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干部崗位職責
1.在部主任領導下,根據分管的音樂(聲樂、器樂)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年度工作計劃、活動方案、經費預算,經領導審批后,組織實施。
2.協助部領導做好音樂創作、策劃組織舉辦群眾文化活動,組建示范性群眾業余文藝團隊2支以上,組織音樂知識、技能培訓輔導講座,負責音樂專業工作數據統計和業務檔案材料收集等工作。
3.根據省一級文化館業務工作量化指標和文化館業務工作計劃制定音樂工作計劃、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負責組織實施,保證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4.完成階段性、單項性、年度音樂和個人工作總結,并向部領導報告,向部門成員述職。
5.組織區內業余文藝骨干開展文藝創作或交流活動(包括自身創作),每月1次以上。
6.聯系團結廣大業余愛好者,組建業余團隊2支以上,并開展活動,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
7.結合業務舉辦講座、培訓班每年4期以上。
8.指導街文化站和基層各單位、社區、居民開展文化活動,每年60天次以上。并對口輔導2個街道文化站。
9.負責音樂活動的策劃、組織、協調、舉辦工作。
10.配合部領導組織安排業余文藝骨干及文化站業務人員參加音樂研討、學習、觀摩、培訓、交流活動。
11.結合業務開展有償服務。
12.做好音樂業務活動室的安全、衛生工作。
13.按月統計并匯報音樂工作完成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適當措施,不斷改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4.配合部領導做好與區內、外,上、下級有關苦樂工作部門、人員和本館各部門、人員關系,協調好各項工作。
15.完成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和館、部領導交辦的臨時工作。
篇2:高中音樂教師崗位職責
高級中學音樂教師崗位職責
音樂課程是我校體現人文教育特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對學生開展美育教育,促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渠道。音樂教師是學校音樂藝術教育和音樂藝術活動的直接組織者和專業輔導者,必須履行《學校教師崗位職責》適用的全部義務,此外還必須擔負如下工作:
(一)、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音樂鑒賞力的實際靈活運用現有教材,結合當代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題材和樣式,安排音樂鑒賞課教學內容和過程,正確處理個別與全體、普及與提高、傳授音樂知識技能與培養音樂鑒賞能力的關系。
(二)、音樂教師有義務輔導學校研究性學習中與音樂相關的學生課題,根據教務處有關規定履行輔導職責,做好有關記錄和考評。
(三)、音樂教師有義務輔導學生音樂藝術社團活動,根據政教處有關學校學生社團
規章履行輔導義務,做好相關記錄。在輔導工作中應努力挖掘社團成員音樂藝術天賦和潛質,為他們音樂藝術才能的發揮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提供更多舞臺,為其終身業余或專業從事藝術工作奠定基礎。
(四)、音樂教師有義務參與學校藝術節音樂專業活動組織指導和評比工作,并努力
在活動中尋找和發現具有音樂創作和表演才能的特長學生。
(五)、音樂教師還應積極參與組織和輔導除音樂欣賞課、研究性學習中的相關課題、學生音樂社團、藝術節音樂展演以外的其它師生音樂活動。完成學校或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的各項音樂藝術活動任務。
(六)、音樂教師還應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實際,努力輔導我校報考高等藝術院校考生的專業復習應考,積極做好提供考試信息等服務工作。
篇3:北坡中學音樂教師職責
第三中學音樂教師職責
音樂教學的指導思想:
以學生為主體,以審美教育作為教學的核心,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鑒賞音樂的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開闊音樂視野、陶冶高尚情操、培養聽覺能力、視唱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使之獲得完美的心理素質,使每位學生都能掌握欣賞部分音樂作品的能力或掌握一門樂器、聲等演奏演唱技能。
具體要求:
一、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為依據,明確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音樂欣賞這門學科的特點和性質,初步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
2.使學生了解節奏、旋律、和聲、音色等要素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使其掌握必要的音樂欣賞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的喜愛,開闊音樂視野。
3.培養學生的聽覺能力、視唱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使之獲得完美的心理素質。
4.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審美能力、陶冶情操,使學生從中體會到音樂美的魅力所在。
二、以科學而又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啟迪學生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其演唱能力,使之獲得美的感受
音樂藝術是聽覺藝術、時間藝術、聲音藝術、情感藝術的總稱,利用電化教學的手段,以學生為主體,講解音樂欣賞的規律性和異同性,講解聽覺藝術的語言功能,使學生比較快捷地掌握欣賞方法、通過音像的傳遞,學生可以直觀地欣賞到中外藝術家的音樂作品,還可以選一些中外典型的音樂作品,進一步分析說明作品中的審美要素,使學生感受到音樂作品在欣賞過程中的規律性。這樣就更易掌握欣賞的方法,加強視聽、視唱在課堂中的練習。教師在分析音樂作品時,讓學生進行摹仿、學唱、從而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使之獲得美的感受,陶冶音樂美的情感。把音樂的要素即節奏;曲調、和聲、力度、調式、曲式、織體等諸要素與欣賞音樂作品融為一體,使學生更進一步從理解音樂的要素與藝術作品中的作用及表現方式,使學生增強對音樂課外情趣。
三、圍繞授課重點、充實、完善教學內容、注重藝術性、思想性的統一、將愛國主義寓于課堂教學之中。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可把愛國***教育溶入教學之中,欣賞課要完整地、系統地講述我國民族音樂、要以滿腔熱情的情感講述中國的民族音樂,講述中國音樂的起始和發展,形成與演變民俗之間差異。曲調的異同,著力講述藝術家的愛國熱情在作品中的體現及藝術家對音樂的執著和酷愛以及對生活的追求,對祖國山河的滿腔熱情。講述他們情感、作品情感的體現;講述他們執著忘我的創作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增強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使之變為動力,刻苦學習,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堅強的意志,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聰明才智。
四、系統嚴密的理論與具體的實踐密切結合。
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能動作用。在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聽覺能力、視唱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放手讓學生自覺地將欣賞與演唱結合在一起。激發學生的演唱欲望,在掌握其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記憶力和想象力,讓學生學會摹仿、記憶、想象的方法,通過這些訓練使之進行創作練習,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的創造能力。
五、滿懷熱情進行教學,講述和示范要清楚、明了、準確。
音樂教師應滿腔熱情進行教學、講述和示范都應具備啟發性和藝術性。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傳授知識的才能,還應具備表演才能。一堂音樂課的好壞,取決于音樂教師諸方面素質的集中體現。良好的教態,廣博的知識,表現的欲望,生動的語言,也是音樂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對音樂的理解溶入教學之中,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音樂美的所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啟迪學生對音樂深的情趣,激發學生上音樂課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