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安全監察
礦山安全監察
一、礦山安全監察的作用
礦山生產主要是指井下生產,其危險性最大。由于礦井開采在巖層中進行,作業環境條件惡劣,危險因素多,極易引發安全事故。并且,隨著礦井開采深度的增加,瓦斯與煤塵爆炸、礦坑水災(透水事故)、井下火災、地壓冒頂等各種礦山重大事故不斷發生。尤其是煤礦,是礦山事故傷亡最嚴重的重災行業,其死亡人數占全國各類礦山事故傷亡總數的80%以上。其中鄉鎮礦山存在的事故隱患最為嚴重。許多小礦無設計、無圖紙、無規程,設備原始、無證開采;有的鄰近國礦的村民偷國礦、搶煤柱,任意傾倒廢石于山坡河谷,致使河谷遇山洪形成泥石流災害;有的亂采濫挖,導致煤井透水,淹了國礦或小礦互淹;有的越界開采,爭奪礦源,引起瓦斯煤塵爆炸;有的獨眼井生產,無安全出口,采用自然通風,瓦斯積聚,煤塵飛揚,使用明火明燈,隨時都有引發重大安全事故的可能。為此,國家采取礦山安全監察的強有力的監管措施,確保礦山行業安全生產。
礦山安全監察是為保障礦山職工在生產中的安全和健康,保護國家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不受損失而采取的礦山安全管理法規、安全監督制度和礦山開采、爆破、提升運輸、電氣安全、通風防塵、防水、防火等各種技術措施的總稱。我國現行的《礦山安全法》和《礦山安全監察條例》集中地反映了國家對礦山安全衛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安全生產方針在采礦工業中的具體化。礦山安全監察以采礦安全技術為中心,監督的內容包括采礦方法、井巷部署、技術裝備、作業環境、職工安全教育、新建礦山投產驗收以及礦山事故和職業病的調查處理等。監督形式有三種:國家監督(縣由群采主管部門進行)、礦山內部監督和群眾監督。
2000年我國推行了新的煤礦安全監察體制。新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的職責,較之以往的安全管理部門的職責,有四個明顯的區別:一是實行安全管理與安全監督分開,適應強化行政執法的要求;二是側重煤礦安全法規、規章、標準的擬定和管理,不包攬企業具體的安全管理工作;三是主要通過監督的途徑和手段保障煤礦的安全;四是堅持垂直管理、獨立監督,以利于公開執法。
二、煤礦安全監察休制
根據國務院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成立了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礦安全監察體制一是充分體現了十五大關于加強執法監管部門的精神;二是堅持把安全管理和安全監督分開,實行垂直管理。新的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體制的改革是在實行政企分開的基礎上進行的。目前,國有重點煤礦已全部下放地方管理,國家煤炭局已與企業完全脫鉤,國家具有對煤礦進行獨立安全監督的條件。將安全管理和安全監督分開,建立垂直管理的煤礦安全監察體制,有利于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獨立行使執法監督權。三是體現政府機構改革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組建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作為煤炭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組成部分,是與政府機構改革同步實施的。
改革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體制,加強安全執法監督,其意義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改革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體制,是扭轉我國煤礦事故多、傷亡大現狀的有力措施。安全生產是煤礦的頭等大事。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和支持下,煤炭行業為搞好安全生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煤礦安全狀況有了一定好轉。但是煤礦事故多、傷亡重、損失大的狀況并未從根本上改變。初步測算,全國煤礦每年死亡人數一直徘徊在近萬人左右。約占全國礦山企業死亡人數的99%以上,占全國工業企業死亡人數的60%。全國煤礦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每年在70起左右,平均每5天發生一起。近年來,煤礦的死亡事故損失每年約15億元。另外,全國煤礦塵肺病患者還有12.1萬人,醫療費用每年約12億元。可見,煤礦事故多、傷亡大的狀況不改變,不僅直接影響職工的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第二,改革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體制,是適應gg開放、發展市場經濟新形勢的必然要求。我國雖然是世界上第一產煤大國,但是煤礦的安全管理和技術裝備水平卻相當落后,與世界主要產煤國家差距很大。特別是那些小煤礦,采取原始的作業方式,大多數不具備基本的安全生產條件,事故頻繁發生。拿1996年的數字比較,我國當年產煤13.74億噸,死亡10015人;而美國生產標準煤9.6億噸,死亡38人;俄羅斯產煤2.6億噸,死亡172人;波蘭產煤2億噸,死亡45人;南非產煤2.1億噸,死亡48人;印度產煤2.9億噸,死亡137人??梢?,我們的億噸死亡率比人家高十幾至幾十倍。這種狀況直接制約著我國煤炭工業的生產力水平。跨入21世紀,推進科技產業升級,要和世界產煤國家競爭,這種局面必須得到扭轉。
第三,改革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體制,建立獨立、垂直管理的安全監督機構,是世界產煤國家的通用做法。世界其他產煤國家,無論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還是計劃經濟體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設有獨立的、垂直管理的國家礦山安全監察機構,實行了安全監督員獨立行使職權的監督制度,將安全監督與安全管理分開。這可以說是世界煤礦安全管理的共同的、有效的經驗。例如美國設有聯邦礦山安全與健康局,下設11個地區性煤礦安全監察分局和65個煤礦安全監察站,共有職工2800人。其中礦山安全監察員1100人。礦山安全監察員由政府委托,有權命令煤礦停止作業,撤出人員,關閉礦井。俄羅斯設有聯邦礦山和工業安全監督局,在全國各地設有47個分支機構,擁有安全監督員6000多人。印度設有國家礦山安全監察總局,在地區派駐安全監督分局,全國有1000多名礦山安全監察官。監督官可以向礦長發出警告,直到礦長發布關閉礦井的命令。這次我國對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體制的改革,也借鑒了這些國家的經驗。
第四,改革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體制,實行安全監督與安全管理分開,是強化行政執法的客觀需要。我國原來對煤礦安全實行的是“國家監督、行業管理、企業負責、群眾監督”的體制。這種體制為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發揮了應有作用,但也存在許多弊端。主要是安全監督與安全管理不分,執法監督的力度不夠,權威性不大。從行業管理看,過去政企不分,原煤炭部既要行使行業管理職能,還要直接管理國有重點煤礦,監督和管理不分,雖然從行業內部自上而下有一套安全監督機構,但不是逐級派駐,也未實行垂直領導。礦務局的監督工作是在本單位行政一把手的領導下進行,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這種缺乏權威、沒有相互制約的體制是難以發揮好安全監督作用的。
三、煤礦安全監察結構的性質和職能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是行使行政執法的機構,履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的職責;是強化行政執法的監管,從上至下實行垂直管理、分級負責的體制。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是委管局,承擔現由國家經貿委負責的煤礦安全監察職能。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具有11項職責;省級煤礦安全監察局具有6項職責;地區煤礦安全監察辦事處也有相應的職責。這些職責,概括講,就是研究擬定工業安全標準,提出保障煤礦安全的規劃和目標;負責組織調查處理煤礦特、重大事故,發布全國煤礦安全生產信息;組織煤礦使用的設備、材料、儀器儀表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煤礦建設工程安全設施的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工作;組織、指導煤炭企業資格認證工作;監督檢查煤礦職業危害的防治工作;組織、指導和協調煤礦救護隊及應急救援工作等。
四、礦山安全監察的一般內容
(1)礦山開采的一般監察根據《礦山安全法》和相關法規對礦山開采的一般規定:準備進行采礦的單位,應該首先對地質、水文和礦體情況比較了解,選擇礦山工業場地和居民區的設置,應避免山崩、泥石流、洪水淹沒和塵毒等災害。然后,向主管部門申請,如采礦服務站。服務站根據申請者的資金、設備和技術等條件進行審批,由縣人民政府頒發《采礦許可證》。并在《采礦許可證》上注明允許開采的規模、范圍和時間。領到《采礦許可證》的單位,必須到縣公安局辦理《爆破作業許可證》后,方準采礦。對中、小型礦山,盡量做到所需資料齊全,在開采前應有礦山開拓、采礦、排水等設計資料;邊探邊采的小礦體,應有簡易的開采方案和必要的安全措施,生產礦井至少應有兩個行人安全出口;采用軌道運輸時,人行道的有效寬度不得小于0.8m;并應設臺階和扶手,人行道的垂直高度不小于1.8m;人力運輸的巷道不小于0.7m,機車運輸的巷道不小于0.8m。采礦方法,必須根據礦體的賦存條件、圍巖穩定情況、設備能力等慎重選擇。采礦方法可分為全面采礦法、橫撐支柱采礦法、分段采礦法、淺孑L留礦法、充填回采法等,但不論采用哪一種方法,都應遵守《礦山安全規程》所規定的條款。
(2)爆破作業監察爆破作業是礦山作業危險性最大的作業。對其進行嚴格安全監察是重要的內容。為此,必須使用符合國家標準或部頒標準的爆破器材,不準使用擅自制造的炸藥。凡從事爆破工作的人員,都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并持有《爆破員作業證》,才準進行爆破作業。進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業的人員禁止穿化纖衣服。
(3)提升與運輸的安全監察豎井升降人員必須用罐籠。禁止同時提升人員、物料或爆破器材;鑿井期間可以采用吊桶,但升降距離不得超過40m,上方要裝保護傘;提升系統應設置限速保護裝置、主傳動電機的短路與斷路保護裝置、過卷保護裝置、過電流及無電壓保護裝置;運輸設備應安全可靠,經常檢查并及時處理隱患。
(4)井下電氣設備監察井下電氣設備必然是防爆型,禁止接零,所有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及電纜配件、金屬構筑物等都要接地,每個主接地板的接地電阻不得大于2Ω。用架空線往井廠變配電室送電時,在井口線路終端及井下變配電室一次母線側,都要裝設避雷裝置。此外,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通風系統,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用機械通風。礦區及附近的積水或雨水有浸入滲下的可能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水滲漏到井下。礦山每年應編制防火計劃,防火計劃應根據采掘計劃、通風系統和安全出口的變動及時修改。
篇2:礦山安全監察員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對礦山安全監察員的管理,提高礦山安全監察員的素質,保障礦山安全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礦山安全監察員是勞動行政部門依法配備的行政執法人員,行使對有關從事礦產資源開采活動的單位及其主管部門貫徹執行礦山安全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的職權。
第三條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應根據礦山安全監察工作需要配備礦山安全監察員。
第四條礦山安全監察員的任職條件:
(一)熟悉礦山安全技術知識和礦山安全法律、法規及礦山安全規程、礦山安全技術規范;
(二)身體健康,能勝任礦山井下檢查工作;
(三)具有中等以上采礦工程專業或者相關專業學歷和二年以上礦山現場工作經歷;
(四)具備擔任助理工程師以上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條件,并有一年以上礦山安全監察工作經歷。
第五條礦山安全監察員的考核與任命:
(一)勞動部礦山安全監察機構的礦山安全監察員,由勞動部考核任命;
(二)地方勞動行政部門的礦山安全監察員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考核任命,報勞動部備案。
第六條礦山安全監察員經考核合格后,由任命機關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監察員證》和礦山安全監察標志。
礦山安全監察員證和礦山安全監察標志由勞動部統一制作。
礦山安全監察員離開礦山安全監察工作崗位,由原任命機關收回礦山安全監察員證和礦山安全監察標志。
第七條礦山安全監察人員憑其證件,在所負責的范圍內,有權隨時進入現場檢查,參加礦山企業召開的有關會議,查閱、摘錄和復制有關資料,向有關單位和人員了解情況。
礦山安全監察員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有危及人員安全及健康的情況,有權要求立即改正,或限期解決;情況緊急時,有權要求立即停止作業,從危險區內撤出作業人員。
第八條礦山安全監察員應當掌握所負責范圍內的礦山安全生產基本情況,與被監察的礦山企業及其主管部門的安全工作人員建立密切的業務聯系,并向被監察企業的有關人員宣傳礦山安全法律、法規、規程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
第九條礦山安全監察員應當依靠工會組織和礦山職工開展工作,并接受群眾監督。
第十條礦山安全監察人員應當學習礦山安全技術知識,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執行水平。每個監察員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業務培訓。
第十一條礦山安全監察員不得與受其監察的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經營者有任何直接或者間接的利益關系。
第十二條礦山安全監察員不得泄露執行礦山安全監察公務活動中接觸的企業商業秘密。
第十三條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礦山安全監察員的管理,保持礦山安全監察員的相對穩定,不得安排礦山安全監察員長期從事與其本職無關的工作。
第十四條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應當為礦山安全監察員提供履行職責所需的技術裝備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
礦山安全監察員下井檢查,享受井下工作保健津貼。
第十五條礦山安全監察員在礦山安全監察工作中成績顯著和貢獻突出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第十六條礦山安全監察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濫用職權、徇私舞弊;
(二)不認真履行職責或者發現違反礦山安全法律、法規的情況,不及時制止又不向上級匯報;
(三)索取或接受被監察企業財物;
(四)其他違法行為。
第十七條本辦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