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黨員干部觀看《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1)00字

黨員干部觀看《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1)00字

2024-08-01 閱讀 3590

黨員干部觀看《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10月17日,十八屆中央第十輪巡視反饋情況全部公布,同樣是在這一天,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八集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視開播,引起強烈反響。同樣將是在10月,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于10月24日至27日召開。“橫看成嶺側成峰”,三個事件雖“遠近高低各不同”,而劍指的卻都是同一重大問題--全面從嚴治黨;所宣示的也是同樣的決心--黨推進反腐敗斗爭的決心不可動搖,反腐只有進行時,沒有休止符;而要表明的也是同樣的態度--黨將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永遠在路上》立意高遠,蘊意深厚,只要正確的打開它,就能讓人精神振奮,就能令人信心倍添,就能讓人力量倍增。

第一,立黨初心不忘,民心不可違背。剛剛過去的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用八個“不忘初心”來告誡全黨要永遠堅持人民立場,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在勇于變革和勇于創新中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永遠在路上》就是要向全黨、全社會再次傳達一個鮮明的政治信號--我們黨堅決反對腐敗,全面從嚴治黨就是為了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始終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永遠在路上》就是要表明,腐敗傷害的是民心,而民心恰是執政之本,全面從嚴治黨是人心所向,更是時代發展大勢所趨,反腐沒有休止符。

第二,人生不可重來,照好反面鏡鑒。《永遠在路上》采訪了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等10余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讓昔日風光照人如今身陷囹圄的當事人現身說法,以反面教訓為鏡鑒,警示教育黨員領導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專題片列舉了多個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的典型案例,尤其在*、白恩培、萬慶良等當事人的懺悔中,都認為自身沒有堅守住應有的底線,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從而犯下了不可挽回的人生錯誤。黨員干部一定要照好這個反面鏡鑒,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現場直播,如果等到犯了錯誤再醒悟反悔,就真的追悔莫及了。

第三,堅定理想信念,照亮精神家園。《永遠在路上》既列舉了多個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的典型案例,又針對這些案例進行深入點評和分析,無論是違紀違法的當事者還是點評者,都認為理想信念的缺失是當事者犯下錯誤,走向貪污腐敗的重要原因。《永遠在路上》中的一個個落馬的懺悔者在警示著我們:如果背離了自己的初衷和信仰,理想信念丟失了,精神追求沒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線,就會走向自己的反面!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理想和信念必須堅守,時刻都不能放松,理想信念的明燈必須在心中永遠閃亮。

第四,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保持定力。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各種“糖衣炮彈”就會趁虛而入;不能時刻保持定力,就會在利益的誘惑面前迷失自我。許多官員在違紀違法時,心理上都會為自己的行為尋找各種客觀理由,但如果真正回頭審視自己,他們最終都無法回避一個事實,那就是:其實沒有任何客觀理由可以成為貪腐的借口。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保持定力,就能夠真正做到禁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才能保證不犯錯誤。

第五,心存敬畏之心,砥礪奮進前行。《永遠在路上》指出,*、*、郭伯雄、*、*、*等高級領導干部的落馬,表明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的鮮明態度,體現了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顯示了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應有敬畏祖國之心、敬畏人民之心、敬畏黨紀國法之心、敬畏人生之心和敬畏歷史之心,在理想信念的砥礪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信心堅定、銳意進取、奮發向上。

《永遠在路上》是一劑讓我們保持清醒的良藥,是一場直抵人心、觸及靈魂的政治洗禮,是講好反腐故事的精品佳作,是歌唱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的好聲音!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順應了群眾的熱切期盼,得到了人民的極大擁護,也必將凝聚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團結中華兒女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篇2:《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一句話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已于10月17日至25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專題片反映了黨的**大以來,*****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正風肅紀,鍥而不舍糾“四風”,贏得黨心民心;反腐懲惡,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片中匯集了40多個典型案例,多位因嚴重貪腐、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首次講述他們的懺悔和反思。

現將部分優秀心得體會摘編如下:

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各級交通機關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是一個正心修身的過程,是思想與行動高度統一、正己與正人融會貫通的過程,根本上是要讓寧靜致遠的淡泊之氣、清正廉潔的無私底氣、大道直行的浩然正氣、干事創業的昂揚銳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最終成為全體交通干部、整個交通行業的生命基因和行為方式。

2、18日中紀委的“打虎片”《永遠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萬、谷等“老虎”出現在屏幕上,反思那些貪腐往事,一眾曾經的高官,變成人氣爆棚的“演員”,其角色轉變道盡人生百味,效果確實也不同一般。這部年度反腐力作對腐敗內情毫不避諱地揭露,就是在表明中央猛藥去疴的決心。

3、作為**大以后的高頻關鍵詞,反腐敗之于全黨全社會都具有特殊的意義。接連曝光出的黨內不正之風和腐敗墮落的人和問題,在社會上造成強烈影響,也顯示出我們黨在事關生存發展的巨大考驗面前絕不含糊,中央反腐決心和意志空前彰顯。腐敗的毒瘤不除,發展就無法全方位步入正軌,在這個意義上,反腐敗斗爭的成敗,直接關系著黨和國家的未來。

4、思想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一個個高官的落馬,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我的迷失、思想的偏差,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謂大道至簡,然而如此簡單的道理,受黨的教育這么多年的落馬高官們豈能不知?是外界的誘惑太重,還是自身的定力不夠?答案應該一目了然。

5、黨的紀律、各種法律、規定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在紀律面前沒有特殊黨員和特殊干部,作為國家公務人員更不能等同于一般群眾,必須嚴格遵守,模范執行各項黨紀國法,只有這樣,才能取信于群眾,取信于組織。同時,要自覺地接受監督,而絕不能漠視甚至規避監督。

6、由中紀委和央視聯合制作的8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近段時間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多位因嚴重貪腐、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在鏡頭前講述他們的懺悔和反思,講述是如何一步步脫離群眾、自絕于黨和人員的。這種畫面的直接感和震撼度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7、“把紀律挺在前面”,也就是黨的紀律必須挺在法律的前面,政治上要講忠誠,組織上要講服從,行動上要講紀律,黨的紀律嚴于國法,一個黨員不僅要固守法律底線,做遵守法律的表率,還要嚴格遵守章程、遵守黨的紀律和規矩,作為黨員干部,更應該是紀律的守護者,不僅要守好護好紀律,把紀律挺在前面,更應奮勇當先挺在紀律的最前沿。

8、今晚準時收看了《永遠在路上》系列第五集《把紀律挺在前面》,這一集主要反映了**大以來,公眾一點一滴地感受到正風、肅紀所帶來的變化,展現了黨中央通過一系列懲治腐敗的有力舉措,使得不敢腐的氛圍已經初步形成,同時,以“把紀律挺在前面”為核心要義的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也在持續推進,以逐步實現不能腐、不想腐,從治標到治本。

9、仔細分析“蠅腐”現象就會發現,一些“小官”“小干部”正是因為“小事不慎、小節不懼、小錯不改”才一步步走向深淵,最終釀成大錯。比如,一些村干部見好處就想“分一杯羹”,雁過拔毛,在低保等扶持救助資金上“吃拿卡要”、優親厚友;在落實涉農惠農政策上不公開、不透明、不民主,漠視群眾感受,搞官僚主義,總想“顯顯威風”;甚至與當地“惡霸”勾結,欺壓百姓,橫行鄉里。任由其發展,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演變為“小官大貪”。

10、*、*、*、郭伯雄、*、白思培、周本順、蔣潔敏......,至今,被打的老虎有150多個,這些官員曾經權傾一時,玩權錢色于鼓掌之間的人物,卻怎么也沒想到,他們的腐敗沒有“軟著陸”,只有“硬手銬”。剖析貪官墮落之路,不難看出,金錢誘惑、道德淪喪、信仰缺失是他們黨性蛻變的主要因素。

11、“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通過觀看《永遠在路上--天網追逃》,作為交通干部,我們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抵得住欲望,做一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人,努力把自己鍛造成一個政治堅定、業務過硬、一心為民、公正廉潔的高素質的人民公仆。

12、專題片展示的內容,就是要讓廣大黨員干部清醒地看到,腐敗并不只是通報里言簡意賅的陳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圍的隱患,更是每個黨員干部都要保持極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線。作為一名交通紀檢監察干部,在日常工作與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狀態,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嚴守黨紀國法的紅線,堅持不忘初心,和全黨同志一起,讓黨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13、改進作風關乎人心向背,關乎黨對人民的承諾能否兌現,必須一把尺子執紀到底,保持常抓的韌勁和長抓的耐心,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作風建設的新常態。要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對于頂風違紀的行為,發現一起從嚴查處一起。必須健全完善改進作風方面的規章制度,加強對厲行節約、公務接待、公車配備、職務消費等規定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并加強對干部作風狀況的評價考核,提高制度執行力,推動作風建設規范化、長效化。

14、一個個落馬者的懺悔在警示著:對于每個人,理想和信念的堅守,時刻都不能放松。從他們的人生軌跡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漸,或許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個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險之處。這就是生動的警示,這種讓人渾身顫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學習教育。

15、“全面從嚴治黨”作為**大之后的高頻關鍵詞,對于全黨全社會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做不到全面從嚴治黨,發展就無法全方位步入正軌,在這個意義上,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效,不僅僅是折射出人心向背,更直接關系著黨和國家的未來。要把管黨治黨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從內容到對象、從標到本、從小到大、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方方面面都不能缺位。

16、管黨治黨,靠什么管?憑什么治?***明確指出:“就要靠嚴明紀律。”這就要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黨的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以鐵的紀律全面從嚴治黨,打造敢于迎接任何風浪的特別能戰斗的先鋒隊。

17、廉潔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通過觀看本集紀錄片,我深切感受到作為領導干部,每天都在與各種誘惑抗戰,要堅持廉潔自律的原則,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抵制住誘惑,端正職業道德思想,要見誘惑心不動,見財物心不癢,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在任何時候都要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

18、治理“蠅腐”還需領導干部要帶好頭營造風清氣正的氛圍,也要發揮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久久為功,莫要縱容“蠅腐”,以至為禍似“虎”。既“打虎”,也“拍蠅”,其力不減,其勢不變,才能讓老百姓看見反腐成效,群眾才能真心擁護。

19、觀看第一集《人心向背》后,頗感中央管黨治黨的磅礴氣勢。中央有決心,全黨才有信心。中央有力度,全黨才有進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絕不是一陣風,作風建設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只有長期凈化黨的肌體,黨才會不忘初心、不變初心,民族復興的偉業才能如期實現。

20、中央紀委用行動表明,無論外逃貪官藏匿在世界哪個角落,都將有一天會被押解回國,接受黨和人民的審判,接受黨紀國法的制裁。對于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天網”恢恢,震懾常在,要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心存敬畏,切勿心存僥幸。

21、從白恩培、周本順到李春城,作為黨一手培養起來的高級領導干部,他們在落馬后所作的懺悔不可謂不真誠。然而,無論怎樣反思,都無法彌補人生留下的遺憾,更無法挽回給黨的事業帶來的損失。事實表明,領導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關口失守,一旦放松對自己及身邊人的要求,就有極大可能被腐敗細胞吞噬,淪落為黨和人民的罪人。

22、記錄片講述了一些黨員干部藐視黨紀黨規,心存僥幸,在學習過八項規定精神和糾正“四風”活動后,仍然公款吃喝,接受賄賂,嚴重違*x的政治、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等。作為交通戰線的一名基層黨員干部,我們要借鑒這些反面典型,保持清醒頭腦,堅決抵制“四風”,嚴格按照八項規定精神要求自己的言行,帶頭做到親清--既要親近又要非常清白。

23、在觀看第一集《人心向背》時,其中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白恩培在對犯罪行為懺悔時說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他說“與那些商人相比,他們住豪華的房子,買豪華的車,有的還有私人飛機,心里就覺得不平衡,因此而墜入了金錢和物質誘惑的深淵”。相比之心,人皆有之。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與別人進行比較。但是,作為黨員干部,與誰比,比什么,怎么比,比的目的,可以有很多選擇,其關鍵則在于樹立正確的比較觀。

24、近日,在觀看了第四集《利劍出鞘》后,讓人既為片中黨員干部扼腕嘆息,更為黨中央的強力反腐叫好。***記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面對嚴峻的反腐敗形勢,各級黨員干部都要牢牢繃緊廉政的弦,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最前面,嚴在日常,嚴在經常。

25、近幾年來,黨中央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但是“四風”問題仍然不容小覷,它是我黨作風問題的集中體現,是黨的大敵頑敵,作為一名交通戰線的黨員干部我們要充分重視其危害性,黨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26、正風反腐永遠在路上,這絕不是一句套話。我們走的道路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目標是要實現共產主義,這就要求我們無論開展什么工作,評價任何功過,都要以人民為中心,追求公平正義。

27、要持之以恒地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黨風廉政建設,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克服私欲之心,不為私欲所累,不被私情所困,不把公權當私器,盡心竭力為黨工作、為民服務,確保自身作風過硬,確保手中權力透明干凈運行。

28、在這部專題片展現的近百位受訪者中,有腐敗分子身邊人,會所服務員,舉報人,暗訪記者和紀檢監察干部,普通群眾等,不同觀點,多元視角,為觀眾全景式呈現反腐敗建設"永遠在路上"這兩年來不平凡的歷程。

觀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永遠在路上》學習心得

《永遠在路上》觀后感

篇3:觀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觀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一】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活動收尾絕不是作風建設收場”、“全黨要以此為起點,在從嚴治黨上繼續探索、不斷前進”。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了教育實踐活動的成功經驗,對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我們在新的起點上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變化是最扎實的答卷,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通過一年多的教育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干部精神上補了“鈣”,“四風”得到有力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癥結難點得到突破,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徑,以轉作風改作風為重點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為之一新。這些實實在在的成績,使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進一步樹立,黨心民心進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黨的形象和威望、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僅直接關系黨的命運,而且直接關系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我們這樣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的大黨,在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必須堅持從嚴治黨,才能使黨始終成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堅強領導核心。從嚴治黨必須具體而不是抽象、認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這是這次活動給我們提供的最深刻的啟示。這些啟示和經驗,其重大意義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顯現出來。

在充分肯定這次活動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全黨改進作風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取得的成果還是初步的,基礎還不穩固。作風有所好轉,“四風”問題有所收斂,但樹倒根存。現在,廣大干部群眾最擔心的是問題反彈、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態化、常抓不懈、保持長效。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風轉變的好勢頭保持下去,使作風建設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這次總結大會上,***就新形勢下如何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活動,總結了“六個必須”的經驗;就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提出了八個方面的要求。這是我們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加強黨的建設的行動指南。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領會***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講話精神落到實處,才能開創黨的作風全面純潔的新局面,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使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這一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本結束了,但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歷史進程永遠不會結束。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繼續打好黨風建設這場硬仗,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我們必定能以好的作風保障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贏得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

【觀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二】

《論語》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自從八項規定出臺后,領導干部更加堅持把嚴守紀律作為思維底線,努力在清正廉潔中永葆本色。管黨治黨成于嚴。唯有在“嚴”字上繼續努力、持續發力、不斷給力,適應和習慣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新常態才能真正成為每個人發乎自然的好習慣、好狀態。

***強調:從嚴治黨,“必須增強管黨治黨意識、落實管黨治黨責任”;必須“堅持言必信、行必果,認認真真管、實實在在嚴”;必須“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抓具體、抓深入,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因此,加強干部的作風建設,進一步激發基層干部隊伍活力,就成了當下干部管理的重要工作。

沖一線,是作風建設的前提

《論語-子路》中,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深刻闡釋了領導以身作則的重要性,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黨的形象和威望、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僅直接關系黨的命運,而且直接關系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我們這樣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的大黨,在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必須堅持從嚴治黨,才能使黨始終成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堅強領導核心。

從嚴治黨必須具體而不是抽象、認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這是這次活動給我們提供的最深刻的啟示。這些啟示和經驗,其重大意義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顯現出來。作為一名領干部導,就是要在干部中起到帶頭作用,要從自身做起,高標準、嚴要求,形成工作合力,唯有這樣,才能在干部當中樹立起絕對權威,發揮出表率作用,才能激勵、影響和帶動基層干部職工,增強集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動真格,是作風建設問責的關鍵

*同志曾經說過,凡事就怕“認真”二字。在目前大力提倡轉作風、提效能的大前提下,少數干部依然如故地在那兒“作風問題上”,這就警示我們,要改進干部作風,優化發展環境,必須動真格。干部隊伍中之所以存在“作風建設差的”現象,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常說的“動真格”還有諸多疏漏。

要實現轉變干部作風,優化發展環境,促進各項工作提速、提質、提效的目標,就必須施以鐵腕、鐵拳、鐵律,動真格地予以整治,方能奏效。任何無關痛癢的處罰,無法讓患有“作風建設庸懶散”癥的干部得以醒悟,對勤奮敬業、克難攻堅的干部還是一種傷害,久而久之,還會產生更為可怕的耐藥性和后遺癥。

因此,要想解決問題、根治弊病,關鍵就是要動真格。“在編不在崗、在崗不在干”的情況,是干部作風中存在的通病,大大影響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大力度清理在編不在崗的人員,出重拳,動真格,不走形式,產生一種震懾作用,讓慵懶者不敢慵懶,只有真正抓起來、管起來,并明確職責、落實責任,“作風庸懶懶”方能見真效。

強監督,是作風建設的保障

監督是社會和諧的基石,是文明進步的基礎。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這次總結大會上,***就新形勢下如何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活動,總結了“六個必須“的經驗;就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提出了八個方面的要求。

這是我們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加強黨的建設的行動指南。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領會***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講話精神落到實處,才能開創黨的作風全面純潔的新局面,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它是一劑猛藥,要始終將監督作為促進干部作風建設不斷深化的重要手段,貫穿于干部作風建設全過程。

“庸散懶”最怕陽光,只有把領導干部的工作全部置于監督之下,“作風庸散懶”才能無地自容,無處藏身。柘榮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朱玉寶常常提一句話:“除了通過組建內部監督機構以外,還要加強群眾監督、構建網絡監督等形式,打造一個立體監督體系,只有不斷地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暢通舉報投訴渠道,讓人民群眾更加方便有效地監督領導干部的工作,才能作風建設庸散懶問責的成功。”

抓機制,是作風建設的根本

建立作風建設的制度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進領導干部作風不僅是思想上的洗禮,也是制度機制上的變革,要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簡便”的原則,圍繞解決“四風”方面突出問題,做好建章立制工作,用制度來保證問題不重現,確保改進作風、聯系群眾的常態化、長效化,讓“軟建設”成為“硬約束”,做到用好的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將活動成果長期保持并擴大下去。要強化制度規范的執行力,使各級領導干部從心底里把黨規黨紀當成高壓線、警戒線,對違規違紀行為“零容忍”,使規章制度真正起到防火墻、防波堤的作用。

貫徹群眾路線、加強作風建設,扭虧增效是標尺。改進領導干部作風,最終的成果要體現到促進企業改革發展上,這既是活動的根本目的,也是職工群眾的共同意愿。把堅決打勝扭虧增效攻堅戰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自選動作,作為黨員干部轉變工作作風的有力抓手,形成了萬眾一心打勝扭虧增效攻堅戰的生動局面。

當前,我們已踏上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堅決打勝扭虧增效攻堅戰的新征程,各級領導干部要把思想統一到抓經營上來,把作風建設成果轉化為打勝扭虧增效攻堅戰的具體舉措,體現在促進企業改革發展上,真正實現“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用扭虧增效的成績來衡量作風建設的水平。

【觀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三】

作風建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背景下,作風建設注入了新的內涵,人民群眾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毫無疑問的是,作風問題關系到人心向背,也關系到黨的執政基礎,更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的成敗。通過對《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專題片的深入研讀,筆者認為,黨中央已經感受到了整個社會對作風建設的強烈訴求,也充分認識到了作風建設對發展大局的推動作用。所以這兩年來才開展了一系列從上至下、內容詳實的作風建設活動。從根本上講,這是國家之福、人民之福、發展之福,也說明了黨在自身建設和治國理政方面的愈發成熟。

當然,作風建設并非一日可成。目前所存在的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這一點眾所周知。但黨的決心也是顯而易見的,黨的態度更是堅定和明確的。從《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專題片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還是基層的“小貪小占”,都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懲。筆者認為,社會各界在為此而欣喜的同時,更要堅信黨的力量。不管作風建設之路有多少荊棘,只要有黨的領導,定能攻堅克難。最為關鍵的是,不能因為取得的成績而忘乎所以,要牢記,作風問題像彈簧,“問責弱了它變強”。唯有認識到作風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堅持對“四風”問題的高壓打擊態勢,確保所有的整改和監督措施不放松,才能夠使作風建設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向人民交出優異的答卷。

不得不提的是,作風建設不是空談,更不是空想。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要想使其穩固,那么就不能出現“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等問題。要牢記,廣大干部群眾最渴望的是要形成一個常態化、制度化、長效化的作風建設體制機制。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廣大黨員干部不能“干瞪眼”,更不能抱有闖關思想。必須構建更完善的監督制度、更科學的決策制度和更合理的用人制度,切實回應這一訴求,使作風建設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我們黨是擁有8600多萬黨員的大黨,所肩負的是13億多人口的期待。在我們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同時,黨建工作,特別是作風建設也要聚精會神抓起來,打好、打勝作風建設這場硬仗,以更好的作風保障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贏得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

作風建設,是一個政黨自我進化、強筋壯骨和自我調適、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踐行和實現政黨的宗旨及執政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