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檢驗與臨床溝通》投稿模板精品資料

《檢驗與臨床溝通》投稿模板精品資料

2024-07-30 閱讀 7832

《檢驗與臨床溝通》投稿模板

稿件正文

題目

作者

案例經過

分析與心得

經典箴言

專家點評

稿件內容評級與修改意見

注:各分管副主編負責完成此表,以及相應的同行評議。各評價在相應的括號內打“√”。各分管副主編負責備份此表,并返回至作者。

附:樣稿

乙肝兩對半是急診檢驗項目嗎?

(作者A)

[案例經過]

每個醫院的檢驗科都應該有自己急診報告制度,但不清楚這個制度應該由檢驗科,還是醫務科來制定,或是雙方共同制定,抑或有什么文件可以參考。哪些項目屬于急診檢測項目,哪些又不是呢,這些都使我感到困惑。我剛參加工作時,由呂醫生帶教我,她告訴我,如果臨床醫生想對一些檢測項目進行急查,都會在申請單上寫“急!”或“Stat!”,對于這些申請單,醫務科有規定:常規檢查在收到申請單后一個小時內電話告知臨床醫生,生化項目在收到檢驗單后兩個小時內告知臨床醫生,并且要在檢驗單上注明收單時間和發單時間,急診檢驗項目除特殊情況外,一律不得超過兩個小時出報告。如果一些免疫項目和微生物項目,臨床醫生在檢驗申請單上寫上“急!”或“Stat!”,那么我們檢驗人員又該怎么辦呢?

大家覺得我可能是在說笑話,不過有一次值夜班,我還確實遇到了這種事情。那天晚上內科病區來了一個病人,看起來很有來頭,臨床醫生也不敢怠慢,開了一些急查項目,包括血常規、尿常規等,我照單全收。聽說病人有乙肝史,于是醫生又開了一個乙肝兩對半申請單,在上面也寫了一個“急!”,我們夜班就一個人值班,這下可難為我了,如果現在就做,檢測一份標本也要做陽性對照、陰性對照、質控和空白,試劑大大浪費不說,而且我一個人也忙不過來,如果不做,是不是沒有按照急查項目來對待呢?于是我請示了科主任,科主任讓我和臨床醫生溝通,告訴他們乙肝兩對半不是急診檢測項目。我打電話給臨床醫生,以商量的口氣和他說,是不是可以等到明天做,他開始不是很情愿,后來勉強答應。我接著又問,以后你們這些項目可不可以不要在申請單上寫“急!”,他回了句讓我印象很深的話:“我們開出的申請單,如果在化驗單上寫‘急!’就是想早一點知道檢驗結果而已,乙肝兩對半結果出來后第一時間通知我,就行了。”此事過去不久,我們科又收到過一份細菌培養,上面寫著“急!”,看來我們與臨床的溝通還不夠。

[分析與心得]

1.乙肝兩對半到底是不是急診項目呢?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相關文件,1999年衛生部

頒布了《醫療診療規范》,該規范的第81章對此有明確規定:“急診檢測項目應隨到隨做,且一般應在收到患者的標本2小時內出報告,不得延誤。”同時該書還暫定了一些急診檢驗項目(詳見表1)。根據該規定,乙肝兩對半不屬于急診的項目。對于細菌培養,細菌生長一般需要18~24小時,特殊細菌的生長時間還需要適當延長,加上細菌鑒定和藥物敏感試驗的時間,細菌培養和藥敏檢測一般需要3~4天出報告,不可能在2個小時內發報告,所以也不作為急診檢驗項目。

2.《醫療診療規范》中還提及“急診檢驗應是根據患者病情是否緊急需要以及實驗檢測條件是否允許來定。而非醫生或患者主觀愿望上的隨意要求。醫生亦應根據病人病情有針對性的選擇送檢項目。”所以急診項目應該是切實需要執行的才進行,如果醫生沒有原則地開立急診項目來。這就大大增加了檢驗科夜班人員的工作量,將急診檢驗項目和普通項目的一起做,真正需要急診的患者就被耽誤了急救的時間,這也是對醫療資源的浪費。

3.目前很多醫院檢驗科急診制度還不是很完善,到底哪些項目可以列為急查項目,目前尚沒有統一的規定,這就需要醫院相關職能部門牽頭召集檢驗科和各臨床科室進行集中討論。同時國內也有一些大醫院,成立急診檢驗科,只開展急診項目,這也從源頭上將平診項目和急診項目分開,效果不錯。

表1.急診檢測項目一覽表(暫定)

項目備注血、尿、糞、腦脊液常規2小時內出報告

糞便隱血試驗2小時內出報告

尿HCG試驗2小時內出報告

血型鑒定,血液交叉配合試驗2小時內出報告

血清K、Na、Cl、Ca測定2小時內出報告

血清(漿)二氧化碳結合力(CO2-CP)或總

二氧化碳(TCO2)測定,血氣分析

2小時內出報告血糖(BS)血清尿素(Urea)測定2小時內出報告

凝血酶元時間(PT)2小時內出報告

血、尿淀粉酶(AMS)血清膽堿酯酶(ChE)

定量測定

2小時內出報告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CK-MB)測定,乳酸脫氫酶(LDH)測定,肌鈣蛋白(CTnI)試驗,肌紅蛋白試驗(MYO)2小時內出報告,CTnI和MYO該二項試驗僅限于金標法定性試驗

霍亂菌的培養僅限于接收和處理標本,不包括按急診

速度發報告

血液涂片鏡檢找瘧原蟲2小時內出報告

[經典箴言]

在臨床檢驗工作中,有些臨床醫生不清楚哪些檢驗項目為急診項目以致開立不合理的檢驗申請單,檢驗工作者應及時與臨床溝通,以保證檢驗工作更好的為急需的患者服務。[***專家點評]

本例是一例典型的檢驗與溝通不足的案例。臨床醫生在臨床診療過程中,為了診斷和治療病情需要,想盡早知道一些檢驗結果,這本無可厚非,但開立申請單時要從患者是否需要進行急查角度考慮,同時也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有些檢驗項目從采樣、樣本運送、處理和檢測需要一個過程,短時間內不可能出報告,因此,這些項目不可能是急診項目。檢驗科人員同時也應該以發文的形式告訴臨床,本實驗現有的條件,哪些項目可以作為急診項目,在現有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要站在臨床醫生的角度考慮,盡最大努力為臨床服務,在本例中如果檢驗科告知臨床醫生,哪些項目為急診,估計也不會出現急診“乙肝兩對半”申請單。作為職能科室的醫務科,應該定期出來召集臨床和檢驗進行溝通,臨床上有哪些需求,檢驗可以解決哪些問題,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

篇2:臨床檢驗標本接收基本規則

  臨床檢驗標本接收的基本規則

  標本的可追溯性

  標本的可追溯性包含兩個方面,原始樣品能夠追溯至患者以及取自原始樣品,部分標本可以追溯至原始樣品,標本是否可追溯可通過標本上的唯一性標識(患者住院號或者申請號))識別,對于無法追溯的標本原則上應拒絕進行檢驗,但是對于特殊的標本,如腦脊液、關節腔滑液、骨髓等采集困難或者無法被取代的標本,實驗室可選擇優先處理標本,當檢驗申請者(申請醫師)或標本采集者(護理人員或檢驗科標本采集人員)承擔識別或接受樣品的責任和(或)提供適當的信息后才可發布檢驗結果,且應在最終檢驗結果上注明。

  標本接收及拒收

  由于患者準備、標本采集及運送等過程的影響,實驗室接收標本時會遇到各種不符合檢測要求的標本,為了保證檢測質量,實驗室應建立一套標本接收標準和不合格標本的拒收標準,并建立不合格標本的處理流程。

一、標本接收及拒收

  建立標本接收及拒收標準時可參考以下因素:

  1. 唯一性標識:唯一性標識是否正確無誤,如果標識錯誤、不清楚、脫落或丟失應拒收。

  2. 標本類別:申請檢驗項目與標本類別是否相符,如標本類型錯誤影響檢驗結果應拒收。

  3. 標本容器:標本容器是否正確或有破損,如容器使用錯誤(無菌容器使用有菌容器或真空采血管的誤用)或破損導致標本遺漏可拒收。

  4. 標本外觀:如血液標本有明顯的脂血、溶血、乳糜狀、抗凝血中有凝塊等均可根據對檢測結果的干擾拒收。

  5. 標本量:標本量是否合適,標本量不足可以拒收。

  6. 防腐劑使用:標本是否按要求添加防腐劑對于未按要求添加防腐劑的標本可拒收。

  7. 抗凝劑使用:血液標本抗凝劑是否使用錯誤抗凝劑使用錯誤對檢測結果有影響的可拒收。

  8. 標本運送時間:查看標本采集到接收之間的時間間隔,時間過長對檢測結果有影響時應拒收。

  9. 標本運送條件:不應該與空氣接觸的標本在運送過程中是否與空氣接觸,例如血氣檢測的標本接觸了空氣應予以拒收。

  10. 抗凝劑比例:抗凝劑與標本比例是否恰當,例如抗凝劑與血液比例不當時應予以拒收。

  各實驗室根據其自身情況,標本的拒收標準至少應包含以上內容,標本接收與拒收應有記錄,可以是紙質形式或電子形式,記錄的內容包括標本的唯一性標識、接收的日期和時間以及接收者信息。標本不合格應及時反饋給申請科室,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不合格標本的處理

  不合格標本原則上應予以拒收,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關節腔滑液檢測時,其標本采集比較困難。《Body Fluid Analysis for Cellular Composition; Approved Guideline》(CLSI-H56)規定關節腔滑液檢測樣本量不得少于3~5ml,但是該文件同時也規定不得以量少為由拒收關節腔滑液標本;對于類似與關節腔滑液獲取比較困難的標本或者抗生素使用之前采集的培養等無法替代的標本,即便標本不合格,仍然不能拒絕檢驗,應優先處理,但在最終檢驗結果上應注明并提示申請醫師考慮該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無標記標本

  無標記標本是指標本上沒有任何標記,如標本唯一性標識、患者信息、標本信息、申請檢驗項目等信息,如果與申請單一同送至實驗室,建議與申請單上的申請科室聯系,并與申請單一并退回申請科室,如果無申請單視為無效標本。無標記標本的出現是護理人員培訓不足的體現,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出現,應加強對護理人員在標本采集、轉運方面的宣教和培訓。

  標本檢測前處理、準備和保存

  實驗室應有相關程序保證患者樣品在檢測前的處理及保存過程中的安全,不變質、不丟失、不被損壞,同時還規定附加申請的時間限制,尤其是血液標本。血液標本是臨床檢驗中最常見的標本,檢測指標眾多,不同指標穩定性有差異,應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理和保存。

  全血是取自患者的原始樣品,但是很多檢驗項目檢測的標本并不是全血,而是血清或血漿,應即時分離血清或血漿,置于4℃。對于不能及時處理的血液樣本,處理后應置于適當的溫度下保存。

篇3:臨床實驗室(檢驗科)設備維修和保養基本準則

  臨床實驗室(檢驗科)設備維修和保養基本準則

  臨床實驗室設備使用和管理的核心任務應該是使設備“能夠達到規定的性能標準,并且符合相關檢驗所要求的規格”,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實驗室設備能夠正常、有效運行,其性能符合相關檢驗的要求,確保檢驗結果的正確和可靠。臨床實驗室設備使用和管理涉及設備整個使用周期,包括設備的采購計劃編制與選購、設備安裝與驗收、設備標識、設備檔案、設備的檢定/校準、設備的使用、設備維修和保養、設備報廢等內容。

  正確的設備維修和保養是保證設備正常運行的前提,臨床實驗室必須根據制造商建議或行業規范要求進行設備維修和保養。

一、設備維修

  1.當儀器出現故障時,應停止運行,報告臨床實驗室相關負責人,進行報修,同時應立即更換儀器狀態標識。清楚標記后妥善存放至其被修復,應經校準、驗證或檢測表明其達到規定的可接受標準后方可使用。臨床實驗室應檢查上述故障對之前檢驗的影響。

  2.儀器維修前,應進行去污染處理,并溫馨提示和告知工程師此設備可能存在生物安全方面風險應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降低感染的機會,確保維修工程師安全。

  3.有符合要求的替用或備用設備時,啟用替用或備用設備。借用其他部門設備時,應核實該設備的性能和使用狀態。替用或備用的設備、借用的設備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同時,必須同時滿足臨床實驗室管理措施的要求。

  4.設備維修后應出具維修報告,維修報告內容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維修的儀器或設備名稱與設備編號、故障發生日期、故障描述、設備參數/設置故障排除的日期和時間、故障維修人員簽字確認、故障排除后所采取的后續行動(如果需要的話)、檢驗科(實驗室)相關負責人的審核和批準等。

  5.設備維修后應有維修報告并存檔,儀器維修后需經過校準、驗證,或檢測表明其達到規定的可接受標準,并經臨床實驗室負責人審核后方能投入使用。校準,驗證和對故障前所檢測項目的結果評估與驗證可以根據故障的部位以及對檢驗結果的影響程度來進行確定。

二、設備保養

  臨床實驗室應遵循制造商的建議,制定每臺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程序,并嚴格按程序對設備進行常規性維護和保養,并記錄。

  1.應根據臨床實驗室儀器設備制造商的建議制定定期(每日、每周、每月等)日常預防性維護和保養及年度維護保養計劃。

  2.臨床實驗室儀器使用人員按該儀器計劃規定定期進行日常預防性維護和保養,并記錄設備的狀態、使用情況、維護和保養情況。

  3.每臺設備年度維護由廠商工程師進行,并對維護保養的過程作詳細記錄,并經實驗室相關負責人審核、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