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淺談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瓊海市萬泉鎮中心學校聶世旺
【摘要】校園文化是指校園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它反映在硬件部分包括校園環境教育設施和教學、生活管理制度;反映在軟件方面包括校風、教風、學風、校園文體活動等。校園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寬廣的外延,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校園物質文化,它指的是學校建筑、校園環境、教學設施等;二是校園精神文化,它指的是和諧的人際關系、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濃厚的人文氛圍等;三是校園制度文化,它指的是規范的校園管理制度,良好的學風、教風、校風等。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展現學校教育理念,辦學特色的重要平臺,也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催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教育力量。建設農村小學校園文化,最重要的是挖掘、利用好人財物的資源,打造優美的校園環境,營造濃厚的人文環境氛圍,培育良好的校園精神,發揮校園文化應有的重大作用。因此,了解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建設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是校園改革發展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一、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和不足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國家對教育事業的加大投入,中國的教育也搭上gg開放的快車,迅速發展,放眼農村小學校園,一座座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各種場地整齊劃一,校園綠樹成蔭,花叢錦簇,昔日破舊的平房早已換上新顏,然而,普遍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和不足,學校只重視“教書育人”,忽視環境、文化育人功能的現象十分普遍,大部分教師和個別學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主要表現為:一是學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能自覺地建設和正確導向校園文化;二是教師文化素質不能適應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特別是文化導向上的要求,教師隊伍自身的問題亟需解決,如講進取、講奉獻的風氣淡薄了,無心施教的現象近年來越來越明顯;三是在學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學生自發形成的通俗文化、淺層次文化,如模仿嘻哈打扮、流行歌曲,與學校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和校園的主導文化有較大的距離,需要正確的引導,促進其層次的提高;四是校園建筑、環境布置缺乏文化風格,有些學校校舍墻體脫落、校舍校貌陳舊零亂,綠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發揮不了物質文化的教育功能。五是師生在校園文化中的積極性和潛能未充分的發揮出來,需要進一步開發。
二、如何實施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校園環境對學生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的作用,一個布局合理,生機盎然、整潔優美、寧靜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諧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農村小學要從學校實際出發,提出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劃和目標,同時,要本著“追求高品位、和諧大發展”的建設理念,要始終堅持高品位、深層次、求實效的原則,與調整學校布局、規范化學校創建、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工程相結合,加強學校的軟、硬件建設。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為育人的理想場所。讓師生的教育行為與校園文化展現和諧之美。
一是科學規劃校園,加強校舍建設。現階段,農村小學仍處于調整學校布局、撤并學校的工作時期,新建或擴建校舍應著重考慮校園合理布局,力求做到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三區分離,以免造成相互影響。校園附設的建筑物比如校門、升旗臺、花壇等,要從審美學的角度來設計,盡可能做到美觀耐看。對于學校的校舍及一切的建筑物,應重視維護,到一定時期予以維修更新,以保持常新常麗。比如,對一些使用時間較長、室內墻皮脫落的辦公室和教學用房,要定期油漆粉刷;對一些蒙頭垢面、陳舊缺損的附屬設施,要維修更新。一句話,農村小學校園的整體建設爭取做到“園林式”、“花園式”。
二是重視校容校貌治理,確保校園美化、綠化、凈化。學校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校的現實情況和周邊環境,做好綠化美化工作。校園內要適當設置集中綠地、花壇、景點,條件具備的學校要建設校園文化長廊,形成庭園美化效果。學校主要道路要平整潔凈,提倡鋪水泥或者六角塊水泥預制件。對新建學校、學校擴建和改造校園工程,我們要高起點規劃,在功能設置、建筑裝修上要上檔次,在環境“三化”建設上要有新意、有特色,要經得起跨世紀的考驗。學校要建立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做好花草樹木的愛惜看護,做好校園清潔工作,努力達到“四無”要求,即:無雜草雜物、無積水、無散養家禽、水泥地面無塵土。廁所定期沖洗,垃圾定點入坑,校舍天天打掃,校園內無衛生死角。
三是落實班級文化和教師辦公室文化的建設。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它具有無形的教育力量,往往會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我中心校開學初就要求各個學校對教室布置作出了具體規定,并下發了檢查的細則。如:教室前墻黑板上方“祖國在我心中”標語中間要有國旗。黑板左側是“三表”黑板右側是新《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室左右墻是學校統一布置裝飾的名人名言;教室后墻的學習園地,各班自行完成具有班級特色的文化區域,展示學生優秀習作、手抄報、書畫等等,讓班級的墻壁學會說話。
教師辦公室里,《教師職責》、《班主任職責》等一一上墻,旁邊配有梅蘭竹菊四幅圖畫,不僅明確規定了教師的職責,并要求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應具有梅蘭竹菊的品格,把校規、校訓放在最顯著的地方,讓教師無時無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四是加大文化墻的建設。“讓墻說話”是我們對校園文化墻的構思源點。我們本著“高品位、兒童化”的原則,對學生經常從此經過的墻壁進行文化著裝。在內容上,我們把代表祖國燦爛文化的名言和代表現代文化發展的科技知識、天文、地理知識等相結合進行全面輔展。在形式上,我們讓學生參與設計與收集資料,師生共同合作完成。讓每一面墻所說的話,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諧統一。
(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的精神文化是師生共同的心理“磁場”,是能統攝師生鼓足干勁朝目標邁進的動力。所以說,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
1、積極開展教育活動,樹立和形成學校校園精神
學校在組織和指導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盡量發掘學校的人力、財力、物力,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和主題明確的教育活動,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創造一種健康的文化環境,吸引學生廣泛參與。
一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應始終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科技、文娛、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基礎,弘揚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民族文化,讓健康、高雅、生動的文化活動占領校園文化陣地。活動是文化的載體,校園文化的主旨只有通過活動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如:開展迎“國慶”詩歌比賽、“六
篇2:小學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方案
為進一步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體藝2+1項目的通知》精神,更好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引領學校體藝工作的發展方向,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經學校研究決定,于5月31日舉行第*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具體事項安排如下:
一、活動主題和內容
活動主題:“放飛夢想”
活動內容:緊緊圍繞活動主題,展示小學生熱愛祖國、朝氣蓬勃、勇于探索、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體現時代特征、校園特色和學生特點。
二、活動項目與形式
1、以年級為單位,每個年級組表演一個節目。具體安排如下:
一至三年級:藝術特色表演。如:舞蹈、課本劇、表演唱等,有一定的規模,人數不得少于10人。
四年級:古詩文誦讀,人數40名左右。
五年級:口風琴合奏,人數100名左右。
六年級:花樣跳繩展示,人數40名左右。
2、各班制作版面一塊,體現學生各方面成績。
3、美術組、科學組制作書法、繪畫、科技作品版面各2塊,并組織書畫展。
4、獨輪車、健美操隊編排節目,參加藝術節表演。
三、活動時間
初步定于*年5月31日。各年級節目表演時間10分鐘左右。
四、活動要求
1、服裝整齊大方,體現學生風采,隊行整齊,精神風貌好。
2、表演節目新穎、有創意。聲音和諧、節奏準確,內容豐富多樣。
3、各年級提前將伴奏音樂、所需設備與陳明艷老師聯系。
4、音樂老師要協作年級組進行節目排練,加強指導;班主任老師積極組織訓練,爭取取得優異成績。
城區英雄街小學
*年3月14日
篇3:中小學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認真落實《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堅持以人為本,以學校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培養中小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修養,引導他們向真、向善、向美。并以此展現中小學校藝術教育的豐碩成果,促進校園文化藝術建設,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二、主題和內容
本屆藝術節活動的主題是“綠色鹽城和諧教育”。
活動內容要圍繞主題,充分反映中小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體現時代特征、校園特色、學生特點;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導向性,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體現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三、主辦單位
鹽城市教育局
四、承辦單位
鹽城市第一小學、鹽城市少年宮
五、藝術節活動項目、形式及市級比賽展演的時間地點安排
藝術節活動項目分為藝術表演節目類、藝術作品類及藝術教育論文類。
(一)藝術表演節目類
1.鹽城市第五屆中小學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暨市直學校合唱比賽
①參賽對象:市直學校學生。合唱隊陣容不少于120人。
②比賽曲目:每校限兩首歌曲,曲目自選,其中必須有一首二聲部以上合唱曲,各校須于9月20日前將所選曲目報組委會審定。
③比賽地點:鹽城市第一小學南校區希望劇場
④比賽時間:20**年10月18日下午
2.中小學生(幼兒)聲樂比賽
①參賽對象:全市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普通高中和中等專業(職業)學校的在籍在校(園)學生均可報名參賽。
②參賽形式和要求:
合唱(合唱隊人數不超過40人,節目時間不超過8分鐘,鋼琴伴奏1人,指揮1人)、小合唱或表演唱(含伴奏人數不超過15人,不設指揮,節目時間不超過6分鐘)、重唱(含伴奏人數不超過5人,節目時間不超過5分鐘)、獨唱(含伴奏人數不超過2人,節日時間不超過5分鐘)。
參賽歌曲應符合學生的特點,提倡演唱校園歌曲、教材歌曲和創作歌曲,曲目自選。各縣(市、區)經過初選后每組別推薦2個共10個節目參賽,市直學校(幼兒園)初選后推薦3個節目參賽。
③比賽地點:鹽城市第一小學南校區希望劇場
④比賽時間:20**年10月25~26日
3.中小學生(幼兒)器樂比賽
①參賽對象:全市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普通高中和中等專業(職業)學校的在籍在校(園)學生均可報名參賽。
②參賽項目及要求:比賽項目分獨奏、齊奏、合奏樂器和伴奏帶等自備(鋼琴除外)。管弦樂(含管樂和弦樂)或民樂合奏(管弦樂、民樂合奏含指揮人數不超過65人,節目時間不超過8分鐘;管樂、弦樂含指揮人數不超過42人,節目時間不超過6分鐘)、小合奏(不設指揮人數不超過8人,節目時間不超過6分鐘)、獨奏(含伴奏人數不超過3人,節目時間不超過5分鐘)。
參賽曲目自選,各縣(市、區)經過初選后每組別推薦2個共10個節目參賽,市直學校(幼兒園)初選后推薦3個節目參賽。
③比賽地點:鹽城市第一小學南校區
④比賽時間:20**年10月25~26日
4.中小學生(幼兒)舞蹈比賽
①參賽對象:全市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普通高中和中等專業(職業)學校的在籍在校(園)學生均可報名參賽。
②參賽形式及要求:群舞(人數不超過36人,節目時間不超過8分鐘)、雙人舞或三人舞(節目時間不超過6分鐘)、獨舞(節目時間不超過5分鐘)。一律使用伴奏帶。
各縣(市、區)經過初選后每組別推薦2個共10個節目參賽,市直學校(幼兒園)初選后推薦3個節目參賽。
③比賽地點:鹽城市第一小學南校區
④比賽時間:20**年11月1~2日
5.中小學生(幼兒)戲劇曲藝比賽
①參賽對象:全市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普通高中和中等專業(職業)學校的在籍在校(園)學生。
②參賽節目形式要求:參賽節目形式不限,可以是戲劇、曲藝、小品、相聲、快板、對口詞、課本劇或校園劇等,尤其歡迎有地方特色和時代信息的創作節目,校園劇或課本劇人數不超過8人,節目時間不超過10分鐘,其他形式不超過6分鐘。無線話筒、道具等用品自備。
③比賽地點:鹽城市第一小學南校區希望劇場
④比賽時間:20**年11月1~2日
6.少兒歌曲創作:各縣報送新創少兒歌曲2―3首,市直學校每校1首(應有規范的詞譜,一式2份,可另附cd)。各地各校應廣泛發動藝術教師及相關人員進行創作,并在中小學生中開展“我最喜歡的歌曲”評選活動。
7.參賽節目報送:各地各校須于9月20日前將藝術表演節目類參賽報名表報鹽城市教育局體衛藝教處。
(二)藝術作品類
1.參賽對象:全市小學、初級中學、普通高中和中等專業(職業)學校的在籍在校學生。
2.參賽要求:參賽作品內容創意新穎,格調高雅,表達自己對家鄉,對校園,對師長,對同伴,對生活、對環境、對自然和對未來的體驗、感受、理解和想象。各縣(市、區)經過初選后分別推薦10件書法(篆刻)、繪畫、攝影作品,市直學校初選后分別推薦3件書法、繪畫作品。參賽作品必須送原作。
3.參賽項目及規格:
①繪畫作品:國畫(尺寸69×69cm或69×50cm)、水彩或水粉畫(尺寸55×55cm或55×80cm)、版畫(尺寸55×55cm)、卡通畫(單幅為4開或短篇4格為16開)。
②書法、篆刻作品:尺寸40×69cm或35×138cm,書法字體不限。
③攝影作品:尺寸不超過60×60cm。
4.承辦單位:鹽城市少年宮
5.評選時間:20**年10月28~29日
6.參賽作品報送:各地各校須于9月20日前將參賽作品和報名表一并報鹽城市教育局體衛藝教處。
(三)學校藝術教育論文評選
1.評選對象
全市在職的各級各類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中等專業學校、特殊教育工作者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育研究人員。
2.論文要求
①參評論文必須是作者獨自完成、未曾公開發表或在省市級評選中未獲過獎項的論文。
②論文要結合學校藝術教育教學、管理和課外實踐活動情況,理論聯系實際,有針對性地闡明自己的思想,論點明確,論據充足,有一定說服力。
3.參評及評選辦法
①參評論文由各縣(市、區)教育部門職能處室統一組織報送市教育局體衛藝教處,市直學校直接報送市教育局體衛藝教處。
②參評論文報送時一式二份。其中一份將作者姓名、單位地址及本人聯系電話印在論文標題的下方;另一份只印題目與正文。報送截止日期為20**年9月20日。參評論文正文一般不超過3000字,請用a4紙打印,論文題目為小二號宋體,正文為小四號仿宋體字,上方裝訂。
③論文評審工作由市教育局統一組織。評審結束后,市教育局將發文公布,向獲獎論文作者頒發獲獎證書。
(四)鹽城市第五屆中小學校園文化藝術節閉幕式暨匯報演出
1.參加節目及要求:匯報演出節目由組委會從藝術節各項參賽節目中挑選確定后,由組委會通知有關縣(市、區)和學校,并告之具體要求。
2.承辦單位:鹽城市第一小學(南校區)
3.時間:20**年11月15日下午
六、藝術節活動分組
藝術節活動分為幼兒組、小學甲組、乙組和中學甲組、乙組。幼兒組為在幼兒園就讀的小朋友;小學甲組為普通小學的學生,小學乙組為少年宮、少兒藝術團等校外教育機構的學生;中學甲組為初中、普通高中學生;乙組為普通中等師范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
七、獎項設立
本屆展演活動設立以下獎項:
(一)優秀組織獎:獎勵對象為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相關學校。由藝術節組委會根據各縣(市、區)和相關學校參加本次藝術節活動的組織情況和上報的總結材料進行評選。
(二)精神風貌獎:獎勵對象為參加本屆藝術節活動精神風貌表現良好的參演學校單位。
(三)優秀節目獎:聲樂、器樂、舞蹈和校園劇(課本劇)劇目分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四)優秀作品獎:繪畫、書法(篆刻)、攝影分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五)指導教師獎: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的節目(作品)的指導教師給予指導教師獎。
(六)優秀創作獎:專門為本屆藝術節活動創作的、具有校園特色、學生特點、時代特征的優秀節目(其中包括優秀少兒歌曲創作曲目)給予優秀創作獎。
(七)優秀論文獎:分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八)優秀表演獎:參加匯報演出的節目。
八、藝術節活動實施步驟及有關要求
(一)實施步驟
4月20日前主辦單位成立組織機構,擬定方案,協調工作,制定并下發文件。
4月底至5月20日前,各縣(市、區)教育局、各有關學校(幼兒園、少年宮)成立藝術節活動組織機構,制訂活動方案,進行宣傳發動。
5月20日至6月上旬,利用“六一”等節日,各地各校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
9月20日前,各縣(市、區)教育局、各有關學校(幼兒園、少年宮)將推薦節目報市教育局體衛藝教處。
10~11月份,舉辦藝術節市級比賽與匯報演出活動。
(二)有關要求
1.各縣(市、區)教育局、各有關學校(幼兒園)要加強領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在逐級選拔的基礎上組織全縣(市、區)或全校(園)的文藝演出。
2.各縣(市、區)教育局、各學校(幼兒園)要及時上報藝術節活動組織情況;各地各校開展活動情況將作為評比優秀組織獎的依據。
3.凡在市級(含市級)以上各類演出中獲獎的節目不再參加本次藝術節比賽。
4.各縣(市、區)教育局和廣大學校要努力爭取宣傳、文化、廣電、團委等有關部門和新聞單位對藝術節活動的關心與支持,保證各項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九、經費
本次藝術節的經費由各縣(市、區)教育局、各有關學校(幼兒園)解決,市調演及專場演出所需經費由市教育局負責安排。各地、各學校(幼兒園)開展活動時,不得向學生收費。
十、組織工作
本次藝術節成立鹽城市第五屆中小學校園文化藝術節組委會(組委會名單見附件1),負責藝術節的統一領導和協調工作。組委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體衛藝教處,負責處理本次藝術節的日常事務和具體工作。各縣(市、區)教育局和有關學校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制定活動實施細則,落實必要的活動經費,保證藝術節活動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