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廠工業衛生與安全技術規程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玻璃工廠工業衛生與安全的有關要求。
本規程適用于以玻璃窯爐為熔化設備的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含醫藥、電子玻璃等)工廠的新建、擴建和改造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與驗收,以及現有工廠的生產、維護和管理。
本規程適用范圍不包括玻璃深加工部分。
2引用標準
2.1TJ36―7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2.2GBJ16―8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2.3JCJ04―90《平板玻璃工廠工藝設計規范》。
2.4GB6528―86《玻璃生產配料車間防塵技術規程》。
2.5GBJ211―87《工業爐砌筑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3基本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玻璃生產企業應達到該產品相應的經濟規模,為采用先進的配料、熔化、成形、檢驗包裝及貯運技術裝備創造條件,提高企業整體的安全素質。
3.1.2玻璃生產應采用切合實際、經濟合理、職業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的先進技術和措施。在新建、擴建和改造的工程項目中必須執行主體工程與職業安全衛生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原則。
3.1.3玻璃生產過程應盡量提高生產的綜合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對生產過程中的各項不安全因素,應遵循消除、預防、減弱、隔離、聯鎖、警告的原則,采取相應措施,改善勞動者的工作條件,實行文明生產。
3.1.4玻璃熔化宜采用重油、天然氣等高熱值燃料;凡使用煤為熱源熔化玻璃的企業,宜將煤轉化為氣體燃料(煤氣)使用有條件的企業,宜結合工藝要求的采用電加熱。
3.1.5玻璃生產設備的設計應符合GB5083-85《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的有關規定。
起重機械的設計、制造、檢驗、使用與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應符合GB6067-85《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的規定》。
電梯的制造、安裝、檢驗、操作與維修等方面的要求,應符合GB7588-87《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程》的規定。
3.1.6容易發生事故的工作場所及工藝設備,應按GB2894-88《安全標志》的規定,設置相應的安全標志或信號報警裝置。
3.1.7生產車間或工作場所的采光和照明應符合GB50033-91《工業企業采光設計標準》及TJ34-97《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規定。
3.1.8玻璃工廠輔助用室的設置應符合TJ36-79和GBJ19-87《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的規定。
3.1.9玻璃工廠主要燃料動力設施的設計和各項安全措施,必須嚴格遵守GBJ16-87和相關的專業性規范、規程要求。
3.1.10.1油站應遵守GBJ74-84《石油庫設計規范》。
3.1.10.2發生爐煤氣站應遵守GB6222-86《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和JBJ11-82《發生爐煤氣站設計規范》。
3.1.10.3液化石油氣站應遵守TJ28-78《城市煤氣設計規范》中的有關規定。
3.1.10.4天燃氣配氣站應遵守GB6222-86《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中的有關規定。
3.1.10.5氫氧站、氨分解制氫站應遵守GB4962-85《氫氣使用安全技術規程》。
3.1.10.6氮氣站應遵守GB50030-91《氮氣站設計規范中》的有關規定。
3.1.10.7壓縮空氣站應遵守TJ29-90《壓縮空氣站設計規范》。
3.1.10.8鍋爐房應遵守GBJ41-79《工業鍋爐房設計規范》及現行的《鍋爐房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和《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3.1.10.9供電和用電應遵守現行的各項有關規范及規定。
3.1.11安全操作基本要求
a.操作者應熟悉所使用設備的性能及安全操作規程,應經常檢查安全裝置的可靠性,不得隨意拆除。
b.操作者上崗前應將所需使用的工具準備齊全,嚴格按規定要求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和其它勞動保護用品。
c.操作時必須認真負責,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操作規程。
d.共同操作時須分工明確,相互之間應隨時保持聯系和協調一致。
e.正在運行中的各種機械、電氣、熱工設備,不得在有傷害危險存在的情況下進行調試或檢修工作,不準跨越傳動物件或觸及危險部位。
f.生產設備本身和周圍操作場地應保持整潔有序,保持運輸和人行通道暢通,及時清除地面的油、水、碎玻璃等廢棄物。
g.操作者應按設備保養規定的要求,定時定員完成設備注油、清洗等維修工作內容,按時記錄設備運行情況,完善交接班制度。
篇2:工業衛生管理制度
1主題內容和適用范圍
本制度對我公司內工業衛生管理工作、職業病防治、各部門的管理職責,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本制度適用于我公司內工業衛生管理過程。
2引用標準及文件:
勞安字5號《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衛監發1號《衛生防疫工作規范》
衛防字60號《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
衛防字16號《職業病診斷管理辦法》
3術語和定義
3.1工業衛生
工礦企業里所進行的衛生保健工作。它包括研究職業性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及環境的影響,從衛生學的角度出發,提出改善勞動條件,預防職業病發生的綜合措施。
3.2有害作業
在對人體有職業性危害因素的環境中從事的生產作業。
3.3職業性危害
在生產勞動中,職工由于長期從事某種職業的勞動,受勞動過程、生產環境的不良影響,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危害。
4內容和要求
4.1職業病防治的方針
職業病的防治,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控制和消除生產性有害因素,做好衛生保健工作,采取綜合性的預防措施。
4.2工業衛生的基本要求
4.2.1公司下屬各單位、各級領導應貫徹國家有關工業衛生法規的基本要求,保障從事有害作業人員的合法權益,積極改善從事有毒有害作業人員的環境,采取符合工業衛生要求的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防止職業病的發生。
4.2.2各單位未經經營部同意,不得擅自停止使用和拆除防塵排毒設施。
4.2.3發現職業病和作業禁忌人員應根據衛生部門的意見研究采取相應措施。
5管理職責:
5.1經營部是全公司工業衛生的主管部門。對塵、毒作業點進行定期檢測,原始記錄統計、分析及處理。
5.2公司在編制和審批基建工程項目和技術改造計劃時,必須同時考慮工業衛生設施和治理設施。
5.3經營部根據上級規定和要求,編制塵、毒作業點的監測計劃,并組織實施。
5.4綜合部建立工業衛生檔案(包括工種、作業點、參加人員、體檢卡、監測記錄、職業病人等)。
5.5發現有嚴重損害作業人員身體健康的生產活動,經營部有權責令其停產整改,并報告主管領導。
5.6凡采用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含有毒、有害項目的實施部門,必須采取對有毒有害的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措施。審批部門負責按公司“三同時”審批制度有關規定審查把關。
5.7發現生產作業環境中有毒有害因素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時,由所在單位提出整改技術措施、費用預算、報公司經營部審查,列入公司技措渠道,納入計劃實施。
5.8經營部負責檢測情況統計、上報、存檔工作。
6工業衛生保健管理
6.1對接觸有害因素的職工,經衛生部門診斷后,凡不宜做原工種工作的,需由所在單位提出,經公司領導批準,由綜合部辦理調崗手續。
6.2職業病的確定由綜合部負責,以職工醫院會同市衛生防疫部門的診斷為準。
6.3有毒有害作業人員的體檢工作,由工會定期組織實施。
6.4建立有毒有害作業人員體檢檔案,職業調動,同時移轉。
7.5.對新調入有毒有害作業工作的職工,要按規定進行體檢,有職業禁忌病的職工,不得從事有毒有害作業。
篇3:食品加工業衛生制度
一、加工食品的定型包裝食品應具有品名、廠名、廠址、出廠日期和保持期等內容,進貨時向供方索取檢驗合格證或化驗單。
二、食品應設專用倉庫貯存,做到分類分架,隔墻離地,不與有毒物品或其他雜品混放,并做到防蠅、防鼠、防塵。
三、加工的食品必須無毒無害,禁止出售變質、生蟲、摻假、超過保存期和其它不符合衛生標準、規定的食品。
四、出售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有防蠅、防塵設施,使用工具售貨及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禁用廢舊報紙包裝。
五、食品從業人員應取得健康證,穿戴清潔的淺色工作服、帽,并做到:不留長指甲、長頭發、長胡須、不戴戒指,不涂指甲油、不吸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