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幼兒交往能力?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在幼兒園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這樣一種孩子:害羞、膽怯、孤僻、沉靜、性情懦弱,老師稱之為“不合群”。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家長忽略了最初的交往能力的培養。
一般說來,開始走路的寶寶,都會對小朋友發生興趣,愿意和人親近,但還不能很融洽地在一起游戲,基本上是各玩各的。但最初的交往能力就應從此刻開始培養,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當寶寶能走路時,要給他創造與外人接觸的機會。可以每星期帶他去幾次商店,有可能的話,每天都可以帶他到有孩子玩的地方去。寶寶雖不能同別的孩子一起玩,但他卻愿意看著,他可能會站在很近的地方盯著看,或很嚴肅地把手里的東西遞給別人,然后又拿回來。到2-3歲時,寶寶就會同別的孩子一起玩得很開心。
二、幫助孩子結交玩伴,鼓勵他們交往,并給予他自由選擇玩伴的權力。父母可以經常請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讓他們一起游戲、聽故事、唱歌、跳舞、畫畫、逐步培養寶寶與同伴交往的習慣。即使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鬧糾紛,家長也不要強把孩子拽回家,更不要罵孩子“草包”、“笨蛋”。最好的方法是從中調停,讓孩子們自己解決矛盾,友好相處。
三、孩子最初的交往會出現一些不友好的態度,如說,“不要你到我家里來”,或雙手將小朋友推出去,或者搶奪別人手中的玩具,或一大堆玩具自己一個人霸占,不愿分給別人。這些不良態度,有的是受成人影響的結果。如成人間不禮貌的訓斥、吵架就會傳染孩子。有時,成人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哈!咱孩子會打人呢!好!打得好!”,“我不喜歡你,我喜歡小妹妹”,“別哭,他打了你嗎?好!我馬上去打他”,“快收起來,隔壁小弟弟要來搶你的了!”這些做法只會引發孩子的嫉妒、自私自利、貪心心理。成人應從正面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謙讓、容忍、禮貌等行為,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
很多父母整天擔心這擔心那,怕孩子在外面不小心摔了,怕孩子在外面與人鬧糾紛吃虧,怕在外面學壞等,不給孩子社會交往的機會,總是把孩子關在家里或院子里獨自玩耍。于是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逐漸失去了天真活潑的性格,這是不可取的。
當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就更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培養孩子的交往興趣,增強與別人交往的自信心。家長要經常鼓勵孩子主動與別的孩子打招呼,一起玩游戲,一起分享玩耍的快樂。孩子如果怯生,可以先緩解他的緊張感,讓他身心放松,慢慢地由不熟悉到熟悉。同時要經常暗示孩子,只要你主動、友好地與別人相處,別人就會喜歡和你做朋友,以此來增強他的自信心。
二、為孩子創設交朋友的氛圍和條件。家長要經常找機會帶孩子與同齡伙伴交往。可以經常去幼兒園同學家或有孩子的朋友家串門,也可以請他們來家里玩,為孩子創設一個與伙伴交往的氛圍,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交往能力,獲得別的孩子的友誼。
三、讓孩子具有與人相處的良好心理品質。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誠實守信、善良真誠等與人相處時所具有的心理品質,同時要學會欣賞別人、善解人意,這樣,孩子的心胸也會變得開闊,朋友也會越來越多。
愿你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擁有許多真誠的朋友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教育隨筆:放手孩子交往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幼兒教育隨筆:放手孩子的交往
下午戶外活動的時間到了,我帶孩子們到院子里的大型玩具器材邊玩耍,每個孩子都望著我,等我把安全注意事項交代清楚之后,孩子們便一窩蜂似的跑向各自喜歡的地方,我的眼睛也開始一刻不停地搜索,關注起孩子們的一舉一動來。王俊奇、朱仲坤、田照慶、李怡楠等幾個小朋友最喜歡玩轉椅的游戲,瞧!他們玩得真高興,玩得正起勁呢!可是,羅林旭好像遇到了什么問題,滿是委屈的朝我這邊走過來,眼淚一滴一滴地掉下來,一邊擦著眼淚一邊說:“閆老師,我想坐在轉椅上玩,可是,朱仲坤,田照慶偏不讓我坐在椅子上面,在一旁擋著,還把我推倒了呢!老師,你幫我說說他們呀!”羅林旭滿腹委屈地向我告狀,一雙明亮的眼睛用期待的眼神盯著我,好像在說:“閆老師,你一定要好好教訓他們,批評他們,他們不能這樣對待我。”我看著他那著急委屈的樣子,我蹲下身,認真地和藹地說:“是小小男子漢,要讓自己堅強一點啊,他們怎么會無緣無故地不讓你玩,又將你推倒呢?是不是你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對呢?快去問問他們吧。”這時,羅林旭的情緒稍稍穩定下來,若有所思地用眼睛看著我。我用眼神鼓勵他,我再次用語言鼓勵他:“你快要上大班了,在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時,小朋友之間發生了矛盾,要自己學著去解決,老師相信你能自己解決好問題的!”羅林旭在我的注視下來到了轉椅旁,大聲地說:“我想坐在轉椅上玩,你們憑什么不讓我坐在轉椅上?”朱仲坤的小快嘴馬上說開了:“老師以前規定了,玩轉椅時每次只能坐五個小朋友,可你不遵守游戲規則,都已經滿了五個小朋友,你還要再坐進來。”林旭的聲音慢慢小了下來:“可是,你們都把我推倒了!”王俊奇、李怡楠走過來說:“可是,我們也沒用很大的勁,只是輕輕地、小小地一推呀!等一會兒,走了一個人,我們還是歡迎你來轉椅這兒來玩的。”羅林旭在轉椅旁徘徊了一會兒,回頭對朱仲坤說:“那我等一會兒再來玩吧。”
孩子們有自己的交往原則,沒有老師的介入,他們也能按照游戲規則去解決好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孩子們能分清問題的對與錯,教師該放手時就大膽的放手,讓孩子們有充分自由的空間,去自由的交往,孩子們就會在矛盾和沖突中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放手孩子的交往,孩子們會更自信,堅強!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3:幼兒教育隨筆:正確引導孩子交往中問題
幼兒教育隨筆:正確引導孩子交往中的問題
有一次戶外活動中,紫萱跑來告狀說智豪推他了,我沒有馬上把智豪叫過來進行質問,而是反問了一句:“你在干什么了?”紫萱沒有回答我就跑掉了。其實我早就看見了他們兩人的問題,紫萱先推了智豪,智豪只是推他時用力了一些,紫萱就不高興了。沒有反思自己的行為,先來告人一狀,被我一句話反駁了回去,我只是小聲的提醒了智豪,讓他小心一點,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由此可以看出教給幼兒一些具體的做法,或者多對幼兒進行反問:你是如何做的?要比大聲的訓斥指責教育效果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