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處理工程師崗位職責及相關職位要求
廢水處理工程師職位要求
1.環境、生態類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熟悉工業廢水處理、中水回用工藝流程,具備相關設計經驗;了解污水相關設備原理,熟悉相關設計規范和標準。
3.1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有相關環境設計院或者環保工程公司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廢水處理工程師崗位職責
1.負責項目的技術方案編寫、施工圖繪制、工程設計與技術指導工作。
2.負責工程項目設計階段的管理和實施階段的配合,并對設計的質量、成本、進度進行控制。
3.負責編制項目物資采購預算、項目實施計劃、項目開工報告等文件。
4.參加設計聯絡會,處理相關的工藝技術問題。
5.負責工藝設計輸入資料的確認,按時、準確的完成項目的工藝設計。
6.負責相關設計內容的校核及會簽工作,并及時歸檔設計資料。
7.配合工程管理部完成現場工藝調試和竣工圖紙、竣工資料的編制;協助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設計問題。
篇2:印染廢水處理操作規程
紡織印染行業用水量較大、排放廢水量較多。印染廠每加工100m織物,產生廢水3-5m3。排放的廢水中含有纖維原料本身的夾帶物,以及加工過程中所用的漿料、油劑、染料和化學助劑等,具有生化耗氧量高、色度高、PH值高的特點。
廢水水質分類
一般在印染加工的四個階段中,預處理階段(包括燒毛、退漿、煮煉、漂白、絲光等工序)要排出退漿廢水、煮煉廢水、漂白廢水和絲炮廢水。染色工序則排出染色廢水,印花工序則排出印花廢水和皂液廢水,整理工序則排出整理廢水。各階段廢水中含有諸如染料、漿料、漿料分解物、纖維、酸堿類、漂白劑、樹脂、油劑、果膠、蠟質、無機鹽等多種污染物。印染廢水是上述各類廢水的混合廢水,或除漂白廢水經外的綜合廢水。但印染廢水最主要的來源還是染色廢水,其中含有染料、助劑、微量有毒物和表面活性劑。
印染廢水的污染物來源
印染廢水中的污染物質,主要來自纖維材料、紡織用漿和印染加工所使用的染料、化學藥劑及印染助劑。
印染廢水常規處理工藝
印染廢水因其色度高,組分復雜,目前仍是工業廢水治理中的難題之一。其處理方法有:物理化學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等。
印染工業廢水的治理方法
對于棉混紡織物及純化纖織物廢水,可在好氧生物處理裝置前增加水解酸化裝置,使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水解為較易的物質,改善廢水的可生物降解性,提高全流程的去除率。
接觸氧化池活性污泥的培養與馴化過程
活性污泥生物處理單元的調試的主要工作為:活性污泥的培養和馴化。
對于印染廢水,因其成分復雜,濃度較高,在污泥的培養和馴化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研究,一般是加入糞便水等生活污水或直接從城市生活廢水處理廠拉回一些馴化好的活性污泥或剛從城市污水處理站濃縮池壓濾后的污泥,投加后再進行調試。
具體的培養方法有:間歇培養、低負荷連續培養、滿負荷連續培養、接種培養。
采用間歇式方法。
營養物質的準備:
尿素:100-150kg,過磷酸鈣:100Kg,面粉:200-300kg,白糖:50kg
若有條件,可以購買一些葡萄粉50kg,蛋白胨:20kg.。
糞便水:2-3車(約6-9t)。
培養過程:
a.首先將糞便水過濾,去除大塊物質與纖維,用泵打入接觸氧化池(靠近進水端的氧化池多打一些,靠近出水端的氧化池少打一些),用自來水稀釋或將原氧化池水曝氣2-3天再加糞便水),若有條件可適量加入一些城市生活廢水處理的污泥作為接種菌種,同時加尿素2-3kg/d?池,磷肥2-3kg/d?池,面粉10-15kg/d?池,白糖1kg/d?池(同樣,靠近進水端的氧化池多加一些,靠近出水端的氧化池少加一些)。連續悶曝4-6d,曝氣風量為正常風量的1/2。
b.由于好氧菌繁殖必須及時換水,以去除排泄分泌物。每于換水時要先停止曝氣,沉淀1h,放掉或用泵抽掉上層清水(占總體積的1/5或1/4),再加入新的生活污水(或自來水),曝氣。同時投加營養物質:面粉、白糖、尿素、磷肥等。
每次換水從停止曝氣到重新曝氣的時間不要超過2h,以避免缺氧。
從第一次換水后,需每天換水。后期可以增加換水次數達到增加換水量。
c.大約經過10d(至15d),池中污泥不斷成熟,絮體不斷清晰,混合澄清液也逐漸清澈,污泥中的原生動物的數量和種類漸多。污泥的培養即告完成。
d.為使上述污泥有處理印染廢水的能力,還必須進行馴化。其步驟如下:向氣化池投加印染廢水,開始時每天投加池容的1/10,后1/9、1/8……1/2,直至全部。同時加入適量營養物質,逐漸加大風量,直至開到到正常風量。歷時約10-15d。
e.注意事項:
1、從培養到馴化,每次停止曝氣的時間不要超過2h,若一天多次停止曝氣,則每次停止時間要短一些。
2、培養與馴化時間要嚴格控制進水量。
3、營養物比例可按:C:N:P=(100-200):5:(0.8-1)。
4、可以向水中投入適當的葡萄糖粉等物質,以增快培養速度。
選用:低負荷連續培養培養
其步驟為:
a.將曝氣池注滿水,停止進水。悶曝1天。(就是只曝氣不進水);
b.為提高培養速度,縮短培養時間,應在水中投加一定量的生活糞便水或城市生活污水廠的污泥,并同時投加一定量的營養料。
本站好氧池每格約加半車至一車生活污水或每格投加至少10袋污泥。
營養料為:面粉、白糖、氮肥(尿素)、磷肥。
營養鹽投加比例:N:P=(4-5):1,考慮到水中TOC較高,加面粉、白糖只是增加可生化性,故面粉、白糖的投加量不會太多。
培養期間,大約需面粉200kg,白糖50kg,尿素(含N46%)200kg,磷肥200kg。
c.然后連續進水連續曝氣。進水量控制在設計水量的1/2或更低(1/3左右)。
d.污泥培養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產生的污泥也處于離散狀態,因而曝氣量不能太大,一般控制在設計正常曝氣池容積的1/2即可,否則污泥絮體不易形成。
e.待污泥絮體出現時,開始回流。最初回流液(污泥)比不是太大。
f.要求:進水pH值控制在7.0-8.5,水量15-300C,進水COD不要太大(也就是說混凝反應階段一定要正常)。曝氣池不能停止曝氣2h以上。
g.逐步加大進水量至設計值。
操作規程
各構筑物的操作要求
1、集水池的操作要求:
1)經常性地開啟空氣攪拌,防止雜物沉集于此減少池容。
2)提升泵(潛水泵)有自動控制液位裝置,至最低水位會自動停止,至最高水位會自動開啟。故:提升泵(潛水泵)應處于開啟狀態,不應關閉。
3)操作人員必須經常打撈漂浮在集水池水面上的雜物。
2、過濾器的操作要求:
1)操作人員必須經常清除過濾器上的纖維雜物,防止其堵塞過水板。不允許操作人員將過濾板底部抬起,讓水不經過濾直接進入調節池。
2)應當讓水均勻流過過濾器。若水不能均勻流過,則可能是過濾器布水槽被纖維雜物堵塞,應立即清除。
3、調節池的操作要求:
1)經常啟動空氣攪拌,防止纖維雜物沉積,減少池容。
2)操作人員必須時常測定廢水的pH值。當pH值≥9.5時,必須投加硫酸。硫酸要在過濾器附近的硫酸槽中滴加,不允許一次性將硫酸傾倒在調節池中。加酸調節后,調節池中廢水pH值=8-8.5。
在將硫酸投入硫酸槽時應小心操作。操作人員要佩戴膠手套,先用虹吸管將硫酸吸入槽中,待桶中硫酸只有一半左右時再傾倒,要輕倒防止飛濺。
3)在開啟自吸式離心泵前,應先將自吸罐中過濾板上的纖維雜物去除,每班至少要清除一次。然后按正常程序開啟泵。
4)將混凝劑等藥劑通過注入水泵投加時,開啟水泵后要經常檢查藥劑是否注入,與注入量的大小,通過檢查廢水的混凝廢水的混凝效果調整投藥量。但藥劑的投加量應在給定的范圍內小幅調整,不宜做大的調整。
4、混凝反應池(濃密機)的操作要求:
1)開啟提升泵時,必須同時開啟加藥泵(或向水泵注入藥劑),即必須投加FeSO4與PAM。根據混凝情況,必要時投加石灰液。
若是開啟藥泵時,人必須到混凝池上觀看藥劑是否已經加入到混凝池中。若沒有,停泵,重新啟動,檢查加藥泵情況,直至正常加藥。
2)自來水量充足時,藥劑盡可能稀些,有利于混凝反應。一般:PAM濃度:0.3-0.5‰;FeSO4濃度:5%-10%;石灰乳濃度:10%。
3)藥劑的投加量
PAM:0.4kg/100m3印染廢水廢水;
FeSO4:30-40kg/100m3印染廢水廢水;
石灰:50-60kg/100m3印染廢水廢水。
藥劑的投加量可以根據水泵的流量按上述比例換算成每個小時加藥量。操作人員必須記住:當開兩臺或多臺水泵時,藥量的流量大小要增加,不允許不作改變。
藥劑的投加量可以根據廢水的性質與濃度做適當改變或調整,但需先用小杯實驗,或短時間內觀察改變后的混凝效果。
比較正常的混凝反應是:礬花較大,沉淀分層迅速,上清液較清澈。
投藥量過大時,礬花較大,能夠發生泥水分離,但出水中卻攜帶礬花,出水濃度大,上清液呈黑色。
投藥量不足時,礬花細小,污水呈渾濁模糊狀,混水分離困難。
操作人員應根據上述現象對投加藥量進行判斷,并做相適調整。
5、水解酸化池的操作要求:
1)操作人員只須定期(3d-5d)將池底沉積的污泥放至污泥濃縮池即可。每次排泥量約為池容的1/10至1/5。
2)進入水解酸化池中的廢水的pH值不宜過高,pH值應<9,最好在8左右,PH太高或太低都對生化不利。
6、接觸氧化池的操作要求:
1)既然是好O2反應,就不能停止曝氣1小時以上。風機要散熱,需要停止運行時,每次只能停止半小時左右。
2)曝氣的風量:一般在進水段風量大一些,出水段風量可小些(防止劇烈攪動帶走活性污泥)。
3)防止進水的突然變化,pH值過高(>9)或過低(<6),對好O2微生物的合成均不利。pH值宜在8.0-8.5之間。
4)當池中污泥不增長或減少時,可能因為污泥所需養料不足或嚴重不平?,或過度曝氣污泥自身氧化,可以停止曝氣1小時,讓污泥靜止沉淀,投加一定的營養量(C、N、P),再把風量適當減小。
5)當填料上生物膜嚴重脫落時,說明廢水中有中毒性污染物濃度太高,或pH值突變。操作人員必須將混凝反應做好,將大部分染料通過混凝沉淀下來,降低進入好O2池廢水污染物濃度,并且將pH值比較穩定地固定在8左右。再適當增加一些營養物質,培養微生物。
6)接觸氧化池的活性污泥培養由公司技術人員制訂方案,馴化后交操作人員正常運行。
7、二沉池的操作要求:
1)操作人員必須定期排泥。一般每2-3天要排泥一次。
2)當出水帶有細小懸浮顆粒,可能由于排泥不及時,短流或減少停留時間,或者接觸氧化池過度曝氣使之內源呼吸解體或使池底污泥上翻流入二沉池。操作人員可以排泥,減小接觸氧化池最后一格甚至最后兩格的風量。
3)操作人員要經常清除出水堰口卡住的污物與堰底的污泥,不要讓藻類或絲狀菌膨脹在堰口積累。
4)當二沉池中污泥上浮時,可能由于污泥停留時間過長,有機質腐敗,或者二沉池中污泥反硝化所致,操作人員可以通過排泥進行處理。
5)必要時加NaCLO氧化脫色,投加量由出水色度決定。
6)每天定期檢查出水PH值,若PH值超標,則及時調整。
8.污??處理系統操作要求
1)每天至少將濃密機的污泥排入濃縮池1次,每次排泥量不少于池容的1/4。
2)要求開啟污泥壓濾機。壓濾完污泥后要及時清除泥渣,裝袋集中外運填埋。最好做好污泥外運填埋的記錄。
幾種規章制度
1.接班制度
接班人員要提前10分鐘與當班人員會面。當班人員必須把該班出現的問題或者設備的運行狀況,藥劑的配置情況告訴接班者。當出現如水泵堵塞等大的事故或異常狀況時,當班人員要同接班人員一起,與班長,機動人員共同進行處理或搶修,不能夠影響系統的運行。不允許隱瞞設備事故,違者將會受到嚴重的處理。
當班者可以向接班者提出要求或建議,供當班者參考或執行。
2.設備保養制度
當班人員在上班時,要清除自吸式離心泵水罐中的纖維雜物,每班都要如此。要看情況對風機進行停機散熱(每次停留時間為30分鐘,間歇為4個小時),并對風機添加潤滑油。對水泵的軸承適當潤滑。
當班者發現設備出現故障,且自己不能排除時,應及時向班長反映,并及時報告。
3.巡查制度
當班人員要經常對各構筑物水質情況進行觀察、檢查。要及時清除集水池中的漂浮物,過濾板上的雜物。要及時檢測調節池中水的pH值,當pH值≥10時,必須投加硫酸。要經常到濃密機上去檢查,檢查加藥情況,檢查混凝效果,并清除水上的漂浮雜物。要經常觀察接觸氧化池與二沉池的情況,按操作要求進行對比處理。要經常檢查出水情況。
4.安全操作制度
在廢水處理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不安全、不衛生的因素,如若操作人員違章操作,冒險蠻干或者不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勢必會危害到操作者本身的安全和健康,產生工傷事故,妨礙生產的正常進行。
i.安全用電
要遵守安全用電操作規程,特別是遵守保養和檢修電器的操作規程,并使用必要的絕緣用具。
ii.防止溺水和防止高空附落
a.操作人員不得隨便越欄工作或玩耍,若越欄工作必須做好防護措施且有人監護。
b.操作人員若需登高作業時,如必須登上欄桿更換燈泡,必須做好防護措施且有人監護。
c.防止硫酸飛濺
在向調節池投加硫酸時,必須小心,仔細地緩慢地將硫酸投入到調節池水中,防止硫酸飛濺。假如硫酸濺到皮膚上,必須立即用清水沖洗,直至皮膚無灼燒感為止。
人員管理
(一)廢水處理需專門工作人員負責,操作人員需經專門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二)建立工作崗位制,操作人員不得擅離職守。
(三)操作人員必須嚴格遵照操作規程操作,并保留系統的原始數字記錄以備查看。
(四)操作人員須著工作服,配藥時須戴手套、穿膠鞋,以防藥物損傷。
(五)操作人員若發現問題應及時上報,不得延誤時機,以免造成染事故。
篇3:廢水處理機安全操作規程
1、目的
本規程用于指導操作者正確操作和使用設備。
2、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指導本公司JS廢水處理機的操作與安全操作。
3、管理內容
3.1操作規程
3.1.1操作者必須熟悉機床操作順序和性能,嚴禁超性能使用設備。
3.1.2操作者必須經過培訓,考試或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3.1.3準備工作
3.1.3.1檢查攪拌機的潤滑情況,不足時應及時添加潤滑油。
3.1.3.2檢查分離水箱中水位并使之達到標線。
3.1.3.3檢查各電機短暫運行情況。
3.1.4配藥
3.1.4.1將氯化鈣用水溶解后抽入第一格溶藥箱內。
3.1.4.2將復合聚氯化鋁放入第二格溶藥箱內加水攪拌溶解。
3.1.4.3將聚丙烯酰胺加水溶解后倒入第三格藥箱內。
3.1.5開機運行步驟:
3.1.5.1啟動溶氣水泵使溶氣塔視鏡管的水位居于中部。旋開溶氣塔出水閥,調節溶氣水泵進水閥及射流器進氣閥,使溶氣塔內壓力在0.3~0.4MPa之間。
3.1.5.2啟動污水泵,A攪拌機。旋開第一格溶藥箱出水閥門,根據反應槽破乳情況調整加入量。旋開第二、第三格溶藥箱出水閥門,用燒杯取樣,觀察絮凝效果并調整加藥量。
3.1.5.3待水進入氣浮池后,將吸附水泵開關置于“自動”位置并打開進水閥。
3.1.5.4根據油膏積累的程度,刮去油膏,將油膏運至指定地點。
3.1.5.5經常調整溶氣塔視鏡管水位,使之居于中部;經常觀察破乳、絮凝情況和油水分離情況,并及時調整加藥量;經常注意藥管管道是否有堵塞以及時清理。
3.1.6停機步驟
3.1.6.1停止運行污水泵,并關閉各加藥閥門;停止運行溶氣水泵,關閉釋放氣閥,再將運行吸附水泵,切斷整機電源。
3.1.6.2打開溶氣塔下的出水閥門,排凈塔內存水。
3.2安全操作規程
3.2.1如砂濾塔壓力表指針升至0.25MPa,應清洗或更換填料。
3.2.2觀察破乳、絮凝、油水分離情況時應注意上下安全。
3.2.3溶氣塔內氣壓超過0.4MPa時,減壓閥不工作時及時應及時進行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