回歸,亟待工匠精神的注入和加持,以重振市場信心,培樹國際形象,筑就“中國品牌”。
弘揚工匠精神,既靠思想自覺,也靠文化涵養;既靠政策的激勵,也靠環境的營造。既需要樹立技能寶貴、勞動光榮的企業治理理念并注重產業工人素質的提升,也需要形成尊重工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和制度、經濟環境,樹立技能寶貴、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既要建立體現人才和創新要素價值的激勵機制,也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
工匠精神是中國經濟迎接質量時代和步入轉型升級攻堅期的需要。讓我們高揚工匠精神,照亮質量時代之前程。
篇3:兩會學習心得: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3月8日,***在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聚焦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突出問題導向,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提出要求、作出部署,發出了“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行動號令。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黨的**大以來,**核心的黨中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年至**年4年間,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正所謂“入之愈深,其進愈難”,今后幾年,我國脫貧攻堅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剩下的大多是條件較差、基礎較弱、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和群眾。言必信,行必果。到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我們黨立下的軍令狀,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必須迎難而上,確保如期完成。
推進脫貧攻堅,必須牢牢牽住“精準”這個牛鼻子。要把“精準”落實到扶貧脫貧工作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都要算好明細賬、做好科學安排。既要善于在面上“織布”,又要善于在點上“繡花”。從摸清貧困人口底數到選準產業扶貧方向,從選派好駐村干部到整合涉農資金,只有多下調查研究的苦功夫、對癥下藥的硬功夫、一戶一策的細功夫,才能精準發力、落地見效。
推進脫貧攻堅,必須牢牢把握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的要求,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扶貧脫貧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堅持扶真貧、真扶貧,堅決防止形式主義,時間表不能脫離實際隨意提前,對數字脫貧、弄虛作假等行為要嚴肅問責。要深刻認識扶貧脫貧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把防止返貧放到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的位置,繼續鞏固已經摘帽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重視農業,夯實農業這個基礎,歷來是固本安民之要。脫貧攻堅,主戰場在農村,硬骨頭也在農村。農村貧困人口的存在,很大程度源于農業生產落后、質量效益不高導致農民增收無門、致富無路。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既是興農強農惠農的治本之策,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舉措。當前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只有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農業供給質量,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才能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讓惠農的產業旺起來,讓致富的門路多起來,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創新產業扶貧機制”“完善扶貧保障機制”“實施最嚴格的評估考核”......今年全國兩會上,廣大代表委員圍繞扶貧脫貧積極建言獻策,不斷為推進脫貧攻堅凝聚智慧和力量。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讓我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拿出滴水穿石勁頭,擼起袖子加油干,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