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辦文工作規則

辦文工作規則

2024-07-25 閱讀 7558

1、起草文稿前,必須掌握有關的政策規定、法律法規和足夠材料,使草擬的文書符合黨的政策,符合政府的法規,符合本單位的實際。文稿引用的材料(包括數字),必須是新的和真實可靠的。

2、起草的公文,要結構嚴謹,文理通順,重點突出文字精煉,篇幅簡短,格式規范。文稿中數字的用法,要符合國家《關于出版物數字的用法的試行規定》要求。

3、起草公文,統一用局印制的公文稿紙。稿面要整潔,字跡要清楚,開頭地尾要留足。修改和批示文字應寫在文稿右邊的空白處,不要寫在左邊。不要用鉛筆、圓珠筆批閱和撰寫公文。

4、外單位送來的文件,辦公室要抓緊提出擬辦意見,并迅速送局領導閱批。急件隨到隨送。“緊急件”“急件”在收到文件的當天送給領導審閱,其它文件在三天內送給領導審閱,并及時轉送有關科室辦理,承辦科室要在規定的期限內辦理完結。

5、辦公室指定專人負責文件收發登記和文書檔案管理工作,負責草擬本局工作計劃、工作總結以及日常各種文字材料的綜合上報工作。

6、本局工作人員參加上級及本區召開的各種會議帶回的文件材料,應及時送交辦公室,進行歸檔管理。

7、本局日常工作中上傳下達的文件資料,要經辦公室統一編號,并留底存檔。

篇2:電氣設備防火措施及滅火規則

(一)電氣設備的防火措施

電氣火災通常是因為電氣設備的絕緣老化、接頭松動、過載或短路等因素導致過熱而引起的。尤其是在易燃易爆場所,上述電氣線路隱患危害更大。為防止電氣火災事故的發生,必須采取防火措施。

(1)經常檢查電氣設備的運行情況,檢查接頭是否松動,有無電火花發生,電氣設備的過載、短路保護裝置性能是否可靠,設備絕緣是否良好。

(2)合理選用電氣設備。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安裝使用電氣設備時,應選用防爆電器,絕緣導線必須密封敷設于鋼管內。應按爆炸危險場所等級選用、安裝電器設備。

(3)保持安全的安裝位置。保持必要的安全間距是電氣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為防止電氣火花和危險高溫引起火災,凡能產生火花和危險高溫的電氣設備周圍不應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保持電氣設備正常運行。電氣設備運行中產生的火花和危險高溫是引起電氣火災的重要原因。為控制過大的工作火花和危險高溫,保證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應由經培訓考核合格的人員操作使用和維護保養。

(5)通風。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運行的電氣設備,應有良好的通風,以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濃度。其通風系統應符合有關要求。

(6)接地。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的接地比一般場所要求高。不論其電壓高低,正常不帶電裝置均應按有關規定可靠接地。

(二)電氣設備的滅火規則

(1)電氣設備發生火災時,著火的電器、線路可能帶電,為防止火情蔓延和滅火時發生觸電事故,發生電氣火災時應立即切斷電源。

(2)因生產不能停頓,或因其他需要不允許斷電,必須帶電滅火時,必須選擇不導電的滅火劑,如二氧化碳滅火器、1211滅火器、二氟二溴甲烷滅火器等進行滅火。滅火時救火人員必須穿絕緣鞋和戴絕緣手套。

當變壓器、油開關等電器著火后,有噴油和爆炸的可能,最好在切斷電源后滅火。

(3)滅火時的最短距離。用不導電滅火劑滅火時,10kV電壓,噴嘴至帶電體的最短距離不應小于0.4m;35kV電壓,噴嘴至帶電體的最短距離不應小于0.6m。若用水滅火,電壓在110kV及以上,噴嘴與帶電體之間必須保持3m以上;220KV及以上者,應不小于5m。

篇3:發電廠變電所一般消防措施滅火規則

1一般消防措施。

1.1電力生產企業必須按國家、部或本企業頒發、制定的有關安全生產的規程、制度執行,并加強設備的運行維護、檢修管理和工作人員培訓。

1.2凡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或項目的設計、施工應符合國家和部頒有關消防規定的要求,并經調試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對已經投產的工程或項目,若不符合有關消防規定的應采取臨時防火措施并限期整改。

1.3發電廠、110kV及以上變電所場地的重要道路應建成環形,并應有道路與主要建筑物和消防隊(所)連通。一般變電所、水電廠或山區火電廠設環形道路有困難時,應設有回車道或回車場。

廠(所)內的道路應保持暢通。

1.4電力生產的建筑物、構筑物,其耐火等級、防火間距和安全出口等應符合現行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和要求(參見附錄E)。

1.5電力生產設備或場所應配置必要的消防設施,并根據需要配備合格的呼吸保護器。現場消防設施不得移作他用。

現場消防設施確因工作需要而移動、拆除或損壞時,應采取臨時防火措施和事先通知保衛(消防)部門,并得到上級防火責任人的批準。工作完畢后必須及時恢復。

現場消防設施周圍不得堆放雜物和其他設備,消防用砂應保持充足和干燥。消防砂箱、消防桶和消防鏟、斧把上應涂紅色。

1.6防火重點部位和場所應按國家、部頒有關規定裝設火災自動報警裝置或固定滅火裝置,并使其符合設計技術規定。

1.7防火重點部位禁止吸煙,并應有明顯標志。其他生產現場不準流動吸煙,吸煙應有指定地點。

1.8工作間斷或結束時應清理和檢查現場,消除火險隱患。

現場需使用電爐,必須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并加強管理。

1.9充油、儲油設備不應滲、漏油。油管道連接應牢固嚴密,嚴禁使用塑料墊和橡膠墊,在高溫附近的法蘭盤或接頭處,應裝金屬罩殼。熱管道保溫層應完整,當油滲入保溫層時應及時處理。油管道附近的熱管應包鐵皮。油管道應盡量不布置在高溫蒸汽管道上方。

1.10排水溝、電纜溝、管溝等溝坑內不應有積油。

1.11生產現場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生產現場嚴禁存放超過規定數量的工作用油。生產現場需使用的油類應盛放在金屬密閉的容器內,并存放在可關閉的金屬柜、箱內1.12不宜用汽油洗刷機件和設備。不宜用汽油、煤油洗手。

1.13各類廢油應倒入指定的容器內,嚴禁隨意傾倒。

1.14生產現場應備有帶蓋的鐵箱,以便放置擦拭材料,用過的擦拭材料應另放在廢棉紗箱內并定期清除。嚴禁亂扔擦拭材料。

1.15生產現場不應漏煤粉。對熱管道、電纜等部位的積粉,應制定清掃周期及時清掃。

1.16臨時建筑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并經單位保衛(消防)部門和當地公安部門同意。

在高溫設備、管道附近宜搭建金屬腳手架,搭建竹、木腳手架時應采取防火措施,工作結束后及時拆除。

2一般滅火規則。

2.1電力生產場所的所有電話機近旁應懸掛火警電話號碼。

發現火災,必須立即撲救并通知消防隊和有關部門領導。設有火災自動報警裝置或固定滅火裝置時,應立即啟動報警滅火。

火災報警要點:

(1)火災地點;

(2)火勢情況;

(3)燃燒物和大約數量;

(4)報警人姓名及電話號碼。

2.2電氣設備發生火災時應首先報告當值值長和有關調度,并立即將有關設備的電源切斷,采取緊急隔停措施。

電氣設備滅火時,僅準許在熟悉該設備帶電部分人員的指揮或帶領下進行滅火。

2.3參加滅火的人員在滅火時應防止被火燒傷或被燃燒物所產生的氣體引起中毒、窒息以及防止引起爆炸。電氣設備上滅火時還應防止觸電。

2.4消防隊未到火災現場前,臨時滅火指揮人應由下列人員擔任:

(1)運行設備火災時由當值值(班)長擔任;

(2)其他設備火災時由現場負責人擔任。

臨時滅火指揮人應戴有明顯標志。

2.5電力生產企業的領導、防火責任人,保衛、安監部門負責人在接到火災報警后,必須立即奔赴火災現場組織滅火并做好火場的保衛工作。

2.6消防隊到達火場時,臨時滅火指揮人應立即與消防隊負責人取得聯系并交待失火設備現狀和運行設備狀況,然后協助消防隊負責人指揮滅火。

2.7電力生產設備火災撲滅后必須保持火災現場。

3滅火設施。

3.1滅火劑的選用原則:

(1)滅火的有效性;

(2)對設備的影響;

(3)對人體的影響。

滅火劑選用范圍參見附錄F。

3.2全部工作人員應熟悉常用滅火器材及本部門、本部位配置的各種滅火設施的性能、布置和適用范圍,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3消防設施應選用經國家公安部門批準的定點廠生產的合格產品,其維護、檢查、測試的周期、項目和方法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應符合生產廠的規定和要求,并在本企業的實施細則中作具體規定。

3.4消防設施放置或裝設地點的環境條件不符合生產廠的規定和要求時,應采取相應的防凍、防潮或防高溫的措施。

3.5電氣設備火災時,嚴禁使用能導電的滅火劑進行滅火。施轉電機火災時,還應禁止使用干粉滅火器和干砂直接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