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注重學生自信心建立
數學課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建立
范德比爾特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這說明自信心是成才的重要條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已被社會各界人士所接受。而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數學認知能力、數學實踐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任務的選擇、接受和學習狀態的準備;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緒調節和堅持。可以說,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是能否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應以學生為本,多方面地注重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具體措施如下: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據教育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境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同時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明白: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建立學生自信心的必備條件。實踐也證明,當孩子在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他們的自信心就較強,他們就有不怕失敗的心理,有自由發揮、充分交流的機會,有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的自信心是學生向新的目標新的成績前進的動力,隨著新成績的取得,又會形成向更高目標進取的內驅力,從而形成發展進步的良性循環。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如果學生遇到了困難,教師不應面露焦慮,應恰到好處地運用形態動作,以富有“會說話”的臉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來激勵學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別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來”等關心的話語來鼓勵他們。同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優秀生的力量來幫助學困生學習,學生之間的互相探討不僅能基本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通過學生幫學生,避免了學困生輔導時的緊張情緒,有時會收到比老師輔導更理想的效果。通過創設這樣的課堂氛圍,從而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情感體驗,樹立再創佳績的信心,同時,也幫助每個孩子獲得成功奠定了基礎。這樣,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一定會孕育出自信與創新的種子。
二、設計有彈性的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由學生完成,使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實施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不同水平的數學題,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如,在學習了乘法計算之后,可以安排如下的活動:某花店有若干種標明價格的鮮花,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面對這樣的題目,不同的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如5枝百合需要多少錢?20元錢可以配哪些花?三八節到了,你打算用30元錢給媽媽買怎樣的一束花?等等。這樣的設計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并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體驗和發展,也進一步表現了他們各自的創造力,同時,自信心在這里得到很好的培養。
三、運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自信心與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強;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針對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在教學時,應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地呈現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例如,在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一課時,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呈現: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天氣特別炎熱。師徒四人口渴難忍,讓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會,八戒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了。孫悟空說:“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聽了不高興了,叫喊說:“西瓜是我找來的,不給我六分之一,也得給我五分之一。”悟空樂了,趕緊切了五分之一給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著肚皮說:“我真傻,為什么比應得的還少呢?”聽完故事后,讓學生說說聽后的感想。以這樣的方式呈現,既生動有趣,又蘊含新知,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了。再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時,“把7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盤幾個,還余幾個?”這時,可以采用實物演示,指名一個學生分蘋果給其他兩個同學,然后請全班說說分的方法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這樣的呈現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分蘋果這一活動對學生來說非常簡單,他們都愿意來表現自己,當他們在大家的鼓勵下獲得成功時,學習的自信心就更足了。
四、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
現代課堂教學要求:有效的教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于模仿和記憶,應該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學習數學。在這些活動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都能夠不同程度地培養和建立學生的自信心。《新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給學生提供一個探索與交流的空間,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強化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多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活動,還可以適當提供開放性的問題和合作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拓展探索的空間。
五、采用多樣性的評價方式。
學生判斷能力較弱,老師心理投射是他們形成自我評價的主要來源,這在小學低年級尤其明顯,學生需要從老師給予的肯定性評價中確立自信心。傳統教學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更多是學生聽不聽話,會不會做題目,能不能考高分。我認為,課堂教學不僅應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知識,而且更應該根據社會的需要培養有能力、有自信的人。因此,數學中的評價方式也應注重多樣性。在課堂教學中,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能夠讓每個學生有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那么每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暢所欲言,他們本身所潛在的能力能更好地發揮出來,他們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教師對學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評價形成了期待效應。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我們為何不滿足他呢?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學生學會自主、自強、自信、自立,還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態,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面向新世紀的挑戰,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依據學生個性、心理特點,找到適合建立和增強學生自信心的途徑,把自信與希望、善良與寬厚播種在學生的心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兒童的自身特點,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多種教學方法,來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篇2:數學課注重學生自信心建立
數學課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建立
皇桐中心學校梁麗英
范德比爾特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這說明自信心是成才的重要條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已被社會各界人士所接受。而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數學認知能力、數學實踐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任務的選擇、接受和學習狀態的準備;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緒調節和堅持。可以說,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是能否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應以學生為本,多方面地注重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具體措施如下: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據教育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境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同時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明白: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建立學生自信心的必備條件。實踐也證明,當孩子在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他們的自信心就較強,他們就有不怕失敗的心理,有自由發揮、充分交流的機會,有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的自信心是學生向新的目標新的成績前進的動力,隨著新成績的取得,又會形成向更高目標進取的內驅力,從而形成發展進步的良性循環。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如果學生遇到了困難,教師不應面露焦慮,應恰到好處地運用形態動作,以富有“會說話”的臉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來激勵學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別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來”等關心的話語來鼓勵他們。同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優秀生的力量來幫助學困生學習,學生之間的互相探討不僅能基本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通過學生幫學生,避免了學困生輔導時的緊張情緒,有時會收到比老師輔導更理想的效果。通過創設這樣的課堂氛圍,從而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情感體驗,樹立再創佳績的信心,同時,也幫助每個孩子獲得成功奠定了基礎。這樣,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一定會孕育出自信與創新的種子。二、設計有彈性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由學生完成,使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實施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不同水平的數學題,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如,在學習了乘法計算之后,可以安排如下的活動:某花店有若干種標明價格的鮮花,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面對這樣的題目,不同的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如5枝百合需要多少錢?20元錢可以配哪些花?三八節到了,你打算用30元錢給媽媽買怎樣的一束花?等等。這樣的設計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并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體驗和發展,也進一步表現了他們各自的創造力,同時,自信心在這里得到很好的培養。三、運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自信心與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強;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針對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在教學時,應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地呈現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例如,在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一課時,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呈現: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天氣特別炎熱。師徒四人口渴難忍,讓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會,八戒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了。孫悟空說:“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聽了不高興了,叫喊說:“西瓜是我找來的,不給我六分之一,也得給我五分之一。”悟空樂了,趕緊切了五分之一給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著肚皮說:“我真傻,為什么比應得的還少呢?”聽完故事后,讓學生說說聽后的感想。以這樣的方式呈現,既生動有趣,又蘊含新知,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了。再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時,“把7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盤幾個,還余幾個?”這時,可以采用實物演示,指名一個學生分蘋果給其他兩個同學,然后請全班說說分的方法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這樣的呈現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分蘋果這一活動對學生來說非常簡單,他們都愿意來表現自己,當他們在大家的鼓勵下獲得成功時,學習的自信心就更足了。四、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現代課堂教學要求:有效的教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于模仿和記憶,應該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學習數學。在這些活動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都能夠不同程度地培養和建立學生的自信心。《新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給學生提供一個探索與交流的空間,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強化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多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活動,還可以適當提供開放性的問題和合作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拓展探索的空間。五、采用多樣性的評價方式學生判斷能力較弱,老師心理投射是他們形成自我評價的主要來源,這在小學低年級尤其明顯,學生需要從老師給予的肯定性評價中確立自信心。傳統教學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更多是學生聽不聽話,會不會做題目,能不能考高分。我認為,課堂教學不僅應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知識,而且更應該根據社會的需要培養有能力、有自信的人。因此,數學中的評價方式也應注重多樣性。在課堂教學中,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能夠讓每個學生有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那么每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暢所欲言,他們本身所潛在的能力能更好地發揮出來,他們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教師對學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評價形成了期待效應。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我們為何不滿足他呢?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學生學會自主、自強、自信、自立,還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態,何樂而不為呢?總之,面向新世紀的挑戰,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依據學生個性、心理特點,找到適合建立和增強學生自信心的途徑,把自信與希望、善良與寬厚播種在學生的心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兒童的自身特點,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多種教學方法,來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篇3:抓住學生閃光點培養學生自信心
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臨高縣南寶中學符秋芳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要善于觀察,就不難發現。作為教師來說,面對不同表現的學生,怎樣根據他們的長處來實施教育,這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進步,并且會在進步中增強自信心。
差生、后進生、問題學生可能是他們共同的名字,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上課睡覺、不做作業、不遵守紀律,學習成績差、打架等等,是所有人眼中的“問題學生”,似乎已經不可救藥了。缺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的。而他們所處的年齡,正是所謂的叛逆期、青春期,有著自己的個性和思想,不會主動和家長及老師溝通,認為有著不可跨越的代溝。面對學習,因為長期的落后,已經是沒有任何信心、任何興趣。他們往往在學習上已經喪失了信心,并且不會再去努力。他們在班中感覺到的是一種放棄與拋棄。正因為這樣,所以他們需要更多關注,更多的關心。
面對這些讓人頭大的學生直接的批評教育,只能讓師生關系的距離拉得更遠,師生關系更加緊張。要想改變他們,首先第一步要拉近了老師和他們的距離。最好能“玩”在一起。說白了就是找到他們共同感興趣的事情。并且竭盡所能幫助他們取得一、兩次的成功。讓他們重拾自信,感覺自己還有用。同時要適時關愛,適時“重用”他們,主動讓他們承擔某件事情,當然這事得在他們的能力范圍。盡快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他們對你有興趣時,你就離成功不遠了。給與學生肯定、賞識與鼓勵,能夠幫助他們找準方向,樹立自信,能夠讓這群孩子重新看到希望,而不會自暴自棄。蹲下身子看孩子,盡量和他們同一個角度,用他們的眼光看世界,才能走進他們的心靈。這個過程更需要老師的愛心、耐心、恒心和細心。抓住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促使學生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