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充分發揮“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在我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暑假“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意義
1、指導思想:將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去關心社會發展,去關注社會問題,去嘗試解決自己研究的社會問題,成為學生課余生活的有益補充,開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會實踐的新途徑。
2、意義:
1)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發展空間。
2)參與社會實踐,激發學習興趣,增進生存體驗。
3)主動服務社區,形成服務意識,強化社會責任。
二、社會實踐的組織形式:
1、組織形式:小組合作模式。學生一般由6―10人組成社會實踐活動小組,自己推選組長,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師、學生家長等)為指導老師。研究過程中,活動小組成員有分有合,互相協作。
具體過程參考如下:
a、編組、選題;
b、聘指導教師;
c制定活動方案;
d小組研究設計具體操作(設計訪談表格、問卷;制定參觀、觀察、活動計劃;準備錄音機、錄像機等活動工具);
e、實踐活動(觀察、訪談、問卷、實驗)
f、分析活動資料(定量:用統計圖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調查結果;定性:用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資料,找出規律特點。)
g撰寫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項:
1、在生活中提煉。從社會生活中選定主題,讓學生關注社會,體驗社會角色;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問題;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有創意地生活。
2、在興趣中選擇。捕捉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開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間相互感染、相互促進,更好地發展興趣,培養特長,提高綜合素質。
3合理利用各種資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網絡已經成為最大的資源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充分利用網絡上的技術和資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同時要充分利用圖書資源,從圖書館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內容。
4、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從參與研究的對象來看,可以采用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學校合作的方式。從研究采取的手段來看,可以采用活動設計、網絡技術、調查研究、參觀訪問、實驗演示、表演交流、測量制作、社會宣傳、服務、總結、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充分發揮“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在我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暑假“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意義
1、指導思想:將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去關心社會發展,去關注社會問題,去嘗試解決自己研究的社會問題,成為學生課余生活的有益補充,開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會實踐的新途徑。
2、意義:
1)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發展空間。
2)參與社會實踐,激發學習興趣,增進生存體驗。
3)主動服務社區,形成服務意識,強化社會責任。
二、社會實踐的組織形式:
1、組織形式:小組合作模式。學生一般由6―10人組成社會實踐活動小組,自己推選組長,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師、學生家長等)為指導老師。研究過程中,活動小組成員有分有合,互相協作。
具體過程參考如下:
a、編組、選題;
b、聘指導教師;
c制定活動方案;
d小組研究設計具體操作(設計訪談表格、問卷;制定參觀、觀察、活動計劃;準備錄音機、錄像機等活動工具);
e、實踐活動(觀察、訪談、問卷、實驗)
f、分析活動資料(定量:用統計圖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調查結果;定性:用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資料,找出規律特點。)
g撰寫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項:
1、在生活中提煉。從社會生活中選定主題,讓學生關注社會,體驗社會角色;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問題;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有創意地生活。
2、在興趣中選擇。捕捉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開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間相互感染、相互促進,更好地發展興趣,培養特長,提高綜合素質。
3、合理利用各種資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網絡已經成為最大的資源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充分利用網絡上的技術和資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同時要充分利用圖書資源,從圖書館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內容。
4、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從參與研究的對象來看,可以采用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學校合作的方式。從研究采取的手段來看,可以采用活動設計、網絡技術、調查研究、參觀訪問、實驗演示、表演交流、測量制作、社會宣傳、服務、總結、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
三、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
1、社會參觀活動。
2、參觀、訪問、考察(革命遺址、科技館、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現代化建設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廠、高新技術產業運作情況……),例如以當地的居民小區為調查研究的對象和內容,可以“物業管理”、“商業網點”、“文化娛樂”、“教育設施”、“交通路線”等為研究方向。
3、社會調研活動。(參考主題如下,也可自選主題)
1)關于生活用水狀況調查研究
2)關于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可行性調查
3)市區白色污染調查研究
4)市區交通安全問題研究
5)市民交通意識及對策
6)市區道路狀況及改進意見
7)旅游資源狀況調查
8)小學生的休閑生活調查研究
9)小學生的消費觀念與行為研究
10)小學生的飲食與營養問題研究
11)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與研究
12)我市中小學零用錢數量的調查
3、社區服務活動。
社區保潔活動、社區護綠活動、社區綜合宣傳活動、社區“陋習”糾察活動、社區敬老愛老活動、社區幫困助殘活動、社區讀書輔導活動、交通服務活動、環保志愿者活動、社區公益勞動。
參與社會實踐的班級和個人,必須注意自身形象,認真參加活動,為學校和個人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四、社會實踐活動具體安排
7月4日
下發《社會實踐活動方案》,布置暑假社會實踐工作。
7月5日――7月9日
學生6―10人組成一個社會實踐活動小組(每班至少4組),推選出組長自主選題,自己聘請1―2名指導教師(學校教師或家長),初步制定《小組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7月10日―8月23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9月5日前各班向行政辦提交下列社會實踐總結材料.
篇2: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安全應急預案
為保證*學院公共管理學系社會實踐團隊順利、安全地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使實踐隊內所有資源能及時協調自救,將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此應急預案。
一.總則
1.實踐團隊必須充分認識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分預見到學生中可能突發的各種事件以及在處置上存在的某些困難,從而在思想上高度重視,一旦發生情況,有關人員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式做好處置工作。
2.實踐團隊所有實踐隊隊員及相關人員有義務詳細掌握本預案中規定的所有緊急情況處置方法,并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執行。
3.本《預案》對*學院公共管理學系社會實踐團隊適用。
二.突發事件分類
社會實踐團隊在實踐過程當中可能發生影響團隊人員安全的突發事件有以下4類:
1.嚴重人身安全事件,指酗酒鬧事、偷盜、流氓行為、交通、溺水、火災等。
2.常見疾病及意外傷害,指中暑、發燒、意外損傷等。
3.語言風俗文化差異,指當地群眾與社會實踐團隊人員因風俗文化差異引起的溝通障礙等。
4.天氣狀況變化,指由于天氣狀況影響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對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處理
1.嚴重人身安全事件預防與處理:
(1)團隊人員跟隨老師集體行動,不準擅自離隊(特別是女生),莽撞行事,如必須離隊先向帶隊老師請示并隨時保持聯絡,遇到突發事件可方便相互照應。
(2)實踐團隊要通過與當地政府、派出所取得聯系,得到他們的應允與大力支持,明確相關固定的活動地點和當地醫院的地址以便可迅速應對突發事件。
(3)凡危及團隊人員生命和健康的,以爭分奪秒搶救為處理原則,有條件的立即實施現場救護,必須送上級醫院的須及時轉送。
2.常見疾病與意外傷害預防與處理:
(1)因為天氣炎熱而且多變,容易引起感冒、中暑等疾病,在天氣特別炎熱時候盡量減少戶外活動,降低患病幾率。
(2)注意飲食與個人衛生,避免水土不服以及預防流行性感冒。
(3)實踐團隊必須貯備了充分的藥物來應對常見的疾病或意外傷害。
(4)一旦出現流感樣癥狀(發熱、咳嗽、流涕等),應盡早服藥對癥治療,嚴重者應盡快就醫,盡量減少與他人接觸的機會。
3.語言風俗文化差異:
(1)實踐團隊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在與當地人民溝通方面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
(2)實踐團隊已經通過查閱資料以及多次向教師請教,對當地有充分的了解,實踐團隊會充分尊重當地龍川縣人民的風俗習慣。
(3)所在實踐地方龍川縣人民基本能運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實踐團隊人員能熟練運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基本不存在語言障礙。
4.天氣狀況變化:
(1)團隊若在調研中遇高溫天氣時,適當調整日程安排,另外選擇合適時間開展工作;
(2)事先與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取得聯系,團隊若在進行戶外活動時遇暴雨天氣時可請相關部門幫助團隊解決因天氣變化引起的交通、意外傷害等問題。
四.臨時處置
1.一般突發事件由帶隊教師處理,如有嚴重事件可經請示學院領導后可由相關領導與老師成立臨時應急小組,還須與當地公安部門聯系,以便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切實作好外圍工作,穩定周圍團隊人員的情緒,必要時可與團隊人員家長聯系,以取得配合。
2.本《預案》未涉及的突發事件由帶隊老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臨機處理。
篇3: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安全應急預案
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安全應急預案
為了認真抓好此次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安全問題,及時排除安全隱患,杜絕不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障我們小組所有成員人身財產的安全,我們故制定了此次調研活動應急預案。
一、人員安全教育問題。
加強所有成員的安全意識,增加組員安全知識,提高組員解決安全問題的能力。故在活動之前,社會實踐活動人員必須事先了解當地的地理環境、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等。對成員進行安全方面知識的教育。
二、活動計劃問題
事先制定每項活動的具體計劃。在進行活動之前,必須要有計劃、有紀律地實行活動調研,避免造成活動無目的、人員工作無秩序而導致時間浪費和人員安全問題的出現。
三、安全工作分工問題
調研小組安全工作分配必須明細。在對所有成員安全教育了的前提下,安全保衛人員可分為:總指揮、監察人員、保安人員、醫務服務人員。總指揮主要負責對實踐隊進行活動工作安排和指導;監察人員工作主要是預防、察覺可能發生的安全意外情況,提前做好防衛工作;保安人員,其工作主要是確保在活動進行期間人員的安全;醫務服務人員主要是對己經出現了意外情況的人員進行醫務救濟并能夠及時通知救援人員和報警。
四、活動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相應的預防和解決措施
(一)安全問題
1、自然災害問題。如地震、暴風雨、臺風等自然災害問題。應對措施:
(1)事前了解天氣預報,上網了解當地當天的地理情況。
(2)加強安全保衛教育,當地震發生時,學會一些應急的應對措施。
2、人身安全問題。如交通事故、當地人民歧視、遇到搶劫等。應對措施:
(1)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
(2)由于語言溝通問題,地方人員可能會帶有歧視眼光。對此,我們應該主動并善于與當地地方人民交流和溝通,不得粗言濫語甚至出口罵人。
(3)人身安全第一。在遭遇強盜時,不可盲目與其爭斗,而應視實際情況,盡可能報警呼叫救援。
3、財產問題。由于人生地不熟,對交通和各地方的地理分布不清楚,可能會遭到路人的欺騙;再有,在公交車上或者在街道上可能會遭遇到盜賊或者強盜,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應對措施:
(1)熟悉活動地點的地理分布。活動之前,務必事先了解調研活動地方的交通和地理環境。
(2)公交車上、街道上小心保管自己的財產和重要資料,發現偷竊或可疑人物及時聯系調研小組。
(3)出去調查時,盡量不要隨帶貴重物品出去。
(二)當地的民族風俗問題
1、語言溝通障礙問題。由于方言的種類多,調研小組在問路或者進行活動調研獲取信息時可能會不理對方表達的意思。應對措施:
(1)認真傾聽對方傳遞的信息
(2)若對方會說普通話,用普通話進行溝通
(3)當地人不會說普通話,尋求會說普通話的當地人幫助翻譯
2、當地人的風俗習慣問題。當地人可能會出現在我們活動調研期間比較繁忙或者由于風俗習慣問題沒有給予我們支持與合作。應對措施:
(1)調研之前,事先了解當地人的風土人情,避免在當地人活動繁忙期間調研
(2)善于諒解和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
3、宗教信仰問題。在與當地人溝通時,因為宗教信仰不同可能會發生對當地人不尊重的問題。應對措施:
(1)調研之前,事先了解當地人的信仰狀況
(2)尊重當地人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