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應用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工藝應用崗位職責
工作內容:
(1)電動機市場需求分析;
(2)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應用及發(fā)展趨勢分析;
(3)公司電動機產品發(fā)展方向及定位分析;
(4)電動機新產品立項及研發(fā)(電磁設計、方案設計、結構設計、通風冷卻設計、潤滑與軸承設計、勵磁設計等);
(5)對已有電動機產品進行優(yōu)化、完善和提升;
(6)電動機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模塊化設計;
(7)負責電動機產品宣介與推廣,參與市場投標與技術交流;
(8)電動機訂單產品設計、技術服務;
(9)參加電動機行業(yè)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制定,編制公司電動機產品技術標準、設計規(guī)范等;
(10)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任職要求:
(1)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專業(yè)為電氣工程、電機與電器者優(yōu)先;中級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稱;英語CET-4及以上;
(2)從事大中型中高壓電動機研發(fā)設計工作8年以上,熟悉大中型中高壓電動機行業(yè)發(fā)展趨勢。能力業(yè)績特別突出、獲得過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類獎項者可適當放寬工作年限要求。
(3)從事過大功率、高速、防爆或特種電機設計研發(fā)工作,在國內主要電機研制企業(yè)擔任過研發(fā)設計團隊主要負責人者優(yōu)先。
工藝應用崗位
篇2:幕墻工程新技術新工藝應用規(guī)程
幕墻工程新技術、新工藝應用
一、干掛石材、鋁板幕墻的外保溫技術
(一)、幕墻保溫技術應用的優(yōu)點
1)采用外墻外保溫復合墻體,可以很好地滿足北方地區(qū)節(jié)能的要求,明顯改善了居住的舒適性和室內的熱穩(wěn)定性。
2)采用外墻外保溫復合墻體,墻體潮濕情況得到改善。為了防止冷凝現象,內保溫層需設置空氣層,而采用外保溫時,無需設置空氣層,且在外飾幕墻面層保護下保溫材料不會受潮,同時,外保溫層使結構層的整個墻身溫度提高,降低了它的濕度,因而改善了墻體的保溫性能。
3)采用外墻外保溫復合墻體,有利于改善室溫環(huán)境質量。由于內部的實墻體熱容量大,墻體外側附加保溫層后,使室內溫度變化減緩,室溫較為穩(wěn)定,有利于節(jié)能;而在夏季,外保溫材料能減少太陽輻射熱的傳遞和室外高氣溫的影響,從而使建筑物冬暖夏涼。
4)采用外墻外保溫復合墻體,可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積,與內保溫技術相比,有效增加室內使用面積近1%。
5)幕墻龍骨聯結方式安全可靠,尤其適用于高層建筑,施工不受季節(jié)影響,操作方便,解決了以往外保溫濕作業(yè)帶來的墻面開裂、空鼓等問題,且建筑物外表美觀。
(二)、施工說明
本工程中空玻璃具有很好的保溫特性,不再設保溫層,而對于單層鋁板幕墻、干掛花崗巖幕墻部分,是建筑圍護中熱交換較活躍、較敏感的部位,為了減少熱交換能耗的損失,應在主體墻面上粘貼雙面鋁箔礦棉氈高效保溫材料,有效地利用了幕墻骨架空間,同時與空心磚墻組成復合型保溫外墻,使建筑物的保溫能耗大大降低,顯示出極佳的保溫隔熱性能。
(三)、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彈線→骨架安裝→防火層安裝→保溫層安裝→面層(玻璃、鋁板、花崗巖)安裝→填塞泡沫棒、打耐候膠。
(四)、施工要點
1)施工準備:
A、技術準備,工程技術人員向參與該工程的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安裝、質量控制、安全控制以及工期要求的交底。
B、現場準備,現場應具備工作面、操作面,垂直運輸儀器設備。
C、基面準備,一般情況基面不做處理,若有局部高差超過龍骨可調整范圍者,應剔鑿或修補。
D、材料準備,材料的采購和加工嚴格按合同及設計要求進行,遵循先施工安裝的材料先進場,后施工的材料提前備料的原則。原材料、半成品的檢驗、試驗應出具產品合格證及相關部門認可的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相溶性試驗,結構膠、密封膠與相接觸的材料,需在相關檢測單位進行膠的相溶性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幕墻性能試驗應根據施工圖紙制作測試樣品,經具有相關資質的檢驗中心進行幕墻基本性能測試,方可正式施工。
2)勘測放樣:
根據圖紙設計布置幕墻自身的安裝控制軸線(含垂直、水平方向),并根據控制軸線對每個預埋件敷設位進行檢測,做好標識。
3)后埋件安裝:
將后埋件按安裝節(jié)點點焊在預埋件上,經核驗無誤后再進行滿焊,焊接需確保安全、質量以及焊縫厚度,并及時除渣報驗。
4)幕墻骨架安裝:
幕墻骨架采用吊掛的方式安裝在主體結構上,通過機械螺栓把連接固定件連接在后埋件上,再用機械螺栓把豎龍骨與鋼連接固定件連接在一起。該連接可作三維調節(jié),有利于幕墻"三度"的調整。采用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安裝,先安裝豎龍骨后再安裝橫龍骨。
5)幕墻防火層安裝:
在幕墻與各層樓板之間按設計要求將鍍鋅鋼板固定在橫料上,鍍鋅鋼板內填充防火巖棉,要求填塞密實無空隙。
6)幕墻保溫層安裝:
礦棉氈的安裝須在幕墻面板安裝前完成,但應與面板的安裝相繼進行。
A、根據礦棉氈規(guī)格先布置膠釘位置,一般為每一塊礦棉氈9個膠釘,膠釘粘貼于墻體外表面,且膠釘布點處表面必須清理干凈,不允許有水分、油污及灰塵等,并保證安全可靠。
B、粘貼膠釘:粘貼面清理后,用樹脂膠將膠釘粘貼在膠釘布置點處,粘貼工藝嚴格按樹脂膠工藝要求執(zhí)行。
C、掛裝礦棉氈:待膠釘固化后將雙面鋁箔礦棉氈掛裝到膠釘上固定。
D、礦棉氈接縫處用鋁箔膠帶粘貼固定。
7)面層(鋁板、花崗巖)安裝:
安裝面層之前要做好骨架隱蔽驗收工作并有記錄,玻璃與鋁板面層安裝自上往下進行,對照設計和鋁板標識,通過自攻自鉆螺釘固定在骨架上。
干掛花崗巖則從下往上施工,安裝前查看石材色澤,盡量消除色差,滿足平整度要求,先固定石材掛件,再將石材專用膠注入石材安裝槽內,把槽口對準掛件插入,調整平整度后,旋緊掛件固定螺栓。
8)填塞泡沫棒、打耐候膠:
面板之間填塞泡沫棒應密實勾平,嚴格控制泡沫棒表面與面層的距離。密封膠用打膠槍順同一方向均勻注入膠縫內,隨后用灰刀刮平,其表面要求平整、光滑、不起泡,隨即清潔外裝飾面。
二、干掛石材幕墻防漏和抗?jié)B技術
本工程石材幕墻干掛高度高,面積大,幕墻接口多,如果在施工過程中處理不當,則會造成滲漏的隱患。
(一)幕墻滲漏的原因
1、幕墻滲漏的三個要素,空隙、雨水和風壓。因此石材板與嵌入體的縫隙及板材幾何形狀、尺寸和暴露狀況,雨水大小,幕墻內外壓差的大小對石材幕墻的雨水滲漏功能都有直接影響。
2、幕墻漏水形成過程有當風壓和雨水同時作用在幕墻的表面時,雨水通過幕墻上的空隙直接濺向市內或順著幕墻下淌,待到合適的條件即可通過重力、表面張力或毛細現象等滲入室內。
(二)抗?jié)B的原理和方法
消除接觸雨水的開啟縫的開口處內外壓差。此處的壓差值是使雨水被擠壓入縫隙的原動力。如無壓差存在,則即是有水膜形成,亦不會進入縫隙內部。這就是在防止雨水滲漏設計中應用的"等壓原理"。依據常識,欲防止縫隙孔洞處發(fā)生雨水滲漏,當然要在其受到雨淋開口部位填加密封材料或加設密封件,但實際證明凡經過這樣處理的部位,其滲漏現象反而會比未經過處理的部位還嚴重。原因即在于凡經堵塞的開口,在風壓作用下必然產生壓力差,如出現縫隙或孔洞,就有可能將雨水壓入縫隙內部。
(三)干掛石材幕墻抗?jié)B漏的具體措施
1、消除壓差開口法,最巧妙的方法就是在幕墻外側縫隙空洞處不設密封條,將密封處理移至內側開口處,即將壓力差移至接觸不到雨水的室內側開口處,這樣就做到有水處沒風壓,而有壓差的部位又沒有水,即可避免雨水滲漏可能。
2、密封平衡處理法,在開啟縫室內側開口應予密封。這樣做就是為了防止縫隙中出現高速氣流,將雨水吸入室內。凡有積水可能的橫梁鋼材的內側翼緣的高度h,經加高后即可提高
防水滲漏水平。我司多次應用實踐證明,內側翼緣高度h所承受的臨界檢測風壓值基本接近。因此提高橫梁內側翼緣高度h是提高石材幕墻水密等級的有效途徑。
3、開口導水法
幕墻應設有通暢的排水孔道系統(tǒng),使積于縫內的雨水迅速排除干凈,對提高水密性十分重要。其主要方法是合理布置排水系統(tǒng),一般將鑲嵌縫沿外側布置,排水孔洞要均勻布置,其間距一般為500mm左右,拐角處孔距邊角不小于20mm,但最大不超過100mm,為了避免在鑲嵌槽內存水,須創(chuàng)造一定的壓力平衡條件,防止空氣串通。
篇3:模板工序早脫模新工藝施工應用措施
模板工序早脫模新工藝施工應用
1.模板早拆體系可充分利用企業(yè)現有模板、輕鋼支撐、φ48mm腳手鋼管及門式架等材料,只需增添早拆支撐調整器即可達到模板早拆的目的。其工藝要點是將支撐調整器放在鋼管支撐上端,調整器頂板直接與混凝土面接觸,即可支立模板,當樓板混凝土澆筑后達到設計強度的50%時,一般3~4d即可旋轉早拆頭上手枘,在保持支撐板及龍骨全部降落拆除,周轉使用。
2.模板早拆體系的技術性能特點,主要是:①早拆支撐調整器有足夠的抗壓彎強度,最大使用荷載可達20kN;②支撐器螺桿為梯形扣,受力后不變形不亂絲;③立桿間距則可根據模板設計確定,一般為900~1300mm;④早拆支撐調整器能適應不同種類的模板及龍骨,有足夠靈活調整量。
3.模板早拆體系的實用性和優(yōu)越性,表現在:①支撐構造簡便,上部調節(jié)靈活,調節(jié)精度高、模板面平整,可視為清水模板,部長少抹灰層厚度;②早拆支撐調整器適應各規(guī)格尺寸的模板,通用性強,兼容性好,易于操作;③支拆模板速度快,可提高工效2~3倍,大量節(jié)省勞動力,明顯縮短模板施工周期;④支撐調整器成本較低,而且整件配套,無需其他配件;⑤拆模時手柄旋轉平穩(wěn)下降,養(yǎng)活模板損耗,提高模板周轉使用次數,工人操作安全性提高;⑥支撐間距適應范圍大,各種類型工程均可應用;⑦可節(jié)省模板和龍骨2/3,節(jié)省模板運輸費、倒運費,養(yǎng)活模板占用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