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管理制度
一、公司新入職員工應出具相應的健康證明(衛生監督部門頒發的健康證),入職后公司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建立員工衛生檔案。不得安排有健康禁忌的人員從事危險、有害作業,對于直接面客接待工作的員工應檢查合格后方可上崗。
二、對公司員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確保員工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三、設置相應的警示標志,加強員工的安全生意識;
四、正確穿戴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加強維護保養,做好防護用品的配備、發放工作,使酒店員工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勞動保護用品,保障員工的勞動安全及生理健康。
五、加強公司員工的安全教育,對工作場所有涉及到危害物質要醒目標識及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使員工對危險有害物質有防范意識,配備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日常的安全檢查、監督工作。
六、各部門配備相應的急救物資及個人防護用具,合理控制高溫下作業,確保高溫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七、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減少和解決女職工在工作過程中因生理特點造成的特殊困難,制定相應的措施對女職工實行特殊保護。
篇2:油品調運職業健康管理制度
工貿油品調運分公司職業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zz石油(集團)工貿有限公司油品調運分公司(以下簡稱“油品調運分公司”或“公司”)職工身體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公司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職業病防治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綜合治理”原則。
第二章適用范圍
第三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職業衛生的管理和要求。
第三章術語
第四條職業病:是指職工在工作過程中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引起的并列入國家公布的職業病名單的疾病。
第五條職業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危害職工身體健康、影響勞動能力的化學、物理等因素的總稱。
第四章管理內容和要求
第六條安全生產委員會為公司職業衛生工作的領導機構,負責職業衛生重大問題的策劃與決定。
第七條在生產作業現場,應加強通風排毒、排塵,實現機械化、密閉化、自動化。
第八條采用先進技術或有效治理措施,改善勞動條件,確保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對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作業場所應立即采取措施,加強現場作業防護,提出整改方案,積極進行治理。對嚴重超標且危害嚴重又不能及時整改的生產作業場所,必須停止生產運行,采取補救措施,控制和減少職業危害。
第九條做好防塵、防毒、噪音等防護設施的管理、使用、維護和檢查,確保其處于完好狀態。
第十條認真做好防塵、防毒工作,采取綜合措施,消除塵毒危害,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職工安全健康,實現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
第十一條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治粉塵,毒物的泄露和擴散,保持作業場所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應采取有效防護措施,減少人員與塵毒物料的接觸,并定期進行監測和體檢。
第十二條對有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設備和設施,要加強維護,定期檢修,保持設備完好,杜絕油(氣)跑、冒、滴、漏。
第十三條根據作業人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具體情況,為職工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并加強對勞動防護用品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具體固定如下:
(一)從業人員必須按照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勞動防護用品使用規則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熟悉各種勞動防護用品的性能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方法。對放棄、不按規定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從業人員,應及時強行糾正,對屢教不改的要嚴肅處理,甚至辭退。
(二)勞動防護用品,必須嚴格按照規定正確使用。使用前,要認真檢查,確認完好、可靠、有效,嚴防誤用或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護具,禁止違章使用或擅自代用。職工進入生產崗位、檢修現場,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并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否則,按違章處罰。
(三)嚴禁不穿戴或穿戴(或使用)不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不許濫用勞動防護用品。對于在易燃、易爆、燒灼及有靜電發生的場所,明火作業的工人,禁止發放、使用化纖防護用品。進入現場必須穿合格的工作鞋。任何人不得穿高跟鞋、網眼鞋、釘子鞋、涼鞋、拖鞋等進入現場。
(四)勞動防護用品應妥加保護,不得拆改,應經常保持整潔、完好,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如有缺損應及時處理。
(五)防護用具使用后,要按照國家環保要求集中清洗、處理;對被劇毒、放射性、惡臭物品污染的防護用具應分別清洗、消毒。
第十四條職工必須嚴格遵守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并享有下列權利:
(一)獲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的權利;
(二)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的權利;
(三)要求單位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以改善工作條件的權利;
(四)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以及危及職工生命健康的行為有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的權利;
(五)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的權利;
(六)公司不得因員工依法行使職業衛生正當權利和職責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七)公司應對職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職工。
第十五條職業健康教育與培訓
(一)各級領導和職工必須熟悉本崗位職業衛生與職業病防治職責,掌握本崗位及管理范圍內的職業病危害情況、治理情況和預防措施。
(二)公司全體職工要接受職業病防治的法規教育和基礎知識培訓與考核。并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家的職業病防治法規、條例。
(三)生產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必須掌握并能正確使用、維護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和個體職業衛生防護用品,掌握生產現場中毒自救互救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展相應的演練活動。
(四)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崗位的職工必須接受上崗前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法規教育、崗位勞動保護知識教育、安全衛生制度、操作規程及防護用品使用方法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
(五)要做好生產檢修前的職業衛生教育與培訓,結合檢維修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和接觸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可能發生的急性中毒事故,重點掌握自我防護要點和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的緊急處理措施。
第十六條職業衛生檔案管理
按照職業衛生要求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并按規定期限妥善保存。
第五章附則
第十七條本制度由安全質監部負責解釋。
第十八條本制度未盡事宜,按照國家法規及工貿公司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開始實施。
檔案管理制度
篇3:礦山工程職業健康衛生管理制度
礦山工程公司職業健康衛生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執行《職業病防治法》,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保護改善員工的生產作業環境,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管理內容
第二條職業衛生管理職責
(一)、認真貫徹執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標準和辦法等。
(二)、總經理全面負責職業安全與衛生工作,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把職業安全衛生列為總經理任職目標的考核內容之一。
(三)、在總經理的領導下,成立職業衛生領導組。安環部負責職業病防治工作。
(四)、車間主任、工段長、班組長負責實施以作業環境管理為中心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五)、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員工健康監護檔案,并妥善保存。依法定期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作出監測、評價,監測、評價工作應有依法取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并定期向員工公布。
(六)、依法執行建設項目"三同時"審查制度,按照《職業病防治法》進行預評價、審查認可、職業病控制效果評價,驗收認可等程序。
(七)、在生產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及工作場所有毒有害因素檢測結果。
(八)、向員工提供符合職業病防治的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九)、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員工進行職業衛生健康教育、培訓。
(十)、依法履行向員工提供崗位職業病危害告知。
(十一)、依法在職業病危害因素崗位設置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警示線等。
(十二)、根據職業健康防護要求,做好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工作,確保職業病防護設施的種類及數量符合職業衛生要求,并對職業病防護設施進行維護,保證其完好率及同步運行率能符合國家職業衛生要求。
第三條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崗位
(一)、粉塵作業崗位
1、備煤車間所有生產作業崗位。
2、煉焦車間皮帶工、涼焦臺操作工、機電車間煉焦工段和備煤工段、脫硫包裝崗位。
3、電焊工崗位。
4、焦炭貯存運輸所有崗位。
(二)、毒物作業崗位
1、煉焦車間所有崗位。
2、化產車間所有崗位。
(三)、噪聲作業崗位
1、公司所有泵房、空壓機房、粉碎機房、鼓風機房。
2、所有皮帶操作工,機修車間機加工操作人員。
第四條作業場所管理
一、粉塵、毒物、噪聲等職業病危害測定點的確定原則、測定項目、測定方法按國家規定進行。
二、粉塵濃度檢測周期每年一次,毒物、噪聲作業場所每年測定一次;高溫作業每年暑期測定一次;放射源每年測定一次。
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結果存檔,并及時向員工公布。
四、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五、粉塵作業場所的生產設備、防塵設施須正常投入運行。從事粉塵作業的員工必須按規定佩帶防塵口罩,定期更換。
六、對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工藝設備和管道,要加強維護定期檢修,保持設備完好,杜絕跑、冒、滴、漏。
第五條職業健康檢查
對從事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員工實施職業健康檢查,為從事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員工、職業中毒和職業病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檔案歸職業健康行政部管理。
(一)、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目的是掌握新員工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健康損害,評價健康變化與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關系,記錄新員工既往工作過的用人單位的起始時間、用人單位名稱和從事的工種、崗位。從中發現職業禁忌,分清責任,根據檢查結果,評價新員工是否適合該工種作業,決定是否錄用。
1、凡從事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員工,上崗前必須接受就業前健康檢查。
2、上崗前健康檢查項目,按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3、上崗前健康檢查確認具有職業禁忌癥的員工,不得上崗從事該項職業病危害作業。
4、人力資源部將體檢結果存檔保存。
(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健康檢查。通過定期和不定期職業檢查是及時發現健康損害和對健康的影響,評價健康變化與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關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三條、第四條規定,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和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1、凡從事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員工,必須定期進行就業中健康檢查。
2、健康檢查項目按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
3、發生職業禁忌癥者或所從事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員工應及時通知人力資源部調離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
4、公司應當為員工創造符合職業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員工獲得職業保護。
5、對需要復查和醫學觀察的員工應當按照規定安排復查和醫學觀察。
6、對確診為職業病的員工,必須調離有害作業崗位,并給予治療。
(三)、離崗時和應急的健康檢查。了解員工離崗時發現的健康損害和健康狀況,從而分清健康損害的責任,正確評價員工的健康狀況、健康變化是否與職業病危害因素有關,對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員工進行調離,并采取應急的職業健康檢查和相關醫院進行醫學觀察。
1、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離職員工必須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2、離崗時檢查項目按照在崗期間檢查項目進行。
第六條職業衛生教育
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員工進行職業衛生教育,可分為上崗前教育、在崗期間教育。教育周期每年不小于8小時。
(一)、上崗前必須人人接受職業衛生教育,其內容是:
1、職業衛生一般知識和法規知識。
2、本崗位職業衛生防護知識。
3、上崗前職業衛生教育不合格者不能上崗作業。
二、在崗期間必須人人定期接受職業衛生教育,其內容是:
1、本崗位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濃度。
2、主要職業病危害及其防治技術。
3、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的原理及其防護技術。
三、從事有害作
業的班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乃至副總經理,總經理必須接受職業衛生教育,具體內容是:
1、特種崗位及危害的職業衛生教育。
2、職業衛生深度預防技術教育。
3、企業職業衛生發展規劃技術教育。
4、職業衛生法律、法規教育。
第七條職業衛生檢測
(一)、按照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由有資質的職業病防治部門,定期對公司有職業病危害因素環境進行檢測
(二)、對裝有氣體報警裝置的粗苯、油庫、焦爐地下室等場所定期進行檢測,把檢測結果記入專用記錄本。
(三)、給粗苯、油庫、焦爐地下室等場所配備攜帶式氣體濃度檢測儀隨時進行檢測、觀察,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第八條考核辦法
(一)、在公司組織的綜合檢查中,若發現沒有對員工進行職業衛生健康教育培訓的單位要對其進行考核,并在當月獎金中兌現。
(二)、對職業病防護設施損壞的或不及時修復的單位,要根據情形給予一定的處罰。
(三)、對于跑、冒、滴、漏嚴重或不及時處理的要在當月的考核中給予處罰。
(四)、年終評比中要對職業病防治管理先進單位給予表彰獎勵。差的單位取消評先進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