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探測器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光電探測器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根據公司研發需求開展激光雷達的光電指標核算,確定各組件的指標分配;
2、用于激光雷達產品方案的光電收/發模塊的設計、驗證、集成和量產;
3、引入行業最新光電技術或先進集成工藝,進行測試評估、樣機系統測試;
4、負責光電收/發模組外圍驅動電路的方案設計、開發、驗證、測試,并指導進行系統集成;
5、負責集成化、小型化的激光雷達系統的集成、調試、測試和指標優化。
任職資格:
1、碩士及以上學歷,電子、光學工程、激光等專業畢業,5年以上工作經驗;
2、激光雷達或距離傳感探測領域3年以上經驗,對激光雷達技術發展充分了解;
3、熟悉激光雷達工作原理,能夠熟練按照總體指標進行光電收/發模塊的技術指標的分配和核算;
4、熟悉各種激光器/光電探測器件的原理、器件選型、實驗驗證、模塊設計、系統集成、失效分析,有豐富的一手調試經驗;
5、了解激光器/光電探測器件驅動電路設計,能夠指導電路設計、元件選取、和電路調試、以及性能測試;
6、具有規模化量產、集成光電系統產品開發或面向車載的激光雷達研發人士優先。
光電探測器崗位
篇2:易燃有毒氣體探測器防火探測系統安全管理規范
1.目的和范圍
為正確使用、保養和標定易燃氣體探測器,使易燃、有毒氣體探測器和防火探測系統能夠在危險發生的初期發出警報,使作業人員采取必要的措施對危險進行預防和消除,降低火災危害和生命財產損失的幾率,特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所轄范圍內使用的易燃,有毒氣體探測器和防火探測系統的管理。
2.術語和定義
3.職責
3.1健康安全環保部
負責制定《易燃,有毒氣體探測器和防火探測系統安全管理》,并監督檢查各所屬單位的執行情況。
3.2使用單位
3.2.1負責所轄范圍內使用的易燃,有毒氣體探測器和防火探測系統的使用及維護管理。
3.2.2負責對所屬單位使用易燃,有毒氣體探測器和防火探測系統的相關人員進行有關技能的培訓。
3.2.3負責定期對易燃和有毒氣體探測器進行檢查、測試、校核和檢驗。
4.管理要求
4.1分類
易燃和有毒氣體探測器分為便攜式和固定式兩種。
4.2便攜式氣體探測器
4.2.1概述
4.2.1.1使用易燃氣體探測器應設置探測氣體報警的最低爆炸下限值。有毒氣體探測器針對探測到氣體報警的設定值是按達到一定臨界值(PPM)的含量來設定的。
4.2.1.2由專職檢測人員進行易燃和有毒氣體探測器的標定和檢驗。
4.2.2校核
4.2.2.1使用前,在空氣潔凈的環境中將探測器調零。根據廠家說明書檢查、測試和校核便攜式易燃氣體探測器。便攜式可燃氣體探測報警儀每六個月進行校驗一次,并做好記錄根據使用狀況不定期的使用標準氣體進行標定。
4.2.2.2對探測器的檢查、測試和校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驟:
l檢查探測器的外觀,確保儀器沒有機械損壞;
l檢查探頭是否過期,如過期必須立即更換;
l檢查電池電壓是否符合該型探測器的要求;
l用清潔的空氣進行置換使儀器恢復零位指示;
l使用前對探測器進行零點校驗。
l使用標準氣體發生器測定該探測器的可靠性。
輪班時,在使用前校核一次即可。但以下情況,必須重新測試/校核:
l使用人員變更或工作的環境發生很大變化;
l探測器由于跌落、浸濕或溫度變化的原因而遭到損壞。
4.2.2.3現場校核的結果必須由校核人員記錄備案。記錄包括設備的序列號、使用日期、測試、檢查、標定結果和測試人員的姓名。
4.2.3使用
4.2.3.1以下情況應使用便攜式易燃氣體探測器:
l在可能含有易燃氣體的區域動火;
l簽發熱工作業許可證和開始熱工作業前;
l開始進入限制空間作業之前,在整個作業過程中應持續檢測氣體。
4.2.3.2以下情況應使用有毒氣體探測器:
l拆開處理工藝管線或氣體管線的管子和法蘭之前;
l進入限制空間前的氣體檢測(如工藝處理容器、水艙和油艙等);
l接近漏油、漏氣的管線、容器或艙室時。
4.2.4氣體檢測人員
4.2.4.1執行氣體檢測工作的人員都應接受過專業培訓。
4.2.4.2進行氣體檢測工作時,檢測人員必須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和安全裝備。
4.2.5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4.2.5.1氣體檢測人員必須熟知每種氣體的密度同空氣的差異,保證整個空間的氣體都被檢測到。
4.2.5.2檢測者必須注意表中讀數的每一個變化。在一定條件下,比如強氣流或缺氧,表中讀數可能會迅速升高或降低,導致錯誤結果。
4.2.5.3氣體檢測人員必須了解檢測設備的性能和測量范圍。
4.2.5.4按照廠家的建議檢查和維護保養探測器。
4.2.6使用便攜式氣體探測器的安全預防措施
4.2.6.1將取樣軟管的長度降至最低。根據設備使用說明確定泵的確切數量,降低氣體在管線中冷凝的可能性。
4.2.6.2每次檢測完后都要用潔凈空氣吹掃探測器,排出燃燒室內氧化物中的腐蝕性氣體。
4.2.6.3禁止拆除設備上的止回火器,防止燃燒室中可能發生的爆炸接觸到取樣中的混合氣體。
4.2.6.4禁止使用探測器取樣含有四乙鉛的汽油蒸氣,將取樣管或觸頭浸入液體中。
4.2.6.5禁止接近無線通訊設施(如天線),電磁波會影響氣體探測器的微處理器。
4.2.6.6在限制空間中作業,探測器出現故障(如電量不足),所有人員必須立刻停止作業,并離開該區域。
4.3固定式氣體探測器
4.3.1固定式易燃和有毒氣體探測器是安裝在不間斷地檢測易燃和有毒氣體濃度的位置。探測器輸出的信號通常都傳送到監控中心,如控制室。
4.3.2根據特定的用途,每個控制系統都要根據需監控的空間、易燃氣體的類型、有人或無人設施、設備的價值和發生事故導致的危險等方面的因素來量身定制。設施關斷的情況:
4.3.2.1出現任何可導致設施無法安全運作的故障或異常狀態時,應自動將設施關斷。
4.3.2.2設備運行中發生電力中斷情況,應安裝可調的延時裝置以防止設施關斷。
4.3.2.3關斷系統應優先于自動重啟系統。
4.3.2.4每個引起關斷的情況都必須啟動一個視覺警報器,引起進入該區域的工作人員警覺。
4.3.2.5設置氣體報警的最低爆炸下限值。
4.3.3應按照廠家的要求定期校核固定式易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探測器,最少每三個月一次。
4.3.4記錄
固定式的可燃探測報警儀每年至少校驗一次使用六個月應進行標定一次并做好記錄。內容應包括探測器的位置、制造廠商、類型和型號、標定日期、標定結果和校核人員的姓名。
4.4防火探測系統
海上及陸岸終端設施上安裝防火探測系統。煙火探測器同中央控制系統由PLC(可編程邏輯控制系統)連接起來,可啟動聽覺和視覺警報,決定是否關斷設備或生產系統。防火探測系統的優點在于可以在無人區域發生火災時發出警報,而火勢的情況主要依靠離子煙霧探測器、熱能感應探測器和紫外線/紅外線探測器(或火焰探測器)三種類型的探測器來識別。
4.4.1離子煙霧探測器
離子煙霧探測器安裝于易出現火災的天花板,可通過感應可見的煙霧或不可見的燃燒產物對火災跡象作出反應。探測器探測到煙火時二極管停止閃爍,始終保持發光狀態。特殊的信號處理技術避免了電器的干擾,在確定有煙霧存在時發出警報。每三個月要使用煙霧樣本對探測器進行校核。
4.4.2熱能感應探測器
熱能感應探測器(固定溫度上升補償式熱探測器)感應過熱或火焰,并通過安全系統向人員報警或探測到火災后釋放滅火劑。探測器裝有溫升補償裝置,根據火焰蔓延趨勢強弱能準確的探測到四周溫度。熱能感應探測器設定的報警溫度應比環境溫度高50~100度,安裝完成后,應對探測器做檢查,設定溫度范圍。
4.4.3紫外線/紅外線(UV/IR)探測器
紫外線/紅外線探測器設計用來探測火焰發出的紫外線和紅外線,不因照明光線、焊接弧光、發熱物體和其他熱輻射源發生誤報警現象。火焰同時放射出紫外線和紅外線,可判斷火焰的存在。如果只探測到紫外線或紅外線中的一種,不會引起警報。但如果兩者同時被探測到,并且達到一定的強度,經過微處理器的計算,可以判定火焰的存在并報警。
5.相關文件和資料
5.1《勞動防護用品安全管理》
5.2《工作許可管理》
6.相關記錄
篇3:可燃氣體探測器安裝規范
1可燃氣體檢測探頭選點應選擇閥門、管道接口、出氣口或易泄漏處附近方圓1米的范圍內,盡可能靠近,但不要影響其它設備操作,同時盡量避免高溫、高濕環境。
2可燃氣體檢測探頭用于大面積氣體檢測時可采用10~12平方米一個探頭布置,也可達到檢測報警效果。
3可燃氣體檢測探頭安裝方式可采用房頂吊裝、墻壁安裝或抱管安裝,應確保安裝牢固可靠,同時應考慮便于維護、標定。
4可燃氣體檢測探頭安裝高度:檢測氫氣、天然氣、城市煤氣等比重小于空氣的氣體時,采用距屋頂1米左右安裝;檢測液化石油氣等比重大于空氣的氣體時,采用距地面1.5~2米左右安裝。
5可燃氣體檢測探頭布線應采用三芯屏蔽電纜,單根線徑大于1平方毫米,接線時屏蔽層必須接地。
6可燃氣體檢測探頭現場走線應穿管,所用管子應符合消防要求,管子應與探頭連接,以達到消防要求。
7可燃氣體檢測探頭安裝時應傳感器朝下固定。
8可燃氣體檢測探頭應在斷電情況下接線,確定接線正確后通電;應在確定現場無可燃氣泄漏情況下,開蓋調試探頭。
9可燃氣體檢測探頭應至少每年標定一次,以確保檢測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