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環境氣體檢測報警儀通用技術要求GB1235890
1主題內容及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作業環境用氣體檢測報警儀的術語、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與標志等。
本標準適用于作業環境可燃性氣體(含甲烷)、有毒氣體和氧氣檢測報警儀。
2引用標準
GB2421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總則
GB3836.1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通用要求
GB3836.2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隔爆型電氣設備“d”
GB3836.4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本質安全型電路和電氣設備“i”
GB4798.10電工電子產品應用環境條件導言
GB4857.5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垂直沖擊跌落試驗條件
GB5274氣體分析校準用混合氣體的制備稱量法
GB5275氣體分析校準用混合氣體的制備滲透法
3術語
3.1檢測器
由采樣裝置、傳感器和前置放大電路組成的部件。
3.2傳感器
將樣品氣體的濃度轉換為測量信號的部件。
3.3指示器
指示氣體濃度測量結果的部件。
3.4報警器
氣體濃度達到或超過報警設定值時發出報警信號的部件,常用有蜂鳴器、指示燈。
3.5檢測范圍
報警儀在試驗條件下能夠測出被測氣體的濃度范圍。
3.6檢測誤差
在試驗條件下,報警儀用標準氣體校正時,指示值與標準值之間允許出現的最大誤差。
3.7報警誤差
在試驗條件下,報警儀用標準氣體校正時,報警指示值與報警設定值之間允許出現的最大誤差。
3.8報警設定值
根據有關法令或標準或現場狀況,報警儀預先設定的報警濃度值。
3.9重復性
同一報警儀在相同條件下,對同一檢測對象在短時間內重復測定,各指示值間的重合程度。
3.10穩定性
在試驗條件下,報警儀保持一定時間的工作狀態后性能變化的程度。
3.11響應時間
在試驗條件下,從檢測器接觸被測氣體至達到穩定指示值的時間。通常,讀取達到穩定指示值90%的時間作為響應時間。
3.12恢復時間
在試驗條件下,從檢測器脫離被測氣體至恢復監視狀態的時間。通常,讀取恢復到穩定指示值10%的時間作為恢復時間。
3.13監視狀態
報警儀發出報警前的工作狀態。
3.14報警狀態
報警儀發出報警時的工作狀態。
3.15故障狀態
報警儀發生故障不能正常工作的狀態。
3.16零氣體
不含被測氣體或其他干擾氣體的清潔的空氣或氮氣。
3.17標準氣體
成分、濃度和精度均為已知的氣體。
4分類
4.1按檢測對象分類,有可燃性氣體(含甲烷)檢測報警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氧氣檢測報警儀。
4.2按檢測原理分類,可燃性氣體檢測有催化燃燒型、半導體型、熱導型和紅外線吸收型等;有毒氣體檢測有電化學型、半導體型等;氧氣檢測有電化學型等。
4.3按使用方式分類,有便攜式和固定式。
4.4按使用場所分類,有常規型和防爆型。
4.5按功能分類,有氣體檢測儀、氣體報警儀和氣體檢測報警儀。
4.6按采樣方式分類,有擴散式和泵吸式。
5技術要求
5.1結構要求
5.1.1氣體檢測儀應由檢測器和指示器兩部分組成;氣體報警儀應由檢測器和報警器兩部分組成;氣體檢測報警儀應由檢測器、指示器和報警器三部分組成。
5.1.2可燃性氣體檢測報警儀的檢測范圍下限為零,上限應大于或等于爆炸下限;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的檢測范圍下限為零,上限應大于3倍最高容許濃度;氧氣檢測報警儀用于缺氧檢測,檢測范圍下限為零,上限應大于25%體積百分濃度,對于氧氣泄漏檢測,下限為零,上限應大于40%體積百分濃度。
5.1.3便攜式和移動式報警儀,應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或移動。
5.1.4固定式報警儀,檢測器應具有防風雨、防沙、防蟲結構,安裝方便。指示報警器應便于安裝、操作和監視。
5.1.5應使用耐腐蝕材料制造儀器或在儀器表面進行防腐蝕處理,其涂裝與著色不易脫落。
5.1.6儀器處于工作狀態時應易于識別。
5.1.7儀器應易于校正。
5.1.8用于存在易燃、易爆氣體的場所時,應具有防爆性能,符合GB3836.1、GB3836.2和GB3836.4,并取得防爆檢驗合格證。
5.1.9報警儀和檢測報警儀應具有有效的報警裝置。
5.2性能要求
5.2.1檢測誤差應符合表1的要求:
5.2.2報警誤差應符合表2的要求:
5.2.3重復性應符合表3的要求:
5.2.4穩定性
按6.5進行試驗時,儀器必須符合5.2.1-5.2.2的要求。
5.2.5儀器使用姿勢的影響
按6.6進行試驗時儀器應符合5.2.1-5.2.2的要求。
5.2.6振動的影響
按6.7進行試驗時儀器應符合5.2.1-5.2.2的要求。
5.2.7檢測響應時間與報警響應時間
a.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在進行6.9和6.10中規定的試驗時,檢測與報警響應時間必須
篇2: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管理制度
1.凡新建、擴建工程項目,如有可燃、有毒氣體意外泄漏可能的,必須按照“三同時”原則配備可燃、毒性氣體檢測報警儀。
2.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的配置、選型應嚴格執行《石油化工企業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范》(SH3063-1999)的規定。報警儀的選型應符合下列規定:
2.1根據使用場所爆炸危險區域的劃分,選擇檢測器的防爆類型;根據使用場所被檢測的可燃性氣體的類別、級別、組別,選擇檢測器的防爆等級、組別。
2.2當使用場所存在能使檢測元件中毒的硫、鹵素化合物等介質時,應選擇抗毒性檢測器。
2.3多點式指示報警器應具有相對獨立、互不影響的報警功能,并能區分和識別報警場所的位號。
3.可燃、毒性氣體報警器的安裝必須符合有關規范規定的要求。
3.1根據可燃、毒性氣體的密度和主導風向,確定檢測器的安裝高度和位置。
3.2檢測器宜安裝在無沖擊、無振動、無強電磁場干擾的場所。
3.3指示報警器或報警器的安裝安置,應考慮便于操作和監測的原則。報警器應有其對應檢測器所在位置的指示標牌或檢測器的分布圖。
4.可燃、有害氣體檢測報警儀的日常維護、故障處理及檢修管理。
4.1、檢測器為隔爆型時,不得在超出規定的條件范圍下使用;在儀表通電情況下,嚴禁拆卸檢測器。
4.2、每日巡回檢查時,應按動試驗按鈕,檢查指示、報警系統是否工作正常;經常檢查檢測器是否顯示正常,防止檢測元件失效影響其工作性能,造成誤報。
4.3報警器每年至少應進行“三校一檢定”,即每3個月應校驗一次,每年進行一次檢定,填寫《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檢定記錄》,校驗工作可根據各單位的情況自己做,校驗和檢定人員須持證上崗,氣體報警器標定時應采用經計量行政部門批準、頒布并具有相應標準物質《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的單位提供的標準氣體。
5.可燃氣體報警器每年應全面檢修一次,維護和檢修按《石油化工設備維護檢修規程》(SHS07005-2004)要求進行。
6.氣體報警器的停運、拆除應報安全主管部門審批后方能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