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會計制度

會計制度

2024-07-30 閱讀 9507

第一篇:會計制度

會計制度設計第四次作業

一、辨析題

1.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匯兌損益等可直接計入未分配利潤,未分配利潤用于發放獎金和職工福利不會損害投資者利益。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未分配利潤是企業未作分配的利潤,它在以后年度可繼續進行分配,在未進行分配之前,屬于所有著權益的組成部分,未分配利潤用于發放獎金和職工福利會損害投資者利益。

2、企業對期間費用業務的會計制度設計應包含憑證記錄、費用控制、費用分析制度等三方面的核心內容。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企業對期間費用業務的會計制度設計必須要考慮到這三方面的內容,才能使期間費用的核算和控制科學合理,行之有效。

二、論述題

1、公司披露應付賬款某項余額屬長期掛賬未予處理的歷史遺留問題。經批準,該報告期

公司將該余額調整以前年度營業外收入。試分析這種做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答:這種做法不正確。該報告期公司應將該余額調整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新準則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及其《應用指南》規定:金融負債包括向其他單位交付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合同義務,“通常情況下,企業發行的債券、因購買商品產生的應付賬款、長期應付款等,應當劃分為其他金融負債”;該準則還規定:金融負債全部或部分終止確認的,企業應當將終止確認部分的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對價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將應付未付的款項轉入損益,“支付的對價”為0,因此,將上述規范應用于“核銷”應付款項,即為將應付未付款項轉為當期收入。

2、下面是某公司在差旅費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對其出差報銷標準和審批手續進行分析。

(1)住宿公司全體人員平均每天不能超過100元。

(2)出差補助按出差起止時間每天補助20元。

(3)車船票按出差規定的往返地點、里程,憑票據核準報銷。

(4)市內交通費控制在人均每天10元以內,憑票據報銷。

(5)其他雜費其他雜費包括餐費、郵寄費、電話費等,控制在人均每天50元以內,憑票據報銷。

(6)報銷審批手續根據出差人員事先整理好的報銷單據,報財務經理審核后,才能報

銷。

(7)特別規定出差乘坐飛機需要部門經理批準,連續3個月虧損的單位的人員出差,一律不準乘坐飛機

答:對上面某公司在差旅費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出差報銷標準和審批手續逐條進行分析如下:

1.關于住宿

住宿標準應區別員工級別及地域差別予以報銷:

(1)國內出差地域分為三類:一類為港澳臺;二類為深圳、上海、廣州、海南、珠海特區;三類為前兩類之外的地區。副總以上相當職務出差一類地區可報銷140元、二類地區100元、三類地區80元;中層以上相當職務出差一類地區可報銷100元、二類地區80元、三類地區60元;一般辦事人員出差一類地區可報銷80元、二類地區60元、三類地區40元。

(2)出差住宿費在規定的限額內憑據報銷,實際住宿費超過規定限額標準的部分自理。特殊情況需經主管財務工作的副總或其委托人簽字批準。實際住宿費未達到規定限額標準的,按二者差額的50%給予出差者獎勵。

(3)員工在出差期間由接待單位接待,無住宿收據的,一律不報銷住宿費

2.關于出差補助

篇2:工程分公司會計崗位責任制度

建筑分公司會計崗位責任制度

一、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記賬、報賬,做到手續完備、數字準確、賬目清楚。

二、按照經濟核算原則,定期檢查、分析各單位財務狀況;挖掘增收節支潛力,考核資金使用效果。

三、妥善保管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

四、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作。

篇3:建筑總公司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總公司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第一條會計應該以會計期間分期決算帳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表。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半年度、季度、月度為會計中期。

第二條會計報表做到內容完整、數字真實、計算準確,不得漏報或任意取舍,會計報表之間、會計報表各項目之間,凡有對應關系的數字應當一致,會計報表中本期與上期的有關數字應當相互銜接。

第三條凡是本公司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會計文件和其它有保存價值的資料均應該歸檔。

第四條會計憑證按月、按照編號順序每月裝訂成冊,表明月份、季度、起止年、號數、單據張數,由會計及有關人員簽名蓋章(包括制單、審核、記帳、主管),年內資料由子、分公司財務科長保管,一年后交集團公司檔案室,歸檔前應加以裝訂。

第五條會計報表應按照季度、年度按時歸檔,由財務管理部指派專人管理,并分類填制目錄。

第六條對上述五條中出現一處遺漏或錯誤,給予責任人30元罰款,由公司財務管理部負責處罰。

第七條會計檔案不得攜帶外出,凡查閱、復制、摘錄會計檔案,須經總經理或其指派人員批準,如出現泄密現象對財務負責人與直接責任人輕則罰款500元,重則罰款10000元以上,造成嚴重后果者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