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農村協作體英語教研活動講座發言稿
區農村協作體英語教研活動講座發言稿
首先,感謝在座的各位老師來參加這次活動,給我們捧場,我代表我們英語組對大家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當班主任,又教英語,雙重的身份讓我有更多的空間、更多的途徑去做直接或間接能影響英語教學質量的事,所以下面我就圍繞班主任這一角色,談談做班主任以及教英語的零零碎碎的感受,大家就當是教育雜談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與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學生學習的力量需要老師的挖掘,借名人名言,所以,我給自己的講座取了個洋氣的題目:《借力·用力·給力》,但所講的內容卻都是土辦法,土經驗、小招術。有點類似于穿著旗袍,卻拿著鋤頭去干農活。下面我就從借力/用力/給力這三個方面來談談班主任在學科中的作用發揮.
一、借力:利用班主任角色,借力而教
我主要通過以下三個途徑:
1、借班會課,規劃目標,給成長借力。
有清晰的目標,生活才能心中有底,知道自己本月做事要點,分得清輕重。目標的制訂,目標的執行關系著學習的成敗。為此,我利用班會課的時間,讓學生制訂“每月勵志目標”,并交流分享,月末班會課上作一月執行情況反思小結。
(勵志手冊)
2、借“考試挑戰賽”,給學習借力。
所謂“考試挑戰賽”,其實就是期中、期末考前讓學生自己給自己的考試訂一成績目標,然后找到挑戰對手,與對方比賽考試成績。考試前讓學生自己定成績,能激發他們的內在潛能與動力,對他們的積極性復習還是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3、借助“夢想星搭檔”,給學困生借力。
班級里有些學生學習有困難,英語單詞拼寫、單詞背誦難度較大。如果教師一個一個抓落實,不管是時間還是精力總有欠缺。所以我在平時的教學管理中,組建由優秀學生負責結對學困生的幫扶計劃,并盜用中央臺節目名稱,取名叫“夢想星搭檔”,每位優秀學生專門負責一位學困生,督促學困生的英語單詞拼寫與單詞背誦,讓他們及時去幫助學困生,促使學困生成長。
我的英語學科教學與班主任工作是交叉進行,我不僅扮演一名任課教師,也利用扮演班主任的角色,借班主任之東風,落實英語教學之任務。
二、用力:教育是一份承諾,用心才能用力。
三年一輪回,每一個三年,我都要給自已一個承諾:“家長把孩子交給我,那就是我的家人,不管好他們,怎么說得過去。”英語教學方面,我不敢松懈,一“盯”,二“溝通”,雙管齊下,盡力把事做細。
我有以下三種方法.
1、盯住英語學習的要點,把力用到實處。
第一分層把關,緊盯單詞落實。
農村孩子平時家長管理學習的時間少,雙休日很少有英語補課輔導,所以在學校,教師要把他們盯緊,抓落實。對于盯單詞落實,我采用分層把關,過關檢查落實的土辦法。具體做法為:
課時單詞讀音過關幫扶檢查(組長負責:糾正讀音,單詞抽背)
課時單詞過關聽寫(教師負責:全班聽寫)
個別學生聽寫過關檢查(教師負責:不合格學生重新聽寫)
單元單詞過關檢測結果展示(組長負責:每單元通過檢查后并簽名)
(照片)
單元易錯單詞聽寫大賽(教師負責:比賽結果展示)
第二我注重積累,緊盯閱讀訓練。
學生每天堅持完成一篇完型與閱讀
并且準備了陌生單詞·短語積累本
并在期中期末進行優秀單詞本展示
(照片)
第三重視面批,緊盯《作業本》質量。
傳統作業本采用流水批改,統一訂證。但感覺學生拿到批改本后,只是瞄一眼就置之不理,老師辛辛苦苦的批改,在學生的眼里就是紅色的勾與叉,不能化為學生查漏補缺的動力,批改效率不高。初三時,我嘗試著用小組負責面批的方式做作業本訂證,感覺效果還不錯。具體做法是:
把班級學生分為十組,每組四人,教師面批十個小組長《作業本》,當面講解訂證;各小組長按照老師的做法面批三位組員的《作業本》,并講解訂證;單元教學結束后,我在課堂上只做易錯題的訂證。
教學本來沒有新鮮事,教師唯一要做的只是用心落實知識點,用心把事情做有趣了,吸引學生,把簡單的事做細,做持久,這樣也就是不簡單了。
2、溝通在教育的關鍵點上,把力用到“心”處。
抓英語知識點的落實很重要,但如果只盯著成績,忽略師生的溝通,忽視語言的激勵,容易缺乏持久的教育力量。教書的同時還是不能忽視情感的溝通。
⑴做好班級學生談話記錄本,讓溝通成為習慣。
經常與學生談話交流,及時發現他們的優缺點,常常鼓勵叮嚀,讓師生情感融洽,親其師,信其道。(照片)
⑵找準溝通契機,能讓學困生從“自我放逐”中醒來。
特殊學生除了要教師的耐心外,還要用“獨家秘方”,因人而治。比如我班有個學生叫徐振炎,他上課屬迷糊派,下課屬好動派。英語作業基本兩種狀態:要么不做不交;要么亂做,填滿空格上交。我除了沒事找事,經常找他談話外,還努力尋找他身上的“防守漏洞”,發現他喜歡運動,就借學校運動會之機讓他參加1000米長跑。他跑步時意外摔倒,手、腳、膝蓋都血淋淋的,我心痛不已,他卻說沒事。班會課上,我對他的精神大肆宣揚。此后課堂上,尤其我的英語課上,他比以前投入多了,精力也就不放在“搞破壞”上了。
徐振炎同學的轉變讓我覺得,作為任課教師,緊盯成績的“直接進攻戰術”固然重要,但重視情感溝通的“迂回戰術”更能起到喚醒學生心靈的奇效。
啟迪、發現、真誠、賞識,愛才是教育的王道。
三、給力:重視班級“先進榮譽”文化,為學生成長給力。
弘揚優良的班風、學風,讓班級的“先進榮譽”文化形成一種向心力,會對班級管理產生內在驅動力和對全體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力。
1、班主任要“好大喜功”,爭取每次團體活動的出彩。
團體活動是很好的凝聚班集體力量的平臺,每次學校比賽,我自己身體力行,參與其中,給孩子鼓勁,做孩子幫手。認真對待每一場活動,精心準備每一次比賽,這種積極的心態能喚醒學生的向上力,鼓舞班級士氣。
(班主任參與活動照片)
2、珍惜班級榮譽,“高調溫習”。
班級獲得的榮譽需要好好張貼,經常與學生“溫習”,讓班級取得的成績深入人心,讓每一位為班級做出成績的學生給每個同學經常惦記。比如我班近期取得的成績,我不但好好的張貼出來,還利用班會課展示給他們看,宣傳好事好人。我認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很適合于班級管理工作,溫習幸福,能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暗示作用,能更好的凝聚班級向心力,教育很給力。
例如本周二的班會課上,我就匯總班級榮譽,講給學生聽,讓他們再接再厲,爭取更好成績,為期末復習打氣。
我們班級的榮譽事(制成幻燈片,截圖)
活動內容成績
五校聯考
各門功課的平均分
校第一
五校聯考
英語成績
五校第一
四項競賽
每周比賽
每周優勝班級
校運動會
廣播操比賽
校第一
校運動會
乒乓比賽
校第一
校運動會
拔河比賽
校第一
區級學生比賽
讀后感比賽
吳顯宇區一等獎,林睿二等獎
班級榮譽貼墻上的照片
3、報喜效應,家庭給力。
學生成績的取得,除了在班級里不斷地溫習,我還讓學生把“喜事”帶回家,爭取激勵效應最大化。比如說期中期末考取得好成績啊,比賽獲獎啊等等,我以“喜報”形式向家長報喜,傳遞歡樂。
回望二十八來年的教育時光,有悲歡、有離合,有失敗,有成功。摸索前行中,我漸漸明白: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篇2:小學教師比武教研活動發言稿
開場白:這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就是為參賽老師出謀劃策,幫助我們組的成員,在教師比武中,積極展示技能學科老師的風采,發揮團隊的作用,集思廣益,提供一些幫助。
參賽的意義:我以為,作為一名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自身的智慧與能力,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將教材知識,淺顯易懂的呈現給學生,讓全班孩子學會并且掌握,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和追求的目標。
而教學比武是實現目標的有效手段之一,雖然只是一節課,但那是日常工作,長期積累后的集中展示。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必須在平時的每一節課中,要有探索精神,不斷摸索適合學生,展示自我的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用心教學,積極反思,勤于動筆,將日常工作中的點滴,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為什么要寫?有什么好處?因為通過動筆,將零碎、散亂的思維變成文章,你就得重新系統地再思考,經過這一過程,你就能對這一事件有一個系統的歸納與總結,經過反復的捉摸,或許就能產生思想的火花,從而發現事件的本質。這時對于自身的成長來說,就產生了一個飛躍。這樣做之后,還能夠為你教學論文,教學經驗、總結,積累許多很好的素材。我覺得寫博客是一種更有效的記錄方式,省廳不僅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還舉辦評獎活動。寫博客的好處:你可以隨時隨地閱讀、下載,自己或他人的文章,還能夠與同行交流,更重要的是,還有獲獎的機會,可畏一舉多得。
綜合學科教師參賽的優勢:在坐的每一位都承擔好幾個年段的教學,所以比語、數學科更具優勢,因為你有選擇的空間,選教材、選班級。而這兩個條件,又是上好課的基礎條件。從我自身的學科與經歷,感覺二、三年級是開課的好班級,因為二、三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在造型時沒有思維定勢,在色彩的運用中能夠隨心所欲,因此作品常常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在教材上,以手工課為主,手工課容易合作,更容易出作品。
教材的研讀:好象是五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句諺語: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所以在語文教學中特別強調讀的作用。其實我們的備課也一樣,因此才有了教材研讀這么一說。在你選擇好教材之后,接下來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讀你的教材,先讀再研。我是這樣理解的,從教材中的課題入手,它是教學目標的切入點與歸宿。接著是教材中的文字與圖片內容,只要是教材中出現的內容都是重點。讀的目的,就是理解教材中的所有內容。達到什么承諾才叫讀懂呢?我覺得,至少是理解了讀題與材料里的文字與圖片的關系,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信息,讓學生學會本課知識,得出本課的教學目標。讀懂之后在于研,首先是研究教材與教師能力的結合,得出教法;其次是教材與學生的聯系,得出學法。接著決定采用什么流程,將教法與學法有機整合,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比賽的獲勝法寶:就是課堂上的亮點,也就是有給聽課教師眼前一亮的點。這可以預設,也有可能隨機。如果預設,可以在抓重點上,也可以在難點突破上……但無論在那個環節,都必須是創新,因此有難度。還有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處理,因為教師的機智,化被動為主動的事件,更是課堂的亮點所在。當然,亮點的產生,其實還在于日常的積累,厚積才能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