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特種設備和安全防護工程安全驗收制度

特種設備和安全防護工程安全驗收制度

2024-07-25 閱讀 3134

為保證安全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和落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正常進行施工生產,安全驗收是安全檢查的一種基本形式,施工項目必須執行安全驗收制度。

一、安全技術方案驗收

1、項目安全技術方案的實施情況由項目總工牽頭組織驗收。

2、交叉作業施工的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由區域責任工程師組織驗收。

3、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由專業責任工程師組織驗收。

4、一次驗收嚴重不合格的安全技術措施應重新組織驗收。

5、項目安全總監和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要參與以上驗收活動,并提出自己的具體意見或見解,對需重新組織驗收的項目要督促有關人員盡快整改。

二、設施與設備驗收

1、一般防護設施和中小型機械設備由項目部專業責任工程師和設備管理部門會同施工現場有關責任人共同驗收。

2、整體防護設施以及重點防護設施由項目總工或技術負責人組織區域責任工程師、專業責任工程師及有關人員進行驗收。

3、區域內的單位工程防護設施及重點防護設施由區域責任工程師組織專業責任工程師、施工現場負責人等有關人員進行驗收。

4、項目安全總監、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參加驗收。其驗收資料分專業歸檔。

5、以下防護設施、臨電設施、大型設備需要在自檢自驗基礎上,報請監理、業主或專業檢驗檢測機構驗收:

(1)20m以上高大外腳手架、滿堂紅架;

(2)吊籃架、挑架、外掛腳手架、卸料平臺;

(3)整體式提升架;

(4)20m以上的物料提升架;

(5)施工用電梯;

(6)塔吊;

(7)臨電設施;

(8)鋼結構吊裝吊索具等配套防護設施;

(9)30m3/h以上的攪拌站;

(10)架橋機(公路、鐵路);

(11)鐵路營業線架空頂進、路塹開挖、石方爆破、車站改造過渡、光電纜等施工防護設施;

(12)其他大型防護設施。

三、驗收要求

1、腳手架、扣件、腳手板、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漏電保護器、臨時供電電纜、臨時供電配電箱以及其他個人防護用品,必須有合格的試驗單及出廠合格證明。

2、腳手架、滿堂紅架子、堆料架、井子架、龍門架等和支搭的各類安全網的驗收,由項目經理或總工牽頭組織技術、安全、物設部門和現場負責人等有關人員參加,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高大腳手架及特殊架子和大型防護設施及臨時用電工程,由批準方案的技術負責人組織,方案制定人、技術、安全、物設等部門及其有關人員參加,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起重機械、施工用電梯等特種設備的驗收,經由取得國家專業資質的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者安全標志,方可投入使用。

5、因設計方案變更,重新安裝、架設的大型設備及防護設施須重新進行驗收。

6、安全驗收必須嚴格遵照國家、地方、行業標準、規定,按照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的設計要求,嚴格把關。驗收人員對方案、設備的安全保證性能負責,并履行書面簽字手續。

篇2:特種設備安全防護工程安全驗收制度

為保證安全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和落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正常進行施工生產,安全驗收是安全檢查的一種基本形式,施工項目必須執行安全驗收制度。

一、安全技術方案驗收

1、項目安全技術方案的實施情況由項目總工牽頭組織驗收。

2、交叉作業施工的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由區域責任工程師組織驗收。

3、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由專業責任工程師組織驗收。

4、一次驗收嚴重不合格的安全技術措施應重新組織驗收。

5、項目安全總監和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要參與以上驗收活動,并提出自己的具體意見或見解,對需重新組織驗收的項目要督促有關人員盡快整改。

二、設施與設備驗收

1、一般防護設施和中小型機械設備由項目部專業責任工程師和設備管理部門會同施工現場有關責任人共同驗收。

2、整體防護設施以及重點防護設施由項目總工或技術負責人組織區域責任工程師、專業責任工程師及有關人員進行驗收。

3、區域內的單位工程防護設施及重點防護設施由區域責任工程師組織專業責任工程師、施工現場負責人等有關人員進行驗收。

4、項目安全總監、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參加驗收。其驗收資料分專業歸檔。

5、以下防護設施、臨電設施、大型設備需要在自檢自驗基礎上,報請監理、業主或專業檢驗檢測機構驗收:

(1)20m以上高大外腳手架、滿堂紅架;

(2)吊籃架、挑架、外掛腳手架、卸料平臺;

(3)整體式提升架;

(4)20m以上的物料提升架;

(5)施工用電梯;

(6)塔吊;

(7)臨電設施;

(8)鋼結構吊裝吊索具等配套防護設施;

(9)30m3/h以上的攪拌站;

(10)架橋機(公路、鐵路);

(11)鐵路營業線架空頂進、路塹開挖、石方爆破、車站改造過渡、光電纜等施工防護設施;

(12)其他大型防護設施。

三、驗收要求

1、腳手架、扣件、腳手板、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漏電保護器、臨時供電電纜、臨時供電配電箱以及其他個人防護用品,必須有合格的試驗單及出廠合格證明。

2、腳手架、滿堂紅架子、堆料架、井子架、龍門架等和支搭的各類安全網的驗收,由項目經理或總工牽頭組織技術、安全、物設部門和現場負責人等有關人員參加,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高大腳手架及特殊架子和大型防護設施及臨時用電工程,由批準方案的技術負責人組織,方案制定人、技術、安全、物設等部門及其有關人員參加,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起重機械、施工用電梯等特種設備的驗收,經由取得國家專業資質的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者安全標志,方可投入使用。

5、因設計方案變更,重新安裝、架設的大型設備及防護設施須重新進行驗收。

6、安全驗收必須嚴格遵照國家、地方、行業標準、規定,按照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的設計要求,嚴格把關。驗收人員對方案、設備的安全保證性能負責,并履行書面簽字手續。

篇3:特種設備安全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一、特種設備管理制度1、為保證本項目正常施工順利進行,落實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加強對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確保特種設備安全運行,使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步入系統化、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軌道,依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要求,結合本項目實際,特制定本辦法。2、《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所稱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下同)、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本項目所涉及的特種設備有起重機械(包括架橋機、龍門吊和汽車式起重機)、保溫燃燒爐、壓力管道,這三類設備的安全管理必須依照本辦法執行。3、特種設備在選購時,除滿足生產要求外,根據規定必須保證安全要求,選購必須進行嚴格審查,生產廠商必須是具備相應資質的正規廠商,所采購的新產品必須具備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4、新增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內,必須在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辦理《特種設備安全使用許可證》,將安全檢查合格標志固定在特種設備顯著位置上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5、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和考核,取得國家統一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資格證書后,方可上崗作業,在作業中應嚴格執行特種設備的操作規程和有關的安全規章制度。6、項目部應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具體包括:1)生產廠商出具的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2)使用記錄;3)維修記錄;4)特種設備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的檢定記錄;?5)事故記錄。7、特種設備的安裝、拆卸工作應由具備相應安裝、拆卸資質的單位進行作業,雙方應簽訂安裝、拆卸協議,確保特種設備安全投入使用。8、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性能的定期檢驗1)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必須在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1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申請定期檢驗,及時更換安全檢驗合格標志中的有關內容,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特種設備不得使用。2)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對在用特種設備應當進行定期檢查,當發現異常情況的應及時處理。3)在用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應按時檢定,超出時限或檢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9、特種設備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或者超過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使用年限,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及時予以報廢,并應當向原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注銷。10、標準或技術規程中有壽命要求的特種設備或零件,應當按照相應的要求予以報廢處理,特種設備進行報廢處理后,應向原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注銷。11、特種設備的使用單位應根據特種設備的不同特性建立相適應的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定期演練,對其可行性、符合性和有效性進行檢驗,確保當事故發生時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能真正起作用,防止災害擴大,將事故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一旦事故發生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當地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及有關部門報告。二、安全防護用品管理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為免遭或減輕事故傷害和職業危害的個人穿(佩)戴的用品(如防塵、毒、噪音、高溫、強光、靜電、電擊、墜落等)稱為安全防護用品。1、重要安全防護用品范圍:1)安全網:水平安全網、密目式安全網。2)安全帶。3)安全帽。4)漏電斷路器。5)配電箱、開關箱。6)臨時用電的電纜、電源線。7)腳手架扣件。8)安全標志。2、項目部辦公室負責安全防護用品的管理。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安全防護用品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安全防護用品的使用人員要根據有關規程和規定正確使用。3、項目部根據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安全防護用品作出年度購買計劃,負責人審核同意后,選擇有資質的供應商進行購置,并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防護用品。4、購買的安全防護用品需經物資部門和安全管理部門共同驗收后方準入庫,防護用品必須具有“三證一標識”,即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安全鑒定書和安全標識。5、項目部辦公室要做好安全防護用品的管理,定期檢驗和校驗,并實行失效報廢,保證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質量。6、安全保護用品是保護職工在生產過程中安全與健康的一項防護措施,必須根據規定供給,不能視為福利。7、凡是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有可能受到傷害或職業危害的職工,都應按規定配備勞動防護用品。8、安全保護用品標準中沒有規定,因工作中特殊需要的物品由各部門(人員)提出申請,經單位負責人審核批準后方可購買發放。9、安全保護用品的發放,要從各部門單位實際出發,按照“實用節約”的原則,不得減發或者多領多發。發放要建立臺賬,領用要簽字備檔。10、應教育員工,凡因病假或其他原因脫離生產崗位半年以上的停發各類防護用品,待復工后再行發放。11、項目部要對使用防護用品的人員進行培訓,使其熟知結構、性能,按照防護用品的使用規則和防護要求,使員工做到“三會”,即會檢查防護用品的可靠性,會正確使用防護用品,會正確維護保養防護用品。12、防護用品每次使用前要進行檢查,嚴禁使用無效的防護用品。使用后要按要求進行維護。發現損毀要及時補領。13、使用人員應保管好安全防護用品,凡屬個人保管不當,丟失或損壞的需折價賠償后方可補領。14、項目部需建立嚴格的防護用品購買、驗收、保管、發放、使用、更換、報廢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檔案,并根據國家要求制定發放標準。二〇〇九年十月一日