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第二章礦井空氣流動基本理論

第二章礦井空氣流動基本理論

2024-07-30 閱讀 8058

第二章礦井空氣流動基本理論

第一節空氣的主要物理參數

一、溫度

溫度是描述物體冷熱狀態的物理量。

溫度是礦井表征氣候條件的主要參數之一。

目前溫度多用兩種溫標:攝氏溫標(實用溫標)和開氏溫標(絕對溫標)

二、壓力(壓強)

空氣的壓力也稱為空氣的靜壓,用符號P表示。

壓強在礦井通風中習慣稱為壓力。

它是空氣分子熱運動對器壁碰撞的宏觀表現。其大小取決于在重力場中的位置(相對高度)、空氣溫度、濕度(相對濕度)和氣體成分等參數。

空氣分子不規則熱運動的的總動能的三分之二轉化為能對外做功的機械能

三、密度、比容

空氣和其它物質一樣具有質量。

空氣的密度:單位體積空氣所具有的質量,用符號表示。濕空氣的密度是1m3空氣中所含干空氣質量和水蒸汽質量之和

由氣體狀態方程和道爾頓分壓定律可以得出濕空氣的密度計算公式:

P-空氣的壓力,Pa;

t-空氣的溫度,℃;

Ps-溫度t時飽和水蒸汽的分壓,Pa;

?-相對濕度,用小數表示

空氣的比容是指單位質量空氣所占有的體積,用符號v(m3/kg)表示,比容和密度互為倒數

四、粘性

粘性:當流體層間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流體內部兩個流體層的接觸面上,便產生粘性阻力(內摩擦力)以阻止相對運動的性質。

F-內摩擦力,N;

S-流層之間的接觸面積,m2;

μ-動力粘度(或稱絕對粘度),Pa.s。

氣體的粘性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液體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五、濕度

空氣的濕度表示空氣中所含水蒸汽量的多少或潮濕程度,表示空氣濕度的方法有絕對濕度、相對濕度和含濕量三種。

1.絕對濕度

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水蒸汽的質量叫空氣的絕對濕度

2.相對濕度(?)

單位體積空氣中實際含有的水蒸汽量(ρV)與其同溫度下的飽和水蒸汽含量(ρS)之比稱為空氣的相對濕度

3.含濕量(d,kg/kg(d.a)))21(322mvnP=)pP378.01(t+273p00348

4.0s?ρ-=dydusF.μ=tT+=1

5.273

含有1kg干空氣的濕空氣中所含水蒸汽的質量(kg)稱為空氣的含濕量

六、焓

第二節風流的能量與壓力

一、風流的能量與壓力

1.靜壓能-靜壓

1)靜壓能與靜壓的概念

靜壓能:由分子熱運動產生的分子動能的一部分轉化的能夠對外作功的機械能,用EP表示(J/m3)。當空氣分子撞擊到器壁上時就有了力的效應,這種單位面積上力的效應稱作靜壓力,簡稱靜壓,用P表示(N/m2,即Pa)。

所以,由空氣分子熱運動而具有靜壓能是內涵,空氣分子撞擊器壁而有力的效應則是外在表現。靜壓能和靜壓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它們在數值上大小相等。

2)靜壓的特點

a.無論靜止的空氣還是流動的空氣都具有靜壓力;

b.風流中任一點的靜壓各向同值,且垂直于作用面;

c.風流靜壓的大小(可以用儀表測量)反映了單位體積風流所具有的能夠對外作功的靜壓能的多少。

3)壓力的兩種測算基準

根據壓力的測算基準不同,壓力可分為絕對壓力和相對壓力。

a.絕對壓力。以真空為測算零點(比較基準)而測得的壓力稱之為絕對壓力,用P表示。

b.相對壓力。以當地當時同標高的大氣壓力為測算基準(零點)測得的壓力稱之為相對壓力,即通常所說的表壓力,用h表示。

風流的絕對壓力(P)、相對壓力(h)和與其對應的大氣壓(P0)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下式所示:h=P-P0

1)絕對靜壓只能為正,它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該點同標高的大氣壓。

2)相對壓力則可正可負,相對壓力為正稱為正壓,相對壓力為負稱為負壓。

設有A、B兩點同標高,A點絕對壓力PA大于同標高的大氣壓P0,hA為正值;B點的絕對壓力PB小于同標高的大氣壓P0,hB為負值。

P

0真空

-)PPPP絕對壓力、相對壓力和大氣壓之間的關系

2.重力位能

1)重力位能的概念

物體在地球重力場中因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一種能量叫重力位能,簡稱位能,用EPO表示。

如果把質量為M(kg)的物體從某一基準面提高Z(m),需做功MgZ(J),物體獲得同樣數量的重力位能

重力位能是地球吸引力產生的,是一種潛在的能量2)重力位能的計算

如圖2-2-2所示的井筒,求1-1、2-2間位能差。

首先確定參照標準。

則取2-2點為基準面(2-2斷面的位能為零)。

對于高差Z12較大時,密度是隨著高度而變化的,密度計算公式中沒有與高度有直接的聯系,不可能建立密度與高度的直接表達式,無法利用上面公式直接計算。

利用函數逼近思想,將計算區域(在高度上)劃分多個區間,此時利用其平均密度代替該區間的密度,上式積分可轉化為求和形式11

2

2重力位能計算圖

Z

gMEP??=0?=12

iipo12dZEgρ

EPO12=ρ1agZ1a+ρabgZab+ρb2gZb2=ρ∑ijgZij

3)位能與靜壓的關系

當空氣靜止時(v=0),由空氣靜力學可知:

各斷面的機械能相等。

設以2-2斷面為基準面:

1-1斷面的總機械能E1=EPO1+P1

2-2斷面的總機械能E2=EPO2+P2

由E1=E2得:

EPO1+P1=EPO2+P2

由于EPO2=0(2-2斷面為基準面),

EPO1=ρ12.g.Z12,

所以:

P2=EPO1+P1=ρ12.g.Z12+P1

它說明2-2斷面靜壓大于1-1斷面靜壓是1-2斷面位能差轉化而來的。

4)位能的特點

a.位能是相對某一基準面而具有的能量,它隨所選基準面的變化而變化。在討論位能時,必須首先選定基準面。一般應將基準面選在所研究系統風流流經的最低水平。

b.位能是一種潛在的能量,常說某處的位能是對某一基準面而言,它在本處對外無力的效應,即不呈現壓力,故不能象靜壓那樣用儀表進行直接測量。只能通過測定高差及空氣柱的平均密度來計算。

c.位能和靜壓可以相互轉化,當空氣由標高高的斷面流至標高低的斷面時位能轉化為靜壓;反之,當空氣由標高低的斷面流至標高高的斷面時部分靜壓轉化為位能。在進行能量轉化時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3.動能-動壓

1)動能與動壓的概念

當空氣流動時,除了位能和靜壓能外,還有空氣定向運動的動能,用Ev表示,J/m3;其動能所轉化顯現的壓力叫動壓或稱速壓,用符號hv表示,單位Pa。

2)動壓的計算

設某點i的空氣密度為ρi(kg/m3),其定向運動的流速亦即風速為vi(m/s),則單位體積空氣所具有的動能為Evi:

Evi對外所呈現的動壓hvi為:

由此可見,動壓是單位體積空氣在作宏觀定向運動時所具有的能夠對外作功的動能的多少。3)動壓的特點

a.只有作定向流動的空氣才具有動壓,因此動壓具有方向性。

b.動壓總是大于零。垂直流動方向的作用面所承受的動壓最大(即流動方向上的動壓真值);當作用面與流動方向有夾角時,其感受到的動壓值將小于動壓真值;當作用面平行流動方向時,其感受的動壓為零。因此在測量動壓時,應使感壓孔垂直于運動方向。

c.在同一流動斷面上,由于風速分布的不均勻性,各點的風速不相等,所以其動壓值不等。

d.某斷面動壓即為該斷面平均風速計算值

二、風流的點壓力及其相互關系

1.風流的點壓力

風流的點壓力是指測點的單位體積(1m3)空氣所具有的壓力。2iiviv21hρ=2iiviv21hρ=

就其形成的特征來說,可分為靜壓、動壓和全壓(風流中某一點的靜壓和動壓之和稱為全壓)。根據壓力的兩種計算基準,靜壓又分為絕對靜壓(P)和相對靜壓(h);

同理,全壓也可分絕對全壓(Pt)和相對全壓(ht)。

壓入式通風(正壓通風)

在風筒中,斷面上的風速分布是不均勻的,一般中心風速大,隨距中心距離增大而減小。因此,在斷面上相對全壓hti是變化的

抽出式通風(負壓通風)

P0vi

itihPP+=0

>vhi

tiPP>0

>-=oititiPPhvi

itihPP+=0

>vhi

tiPP>0

<-=oititiPPh

由此可見,風流中任一點的相對全壓有正負之分,它與通風方式有關。而對于風流中任一點的相對靜壓,其正負不僅與通風方式有關,還與風流流經的管道斷面變化有關。在抽出式通風中其相對靜壓總是小于零(負值);

在壓入式通風中,一般情況下,其相對靜壓是大于零(正值),但在一些特殊的地點其相對靜壓可能出現小于零(負值)的情況,如在通風機出口的擴散器中的相對靜壓一般應為負值。2.風流點壓力的測定

1)絕對壓力測量:空盒氣壓計、精密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等。

2)壓差及相對壓力測量:“U”水柱計、補償式微壓計、傾斜單管壓差計。3)感壓儀器:皮托管,承受和傳遞壓力三、風流點壓力的相互關系

絕對壓力的相互關系相對壓力的相互關系抽出式通風習慣取絕對值,則可得:

P0

P0

抽出式通風

壓入式通風

壓入式通風

抽出式通風

itiviPPh-=viitihhh+=viitihhh+=)()(負負viitihhh-=i

tihh<

篇2:第二章礦井空氣流動基本理論

第二章礦井空氣流動基本理論

第一節空氣的主要物理參數

一、溫度

溫度是描述物體冷熱狀態的物理量。

溫度是礦井表征氣候條件的主要參數之一。

目前溫度多用兩種溫標:攝氏溫標(實用溫標)和開氏溫標(絕對溫標)

二、壓力(壓強)

空氣的壓力也稱為空氣的靜壓,用符號P表示。

壓強在礦井通風中習慣稱為壓力。

它是空氣分子熱運動對器壁碰撞的宏觀表現。其大小取決于在重力場中的位置(相對高度)、空氣溫度、濕度(相對濕度)和氣體成分等參數。

空氣分子不規則熱運動的的總動能的三分之二轉化為能對外做功的機械能

三、密度、比容

空氣和其它物質一樣具有質量。

空氣的密度:單位體積空氣所具有的質量,用符號表示。濕空氣的密度是1m3空氣中所含干空氣質量和水蒸汽質量之和

由氣體狀態方程和道爾頓分壓定律可以得出濕空氣的密度計算公式:

P-空氣的壓力,Pa;

t-空氣的溫度,℃;

Ps-溫度t時飽和水蒸汽的分壓,Pa;

?-相對濕度,用小數表示

空氣的比容是指單位質量空氣所占有的體積,用符號v(m3/kg)表示,比容和密度互為倒數

四、粘性

粘性:當流體層間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流體內部兩個流體層的接觸面上,便產生粘性阻力(內摩擦力)以阻止相對運動的性質。

F-內摩擦力,N;

S-流層之間的接觸面積,m2;

μ-動力粘度(或稱絕對粘度),Pa.s。

氣體的粘性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液體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五、濕度

空氣的濕度表示空氣中所含水蒸汽量的多少或潮濕程度,表示空氣濕度的方法有絕對濕度、相對濕度和含濕量三種。

1.絕對濕度

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水蒸汽的質量叫空氣的絕對濕度

2.相對濕度(?)

單位體積空氣中實際含有的水蒸汽量(ρV)與其同溫度下的飽和水蒸汽含量(ρS)之比稱為空氣的相對濕度

3.含濕量(d,kg/kg(d.a)))21(322mvnP=)pP378.01(t+273p00348

4.0s?ρ-=dydusF.μ=tT+=1

5.273

含有1kg干空氣的濕空氣中所含水蒸汽的質量(kg)稱為空氣的含濕量

六、焓

第二節風流的能量與壓力

一、風流的能量與壓力

1.靜壓能-靜壓

1)靜壓能與靜壓的概念

靜壓能:由分子熱運動產生的分子動能的一部分轉化的能夠對外作功的機械能,用EP表示(J/m3)。當空氣分子撞擊到器壁上時就有了力的效應,這種單位面積上力的效應稱作靜壓力,簡稱靜壓,用P表示(N/m2,即Pa)。

所以,由空氣分子熱運動而具有靜壓能是內涵,空氣分子撞擊器壁而有力的效應則是外在表現。靜壓能和靜壓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它們在數值上大小相等。

2)靜壓的特點

a.無論靜止的空氣還是流動的空氣都具有靜壓力;

b.風流中任一點的靜壓各向同值,且垂直于作用面;

c.風流靜壓的大小(可以用儀表測量)反映了單位體積風流所具有的能夠對外作功的靜壓能的多少。

3)壓力的兩種測算基準

根據壓力的測算基準不同,壓力可分為絕對壓力和相對壓力。

a.絕對壓力。以真空為測算零點(比較基準)而測得的壓力稱之為絕對壓力,用P表示。

b.相對壓力。以當地當時同標高的大氣壓力為測算基準(零點)測得的壓力稱之為相對壓力,即通常所說的表壓力,用h表示。

風流的絕對壓力(P)、相對壓力(h)和與其對應的大氣壓(P0)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下式所示:h=P-P0

1)絕對靜壓只能為正,它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該點同標高的大氣壓。

2)相對壓力則可正可負,相對壓力為正稱為正壓,相對壓力為負稱為負壓。

設有A、B兩點同標高,A點絕對壓力PA大于同標高的大氣壓P0,hA為正值;B點的絕對壓力PB小于同標高的大氣壓P0,hB為負值。

P

0真空

-)PPPP絕對壓力、相對壓力和大氣壓之間的關系

2.重力位能

1)重力位能的概念

物體在地球重力場中因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一種能量叫重力位能,簡稱位能,用EPO表示。

如果把質量為M(kg)的物體從某一基準面提高Z(m),需做功MgZ(J),物體獲得同樣數量的重力位能

重力位能是地球吸引力產生的,是一種潛在的能量2)重力位能的計算

如圖2-2-2所示的井筒,求1-1、2-2間位能差。

首先確定參照標準。

則取2-2點為基準面(2-2斷面的位能為零)。

對于高差Z12較大時,密度是隨著高度而變化的,密度計算公式中沒有與高度有直接的聯系,不可能建立密度與高度的直接表達式,無法利用上面公式直接計算。

利用函數逼近思想,將計算區域(在高度上)劃分多個區間,此時利用其平均密度代替該區間的密度,上式積分可轉化為求和形式11

2

2重力位能計算圖

Z

gMEP??=0?=12

iipo12dZEgρ

EPO12=ρ1agZ1a+ρabgZab+ρb2gZb2=ρ∑ijgZij

3)位能與靜壓的關系

當空氣靜止時(v=0),由空氣靜力學可知:

各斷面的機械能相等。

設以2-2斷面為基準面:

1-1斷面的總機械能E1=EPO1+P1

2-2斷面的總機械能E2=EPO2+P2

由E1=E2得:

EPO1+P1=EPO2+P2

由于EPO2=0(2-2斷面為基準面),

EPO1=ρ12.g.Z12,

所以:

P2=EPO1+P1=ρ12.g.Z12+P1

它說明2-2斷面靜壓大于1-1斷面靜壓是1-2斷面位能差轉化而來的。

4)位能的特點

a.位能是相對某一基準面而具有的能量,它隨所選基準面的變化而變化。在討論位能時,必須首先選定基準面。一般應將基準面選在所研究系統風流流經的最低水平。

b.位能是一種潛在的能量,常說某處的位能是對某一基準面而言,它在本處對外無力的效應,即不呈現壓力,故不能象靜壓那樣用儀表進行直接測量。只能通過測定高差及空氣柱的平均密度來計算。

c.位能和靜壓可以相互轉化,當空氣由標高高的斷面流至標高低的斷面時位能轉化為靜壓;反之,當空氣由標高低的斷面流至標高高的斷面時部分靜壓轉化為位能。在進行能量轉化時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3.動能-動壓

1)動能與動壓的概念

當空氣流動時,除了位能和靜壓能外,還有空氣定向運動的動能,用Ev表示,J/m3;其動能所轉化顯現的壓力叫動壓或稱速壓,用符號hv表示,單位Pa。

2)動壓的計算

設某點i的空氣密度為ρi(kg/m3),其定向運動的流速亦即風速為vi(m/s),則單位體積空氣所具有的動能為Evi:

Evi對外所呈現的動壓hvi為:

由此可見,動壓是單位體積空氣在作宏觀定向運動時所具有的能夠對外作功的動能的多少。3)動壓的特點

a.只有作定向流動的空氣才具有動壓,因此動壓具有方向性。

b.動壓總是大于零。垂直流動方向的作用面所承受的動壓最大(即流動方向上的動壓真值);當作用面與流動方向有夾角時,其感受到的動壓值將小于動壓真值;當作用面平行流動方向時,其感受的動壓為零。因此在測量動壓時,應使感壓孔垂直于運動方向。

c.在同一流動斷面上,由于風速分布的不均勻性,各點的風速不相等,所以其動壓值不等。

d.某斷面動壓即為該斷面平均風速計算值

二、風流的點壓力及其相互關系

1.風流的點壓力

風流的點壓力是指測點的單位體積(1m3)空氣所具有的壓力。2iiviv21hρ=2iiviv21hρ=

就其形成的特征來說,可分為靜壓、動壓和全壓(風流中某一點的靜壓和動壓之和稱為全壓)。根據壓力的兩種計算基準,靜壓又分為絕對靜壓(P)和相對靜壓(h);

同理,全壓也可分絕對全壓(Pt)和相對全壓(ht)。

壓入式通風(正壓通風)

在風筒中,斷面上的風速分布是不均勻的,一般中心風速大,隨距中心距離增大而減小。因此,在斷面上相對全壓hti是變化的

抽出式通風(負壓通風)

P0vi

itihPP+=0

>vhi

tiPP>0

>-=oititiPPhvi

itihPP+=0

>vhi

tiPP>0

<-=oititiPPh

由此可見,風流中任一點的相對全壓有正負之分,它與通風方式有關。而對于風流中任一點的相對靜壓,其正負不僅與通風方式有關,還與風流流經的管道斷面變化有關。在抽出式通風中其相對靜壓總是小于零(負值);

在壓入式通風中,一般情況下,其相對靜壓是大于零(正值),但在一些特殊的地點其相對靜壓可能出現小于零(負值)的情況,如在通風機出口的擴散器中的相對靜壓一般應為負值。2.風流點壓力的測定

1)絕對壓力測量:空盒氣壓計、精密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等。

2)壓差及相對壓力測量:“U”水柱計、補償式微壓計、傾斜單管壓差計。3)感壓儀器:皮托管,承受和傳遞壓力三、風流點壓力的相互關系

絕對壓力的相互關系相對壓力的相互關系抽出式通風習慣取絕對值,則可得:

P0

P0

抽出式通風

壓入式通風

壓入式通風

抽出式通風

itiviPPh-=viitihhh+=viitihhh+=)()(負負viitihhh-=i

tihh<

篇3:設計使一節集體活動能夠適合各個年齡階段開展?:以《空氣在哪里》為例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如何設計使一節集體活動能夠適合各個年齡階段開展?――以《空氣在哪里》為例

新工作實習的時候,我被幼兒園安排在了大班進行實習。三個月的實習生活稍縱即逝,我迎來了一次挑戰:實習生考核!考核的內容除了技能考核以外,另外有一項一節集體活動的考核。于是我開始積極地選課試課,希望通過精心準備可以在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起初所選的課是《小水滴漂流記》,是一節幼兒根據故事繪畫出小水滴旅行的全過程,從而初步了解水循環的集體活動。第一次試課以后,指導老師提出這個活動無法突出我把控課堂的能力,活動太過枯燥無味,缺乏挑戰性。她希望我重新尋找一個難度比較大的科學活動,最好含有幼兒操作實驗過程的。于是經過再三選擇,最終選擇了科學活動《空氣在哪里》,其教學過程如下:

活動名稱:空氣在哪里

活動目標:

1、通過找空氣實驗,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發現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2、在觀察“毛巾的變化”的實驗中,感知到空杯子里也是存在空氣的,進一步了解到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3、通過實驗“氣球小人站起來”,對空氣的存在感興趣,感受科學實驗的樂趣,擁有積極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塑料袋(人手一個)、塑料瓶(人手一個)、氣球(人手一個)、透明水杯、水槽、毛巾各一個。

活動過程:一、自由探索塑料袋尋找空氣,初步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A、教師示范塑料袋找空氣

老師:這是什么?眼睛仔細看,我要用它做一件事情。(用塑料袋捉一袋空氣)

咦,現在塑料袋變成什么樣子了?

哦,原來啊,我去捉一捉,再把塑料袋的口扎緊,它就鼓起來了,你們說塑料袋里是什么?

那我剛剛是從哪里捉來的空氣?只有那里有空氣么?還有哪里有空氣?那請你們來找找看,好么?

B、幼兒自由探索塑料袋找空氣,并嘗試清楚地表達探索經驗

老師:誰坐得好,眼睛仔細看著老師,等會兒先給誰發塑料袋。

等會兒啊,老師給坐得好的小朋友每人發一個塑料袋,請你像剛剛老師那樣,找一個地方捉一捉空氣,捉到后啊,趕緊把口扎緊,不要讓空氣跑出去,然后趕緊坐回你的小椅子上,等著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幼兒操作尋找空氣(教師關注沒有捉到空氣的幼兒的困難)

老師:都捉到空氣了么?你是從哪里捉來的空氣?

老師小結:哇,小朋友們本領真大,從這么多地方都找到了空氣。原來啊,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二、教師進行實驗“毛巾的變化”,幼兒觀察討論

A、第一次實驗

教師拿一玻璃杯,讓幼兒觀察杯子里有東西嗎?(杯子里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教師將毛巾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對幼兒進行提問:毛巾濕了嗎?

幼兒猜測,并說出原因。

請幼兒手摸毛巾,驗證自己的猜測。

師幼討論:毛巾為什么沒有濕?水為什么進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B、第二次實驗

教師將毛巾放入杯底,然后將杯子倒扣傾余著放入水中,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毛巾的變化,并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師幼討論:第一次手帕為什么沒濕?第二次手帕為什么濕了呢?

教師小結:原來啊,空氣真是無處不在的,連空空的杯子里都有空氣,當杯子垂直放入水中,空氣充滿杯子,水無法進入,毛巾就是干的。當杯子斜著放入水中,有氣泡出現,空氣跑出來了,水進入了杯子,毛巾就濕了。那么老師手里的塑料瓶里有沒有空氣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三、幼兒做氣球實驗,在玩的過程中,感受科學游戲的樂趣,并再一次感受空氣的無處不在。

A、教師利用氣球和塑料瓶激發幼兒嘗試探索的欲望。

教師:這是什么?(氣球)怎么讓這個氣球鼓起來?

你們覺得這個塑料瓶里有什么?那怎么讓這個塑料瓶幫助氣球鼓起來呢?

套在上面有用么?請你們自己來探索。

B、幼兒操作氣球和塑料瓶的實驗,感受實驗的樂趣。

教師:你是怎么讓氣球站起來的?為什么捏一下,氣球就能站起來呢?

(請一個幼兒來表演)

教師:我們來一起試一試好不好?(幼兒再次捏塑料瓶讓氣球站起來)

教師小結:我們通過這么多試驗,發現了空氣是無處不在的。其實空氣還有許多其他的與眾不同的地方,我們以后繼續來探索,好嗎?

此活動在大班開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們興趣濃厚,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我也順利通過考核,開始正式進去工作狀態。工作以后,我所接手的班級是中班。很快,11月份,我們迎來的幼兒園每學期一次的家長觀摩活動。我也重新開始準備家長觀摩活動的活動內容。然而,我突然想給予自己一個挑戰,《空氣在哪里》這一集體活動在中班上學期可以開展嗎?如果可以,該如何進行活動過程的調整呢?

一、分析這節集體活動《空氣在哪里》的核心經驗

自己需要堅定把握這節集體活動的核心經驗,即: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二、分析幼兒年齡特點

中班上學期的幼兒,思維水平和觀察能力有限,他們較大班幼兒,能觀察現象較為明顯的科學實驗。

經過以上兩點的分析后,我初次考慮將中間環節的“毛巾的變化”實驗換掉,用現象比較明顯的實驗進行代替。經過和老教師的再三溝通,換成了實驗“土壤里的泡泡”即在土壤里倒入水,會有氣泡產生,從而讓幼兒知道土壤里也是有空氣的。然而在試教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實驗雖然現象明顯,但如果由老師操作,無法照顧到每位幼兒都能觀察到,因為現象出現時間較短,如果由幼兒操作,則中班幼兒操作該實驗有難度,因為水倒入土壤中的速度和水量對實驗效果都有影響,對中班幼兒挑戰太大。所以最終放棄了該實驗。后來再次修改,修改為實驗“水里有泡泡”即將空瓶子放入水槽中,會有氣泡產生,從而讓幼兒了解到瓶子里有空氣。此實驗選擇了將實驗錄制成視頻讓幼兒進行觀察討論的方式。然而在試教以后,發現活動氛圍一般。經過再三斟酌,活動過程最后方案如下:

活動名稱:空氣在哪里

活動目標:

1、通過找空氣實驗,感知空氣的存在,發現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2、在進一步的探索過程中,對空氣的存在感興趣,感受科學實驗的樂趣,擁有積極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塑料袋(人手一個)、氣球小人(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一、自由探索塑料袋尋找空氣,初步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A、教師示范塑料袋找空氣

老師:這是什么?眼睛仔細看,我要用它做一件事情。(用塑料袋捉一袋空氣)

咦,現在塑料袋變成什么樣子了?

哦,原來啊,我去捉一捉,再把塑料袋的口扎緊,它就鼓起來了,你們說塑料袋里是什么?

那我剛剛是從哪里捉來的空氣?只有那里有空氣么?還有哪里有空氣?那請你們來找找看,好么?

B、幼兒自由探索塑料袋找空氣,并嘗試清楚地表達探索經驗

老師:誰坐得好,眼睛仔細看著老師,等會兒先給誰發塑料袋。

等會兒啊,老師給坐得好的小朋友每人發一個塑料袋,請你像剛剛老師那樣,找一個地方捉一捉空氣,捉到后啊,趕緊把口扎緊,不要讓空氣跑出去,然后趕緊坐回你的小椅子上,等著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幼兒操作尋找空氣(教師關注沒有捉到空氣的幼兒的困難)

老師:都捉到空氣了么?你是從哪里捉來的空氣?

老師小結:哇,小朋友們本領真大,從這么多地方都找到了空氣。原來啊,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C、發現在找空氣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并將其解決。

老師:有幾個小朋友剛剛沒有捉到空氣,我們來幫助他們好不好?你們來說說你們的困難。

老師:你是去哪里捉的?你是沒有找到空氣呢?還是沒有把口扎緊啊?(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困難)

老師:誰能來表演一下怎么扎緊塑料袋的口?

D、請幼兒第二次用塑料袋捉空氣。

(教師關注個別指導,盡量讓每一個幼兒都成功)

老師:這次你們都捉到了么?這次是從哪里捉來的?

教師小結:這一次啊,我們去了很多和上次不一樣的地方,也捉到了空氣,看來啊,空氣還真是到處都有啊。

二、幼兒做氣球實驗,在玩的過程中,感受科學游戲的樂趣,并再一次感受空氣的無處不在。

A、教師利用氣球和塑料瓶激發幼兒嘗試探索的欲望。

老師:這是什么?(氣球)怎么讓這個氣球鼓起來?

你們覺得這個塑料瓶里有什么?那怎么讓這個塑料瓶幫助氣球鼓起來呢?

套在上面有用么?我們來試試看,好么?請你們自己來探索。

B、幼兒操作氣球和塑料瓶的實驗,感受實驗的樂趣。

老師:你是怎么讓氣球站起來的?為什么捏一下,氣球就能站起來呢?

(請一個幼兒來表演)

老師:我們來一起試一試好不好?(幼兒再次捏塑料瓶讓氣球站起來)

老師小結:啊,小朋友們都通過捏瓶子,讓瓶子里的空氣跑到氣球里,讓氣球站起來了,真是個好方法。看來啊,瓶子里也有空氣。空氣還真是到處都有呢。你們喜歡和空氣做游戲么?那下次老師帶著你們,我們和空氣玩更好玩的游戲,好么?

這樣修改的意圖:

一、省掉中間“毛巾的變化”這一實驗,使得活動容量減小,更適宜中班幼兒的接受能力。

二、將“捉空氣”的實驗進行兩次,第一次讓幼兒操作后,分享發現的同時注重分享困難,給予失敗幼兒以幫助。并鼓勵幼兒進行第二次實驗,爭取讓每一位幼兒體驗到實驗成功的樂趣,更愿意參與到以下的活動中去。由于中班幼兒精細動作發展不夠完善,因此扎緊塑料口袋存在困難,經過幫助和指導后,讓更多的幼兒有了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三、最后一個實驗保留,是考慮到這個實驗簡單有趣,中班幼兒同樣樂于體驗。

四、教師語言上的修改,在大班活動中更加簡練,而在中班活動中需要更多的遞進式引導。

五、通過兩次捉空氣,發現空氣無處不在。再通過“氣球小人”實驗,發現連空瓶子里也有空氣,進一步感知空氣無處不在。始終圍繞活動核心目標“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在中班進行多次試教后,在中班開展此活動定于上述教案,最終的家長觀摩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家長一方面了解了幼兒園是如何引導幼兒通過游戲進行集體活動的,也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游戲中的快了,在游戲中的收獲。那這次活動以后,我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什么是一節優秀的集體活動?我認為一節優秀的集體活動,它應該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面前,活動的形式可以變化,范圍可以擴展,但中心思想是必須把握的。這次的挑戰,前后進行了七次教案修改,四次試教。讓我明白了設計一節集體教育活動,應該更多地從多角度去思考,一個活動能夠設計得層層遞進,在每個年齡段都能讓孩子用他們特有的方式和思維習慣去理解和嘗試。在不斷的提出和推翻,并且請教老教師,聆聽老教師的指導意見過程中,我收獲頗多,感悟頗多。也通過這樣的挑戰,讓自己得到了一次受益匪淺的鍛煉的。所以,這樣的鍛煉也是極其富有意義的。我將繼續努力挑戰自己,嘗試將更多的優秀活動調整為適宜不同年齡段的幼兒。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