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拔苗助長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拔苗助長
“拔苗助長”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將苗拔起,幫助它生長。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ya)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經典,記載了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軻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和哲學倫理教育思想。這部書中有個故事十分有名:宋國有一個農夫,他擔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往上長。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生長。”
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勞,氣喘吁吁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我幫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聽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軻借用這個故事向他的學生們說明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主觀地急躁冒進,就會把事情弄糟。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成語故事-不為五斗米折腰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作出許多以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3:成語故事-不遠千里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不遠千里
“不遠千里”這則成語又稱“不遠千里而來”,表示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遙遠。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梁惠王見了孟子,熱情地說:“先生,您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我們魏國,一定是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您何必一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了。如果君王說怎樣有利于我的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有利于自身,這樣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險了。”接著孟子說道:“在能出動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二等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大國的大夫能從萬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千輛,二等國家的大夫能從千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說不多了,但是,他們永遠不會滿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揚私利了。”
梁惠王聽了很受觸動,焦急地問:“那先生以為該怎么辦呢?”
孟子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雙親,也沒有講義的人會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講仁義就夠了,何必再講利呢?”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