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性能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游戲性能崗位職責
游戲性能測試主要職責:
該崗位針通過與游戲產品研發團隊合作,分析游戲體驗和性能需求,設計和優化測試流程、方法和自動化工具,進行移動游戲的適配和性能評價測試,推動并最終實現移動用戶在驍龍平臺上的很好的游戲體驗。
具體要求:
1、兩年的Android、游戲、性能功耗測試經驗
2、了解Android框架、圖形圖像、或游戲引擎相關的知識和技術優先
3、有自動化腳本開發或機器學習開發相關經驗優先
中國應用系統測試團隊(APT)是負責各類通訊芯片在Android各代系統上測試開發和驗證的研發團隊。我們承擔了各芯片平臺的系統性能,穩定性,兼容性,安全性以及新功能和用戶體驗的測試;負責多媒體尤其是照相機,視頻,音頻,新興的神經網絡芯片AI和游戲性能測試,以及對無人機,掃地機器人,智能手表等項目的測試系統設計,自動化測試開發驗證等各類工作。
主要職責:
該崗位針通過與游戲產品研發團隊合作,分析游戲體驗和性能需求,設計和優化測試流程、方法和自動化工具,進行移動游戲的適配和性能評價測試,推動并最終實現移動用戶在驍龍平臺上的很好的游戲體驗。
具體要求:
1、兩年的Android、游戲、性能功耗測試經驗
2、了解Android框架、圖形圖像、或游戲引擎相關的知識和技術優先
3、有自動化腳本開發或機器學習開發相關經驗優先
中國應用系統測試團隊(APT)是負責各類通訊芯片在Android各代系統上測試開發和驗證的研發團隊。我們承擔了各芯片平臺的系統性能,穩定性,兼容性,安全性以及新功能和用戶體驗的測試;負責多媒體尤其是照相機,視頻,音頻,新興的神經網絡芯片AI和游戲性能測試,以及對無人機,掃地機器人,智能手表等項目的測試系統設計,自動化測試開發驗證等各類工作。
游戲性能崗位
篇2:乙炔瓶安全性能安全技術分析
溶解乙炔氣瓶(以下簡稱乙炔瓶),由于具有節省能源、安全可靠、減少公害及使用方便等優越性,故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乙炔瓶的制造、充裝、檢驗和使用單位,也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由于乙炔瓶內充裝乙炔,是穩定性較差、反應性很強的易燃氣體,所以在一定的條件下,極易發生燃燒、分解和爆炸事故,而且破壞力也較大。在實際的充裝和使用中,如果操作管理不當,乙炔瓶的燃燒爆炸事故還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迄今為止,我國已發生過多起乙炔瓶的燃燒爆炸事故。因此,如何從這些事故中總結經驗教訓,加強對乙炔瓶安全技術的分析研究,制訂預事故發生的對策和措施,是確保乙炔瓶安全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就是從這一點出發,從國內已發生的乙炔瓶燃燒爆炸事故入手,從安全技術角度對乙炔瓶的安全性能進行了初步分析,希望能夠“對癥下藥”,促進乙炔瓶的安全管理。
我國自1982年有組織、有計劃地推廣使用乙炔瓶以來,曾發生了多起乙炔瓶燃燒爆炸事故。由于有關乙炔瓶事故的報告統計工作不夠健全,故目前尚缺乏完整的統計資料,現僅將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到的有關乙炔瓶燃燒爆炸事故的資料,作一個不完全統計,我國自1993——20**年的8年間,共發生乙炔瓶燃燒爆炸事故21起,造成1人死亡、8人受傷,燒毀乙炔瓶約2300只。通過對這些事故進行調查分析,可以發現乙炔瓶本身的問題是導致燃燒爆炸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減少事故的發生就必須從乙炔瓶本身的安全技術角度入手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研究,才能進行有效地預防。(風險管理世界-)
一、乙炔瓶填料的質量,是影響乙炔瓶安全性能的首要因素,也是造成乙炔瓶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溶解乙炔所以較氣態乙炔安全,不僅是因為它溶解于溶劑中,而且還在于溶劑及其溶解的乙炔氣體,被均勻地分布在多孔填料的毛細孔中,填料毛細孔的阻火能力是非常有效的。目前國內制造和大量使用的乙炔瓶,基本都是整體硅酸鈣填料,但仍有少部分活性炭和澆注混合物填料的乙炔瓶在使用。在以上幾種填料中,活性炭填料的安全性能較差,而整體硅酸鈣填料的安全性能較好。我國近八年間發生的21起乙炔瓶爆炸事故中有十起,其乙炔瓶的填料全都是自己充裝的活性炭,這除了說明活性炭填料的安全性能交差外,還說明了活動炭填料的乙炔瓶安全性能和活性炭本身的質量及其充裝工藝有著密切關系。這是因為,在我國尚有一部分從國外進口的活性炭填料乙炔瓶,已使用了很長時間,有的已經幾十年了,都沒有發生事故;而自己改制的活性炭填料乙炔瓶,有的僅使用了10個月,只充了10次氣,就發生了爆炸事故。因此,對活性炭填料乙炔瓶,采取“一刀切”而一概否定,是不符合實際的。同樣,對整體硅酸鈣填料乙炔瓶,認為在安全性能上已“萬無一失”,也是很不全面的。國內近八年來發生的多起乙炔瓶燃燒爆炸事故中也有11起是整體硅酸鈣填料乙炔瓶。因此,乙炔瓶填料質量對安全性能的影響,不僅取決于填料的種類,也取決于填料本身的質量,及其充裝、反應、成型等工藝的好壞。
二、乙炔瓶內存在空隙,是影響乙炔瓶安全性能的一個重要因素。
活性炭填料乙炔瓶安全性能差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顆粒狀活性炭易下沉而形成空隙。在對我國發生的活性碳填料乙炔瓶爆炸事故分析中,大部分都提到了活性炭下沉面形成空隙的原因。在1980年上海發生的活性炭填料乙炔瓶爆炸事故后,曾抽查了與該爆炸瓶同批改制瓶的活性炭填料,發現所有被抽查的瓶,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活性炭下沉現象。因此,活性炭填料下沉、整體硅酸鈣填料肩部軸向間隙過大、填料內部及表面的孔洞容積過大等,都是造成乙炔瓶內空隙的直接原因。
乙炔瓶內空隙對安全性能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因為在瓶中空隙內的乙炔均為氣態,從而失去了溶解乙炔的安全性能。當瓶中有大量高壓氣態乙炔積聚時,易分解而引起爆炸,并且其分解爆炸時動壓高、能量大又易擴散,這已被國內的多次安全性能試驗結果所證實。如在一次作驗證性回火試驗時,當乙炔瓶的肩部軸向間隙為3mm,測得回火試驗用引爆管內乙炔分解時的入射波壓力為8MPa,反射波壓力為33.6MPa;而乙炔瓶的肩部軸向間隙為5-6MM時,測得入射波壓力為19.1MPa。反射波壓力為48.2MPa,乙炔分解時放出的熱量為2.26×105J/M01。因此,乙炔分解爆炸時釋放的能量,隨著瓶內氣態乙炔量的增加而增加。
乙炔瓶內因填料與瓶壁的間隙而形成的空隙,從目前我國實際生產水平看,還很難完全消除,而且也沒有必要這樣要求。至于認為瓶內存在空隙可以減少充填丙酮和充放氣體時的阻力的說法也不夠全面。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從生產實際出發,制訂一個乙炔瓶內空隙容積的極限值。在確定這一數值時,還應考慮檢測方便和留有余地,對此目前還缺少理論研究和實驗數據。對活性炭乙炔瓶,國外曾有肩部空隙容積不超過150cm3的數據報導,而對整體硅酸鈣填料乙炔瓶,按現行國家標準,填料與瓶壁的總間隙為:徑向不超過1mm,軸向不應超過3mm,表面孔洞總容積不應超過20cm3。按公稱容積40L的瓶計算,當徑向總間隙為1mm時,空隙容積約為300cm3;而軸向總間隙為3mm時,空隙容積也約為300cm3(包括肩部和底部),再加上表面孔洞總容積為20cm3,則40L瓶的總空隙容積不應超過620cm3,而安全性能回火試驗用引爆管空隙容積僅為150cm3。顯然,這個620cm3的允許極限空隙容積是較大的,而在實際回火試驗中,卻又往往被通過。這是和試驗用瓶的實際間隙,特別是和允許間隙造成的空隙容積是否貫通有關。如果間隙造成的間隙容積全部貫通,則安全性能的回火試驗是很難通過的,這在驗證性試驗中已被證實。從國內某廠做的547只乙炔瓶回火局部加熱試驗結果來看,其中15只不合格瓶內有14只肩部間隙大于等于2mm,占93.3%;而在合格的39只中,只有25只肩部間隙大于等于2mm,占64.1%。在驗證性試驗中曾發生有一只瓶(日本產),實測肩部有徑向間隙為1mm,底部間隙為10mm,在裝立式回火管做回火試驗時不合格,而實測徑向間隙為零。肩部間隙小于等于0.5mm的瓶(國產),做同樣的立式回火管回火試驗時通過了。以上的這些實驗數據,都充分說明了乙炔瓶內由于間隙造成的空隙容積,與其安全性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是引起乙炔瓶發生燃燒爆炸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乙炔瓶的環境溫度和靜置壓力,也是影響其安全性能的主要外界因素。
因為溫度高時,不僅能使乙炔瓶的靜置壓力升高,而同時又降低了乙炔分解爆炸的初始壓力,從而使乙炔易發生分解和爆炸。某廠試驗的54只瓶,在15只不合格瓶中,除有3只是經35±2℃水浴加熱外,有11只試驗時氣溫在20℃以上,其中有7只是在25℃以上,靜置壓力均在1.5MPa以上,其中在20MPa以上的有4只;而在試驗合格的39只瓶內,除有8只是經水浴加熱外,有13只氣溫在20℃以上,其中有2只是在25℃以上,靜置壓力在1.5MPa以上的有13只,其中最高的一只壓力為1.75MPa。從以上的數據不難看出,在不同的溫度和壓力下,經回火試驗合格和不合格的比率,顯然有著很大的差異。國內自1991——1993年上半年,曾對3家乙炔瓶制造廠進行了技術鑒定,其中有2家首次鑒定均未通過,而這兩家的鑒定時間都選在6——8月份,做安全性能試驗時的氣溫都較高。因此時的試行規程,對鑒定的環境溫度未作規定,故1993年下半年7家乙炔瓶制造廠的技術鑒定都安排在11~12月份,因為此時的環境溫度較低,故此7家都是一次鑒定通過。當然按現行國標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因為國標規定在回火試驗前,需經35±2℃水浴3小時,不論環境溫度如何,都將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試驗。
因此,在乙炔瓶的實際工作中,應嚴格控制環境溫度,特別是要嚴格控制乙炔瓶的靜置壓力。那些認為提高靜置壓力,可以增加乙炔瓶的氣體充裝量,從而提高乙炔瓶的經濟性的認識是不全面的,因為它恰恰忽略了乙炔瓶的安全性,而乙炔瓶的安全性與經濟性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四、乙炔瓶中的丙酮和乙炔氣體的充裝量,以及瓶內留有的“安全空間”容積,對乙炔瓶的安全性能也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丙酮和乙炔氣體充裝量決定的乙炔濃度(炔酮比),對乙炔瓶安全性能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我國多次安全性能試驗的結果,也都證實了這一點。如某廠試驗的54只乙炔瓶,在試驗不合格的15只瓶中,有13只炔酮比在0.5以上:而在試驗合格的39只瓶中,僅有21只炔酮比在0.5以上。1996年3月發生的一起活性炭乙炔瓶爆炸事故,其炔酮比為0.55(資料記載的數據)。此外,乙炔瓶充裝氣體后的靜置時間不足,也會造成瓶內的乙炔濃度不均勻,即在瓶內存在局部濃度較高,也會發生與乙炔濃度高時的相同結果。在國外,也有這方面的數據報導。因此,在溶解乙炔的充裝操作中,應特別注意加強對丙酮和乙炔氣體充裝量的嚴格控制。
當前,在乙炔瓶充裝中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主要表現為充裝前不按規定補加丙酮,嚴重的瓶內丙酮不足量意達5kg,那充裝的還是什么“溶解乙炔”?甚至更有嚴重的,據說有個別生產廠,為了瓶子夠重量,向瓶中補加水作溶劑,簡直是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其危險性是十分明顯的,主要表現為:
1.由于丙酮補加量不足,如仍按標準規定的靜置壓力充裝,瓶內的乙炔氣充裝量就不足,很難符合GB6819的溶解乙炔凈重應在5——7kg,以及GB13591規定的乙炔瓶單位容積充裝量若低于0.12kg/L,不準出廠。
2.丙酮補加量不足,不僅使乙炔充裝量減少,而且還會使乙炔瓶內“安全空間”容積(自由容積)增大,從而會使瓶內的氣態乙炔量過大。由于氣態乙炔的穩定性差,易分解擴散,這對乙炔瓶的安全性能影響是很大的。
3.丙酮補充量不足,而又以提高充裝壓力來達到規定的乙炔充裝量,這不僅會使靜置壓力超過標準規定,而且將會使瓶內的乙炔濃度(炔酮比)大大提高,降低乙炔瓶的阻火能力,從而影響乙炔瓶的安全性能。按現行國標的規定,目前乙炔瓶的最大炔酮比為0.526(0.2δV/0.38δV)當40瓶少補加丙酮1Kg時(這在目前的生產實際中是較普遍存在的),相當于少加0.028δV的丙酮,則此時瓶內的炔酮比為0.568(0.2δV/(0.38δV-0.028δV)。如此高的炔酮比,就目前國產乙炔瓶的現狀,是很難阻止瓶內乙炔分解的,這已被國內多次安全性能試驗所證實。
五、乙炔瓶內氣體純度及其雜質含量也影響乙炔瓶的安全性能。
當乙炔瓶內充裝的氣體純度不高時,不是乙炔充裝量不足,就是靜置壓力過高,因為此時的乙炔瓶靜置壓力,除乙炔氣體本身的壓力外,還要加上雜質氣體的分壓力。國外資料中曾有報導,當乙炔氣體中空氣成份增加0.1%,即會使充裝后瓶內壓力增加0.05MPa。此外,當雜質氣體中的空氣含量高,即含氧量高時,則在乙炔瓶內有可能發生氧化爆炸,或由局部氧化爆炸釋放的能量,作為引爆源而引起的分解爆炸,即“階梯爆炸”。因此,乙炔――空氣混合氣體引起乙炔瓶爆炸的危險性是很大的,國內的多次試驗都證實了這一點。在國外,也同樣有這方面的試驗數據報導。此外乙炔氣體中的主要雜質磷化氫、硫化氫含量過高,也會影響乙炔瓶的安全性能。因為這些雜質氣體的自燃溫度低,在瓶內受外界影響容易自燃,從而引起乙炔的分解爆炸。因此,溶解乙炔的質量必須符合GB6819的技術要求。
六、乙炔瓶的安全性能,除了受瓶的本身質量等內因、以及充裝及管理等外因的影響外,還與引爆源有著密切的關系。
目前一般認為,引爆源的種類主要有:撞擊、摩擦、絕熱壓縮、沖擊波、明火、加熱、高溫、熱輻射、電火花、電弧、靜電、紫外線、紅外線以及自然發熱等。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撞擊、摩擦、絕熱壓縮和靜電等,經常不為人們重視,而實際工作中又是比較普遍存在的,它們往往是導致乙炔瓶爆炸的直接原因。
通過對乙炔瓶安全性能的分析,我們就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采取有針對性地技術措施,同時嚴格貫徹執行國家已頒發的有關規程、標準和規定,抓好乙炔瓶充裝和檢驗這兩個重要環節,定期對乙炔瓶的充裝、檢驗、運輸、儲存和使用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從而把我國乙炔瓶的安全管理推向一個新的水平。
篇3:沖床剪床性能危險因素及安全技術要求
1.沖床的危險因素及安全技術要求
1)沖壓作業傷害原因分析
在沖壓作業中,沖壓機械設備、模具、作業方式對安全影響很大。下面分別對這三個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
(1)沖壓機械設備對安全的影響。沖壓機械設備包括:剪板機、曲柄壓力機和液壓機等。本文重點討論曲柄壓力機的安全問題。
曲柄壓力機是一種將旋轉運動轉變為直線往復運動的機器。
壓力機的工作原理:它由電動機通過皮帶輪及齒輪驅動曲軸轉動,曲軸的軸心線與其上的曲柄軸心線偏移一個偏心距,從而便可通過連桿(連接曲柄和滑塊的零件)帶動滑塊做上下往復運動。
壓力機的組成:由工作機構、傳動系統、操縱系統、能源系統、支承系統及多種輔助系統組成。
壓力機的受力系統:沖壓件的變形阻力全部傳遞到設備的機身上,形成一個封閉的受力系統。壓力機運行時,除本身重量對地基產生壓力外,無其他壓力作用(不考慮傳動系統的不平衡對地基的振動造成的壓力)。
壓力機運動分析:曲柄滑塊機構的滑塊運動速度隨曲柄轉角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其加速度也隨著做周期性變化。對于節點正置的曲柄滑塊機構,當曲柄處于上死點(α=0°)和下死點(α=180°)位置時,滑塊運動速度為零,加速度最大;當α=90°,α=270°時,其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
(2)沖壓作業中的危險性識別。沖壓作業具有較大危險性和事故多發性的特點,且事故所造成的傷害一般都較為嚴重。目前防止沖壓傷害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有多種形式,但就單機人工作業而言,尚不可能確認任何一種防護措施絕對安全。要減少或避免事故,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以及對作業中各種危險的識別能力。
2)沖壓傷害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沖壓事故有可能發生在沖壓設備的各個危險部位,但以發生在模具行程間為絕大多數,且傷害部位主要是作業者的手部,即當操作者的手處于模具行程之間時模塊下落,就會造成沖手事故。這是設備缺陷和人的行為錯誤所造成的事故。
3)沖壓作業中的主要危險
根據發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沖壓作業中的危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設備結構具有的危險。相當一部分沖壓設備采用的是剛性離合器。這是利用凸輪機構使離合器接合或脫開,一旦接合運行,就一定要完成一個全環后才會停止。假如在此循環中手不能及時從模具中抽出,就必然會發生傷手事故。
(2)動作失控。設備在運行中還會受到經常性的強烈沖擊和振動,使一些零部件變形、磨損以至碎裂,引起設備動作失控而發生危險的連沖或事故。
(3)開關失靈。設備的開關控制系統由于人為或外界因素引起的誤動作。
(4)模具的危險。模具擔負著使工件加工成型的主要功能,是整個系統能量的集中釋放部位。由于模具設計不合理或有缺陷,沒有考慮到作業人員在使用時的安全,在操作時手就要直接或經常性地伸進模具才能完成作業,因此增加了受傷的可能。有缺陷的模具則可能因磨損、變形或損壞等原因在正常運行條件下發生意外而導致事故。
2.沖壓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
沖壓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范圍很廣,它包括改進沖壓作業方式,改革沖模結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設置模具和設備的防護裝置等。
實踐證明,采用復合模、多工位連續模代替單工序的危險模,或者在模具上設置機械進出料機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等,都能達到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方便操作,保證安全的目的。這是沖壓技術的發展方向,也是實現沖壓安全保護的根本途徑。
在沖壓設備和模具上設置安全防護裝置或采用勞動強度小、使用方便靈活的手工工具,這也是當前條件下實現沖壓作業大面積安全保護的有效措施。
由于沖壓作業程序多,有送料、定料、出料、清理廢料、潤滑、調整模具等操作,所以沖壓作業的防護范圍也很廣,要實現不同程序上的防護是比較困難的。
3.防止沖壓傷害的防護技術與應用
1)使用安全工具
使用安全工具操作,將單件毛坯放入凹模內或將沖制后的零件、廢料取出,實現模外作業,避免用手直接伸入上、下模口之間裝拆制件,保證人體安全。
目前,使用的安全工具一般根據本企業的作業特點自行設計制造。按其不同特點大致歸納為以下5類:彈性夾鉗;專用夾鉗(卡鉗);磁性吸盤;真空吸盤;氣動夾盤。
2)模具防護措施
模具防護措施包括在模具周圍設置防護板(罩);通過改進模具減少其危險面積,擴大安全空間;設置機械進出料裝置,以此代替手工進出料方式,將操作者的雙手隔離在沖模危險區之外,實行作業保護。
(1)模具防護罩(板)。設置模具防護罩(板)是實行安全區操作的一種措施。模具防護罩(板)的形式較多,簡介如下:
①固定在下模的防護板。坯料從正面防護板下方的條縫中送入,防止送料不當時將手伸入模內。
②固定在凹模上的防護柵欄。它由開縫的金屬板制成,可從正面和側面將危險區封閉起來;在兩側或前側開有供進退料用的間隙。使用柵欄時,其橫縫必須豎直開設,以增加操作者的可見度和減輕視力疲勞。
③折疊式凸模防護罩。在滑塊處于上死點時,環形疊片與下模之間僅留出可供坯料進出的間隙;滑塊下行時,防護罩輕壓在坯料上面,并使環片依次折疊起來。
④錐形彈簧構成的模具防護罩。在自由狀態下彈簧相鄰兩圈的間隙不大于8mm,這樣既封閉了危險區,又避免了彈簧壓傷手指的危險。
(2)模具結構的改進。在不影響模具強度和制件質量的情況下,可將原有的各種手工送料的單工序模具加以改進,以提高安全性。具體措施是:將模具上模板的正面改成斜面;在卸料板與凸模之間做成凹槽或斜面;導板在剛性卸料板與凸模固定板之間保持足夠的間隙,一般不小于15~20mm;在不影響定位要求時,將擋料銷布置在模具的一側;單面沖裁時,盡量將凸模的凸起部分和平衡擋塊安排在模具的后面或側面;在裝有活動擋料銷和固定卸料板的大型模具上,用凸輪或斜面機械控制擋料銷的位置。
3)沖壓設備的防護裝置
沖壓設備防護裝置的形式較多,按結構分為機械式、按鈕式、光電式、感應式等。
(1)機械式防護裝置:
①推手式保護裝置。它是一種通過與滑塊連動的擋板的擺動將手推離開模口的機械式保護裝置。
②擺桿護手裝置,又稱撥手保護裝置。運用杠桿原理將手撥開。一般用于1600kN左右、行程次數少的設備上。
③拉手安全裝置,是一種用滑輪、杠桿、繩索將操作者的手動作與滑塊運動聯動的裝置。壓力機工作時,滑塊下行,固定在滑塊上的拉桿將杠桿拉下,杠桿的另一端同時將軟繩往上拉動,軟繩的另一端套住操作者的手臂上。因此,軟繩能自動將手拉出??谖kU區。
機械式防護裝置結構簡單、制造方便,但對作業干擾較大,操作工人不大喜歡使用,應用比較局限。
(2)雙手按鈕式保護裝置。它是一種用電氣開關控制的保護裝置。起動滑塊時,將人手限制在模外,實現隔離保護。只有操作者的雙手同時按下2個按鈕時,中間繼電器才有電,電磁鐵動作,滑塊起動。凸輪中開關在下死點前處于開路狀態,若中途放開任何1個開關時,電磁鐵都會失電,使滑塊停止運動;直到滑塊到達下死點后,凸輪開關才閉合,這時放開按鈕,滑塊仍能自動回程。
(3)光電式保護裝置。光電式保護裝置是由一套光電開關與機械裝置組合而成的。它是在沖模前設置各種發光源,形成光束并封閉操作者前側、上下模具處的危險區。當操作者手停留或誤人該區域時,使光束受阻,發出電訊號,經放大后由控制線路作用使繼電器動作,最后使滑塊自動停止或不能下行,從而保證操作者人體安全。
光電式保護裝置按光源不同可分為紅外光電保護裝置和白灼光電保護裝置。
4.沖壓作業的機械化和自動化
沖壓作業機械化是指用各種機械裝置的動作來代替人工操作的動作;自動化是指沖壓的操作過程全部自動進行,并且能自動調節和保護,發生故障時能自動停機。
沖壓作業的機械化和自動化非常必要,因為沖壓生產產品的批量一般都較大,操作動作比較單調,工人容易疲勞,特別是容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所以,沖壓作業機械化和自動化是減輕工人勞動強度、保證人身安全的根本措施。
5.條(卷)料自動送進裝置
條(卷)料自動送進裝置和與其配套的供料裝置以及廢料處理裝置的結構都已基本定型,形式比較單一,但結構和動作都比較復雜,其主要結構有拉鉤式和推鉤式兩種。
拉鉤式自動送進裝置,料鉤做往復直線擺動。當滑塊上行時,料鉤做與送進方向相反的運動,自動越過搭邊進入下一個廢料孔將料拉入加工位置。使用這種裝置時,開始沖壓要先用手送進;當條料沖出首件或頭幾件時,料鉤進入廢料孔后便可開始自動送進。
推鉤式結構是在條料的一端利用推鉤推動條料。推鉤通常裝在梭架上,將在梭架上的條料推到加工位。梭架在滑道上與沖壓設備做同步往復直線運動。推鉤式結構的送進步距較大,并且不需要像拉鉤那樣鉤住條料上的廢料孔,所以沖制初始時也不必用人工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